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淘汰率高強迫癥成年輕白領階層的高發病
24歲的王小姐在天津市某合資企業做秘書,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每起草完一份合同文案她總要看數十遍,要逐字逐句甚至標點都要念出聲,經常躺在床上還覺得文案中寫了錯別字,好幾次甚至半夜回到辦公室看文案。
生活中很多人都曾有過類似王小姐的感受和經歷:走到小區門口突然不能確認自家防盜門是否鎖好,于是返回檢查一番;剛剛整理好的手包又覺得東西沒帶齊;上班時總想自家的煤氣沒有關掉等。
天津市安定醫院心理診療中心主任醫師李永志指出,這些行為是強迫心理所致,嚴重的會發展為強迫癥。目前,強迫癥發病率約占人口的0.05‰,男性多于女性,其中,年輕的白領階層發病率越來越高。
李永志說,強迫癥是一種神經癥障礙,精神因素是強迫癥的主要發病誘因。王小姐是都市白領階層的代表,他們所處的工作環境具有壓力大、競爭激烈、淘汰率高的特點。在這種環境下,內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或具有偏執性人格或完美主義人格的人很容易產生強迫心理,從而引發強迫癥。此外,自幼膽小怕事、對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謹慎的人在長期的緊張壓抑中會焦慮恐懼,為緩解焦慮恐懼就會產生諸如反復洗滌、反復檢查等強迫癥行為。
李永志認為,強迫癥(非病態程度)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患者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對它、戰勝它,自我心理療法可以幫助白領人群緩解壓力和緊張情緒造成的強迫心理,預防強迫癥的發生。
首先,順其自然法。任何事情順其自然,做完就不再想不再評價。特別是完美主義人格者,要學會肯定自己,少與他人攀比,要認識到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
其次,宣泄療法。對家人和朋友說出心理創傷和緊張恐懼心理,把內心的痛苦發泄出來。
第三,轉移注意力。盡可能地把時間安排得緊湊,使自己沒有時間去實施諸如反復檢查門鎖等強迫行為。同時可以選擇運動鍛煉和戶外活動來充實生活,減輕強迫心理的干擾。對于少數強迫癥(病態程度)可以用心理治療也可以用藥物治療,但應在?漆t生指導下服用。
廣州日報消息:人們通常認為,面對父母離異的事實,男孩比女孩更加堅強。然而,在心理輔導者看來情況恰恰相反。研究表明,男孩受到的傷害要比女孩深。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指出,父母離異,女孩還可以從母親身上學會如何扮演女性的角色,而男孩則因缺少父親的示范,受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變得缺乏陽剛之氣。成年后更易成為所謂的娘娘腔。
11歲男孩害羞愛哭
記者從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獲悉,就在半個多月前,一個11歲的廣州男孩波仔(化名)被外婆帶來接受心理輔導,由于不愿意參加學校組織的軍訓,他竟然異常激動地沖著勸說他的外婆和媽媽喊讓我去(軍訓)我就死給你們看。外婆很擔心:這孩子平時和女孩子一樣乖,怎么這次不聽話?
