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心理:自戀人格危機

        時間:2024-08-08 18:58:45 心理資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心理:自戀人格危機

          最近陸續有朋友談起法蘭西絲卡·吉諾(Francesca Gino)的著作《為什么我們的決定常出錯?》(SIDETRACKED),書中提及1997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的一項調查,也有不少研究非常適合導引本文要分析有關“自戀人格”的心理問題。那項調查訪問了一千名美國人,要他們響應一條獨特的信仰題目:“你認為誰最大可能上天堂?”,統計結果顯示,受訪者認為柯林頓(Bill Clinton)能升天堂的機會有52%;喬丹(Michael Jordon)的機率有65%;特里薩修女(Mother Teresa)應是眾望所歸,認為她有79%的機率上天堂。最令人好奇的疑問是,那調查中升天堂機率最高的是誰?答案是“受訪者自己”!普遍受訪者認為自己高達87%的機率升天堂,作者西絲卡引述道:“特里薩修女是有很高的機率上天堂沒錯,但只有一個人上天堂的機率勝過她,那就是我。”

        心理:自戀人格危機

          當筆者在網絡上分享這項調查的時候,有網友表示難以置信,甚至以為是虛構調查,旨在跟他們開玩笑哩!但假如我們讀過珍·圖溫吉(Jean M. Twenge)與基思·坎貝爾(W. Keith Campbell)合著的《自戀時代:現代人,你為何這么愛自己?》(The Narcissism Epidemic)一書,便會開始明白,“自戀人格”已成為在全球大城市生活的人相當普遍的心理問題,而且有不斷加深惡化的情況。

          嫁給自戀者是愛情的悲歌

          承接著1997年的那項調查,無獨有偶,《自戀時代》作者圖溫吉分享一些自戀者的生活記錄,指曾有自戀者經常將自己與耶穌相提并論,理由是他自己也是猶太人,而且亦是十二月底出生,“因此”內心陶醉自己與耶穌必有密切關聯。另外,一位自戀丈夫原打算出門替兒子買校服,最終校服買不成,卻買了自己喜愛的高爾夫球桿套裝回家;更有位丈夫購買一枚鉆石耳環給自己,代替送給太太的圣誕禮物。當然,自戀之所以成為“問題”,絕不止于這些生活趣聞,似乎只是滑稽好笑,無傷大雅。不過,在剖析自戀為社會帶來何種嚴重問題以前,必須強調,談論“一般”自戀人格帶來的心理問題/心理病,跟被診斷為“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精神疾病,存在明顯區分,后者會嚴重影響生活,屢屢遭遇傷害、無法工作等;接下來筆者要談論的是前者:自戀人格。

          當社會擁有自戀人格者愈來愈多,那么,瘋狂消費、惡性競爭、盲目冒險、自私自利、攻擊謾罵、婚姻破碎等現象亦隨之極為普遍,我們先從婚姻談起。由于自戀者的自我中心、貪慕虛榮,他們會利用伴侶達到功利目的,例如男自戀者需要一個能充當“花瓶”的女人,讓他感覺起來更有權力和魅力,受到眾人注目,一旦對方不能維持雙方的地位和魅力,便會立即結束關系,以其他可以滿足條件的女人代替。這是基于自戀者將所有感情和心神投放在自己身上,情人不過是借來填補空虛,一段關系充滿利用和包裝,往往令伴侶、孩子的身心遭受極大傷害。圖溫吉強調“許多與自戀者的關系都有一個美好的開始以及悲慘的結尾”,主要原因在于,自戀者人格特質至少能在短暫的人際關系中,散發出風趣與自信的一面,能一時迷倒身邊人,可是關系一旦延長,被利用的條件不再滿足,必換來撕裂與沖突,在自戀者潛意識中,替換一個人猶如對象,并無本質的分別。

