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關系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關系,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認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兩個沒有關系的概念。實際上,心理健康每時每刻都在影響人的生理健康。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和載體,心理健康又是身體健康的條件和保證。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心理長期處于一種抑郁狀態,就會影響內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會乘虛而入。一個原本身體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懷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會整天郁郁寡歡,最后導致一病不起。所以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有益于身體健康;消極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同樣,生理機能的異常狀態也會導致心理的變化。
古人云:喜傷心,悲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也就是說,喜、怒、哀、樂、思、憂、恐是人類最基本的情緒情感體驗,但如果太過于強烈,都會傷及身體。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都是心因性疾病,即腦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癥。據研究統計:心理壓力大,不良情緒體驗多,長期處于應激狀態中,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影響生理功能而產生心理障礙是其發病主要原因。在探索癌癥病因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經常產生焦慮、憤怒、憂愁、悲傷等,并過度地壓抑這些不良情緒,使其不能得到合理疏泄的人,最容易患癌癥。另發現,癌癥有自愈現象,癌癥之所以會自愈,是因為病人體內的免疫功能大大增強所致,其免疫力的增強與心理因素有密切關系。抑郁消沉的人,通過復雜的神經—內分泌體系使免疫力顯著下降,從而促使癌癥日趨惡化;而樂觀的人則會通過相同的途徑使免疫力提高,從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使癌癥自愈。所以一部分人得知自己患了癌癥后,精神全面崩潰,而另一部分人遭遇同樣疾病,卻可以笑對病魔,不僅堅強地活下去,而且還能繼續為人類作出新貢獻!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為了研究心理狀態對健康的影響,設計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把一枝枝玻璃試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氣水”。結果發現,當一個人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時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氣時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鐘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得知:生氣時的生理反映十分強烈,內分泌物質比任何情緒時都復雜,更具有毒性。因此動不動生氣的人很難保持健康。所以他告誡:人盡量不要生氣,母親切勿在生氣時或剛生完氣時給孩子喂奶,因為這時母體分泌的乳液是可能含有毒性的。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象。"從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中可以看出,與我們傳統的理解有明顯區別的是:它包涵了三個基本要素:⑴軀體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社會適應能力是國際上公認的心理健康首要標準,全面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部分,兩者密切相關,缺一不可,無法分割。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要讓自己健康、快樂、幸福、長壽,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及時調節心態,保持情緒穩定,自覺維護心理健康。
什么樣的人心理更健康呢?心理學家馬斯洛通過研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有“高峰體驗”的人心理更健康!案叻弩w驗”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文藝欣賞、投身大自然時,能感受到一種非常奇妙、著迷、忘我而與外部世界融為一體的體驗。這些人都很有自信心,極少有抑郁等消極情緒。他們更有自主性和相對獨立性,表現出心靈的高度自由?梢赃@樣認為,博學、健康是激發“高峰體驗”的條件,而奇妙的“高峰體驗”又是成就的催化劑。換言之,愈是最成功、最健康的人,愈有更頻繁的“高峰體驗”;而更頻繁的高峰體驗,又進一步促進成功者的事業,成功的事業又能治愈人們生活中所帶來的心理創傷。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對他人高度負責的角色,都要經受相當多的內心沖突和不安。但是作為21世紀的新人類,我們完全有能力應對生活中的復雜局面,最大程度地發掘我們自身的潛能,充分利用人類特有的智慧和知識,去克服困難。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在心理上先做一個勝利者,憑借我們的智慧,保持心理上的平衡。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身處什么樣的困境,仍然可以處驚不變,泰然自若,這是一種人生態度,是需要修行的,磨煉的,也需要一點點悟性,需要反復實踐,面對變幻的客觀現實,需要理智客觀面對生活。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方面應該注意合理飲食和身體鍛煉,另一方面更需要陶冶自己的情操,開闊自己的心胸,避免長時間處在緊張的情緒狀態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續不快時,要及時進行心理自我調試,必要時接受外界合適的心理支持和幫助,以下推薦幾種普及心理健康方式供參考。
理想與信念
堅強的理想和信念就是心理的平衡器,能使人在面臨困難和挫折時,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幫助度過坎坷與挫折。
學會寬容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寬容是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把心中的煩惱或困惑及時得以釋放,寬容是脫離種種煩擾、減輕心理壓力的法寶。
助人為樂
是一種高尚美德,其作用不僅使被幫助者感受人間真情,解決一時之難,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后的快慰。經常幫助別人,就是使自己常處在一種良好心境中。
善待他人
以諒解、信任、友愛等積極態度與人相處,會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被人誤解的時候,要亮出高姿態,這樣友愛,關心別人也有利于營造好心境。
愛好廣泛
如收藏、體育、旅游、音樂等,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間的樂趣,既能增長知識,又能廣泛交友,還能陶冶情操。
保持童心
人到了而立之年以后,隨年歲的增長,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了,這樣不利于心理健康。如果仍保持一顆童心,對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好奇,不論對知識更新,還是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培養幽默
與同事、朋友乃至家人說話時適當地采用幽默語言,對活躍氣氛、融洽關系都非常有益,在一陣會心的笑聲中,大家心情特別好。
健康長壽十字法
一貫知足,知足常樂。不盲目與別人比較,不求花天酒地,只求平淡人生。
二目遠眺,遠眺明目。不可只看到眼前利益;不可患得患失,要登高望遠。
三餐有節,食不過飽。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
四季不懶,勤于鍛煉。不同的時間和項目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貴在堅持。
五谷皆食,營養均衡。不可偏食,才能攝入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
六欲不張,清心寡欲。欲節則養精氣,縱欲傷身,后患無窮。
七分忍讓,豁達大度。遇事達觀,得讓人處且讓人。
八方交往,廣結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適應能力。
九(酒)薄煙戒,神清氣爽。不得貪杯豪飲;力求戒煙,以免危害身體。
十分坦蕩,以誠待人。為人襟懷坦白,保持心平氣和的好心境,心平天地寬。
當人們達到“身體、心理和社會三者合而為一”之時,身心狀態肯定是最健康的。人生是美好的,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積極、熱情、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具備了這樣的態度,你就會與外部世界融為一體并產生一種情緒飽滿、難以名狀的振奮精神。心情愉悅了,精神振奮了,心靈的創傷便會自發愈合了。你的心身因此而更加健康,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幸福。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關系】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的關系04-03
情緒和心理健康的關系11-25
淺析人體心理健康對生理健康的影響10-28
運動與心理健康關系論文12-09
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探究03-07
心理健康與人際關系04-02
健身運動與心理健康的關系12-02
淺談親子關系與心理健康03-19
爸爸的行為關系到寶寶心理健康03-21
瘦素與臨床疾病的病理生理關系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