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
健康教育之后我們需要寫相關的記錄,各位,我們看看下面的師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大家一起閱讀吧!
師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1
主題: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 主持人發言:
針對大學生在溝通中存在的問題舉例:
溝通教育的淡化。
同學間難以形成良好的交流與溝通方式。
獨住有礙溝通。大學生溝通能力培養的舉措:
應將溝通納入文化素質教育內容。
應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溝通平臺。
應將溝通的效果納入綜合測評考核。
2. 問題:
目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諸多的心理問題大都起因于溝通障礙,心理問題的產生直接制約著他們的潛力發揮。
3. 活動內容及方式:模擬新生見面會現場,用自我介紹及了解對方的方式與陌生人進行交流。
4. 在活動過程中所存在問題的分析:
。1) 自我為中心的問題。在與別人交往時,有人只顧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強調自己的感受,而不考慮別人。
。2) 自我封閉的問題。有人不愿讓別人了解自己,在心理上人為地建立屏障,自我封閉起來;有人雖然愿意與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內向、孤僻,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因而很難融合到大集體中。
(3) 社會功利的問題。任何人在溝通交往過程中都有使自己得到提高、進步的愿望。但如果過多、過重地考慮個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夠實現,就很容易被拜金主義、功利主義思想控制,使溝通帶上濃厚的功利色彩。
猜疑嫉妒的問題。進入大學校園很容易產生嫉妒心理。輕者出現內向、躲避,重者出現精神妄想,自殺甚至犯罪等。
5.總結:
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認識自我、自卑感加重、自信心不足、抗挫能力差、焦慮、抑郁、嫉妒、仇恨等情緒得不到及時的溝通與疏導,積累成疾,一旦遇到“導火線”就會爆發;人際溝通受阻帶來的人際關系破裂等情感問題亦造成心理問題纏身,甚至出現心理扭曲等現象。很多大學生犯罪事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大學生中所呈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大都屬于溝通不良造成的。通過溝通能力的培養,增強同學的溝通魅力,培養學生自信、開放的心理素質,進而增強同學對學習、工作、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當代學生面臨著巨大的時代機遇和社會挑戰,同學間必須注重增強對溝通能力的培養,促進同學們素質的全面提高。
師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2
活動主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時間: 9-6
目的: 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過程: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含義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同時,切實有效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共同的'緊迫任務。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說到底就是要促進小學生個性心理的全面發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服從于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即以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為根本宗旨,以培養適應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數以億萬計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的。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要促使小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2)要維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亦即減少和消除各種不良因素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
。3)要增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據小學生成長發育的規律、特點和需要,采取各種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個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為達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做了明確規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為此,在具體執行中應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1.滿足合理需要
小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歸屬、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這些需要的合理滿足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條件,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發育和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個小學生,作為班級和伙伴中的一員,如果長期得不到認可,不被接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愛,總是受到排斥,體驗不到集體的溫暖,他就不會有安全感、自尊感,就會感到孤獨,感到壓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閉,或者相反,導致逆反心理,仇恨、敵對、攻擊等消極心理,心理健康就無從談起。事實一再表明,滿足合理需要的機會被剝奪,或者受到壓抑,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得到滿足,人的心態和行為就有可能趨向極端化,甚至鋌而走險。中小學生中存在的許多不良行為或罪錯行為,絕大多數都與合理需要得不到適當滿足有關。學校是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機構,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敢策建立起來的正規的、完善的教育系統。因而,就滿足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而言,所提供的機會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權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會部門都無法相比的。為此,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積極自覺地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面向全體小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個體間需要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對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滿足的正常途徑能有正確的認識。否則,小學生由于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沖動驅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采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教育者對此必須充分注意。
2. 提供指導
指導包括集體輔導和個別指導。集體輔導要有預見性和超前性,是指針對中小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或可能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采取適當的方式加以輔導,使之對自己成長發育中必定或可能面臨的問題有所認識,有所準備,能以積極自覺的心態有效地面對。比如新人學的小學生,由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了學校的小學生,隨之而來的是主導性活動的變化,由先前的做游戲為主變為以學習為主。隨著社會角色的變化、主要活動的變化,家庭與社會的要求也不同。小學生要嚴格遵守《小學生行為規范》,要寫作業,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已成為必須履行的社會義務。如此巨大的變化對所有學童來說都會遇到對學校生活的心理適應問題。再比如高年級小學生,面對青春期的提前到來所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也有心理準備問題、心理適應問題,所有這些共性的問題都需要教師或其他人員有計劃地提供及時有效的輔導,否則就會遇到困難,就可能出現困擾,不利于身心健康。個別指導主要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指導。比如,對個別小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方法上的幫助,針對個別小學生存在的某些消極的不利于其身心發展的問題,如逆反心理、,厭學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點所給予的幫助、所進行的調整等均屬個別指導。
3.及時調治
我們知道,學校是全方位、綜合性的教育機構,有許多工作要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僅僅是小學生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不可能都用于此。同時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和健康教育的復雜性,個體間的差異性和家庭生活、環境影響的多樣性,因而無論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視,工作多么細致,效果如何顯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能達到非常理想的程度,總會有少數或個別小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以及班主任和輔導員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于識別,及時發現,并能隨時與有關家長取得聯系,提供建議,及時送醫療性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機構,由專業人員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和治療。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尚未定型,各種心理問題即使比較嚴重,只要及時發現,善于識別,及時送醫療性心理咨詢、治療機構,接受專業人員的幫助和調治,絕大多數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后效果良好。
由此可見,作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點不在于治療而在于識別,要能及時發現,以保證及時有效地得到醫療機構和專業人員的幫助和治療。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有關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已有明確規定。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注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學可以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
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并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
。2)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
。3)個別咨詢與輔導。開設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進行個別輔導是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并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于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并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5)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要講求實效,要把形式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關鍵的問題在于創設有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包括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相應的咨詢輔導機構,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等,為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使之在學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這樣才能減少和盡可能地消除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促進和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結: 相信每個學生只要擁有了一個健康的心理, 素質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老師們也就不會再頭疼班上有那么多問題學生了。也祝每個小學生能從一個健康的童年走向健康的人生! 反思:要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多下功夫
【師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談話記錄12-21
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記錄04-28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12-20
中班心理健康教育記錄12-20
心理健康教育班會記錄12-21
心理健康教育課記錄12-19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班會記錄10-22
幼兒園小班心理健康教育記錄11-27
心理健康主題班會記錄總結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