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予員工更多的責任和權利,他們會取得讓你意想不到的成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管理者要適當干預員工的心理資本相關文章,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yjbys.com/hr)。
心理資本是指能夠導致員工積極組織行為的心理狀態。從個體層面來說,心理資本是促進個體成長發展與績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從組織層面來說,心理資本所起的作用與人力資本、社會資本類似,能夠幫助企業獲取競爭優勢。
與傳統的經濟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相比,員工的心理資本是組織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國內外的研究結果都證實,員工的希望、樂觀和堅韌性三種積極心理狀態及心理資本,都與他們的工作績效顯著正相關,員工的希望、樂觀和堅韌三種積極心理狀態及三者合并而成的心理資本對他們的工作績效、組織承諾和組織公民行為具有積極影響作用。
因此,開發、提升員工的心理資本,將有利于提高組織人力資源的質量和投資收益,進而使企業保持和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
然而,如何開發和提升員工的心理資本,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重要問題。關于心理資本的開發和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如何獲取、開發提升心理資本以及文化對心理資本的影響方面的研究較少。國外Luthans等人對心理資本進行了大量研究,實證了心理資本對組織績效的影響,并且提出了心理資本微觀干預模型(Luthans, 2006),在心理資本微觀干預模型中提出通過幫助員工進行目標和路徑設計、克服障礙、說服等方法提升員工的心理資本。
心理資本微觀干預模型
2007年,Luthans,Youssef和Avolio認為心理資本是指“個體的積極心理發展狀態”,其特點是:(1)堅持目標,為取得成功在必要時能夠重新選擇實現目標的路徑(希望);(2)對現在和將來的成功做積極歸因(樂觀);(3)在面對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時有信心(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來獲得成功;(4)當身處逆境和被問題困擾時,能夠持之以恒,迅速復原并超越(韌性),以取得成功。
Luthans等的心理資本微觀干預研究包括1-3個小時的專題討論,在對一家航空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進行了2-3個小時的實驗后,測量的心理資本上升了2%.心理資本干預(PCI)包括:開發信心:通過體驗成功、社會勸說、積極反饋、生理和心理喚醒;開發希望:通過目標設置、分步實現、主動參與、顯示信任、時刻待備、應變計劃、心理預演、重新設置目標;開發樂觀:通過寬恕過去、欣賞現在、把握未來時機、現實的觀點、靈活的觀點;開發韌性:通過聚焦個人資產策略、回避危害策略、改變影響過程策略。
中國傳統文化對心理資本的干預作用
文化學認為文化不僅是人類創造的,而且同時也在不斷地創造著人類,創造著不同國家、民族的性格、心理和行為方式。說明文化對人的心理的影響作用以及心理是社會環境和文化的產物。顯然,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行為、心理。鑒于此,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是企業對員工進行心理資本干預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兩千多年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大支柱——儒家和道家文化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科學、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傳統文化與心理的研究早已受到廣泛的關注,在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研究領域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并且基本上已經達到一定的共識,即中國傳統文化對心理健康有促進作用。比如: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主張不怕苦難,認為苦難能成就人生的信念,為身處逆境的人們提供了前進的動力,有利于人的成長和成功;儒家文化主張積極進取,能夠提高人的適應能力。道家則主張人們要有“無私”、“不爭”的心態,做到“寵辱不驚”,不論身置何處,都不應該大喜大悲,做到心靜如水。這可以抑制人們的某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態。
從符合積極心理狀態方面來說,構成心理資本結構包括自信、希望、樂觀、堅韌、寬容、感恩。從這些心理資本特點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來分析,中國傳統文化對心理資本的積極干預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1.自信。“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訴人們遇到困難才能鍛煉人,才能成就人,永遠不能失去信心。“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告訴人們即使遇到危難,但終究會過去,黎明終究會沖破黑暗。處境惡劣時不要沮喪,不要喪失信心,事物是不斷變化的。
2.希望。儒家思想崇尚“天道酬勤”,“勞謙君子,有終吉。”(《易》)。 認為勤奮的人會得到更多的回報,告訴人們只要勤奮,只要不斷努力,就能獲得回報。有耕耘就會有收獲,只要不懈努力,永遠不要喪失希望,并且通過不斷努力就可以達到目標。道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無為”,表面上看,無為是一種消極的思想,其實無為是順應自然,不妄為的意思。堅持按規律辦事,一切都會順利,而違背規律會得到大自然的懲罰,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有這樣一種順其自然的良好心態,那就無所謂希望也無所謂失望了。而且,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計較得失,長久以往,自然就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3.樂觀。樂觀、自信、知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重要思想。“知命樂天”是儒家所推行的人生態度,而積極入世、樂觀知足、講究實干等儒家思想都體現出積極樂觀進取的人生取向?鬃釉唬“一單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梢姡寮宜匾暤臉酚^與自在不只是物質或生理層面,更是心理和精神層面的幸福與愉悅。道家思想認為:“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樂矣。”告訴人們要樂觀,需要有知足者常樂的精神,時刻滿足,時刻感恩。“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事多無兼得者”(《道德經》),其中體現的辯證思想,告訴人們要積極面對逆境,面對得失,保持樂觀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