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就業形勢與陷阱
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大學生適合創業嗎
如今每年畢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教育部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我國大學畢業生超過1000萬人,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的急劇增加,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也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做為一個大學生,一定要有一個好的職業規劃。
首先,給自己定一個目標,計劃下找什么樣的崗位,在什么樣的公司中從事這個崗位,在什么行業中從事這個崗位。后面的可以慢慢修正,而什么崗位是你找工作前一定要明確的。
再次,寫一份不幼稚的簡歷,很多畢業生的簡歷看起來話語非常幼稚,你可以借鑒一下有工作經驗的人的簡歷。
最后,可以上一些著名的招聘網站,大的招聘網站同樣是好單位的首選,簡歷不要海投,要有“其次”里面的那些目的性,可以適當放寬條件,適當多投幾家,針對每家不同要求寫不同簡歷。
補充,在得到用人單位的面試通知后,針對該單位認真準備,到現場后可以試著跟競爭者聊聊,看看他們跟你相比是好或壞,這樣對你自己有個準確定位和評價,以后找工作時向與自己合適的方向發展。
大學生常見就業陷阱:
“包就業”陷阱
就業形勢嚴峻,求職者找工作心切的特點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面對重重陷阱,求職者該如何人規避?
小王從某電腦學校畢業后,按照入學時學校“包就業”的承諾,被推薦到一家數碼沖印公司上班。上班剛半個月,公司老板竟然以新成立的分公司還未開始正式營業為由,讓她回家等上班通知。但放假至今,她再也沒有接到上班的通知。如今,已經過了學校推薦工作的時間,學校不再“包就業”了。
分析:為了搶生源,很多學校聲稱“包就業”、“包分配”,但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這些承諾往往很難兌現。為保住學校生源和就業率,有的學校與一些公司“聯手”,讓剛畢業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可過不了多久,這種實際上不需要新員工的公司就會以各種名義將學生辭退。對于如上做法,無論是學校還是與學校聯手的公司,都是有意躲避法律政策方面的規定,并給相關部門處理這類事情造成難度。學生只有積極搜索學校“假就業”、公司“假招聘”的確切證據,向有關部門投訴,才能有效地維護自身權益。
“偷梁換柱”陷阱
吳女士去應聘某房地產中介公司的會計,招聘廣告上表明月薪1500元。經過簡單面試后,吳女士被錄取了。但當她去報到時,卻被告知按照公司的規定,所有員工必須在一線鍛煉一段時間,熟悉整個公司的運做流程后方可回到本職崗位。到了月底,吳女士為公司賺得租賃中介費1100多元,但是公司還是以“不能勝任工作”為由,解除了勞動關系,并只發給500元基本工資。
分析:名為招聘會計,實則招聘業務員;新人永遠被認為“試用期不合格”而遭辭退……種種“注水”招聘讓求職者深受其害。“注水”扎品雖然隱蔽,但往往有很多破綻:(1)招聘信息過于簡單,沒有崗位職責和應聘條件;(2)面試極為草率,面試官似乎對你的專業、能力不感興趣;(3)剛面試完即被告知錄用,但勞動合同卻遲遲不簽,被錄用的職位與原先應聘的職位不符,對方還會提出種種不合理要求;(4)雙方口頭、書面約定的合同中有明顯的不公平條款。求職者應該學會分辨形形色色的假招聘,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非法中介陷阱
張小姐在一家職業中介的信息欄上看到招聘文員的啟事,便前去咨詢。該中介所“電話聯系”了公司后,告訴張小姐職位空缺,她可以去試一試,但要交納100元中介費用,并承諾如果這家不合適,可另外推薦,直到找到工作為止。面試后,公司讓張小姐回去等消息。等了兩個星期,被告知未被錄取。張小姐只好找到那家中介所重找一家公司。經過面試,又經過長達半個月的等待,仍然得知沒有被錄取。當張小姐第三次折回中介所時,中介所告訴她沒有新的空缺職位,讓她再等等。
分析:部分非法職介機構通常采取拖延時間、與用人單位共同欺騙等手段,騙取求職者信息費、介紹費等。求職者碰到那些“一間門面、一張桌子、一部電話”的職介所或者“人才市場”要格外當心。正規的職介機構通常具備以下特征:有營業執照和招工許可證原件;明碼標價;公示勞動監察機關舉報受理電話;收費時出具由稅務部門監制的發票;服務人員持有職業資格證。
【大學生就業形勢與陷阱】相關文章:
大學生警惕就業招聘陷阱12-09
大學生就業陷阱有哪些12-08
大學生就業謹防求職陷阱11-11
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01-15
大學生就業形勢現狀分析05-11
求職陷阱“包就業”02-21
求職就業常見的陷阱11-07
如何鑒別就業陷阱02-17
就業陷阱案例分析02-17
就業形勢分析千萬大學生找飯碗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