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離行業中心的汕頭,潮宏基是這里唯一一家黃金珠寶首飾加工廠。這里沒有常見的金屬感應門,搜身更是難得一見,掌管工廠倉庫鑰匙的物料文員與老板也非親非故……然而,偷盜事件在潮宏基卻鮮有發生。與行業內同等規模的黃金珠寶首飾加工廠相比較,潮宏基每年的利潤大約高出100至200萬元,并以每年25%至35%的速度增長。潮宏基的成功說明,其實信任也是一種生產力,也能為企業創造價值。
曾文山的兩份心情
梅州小伙子曾文山是一名有7年工齡的黃金珠寶加工行業的技術工人。2001年5月,他從梅州老家來到深圳,在某珠寶加工廠謀到了第一份工作——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負責珠寶加工流水線上的最后一道工序,將品牌標志刻制到珠寶成品上。
2003年6月,曾文山辭掉深圳的工作,來到潮宏基,他的工作沒有變化,依然是守在流水線的末端,給各式珠寶刻上品牌標志。曾文山的新變化是,他終于可以系著皮帶上班了。在深圳的那家工廠,他和工友們都被禁止使用皮帶,因為金屬的皮帶頭在通過工廠金屬感應門時,感應門會不受控制地大叫。
設置金屬感應門對員工進行監控是黃金珠寶加工行業的一條行規。中國的珠寶加工業目前主要集中在深圳和番禺,這兩地匯集了上千家加工廠,加工量占到整個中國的80%以上。這些加工廠幾乎都使用金屬感應門監控員工,以防偷盜行為發生。
在深圳那家工廠時,每天早上8點鐘曾文山要準時到達廠區,先到更衣間換上沒有口袋、沒有任何金屬飾件的工作服(鑰匙、手機等物品要存放在儲物柜中),然后穿過一道金屬感應門,進入封閉的車間,開始一天的工作。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整整八小時他都不得離開車間,中午飯也得在自己的工位上吃。下班后,再排隊經過金屬感應門。
如果感應門報警,員工們就要在眾目睽睽下,接受保安手持金屬探測器對其進行的檢查。而一旦發現加工的黃金和珠寶有丟失情況,所有相關人員都要被搜身。曾文山曾被“大搜”過一次。那次他經歷了一次全身檢查后,才發現原來是鞋跟里的金屬片在“搗亂”。
除了嚴密的監控,工廠還會雇傭一些退伍軍人來當保安。查到偷盜的員工后,往往會痛打一番并游行示眾,但即便這樣也不能阻止偷竊行為,物料丟失事件仍屢見不鮮,員工甚至可以通過頭發、指甲縫把金粉、金片等帶出去。
偷盜風氣的興盛,可以從便利的銷贓市場看出。在深圳和番禺的加工聚集地,往往有整條街的打金店,他們其實都在暗中收購工人偷出來的金粉和金片。打金店還開辦“黃金首飾加工培訓班”,不僅傳授首飾加工技術,還傳授如何盜竊黃金和“換石”的技術。
新環境讓曾文山覺得訝異,沒有金屬感應門,打完考勤卡,直接就可以進入生產車間。公司的金庫打開后,每個員工從物料文員處領到自己的“小金箱”,來到工位上開始一天的工作。中午吃飯時把“小金箱”鎖上,放進自己部門的大金箱里,去食堂或者工廠外面的小店吃飯。下午上班,再把“小金箱”領回,繼續工作。下班時把自己的“小金箱”交回,經物料文員清點后,不用搜身就可以離開工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