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唐代學習人才管理
無論是管理企業,還是治理國家,人才始終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管理的營養,不失為現代企業管理一條可供借鑒的途徑。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之一,歷時近三百年,唐前期由于統治集團十分重視人才戰略,連續出現“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兩大發展的高峰期,唐代關于人才管理的經驗歷經千年依然閃光。
一、選拔人才的智慧
1.從思想上重視人才的選拔
唐代統治者把人才選拔當做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來抓。據《貞觀政要》記載: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對左右仆射(仆射的職務相當于宰相)房玄齡、杜如晦說:“公為仆射,當助朕憂勞,廣開耳目,求訪賢哲。比聞公等聽受辭訟,日有數百。此則讀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賢哉?”太宗認為,宰相的主要職責應該是協助皇帝選拔人才,而不應過多陷于具體事務。于是,唐太宗下詔命令尚書省(唐代中央三省之一,為最高行政首腦機關),瑣碎小事都交付左右丞處理,重大疑難事物才稟報仆射,把房、杜二人從繁忙的事物里解脫出來,重點考慮如何幫助國家選拔人才的問題。
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須要有一批人才為其服務,企業領導者要充分認識到人才在企業生存與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制定人才發展戰略,樹立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思想,明確專門機構和人員,加強對人才管理工作的領導,努力為企業發展提供持續的人才資源保障。
2.把道德標準作為人才的重要標桿
道德品質的好壞是唐代君主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對吏部尚書杜如晦說:“比見吏部擇人,惟取其言詞刀筆,不悉其景行。數年之后,惡跡始彰,雖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獲善人?”杜如晦回答:“兩漢取人,皆行著鄉閭,州郡貢之,然后入用,故當時號為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