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課異構活動中反思高中英語有效教學觀
一、研究背景
1.教學內容
兩位老師上課的內容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八模塊第四單元Sharing的Using Language綜合語言運用課部分。綜合語言運用課一般圍繞中心話題展開聽說讀寫的綜合性活動來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這部分雖有一些單項技能訓練,如speaking或speaking或writing,但多數是兩項或三項技能綜合運用。本單元以Sharing為話題,旨在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到世界上很多地方依然很落后,從而懂得同情,學會分享。Using Language是對Reading的延伸。通過閱讀,參與“Give anunusual gift”的活動。本單元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通過Jennifer Wells的采訪介紹了Mary Murray作為MSF的一個volunteer的工作經歷,而且針對這一話題展開Speaking。 Writing 根據Listening and Speaking話題運用時間表達方式進行寫作。
2.教學班級和教師簡介
“同課異構”就是針對同一個課題,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教師獨立備課,根據各自設計的教學方案分別在兩個平行班上課,聽課后進行比較研究。本次同課異構活動所選取的班級是福州某區一所學校高二年級二個平行班,其中一位是本校老師(教師A),教學對象為她本班學生。另外一位老師為外校老師(教師B),為借班上課。兩位授課教師學歷相當,但是教師B的教學經驗、職稱明顯優于教師A。
為了探討這次同課異構中有效教學的落實情況,筆者從教材處理、教學策略兩方面對這兩節高中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課進行了對比研究。
二、兩節同課異構課的對比和反思
1.不同的教材處理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
語言學家Marley認為:“合理使用教材資源意味著要協調好三個要素之間的復雜關系:教材、教師、學生,而這三者同等重要!庇捎诮虒W條件、師資力量、學生水平各個地區都存在著差異,所以需要教師在了解教材的組成與配套資源的前提下,結合當地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與學習習慣,適當補充或刪減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得教師成為教材的主人。
教師A完全跳出課文,選取了有關志愿者話題的聽力閱讀材料。其聽力材料為該校畢業生Bella對其大學老師Renaele做的關于其志愿者經歷的視頻。第一遍聽后設置了三個問題分別問:where did Ronaele serve as a volunteer? What did she do there? How often did she go there? 第二遍聽后的練習設置為以聽力文本為基礎的摳詞填空。完成聽力任務后,其進入到了閱讀階段。閱讀材料為其自選的147字的關于志愿者的文本,閱讀文本后設置了二個問題分別為:What’s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is passage ? What different kinds of volunteer work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 進而通過對三個漢譯英句子,進去到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f you are volunteer? Why? 的討論之中。根據討論內容進行寫作任務,布置課外作業。
教師B首先開始的也是聽力任務,她選取的聽力材料為課本中對于志愿者醫生Mary Murray的采訪音頻。設置了三個步驟的聽力任務,第一個聽力任務是通過對What to do?where to work?whom to help?三個問題的扣詞填空來得到文章大意。第二個聽力任務是通過Why did Dr. Mary Murray join MSF? What did she do in Malawi? What was the effect of her experience? What was her plan for future? 四個問題的扣詞填空來實現對文章細節的考察。第三個聽力任務為 What qualities does Dr. Murray have? 從而進行頭腦風暴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f you were a volunteer? 討論部分。其選擇該地一年一度的橄欖節為活動載體,要求學生討論作為橄欖節的志愿者你會做些什么。討論結束后自然而然進入到寫作階段,并在課堂上檢驗了學生的寫作成果。
【反思】
在一堂綜合語言運用課上,聽說讀寫缺一不可。讀和聽作為語言輸入影響著說和寫的語言輸出質量。所以,在對于閱讀和聽力材料的選擇和處理上對教師提供了更高的要求。NSEC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三篇語篇和三個聽力活動,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全部內容是不現實的。教師A選擇的聽力材料由學姐介紹其志愿者經歷,貼近學生生活。但是這個聽力材料模糊而且存在大量的口誤,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聽力的效果,而且完全跳出了教材中的聽力材料。且閱讀文本比較簡單,設置的多為陳述性問題,沒有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B根據教材的聽力材料根據學生情況自行設置問題,不拘泥于教材,實現了教材的第二次開發。在討論環節,將志愿者活動與學生們熟悉的.橄欖節聯系在一起,增加了話題的真實性和趣味性,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理念。聽說寫三個環節環環相扣,行云流水。
教師A、B對于教材的不同處理產生了不同的效果,影響著教學的有效性。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的前提下,適當補充或刪減教材內容。既不宜按部就班地遵照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也不宜完全拋開教材自行安排教學內容,才能逐漸摸索出適合學生的教材處理方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不同的教學策略運用產生不同的發展潛力
教師A在課文導入部分展示的是志愿者活動圖片,自然地將話題引導到了志愿者這個主題上來。教師B首先播放了一首earth song歌曲來以情入境,讓大家感受世界人民的困難,引入無國界醫生的話題。
教師A在watch the interview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的環節提出了三個問題:Where did Roneale serve as a volunteer? What did she do there? How often did she go there? 后進而簡化為where, what, how often 這三個關鍵詞,幫助學生抓住了題目的主旨。教師B在聽力之前在PPT上展示了Listening strategies. The first time you listen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get the main idea: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Dr Mary Murray. The second time you listen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get the details:note down the answers (4 questions)。 幫助學生明白了任務的目的。
教師B在speaking 環節也給學生提供了 tips on interview: an interview is not like a chat; questions should stay on the topic. 而且列出了在采訪之中能夠用到的表達方式,例如because I want to share with…, the reason why… is that…, First… Second…等。而教師A的處理方式是在翻譯任務完成后直接拋出問題: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as a volunteer? Why? 并沒有給學生進行相關的提示和指導。教師B在學生進行speaking環節的途中,還給有困難有需要的學生遞了小紙條。里面就是一些表達提示。如學生想要Help with the language可以用到以下的表達方式:I’m proud of…, improve English through the activity, make friends with foreigners,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practice my English, It’s my duty to introduce Chinese culture, where to eat delicious food, introduce the history of our hometown.教師A的writing 部分是作為課后作業來完成,而教師B的writing 部分是做為課堂任務來完成。并且在完成后給優秀作文獲得者頒發了制作好了的志愿者證書
【同課異構活動中反思高中英語有效教學觀】相關文章:
《俄羅斯》復習課同課異構教學反思01-16
基于國際貿易術語的“縱向”同課異構教學法的探究論文09-05
高中英語課的教學反思10-27
高中英語課的教學反思范文08-11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01-10
高中英語復習中的有效方法09-29
有效教學的實踐反思05-02
聽說課教學反思04-21
怎樣做教學反思才有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