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是否總與亞健康聯系在一起?面對心理亞健康的極端現象——“富士康12連跳”、“華為自殺門”之類事件,企業如何妥善做好應急處理?又該如何從心靈上、從根源上保護自己的員工?
心理危機來臨,企業干預救火
1、封閉媒體、不進行大肆渲染報道
對于企業來說,發生類似“富士康12連跳”、華為“自殺門”事件后,危機處理的首要緊急工作是——媒體公關。
世界衛生組織曾就最容易引起模仿性自殺的新聞報道特征做過總結,如用頭版報道或者敏感標題;詳細報道自殺方法;對自殺導致的身體傷殘很少提及;忽略了自殺者生前長期有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將引發自殺的原因簡單化;自殺者知名度高,社會影響大;將自殺描述為一種流行現象;使人誤認為自殺會帶來好處等等。
媒體通篇累牘的報道無疑帶來了兩個最直接也是最惡劣的影響:第一、大量與非正常死亡相關的文字圖像渲染了一股陰霾之氣,擾亂了正常的生活秩序;第二、細致的講述直接教育了那些長期積累心理問題但還沒有勇氣邁出最后一步的人,帶給了他們模仿的力量,造成了更大面積的殺傷。
具體來說,企業在發生員工心理危機事件后進行媒體公關,至少在指引媒體報道時,可以把握以下一些原則:
1)從保護更多其他員工心理健康的角度淡化報道,或者不報道;
2)報道時不附加圖片或視頻,不將自殺描繪成詭異、神秘或浪漫的行為;
3)不對自殺的方式進行詳盡描述;
4)不對自殺者本人進行大肆渲染;
5)不使用煽動性的標題;
6)不報道經常有人自殺的地點;
7)不報道自殺者的親屬,避免造成二次創傷。
2、安撫家屬,平息事件,避免事態升級
安撫家屬,平息事態,這里主要是從安撫其他員工的角度來講。
事情發生后,員工的第一反應必然是看公司的處理方式,這就像古希臘人看悲劇,因為悲劇是最容易引起人感同身受的藝術,容易讓人產生“假如我也有這么一天”的移情,身邊每天見面的人發生了這么重大的事情,對尚存者的沖擊可想而知。所以,哪怕是從企業安定的角度,妥善安撫家屬也是必須的,這個時候在小利上爭執不讓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3、樹立緊急干預意識,避免二次創傷
二次創傷指的是那些目睹了危機事件的當事人和危機事件的次級受害者,他們有可能遭受的心理創傷。
以伊春空難為例,災難發生后,幸存者、現場救援人員、遇難者的家屬、現場參與報道的記者、航空公司從上到下的工作人員,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二次創傷。
而在二次創傷的名單中,常常被忽略的就是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他們對心理緊急干預的需求一點不比任何其他人少。此時此刻,對于航空公司的管理人員來說,重要的是首先具備心理危機緊急干預的意識,想到還有心理危機干預這么一回事。
4、放下“家丑不可外揚”的刻板,聘請專業人士介入
盡管很多管理經驗豐富的人由于長期處理各種關系,對他人的內心洞察能力也是修煉極高,平時員工思想工作也是一把好手,但是,一旦企業發生員工自殺這樣的惡性心理危機事件,心理危機干預就不能再由內部管理人員一手包辦。
不能包辦的原因有二:首先,企業發生心理危機惡性事件后,員工對企業的歸屬認同感會大受挫折,對原先企業倡導的文化、理念、精神世界會產生非常大的懷疑,再由企業的管理人員給大家做心理撫慰作用微乎其微;其次,惡性事件發生后,媒體蜂擁而至,公司上下疲于應對,管理人員本身也容易陷入倦怠、焦慮的狀態中,再去做員工的工作,也是勉為其難。
專業人士之所以專業,是由于其受過專門的訓練,在大量的訓練中接觸過實戰的考驗,積累起特殊的經驗和處理問題的方法技巧,而這些經驗和方法技巧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擁有的。心理危機的干預不同于一般心理治療,它講求的是緊迫解決問題——心理危機干預是一(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種為減輕突發事件對潛在受害者或救援工作者極度痛苦的情緒而采用的一種一對一的干預方法,這種方法和一般心理治療的不同在于,它不是探索性的治療方法,它關注“此時此地”,關注問題解決及建設性的應付方式,而不涉及深層次的心理問題。
目前國內知名的院校、科研機構、學會組織等都有經驗豐富的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經歷過地震、泥石流、空難等重大災難事件的考驗,這些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已經越來越成熟,另外,專門為員工提供心理輔助的民間機構也越來越多,技術水平也在逐步成熟,在企業需要緊急幫助的時刻,這些機構組織都是不二選擇。
5、用傳統的文化溫暖每一個員工
西方人打仗,常常配備隨軍牧師,因為西方人有宗教信仰,人民軍隊也是邊講共產主義邊打仗——在信仰面前,死亡就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但是企業里情況不太一樣,很少有企業文化真正能夠完全占領員工心里的每一個角落。且不論企業文化的優劣,發生重大危機事件時,企業文化也可以回歸傳統文化,到更深遠的根上尋找精神的慰藉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比如,引導員工的一些民俗做法,用中國古人“仁愛”、“愛人”思想關懷每一位員工。
健康既要沒癥狀,還要和諧幸福
健康到底是什么?現在大家已經越來越接受健康不僅僅保護身體健康的這樣一種說法,借用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王登峰教授的觀點,健康包括四個層面的內容:首先,沒有癥狀——身體健康,沒有任何身體癥狀,包括主觀感受到的癥狀;其次,接受他人,人際和諧,與他人關系良好;再次,自我和諧,能夠認識現實、接受現實,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第四,幸福感,能夠感覺到存在的幸福。
健康四個層面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以往企業非常注重的是員工的身體健康,很多企業每年一次安排員工體檢,未來企業在員工健康方面能夠做得更多、走得更遠:定期為員工提供心理體檢,改善辦公環境、降低辦公壓力,外聘心理專家為員工提供心理宣泄的機會,為某些容易發生工作倦怠的崗位提供特別心理輔助。
捍衛心靈,企業需要新機制
由于組織小型化、工作變革等方面的影響,以及企業對于利潤的關注遠勝過對員工道德和忠誠度的關注,當今勞動力中的工作倦怠達到了更高的水平, 而這恰恰反映了組織的機能失調。
從這一根源上講,要改變企業心理危機泛濫的現狀,需要重新檢查組織的目標、價值、工作負荷以及獎勵的結構,并加以修正。企業需要生命力,生命力來自每一個活生生的靈魂,而這一目標的實現著實任重而道遠,蘊含的將是另一場巨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