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薪酬制度可以幫助企業更有效地吸引、保留和激勵員工,從而起到增強企業競爭優勢的作用;同時,薪酬在組織中又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它與組織員工的利益密切相關。以下是yjbys小編為您整理國有企業薪酬制度問題與建議,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一、國有企業薪酬制度中的存在問題
1.薪酬較低,矛盾較突出。
建國以來,我國勞動者的最低保障工資一直是通過等級工資標準中的起點工資(最低一級工資)來實現的。等級工資制的框架和工資水平自五十年代確定之后,基本沒有作過大的調整。另外,在增加職工的收入方面,多年來都是升級一條道,而且多是運動式的"齊步走"。在80年代到90 年代初,靠升級增加工資彌補物價升高對職工生活的影響,更加劇了這一矛盾。加上沒有嚴格的考試、考核制度,造成了職工工資等級與實際技術等級相對脫節。就工人八級制工資來說,許多工人早已突破了八級工資標準,而且企業職工突破工資等級的面逐步擴大,但工資分配卻沒有體現出來,其工資的激勵職能被削弱了。
2.工資結構不合理。
等級工資標準長期不動,水平過低,職工標準工資占工資總額的比重逐年下降,造成工資結構不合理。許多企業等級制標準工資只占工資總額的45%左右,早已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工資能上不能下,能增不能減,實際上形成了終身待遇。
即便崗位變了,工資也不變。存在著由低崗向高崗流動工資不增,由高崗(職位)向低崗(職位)流動工資不減的不合理現象。致使企業普遍存在"一線緊,二線松,三線腫"的狀況。
4.等級工資制度不能全面反映職工在不同勞動崗位上的差別。
建國后的三十多年中,我國國有企業實行的是"低工資、高就業"的政策,執行由國家統一控制的技術和職務等級工資制度。在這種制度下,為了使低工資能對生活起保障作用,企業承擔了多種福利保障的責任。如養老保障、醫療保障、住房保障、子女頂班、頂崗的就業保障等,形成"企業辦社會"的局面。由于福利保障項目大量擠占了工資性收入,而福利則傾向于平均分配,資歷和工齡成為分配的重要指標,因而無法真正體現能力、業績、貢獻在分配中的作用。但是,改革開放后的"三資"企業、私營企業的發展,對國有企業產生了一定的壓力,使職工產生了"按酬付勞" 的心理。原有的薪酬分配制度模式已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的要求。
5.沒有建立工作分析崗位鑒定制度,使企業在考核晉級和作業標準上無標準,難以有先進、合理的工作定額和報酬制度。
這一方面體現在勞動差別缺乏定量的依據,即對勞動技能、勞動強度、勞動責任、勞動條件等四要素沒有進行較規范的評價,致使生產一線、二線、三線工作,以及艱苦、技術要求高的崗位與一般崗位的工資差別不能合理拉開;另一方面體現在對勞動者本身所具備的技術、業務能力水平和實際勞動貢獻的考核指標較少,并且多是軟指標,比如廠規廠紀,開會的出勤率等,使得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沒有與具體報酬相掛鉤。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制定工資等級和標準、計算獎金發放時,仍然按照老習慣,參照有關文件規定的精神加以確定,而缺乏對實際狀況進行分析。
6.企業決定薪酬水平的自主權擴大,勞動者爭取薪酬的力量則處于劣勢。
隨著企業和勞動者之間形成真正的勞動關系,薪酬水平的確定就是一個很關鍵的部分。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基本處于供大于求的態勢,特別對于沒有技術或某方面優勢的勞動者來說,勞動力的價格與勞動者工作的艱苦及技術要求程度不成比例,如何平衡勞動關系雙方的利益就成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這些問題都說明,現階段企業薪酬分配制度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若不進行改革,將不利于促進生產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不利于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利于激活人力資源,提高勞動效率,不利于正確處理企業內部|的分配關系。
目前,國外企業薪酬的決定已由單一的雇主決定,演變為由雇主、工會、政府三方力量綜合決定,報酬形式已從簡單的計時、計件工資轉為多種形式并存或結合相應用。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薪酬制度已勢在必行,但必須對先進國家、先進企業的薪酬制度作全面的了解,吸收其先進的經驗。
二、國有企業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建議
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