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求職陷阱“包就業”
“包就業”陷阱
就業形勢嚴峻,求職者找工作心切的特點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面對重重陷阱,求職者該如何人規避?
小王從某電腦學校畢業后,按照入學時學校“包就業”的承諾,被推薦到一家數碼沖印公司上班。上班剛半個月,公司老板竟然以新成立的分公司還未開始正式營業為由,讓她回家等上班通知。但放假至今,她再也沒有接到上班的通知。如今,已經過了學校推薦工作的時間,學校不再“包就業”了。
分析:為了搶生源,很多學校聲稱“包就業”、“包分配”,但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這些承諾往往很難兌現。為保住學校生源和就業率,有的學校與一些公司“聯手”,讓剛畢業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可過不了多久,這種實際上不需要新員工的公司就會以各種名義將學生辭退。對于如上做法,無論是學校還是與學校聯手的公司,都是有意躲避法律政策方面的規定,并給相關部門處理這類事情造成難度。學生只有積極搜索學校“假就業”、公司“假招聘”的確切證據,向有關部門投訴,才能有效地維護自身權益。
“偷梁換柱”陷阱
吳女士去應聘某房地產中介公司的會計,招聘廣告上表明月薪1500元。經過簡單面試后,吳女士被錄取了。但當她去報到時,卻被告知按照公司的規定,所有員工必須在一線鍛煉一段時間,熟悉整個公司的運做流程后方可回到本職崗位。到了月底,吳女士為公司賺得租賃中介費1100多元,但是公司還是以“不能勝任工作”為由,解除了勞動關系,并只發給500元基本工資。
分析:名為招聘會計,實則招聘業務員;新人永遠被認為“試用期不合格”而遭辭退……種種“注水”招聘讓求職者深受其害。“注水”扎品雖然隱蔽,但往往有很多破綻:(1)招聘信息過于簡單,沒有崗位職責和應聘條件;(2)面試極為草率,面試官似乎對你的專業、能力不感興趣;(3)剛面試完即被告知錄用,但勞動合同卻遲遲不簽,被錄用的職位與原先應聘的職位不符,對方還會提出種種不合理要求;(4)雙方口頭、書面約定的合同中有明顯的不公平條款。求職者應該學會分辨形形色色的假招聘,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求職陷阱“包就業”】相關文章:
求職就業常見的陷阱11-07
大學畢業求職 提防就業陷阱02-18
求職就業過程中的常見陷阱11-11
2017求職就業過程中的常見陷阱11-07
大學生就業謹防求職陷阱11-11
畢業生就業防止“求職陷阱”小常識11-16
求職心切謹防“押金陷阱”_求職陷阱11-29
如何鑒別就業陷阱02-17
就業陷阱案例分析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