這番話卻讓兒童心理專家戚元麗博士聽出了蹊蹺。原來,波仔8歲時父母離異,父親根本不來看他,他和外婆、媽媽生活在一起,彼此感情很好,喜歡跟著她們,走路時還要拉著媽媽的手。盡管波仔長得個頭高高、白白胖胖,但性格、行為具有女性傾向,此外,他的心理成熟度也明顯比同齡人小了三歲。戚博士表示,造成這一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父母離異后他由母親撫養長大,缺乏父親的影響,因而使他產生了性別角色認同上的障礙。
角色錯亂可致同性戀
廣州市腦科醫院郭揚波博士告訴記者,兒童三歲開始有性別意識的覺醒,兒童的性別認同既與先天素質有關,又與后天環境密不可分,會模仿自己所熟悉的性別行為特征。據戚元麗介紹,3~4歲的兒童以父母為模仿對象,如果父母缺位,就有可能出現性別角色混亂。
郭揚波指出,單親家庭的男孩經常與母親相處,可能培養女性心理、模仿女性行為,缺乏男性特質,甚至認同女性,厭惡男性。如果情況嚴重,長大后還有可能產生同性戀傾向,有的則發展為異性癖,喜歡打扮成女性。
離異家庭男性易暴力
除了產生性別角色認同障礙,來自離異單親家庭的未成年人,尤其是男性更容易走向暴力。國內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出現上升趨勢,其中相當大比例的人出自離異單親家庭,男性更是占了多數。
研究青少年行為和心理的學者認為,父母離異會對其心理造成嚴重傷害,3~5歲的兒童會變得易發怒、打人、無故責備自己的情形。5~6歲的兒童變得具有攻擊性,容易發愁。7~8歲的兒童容易害怕、悲傷,期望父母和好如初。9~10歲的兒童出現失落感,拒絕成年人的幫助,變得孤獨,不喜歡接觸人,易憤怒,甚至仇恨父母。
如果這種心理危機長期得不到解決,不僅會發展為心理疾病,身體健康也將出現問題,還可能誘發犯罪行為。和女生相比,男生更缺乏對家庭的歸屬感,當他們向朋友尋求關心和溫暖時,很容易交上壞朋友而誤入歧途。
如何解決
林崇德教授指出,國際上稱青春期為疾風暴雨期、危機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未成年人特別是中學生基本上處于軟硬不吃、刀槍不入的階段,對其進行心理輔導的難度也是最大的。
目前,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林崇德教授介紹,美國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在處理離異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撫養權問題時,采取男孩原則上跟父親一起生活,女孩則歸母親撫養,但另一方家長必須每周定期探望。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緩解離異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性別角色錯亂問題,而我國在這方面還是空白。
受各種因素影響,目前中國兒童出現心理障礙的人數有上升的趨勢。有關資料顯示,山西省太原市一家醫院心理科兒童心理障礙疾病已占日常門診量的15%,上海市調查了3000名兒童,其中各類情緒問題發生率為17.66%,南京和北京兒童精神科門診中兒童情緒障礙分別占21%和11.6%。
著名兒童心理健康醫生蔡益明介紹,兒童多動癥也是心理疾病的一種表現,如果長期不治療,孩子長大后便會遺留有人格障礙和情緒障礙,甚至會有反社會行為。目前,患兒童多動癥的孩子數目不斷增加,5年內已上升兩倍,達到了數萬名。
心理專家和社會學家分析,兒童出現心理障礙人數的增多,由幾種因素造成: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兒童每天花在電腦、電視、vcd上的時間越來越多。他們過度地接觸恐怖片、武俠片以及電腦游戲,從而導致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切實際地空想、上課開小差,甚至曠課、逃學等,同時還表現出一些明顯的個性缺陷,如暴躁、嫉妒、任性和狹隘等。如果嚴重的話,就會心思混亂,產生幻覺,精神異常。
隨著社會競爭力增強,家長對兒童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他們往往不考慮孩子的個體差異,填鴨式地讓孩子不停地學習各種事物,這些過高的期望致使兒童身心負擔過重,造成心理壓力,反而對學習厭煩,失去信心和興趣。
父母下崗,在許多孩子眼里是不光彩的事,不愿意同學知道,惴惴不安,自卑自抑;另一方面,經濟狀況的改變,由孩子的生活波及到心理,不穩定與不安全的情緒也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消極的影響。
父母親離異率增加也是導致孩子精神受到打擊和傷害的一個主要原因。有的孩子要么成了父母傾訴的對象、仲裁者或出氣筒,要么成為雙方的遺棄物,像球一樣被踢來踢去,孩子由于憂郁過度而發展成心理障礙,甚至心理變態、精神扭曲,從而對家庭失去信心。
【壓力大淘汰率高強迫癥成年輕白領階層的高發病】相關文章:
如何應對高淘汰率的MBA入學面試10-17
關于成考學士學位通過率高嗎09-24
專升本通過率高嗎04-04
丟包率高怎么解決05-26
就業率高的專業分析09-16
工資少工作壓力大 導致幼兒教師流動率高01-08
加拿大就業率高的城市08-17
咋投簡歷命中率高?01-14
如何讓自己的簡歷命中率高08-21
高轉化率的網站推廣運營方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