          自戀的上司不斷制造人禍

          自戀人格在各行各業,會令工作環境帶來充滿羞辱、指責和惡性競爭的問題。美國進行過一項調查,90%的護士指醫生曾以言語羞辱她們;另外,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員工經常感受到同事的“敵意”;更有研究指,一些企業發現在解雇那些自戀者的“混蛋”之后,利潤明顯提高了,即使被革職的自戀者工作效率高,他們離開后依然對提升企業利潤有良好影響。這關鍵在于,自戀者因為滿足個人自尊和強大的權力欲,會不擇手段造成不必要的競爭,以及在成功爬上較高位置后,以上司身份利用下屬宣泄個人威權,往往不能接受被拒絕、被否認和不服從的情況;在發展事業方面,他們執迷于自以為的“成功感”,不是麻木冒險,就是只能維持在較小規模的公司經營,局限業績,排擠其他意見。這樣的工作環境,會使“自我聚焦”(self-focus)的風氣不斷漫延,上司不能從他人或團隊的觀點、整體工作效率去決策問題。

          真實的例子,就是美國跨國零售企業沃爾瑪(Wal-Mart)遭遇的失敗,當執行長史考特(H. Lee Scott)將業務進軍德國后,未有理會“營業時間和商品定價”的策略,而這方面的意見,早有中階經理人研究過德國法律與企業文化之復雜,向高層提出,但礙于執行長的偏執,終于賠掉德國的分店,損失慘重。而研究自戀人格的學者,正是多番提及自戀者若站在較高位置,權力欲極易造成這類令公司虧損/發展艱難的情況。

          自戀者可能禍延至下一代

          自戀者的問題并不“及身而止”,可能延禍養育成自戀的下一代。就典型自戀孩子影響學業的研究,找來就讀基礎心理學課程的大學生,被評為自戀分數最高的,成績最差;被評為自戀分數最低的,每每是系里成績奪A的學生。個中原因,是自戀學生對自己表現的判斷不切實際,認為自己相當優秀,留在虛無飄渺的幻想之中。

          最嚴重的自戀孩子,高度自尊到了一個地步,更會出現極強反社會人格的暴力傾向,害人不淺。《自戀時代》舉引了不少槍殺案例子。2007年4月,韓裔學生趙承熙,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把三十二名師生槍殺,再飲彈身亡,他犯案前,宣稱:“拜你們之賜,我像耶穌基督一樣死去,以啟迪世世代代軟弱與毫無防御能力的人。”此外同年12月,羅伯特·霍金斯(Robert Hawkins)在購物中心開槍射殺九人后自殺,遺書寫道:“可是想一想,我他媽的就要出名了。”構成這類慘案,背后固然有不同層面的因素,但歸納犯案者的人格特質后,連采訪案件經過的記者,事后分享相關案件內容感受到犯案者強烈的“自戀”傾向。

          我們需要更新這自戀時代

          最后,圖溫吉及坎貝爾書中建議我們面對社會自戀問題,一方面我們盡可能“回避”與自戀者接觸,另一方面從根本著手,父母可減少對孩子過分的贊賞,應將優點放在孩子完成事情的意義上,而不是迷戀個人先天的獨特性,同時應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觀念。除了培養個人內省和謙虛的特質外,我們亦應盡量建構新的社會風氣,將榮譽感投向慈善和環保等方向,造就對整體社會得益以換取自豪感,代替完全宣示個人能力和炫富的生活觀,寧愿以此成為個人包裝。

          誠然,筆者身在香港,也感受到社會自戀風氣之強烈,尤以政治界、金融界、法律界、演藝界,以及部分所謂“文青/偽文青”等年青一代最為嚴重,前者崇拜權力、榮譽與財富,后者迷信自我、標奇立異、酸刻嫉妒、逃避現實、難耐艱苦。這些問題,看來需要為整個時代的基礎及大專教育帶來革命,融入對生命、人性更宏闊的知識視野,建立理性的認知系統,才能逐漸減緩。

          談起教育,筆者發現不少讀書人對“人性與道德”的議題存在扭曲與誤解,未來筆者會陸續就千古以來善惡的問題,融入心理與科學為讀者分享。

        【心理:自戀人格危機】相關文章:

        什么是自戀型人格障礙10-14

        自戀狂的10種心理03-26

        如何告別心理危機11-11

        有錢任性的心理危機03-26

        心理書籍人格研究11-01

        心理:人格解體08-24

        心理危機干預應急預案10-01

        心理危機干預應急預案10-17

        心理危機干預應急預案[經典]10-3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