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輕生是出于何種心理
大學生輕生是出于何種心理呢?現代社會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是備受父母溺愛的,與很多70后、80后不同的是,這些孩子沒有經歷過貧窮,沒有受到過什么挫折,因此心理承受能力會非常脆弱。而進入到大學后,競爭十分激烈,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學生就會產生輕生的想法。
大學生輕生是出于何種心理
固步自封的大學教育
自古以來都說:教書育人,但現在的大學中,教書很多,育人卻不夠,特別是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更是空談理論,不著實際,沒有進入到學生的心靈,如今大學生的思想,實際上已經是一片蒼白虛無的荒漠。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的革新的速度,大學生要適應社會,適應將來,就必須要求大學教師們認真的分析大學生的心理和社會實際之間的關系,尋找到他們將來融入社會的切入點,這是思想教育的關鍵,但是,這樣的工作,我們大學教育做了多少呢?擴招、擴招!生源擴招了,你們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擴招了嗎?
不完善的大學生就業制度
現在的就業市場實在混亂,對大學生就業缺乏統一的保護規范,前些日子就有600元底薪聘請大學生的,我們還經?吹匠鲆恍┰幃惖恼衅割}來考驗我們大學生的,甚至還出現了招聘單位問人家有沒有對象的新聞,這些招工方式簡直是歧視。如果大學生就業市場規范了,他們能夠平等的競爭,那么他們的心態就會處于一種平和的狀態,就不會走向極端,大學生自殺某種意義上說,是對未來失去信心的表現,之所以失去信心和我們現在的就業市場混亂有很大關系。
壓力導致精神抑郁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26歲的衡陽籍在讀博士生孟懿從研究所教學樓7樓縱身跳下,打亂了研究所工作人員在一樓會議室的學習,也奪走了他自己年輕的生命。他在遺書中稱自己的自殺原因是“厭世,想偷懶,精神抑郁。”他還在遺書最后說:“雖然上天想挽留我,但我已經是箭在弦上了”。他選擇不歸路的原因是研究所科研壓力過大。別說讀博士的,大學生學習壓力大的情況比比皆是,考研、考碩、考碩博連讀,雖然沒壓力人才很難培養出來,但是可不可以考慮一下學生的承受能力。他們就像高速轉動的馬達,頂著千萬斤的金屬支架,金屬都有疲勞的時候,何況是人?
附:小小挫折何以擊垮一個個年輕生命
因為缺乏挫折造成的大學生心理問題值得各方關注。學校、家庭和社會應共同把握機會,讓抗挫折教育成為狙擊學生心理危機的利器。
近來,高校學生輕生的消息屢屢爆出,令人惋惜痛心。4月13日,中國傳媒大學一名剛通過研究生復試的女生跳樓身亡;早些時候的3月9日,位于杭州的中國計量學院校園內發生一起墜樓事件,不幸中的萬幸是,這位從四樓跳下的男生沒有生命危險。
過去,曾有畢業季就是“高危季”的說法,大意是畢業生沒有找到滿意工作,沒能順利升學,或者面臨畢業即分手的結局,所以心情郁結,甚至可能做出放棄自己生命的決絕舉動。然而,現在在校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復雜,“高危季”的所謂“規律”早就失靈,低年級學生也可能會作出跳樓舉動?墒牵@些年輕人本應高興地度過大學生活,他們都還在象牙塔的庇護之下,至少還沒有直接承受來自社會的更大壓力。
防止類似跳樓事件發生,僅靠生硬、被動的策略,事實上證明已經不適用了。比如說很多學校為了防止類似事件發生,把希望寄托于物理方式——把宿舍陽臺用防盜窗封起來,把教學樓、宿舍樓天臺出入口關閉。其實,封得了窗戶,封不了人心。作為有行動能力的成年人,只要心里產生了跳樓的念頭,付諸實施一般不受這些手段阻礙。而從心理層面來看,學校往往只有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而且是暴露得很嚴重的時候才可能察覺、疏解。在人員龐大、環境相對自由的校園里,有的學生出現問題,身邊同學、家人都沒有什么感覺。
心理問題的變化與過往的經驗,無疑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日益復雜的跳樓動機,已經很難讓人從個案角度防范、消解,更不可能用外在的技術手段來應對潛在的跳樓事件。無論出于何種原因自殺,歸根結底都是大學生遇到了自己覺得難以應付的挫折。在人生道路上,碰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在所難免,何況一些跳樓事件后經查明的挫折,在平常人眼中可能還不是什么跨不過去的坎兒。與其被動防御,不如主動疏解,提高學生群體的抗挫折能力。
如果把跳樓視為一種心理疾病的表現,那么抗挫折教育就是一種心理上的鍛煉。就像人的`身體健康一樣,面對防不勝防的心理健康問題,一項有效的措施就是教育人正確地應對挫折,提高遇到困難的心理承受力。尤其對當下1990年以后出生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生長環境大多一帆風順,沒有經受過多少物質上的困難。大學是他們從被撫養到獨立生存的轉折點,遇到挫折不知道怎么克服是他們的常態,也是他們的課題。
實際上,高校在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中,早就把抗挫折列為重要部分,未來需要做的只是增量進步,讓心理健康課程普及面更廣。但是,僅憑學校教育紓解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遠遠不夠。如果只把心理健康當成一堂課來看,抗挫折只會成為一種知識、一套理論,學得再好,也不一定會被學生用到生活中。只有學生、家庭和全社會共同營造一種抗挫折教育的氛圍,才有可能讓抗挫折成為一種能力和素養。當發生學生跳樓事件后,片面把責任指向校方、家庭乃至第三方,都是不公允和不科學的。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當一個人的自我實現不能滿足時,就會產生挫折感。馬斯洛也從心理治療的臨床經驗出發,提出自我實現的需要受到壓抑是挫折感產生的根源。這些理論為抗挫折教育指明了方向。對家庭來說,有必要教育子女從小養成合理的自我實現預期,既不能過度滿足子女的一切愿望,以至于使其獨立生存后不適應社會環境,也不能從小打壓子女的需求,導致其喪失自我實現的信心。
無論是實習、從事志愿活動等社會實踐,還是在生活中接觸社會,不可否認大學生已經是大半個社會人了。社會是制造挫折的,社會也應該包容和理解挫折。對社會大眾來說,在接觸大學生時,對他們最好的抗挫折教育是示范應對挫折的方法與態度。一句膾炙人口的商業名言說得好:“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在社會提供的抗挫折教育中,身教往往大于言傳。
類似跳樓這樣的學生自殺現象,屬于心理危機的極端表現。更多學生時代暴露的心理問題,可能起于毫末,也未必會走向極端,不過無論大小輕重,因為缺乏挫折造成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都值得各方關注。學校、家庭和社會大眾應當共同把握機會,讓抗挫折教育成為狙擊學生心理危機的利器。
【大學生輕生是出于何種心理】相關文章:
大學生存在何種心理問題07-30
英語面試口語:你是何種人才?09-07
英語面試問題:你是何種人才?09-20
你的謊言真的是出于善意嗎?12-14
石斛如何種植08-23
高層經理需要何種培訓08-16
員工激勵何種方式更有效09-22
心理營養是心理健康的前提07-25
天才出于勤奮作文6篇12-27
羞怯是心理問題嗎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