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銀行高管層帶頭降薪,下降幅度將近一半,一線員工壓力大工資低,全靠責任感死撐”這一篇文章?墒聦嵳娴娜绱藛?yjbys小編只想說,并沒有。我們一起看看下面的調查分析吧。
隨著包括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大行,和招行、民生等5家股份制銀行年報的披露,銀行員工薪酬的漲跌情況亦隨之浮出水面。
從整體“薪酬包”來看,農行、建行、招行、中信4家銀行出現下滑,其余均較往年有所增長。
人均薪酬方面,五大行中,除交行及中行人均薪酬分別增長7.73%、2.36%外,其余三大行則有所減少,但減少幅度并不大;倒是招行及中信銀行,人均薪酬降幅分別達15%、20%,但是這并非降薪導致,績效薪酬的延期支付才是重要原因。從人均情況來看,并不能得出“寒冬”結論。
績效薪酬延期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招行及中信兩家股份行整體工資福利總額下滑幅度超11%,拖累人均薪酬從42萬元以上降至35.5萬元左右,降幅分別達15%、20%。業內人士分析,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績效薪酬的延期支付,并不能說明招行和中信銀行在大幅降薪。
以招行為例,該行去年4月曾下發文件,將在境內分行實行延期支付風險金制度,即對跟風險相關崗位上的員工的績效薪酬計提一定比例金額,計提金額視項目風險釋放情況逐年發放,計提比例10%,涵蓋市場、合規、運營等崗位普通員工。
此類風險金一般稱為“薪酬風險準備金”,由國內銀行從花旗銀行引進。采納此類制度的原因是銀行利潤有當期性,而風險有滯后性。而這一機制的直接后果,則是銀行員工當年收入減少。
而銀監會對銀行高管的薪酬管理也有明確規定。2010年下發的《商業銀行穩健薪酬監管指引》提到,商業銀行的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其薪酬總額的35%;商業銀行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對風險有重要影響崗位上的員工,其績效薪酬的40%以上應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且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
當然,除固定薪酬及績效薪酬之外還有員工福利,這部分包括適合于崗位級別的培訓、保健、攜家屬旅行等,或是到一定崗位級別就有的所謂“誤餐費”報銷額度、以工會名義發的購物卡等不納稅貨幣化收入。在八項規定嚴格推行之下,不少“員工福利”項目已被取消。
未現裁員潮
記者調查發現,10家銀行員工人數變動情況主要呈現兩個特點。
一方面,由于發展趨勢集中顯露疲態,歐美諸多銀行紛紛大舉裁員斷臂求生,但這股裁員潮未在國內銀行出現。
10 家上市銀行中,除民生、交行、建行外,其余7家銀行員工人數均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員工人數增幅分別達8%、11%,前者增加的 2868名員工中63%為業務人員,后者增員也全部為業務及管理人員;人數增加最多的則是農行,主要為柜面及技能人員增加。
另一方面,國有大行削減勞務派遣員工,股份行則態度不明。其中,農行減少超五成至11288人,工行減少八成至489人,建行則減少12.2%至5509人;股份行中,平安、 光大銀行 增加部分派遣制員工,中信銀行則減少數百人。
一般來說,銀行派遣制員工歸屬勞務公司,銀行相當于向勞務公司“借用”,所以給此類員工的待遇非常低,正式員工的隱性福利基本上都沒有。目前外包工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大堂經理、保安、現金清收、電話客服、信用卡銷售、IT系統等崗位。
人均薪酬增減不一
16家A股上市銀行中,目前有2015年業績數據可比的有10家銀行,包括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大行,以及招行、民生、中信、光大、平安5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此外,還有6家H股上市城商行、農商行發布業績公告,但由于部分H股上市銀行并未披露員工人數,故未納入統計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