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與企業經營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脫離了經營實際的企業文化毫無價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如何把企業文化落到實處相關文章,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yjbys.com/hr)。
要了解企業文化,就得先了解什么是文化。
文化,學界一直沒有一個公認的定論,可以理解為人們在長期的生活與工作中普遍認可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等方面的總和,具有一致性與傳承性。如果這個可以被認同,那么企業文化就好理解了。
所以企業文化既有虛的一面,也有實的一面。
虛的一面就是意識形態上的,比如說價值觀、思維方式。
而實的一面就是具體行為上的,比如說行為規范、方式方法。
最常聽的一句話就是,企業文化實際上就是老板(企業家)文化。我認為對,但不完全對。
企業家作為企業創始人,是文化的發起者與倡導者,企業家本人的性格特質與行為方式無疑在最初階段的企業文化上留有鮮明的印記。但隨著追隨者的不斷加入,在經營活動與管理決策上,必然會只留下一種最為企業家與追隨者接受和認可的方式,作為企業運行的規則而存活下來,這就是博弈與妥協的結果。
而此時企業文化與彼時企業文化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就在于,越來越多新元素進入,會慢慢沖淡企業家之前留下的鮮明印記,沖淡而不會完全消亡。
因為,企業家能夠建立一個企業,并且持續發展,這種成功因素必將作為最為優良的基因而得以保留,甚至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部分。
企業越往后發展,就會有更多不同的元素加入其中,這也代表不同思想與價值觀的匯集。然后,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在沒有任何組織與個體對這種情形提出整合的情況下,文化就自然而然被整合,從而慢慢融合了。
這是自然的力量。
像多民族地區,經過長久的接觸和生活,人與人之間天然的合作愿望引導多方幾乎在同一時間共同作出決定,找到一個多方都接受的最優選擇,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了解了企業文化,接下來就是讓文化如何落地。
這里不得不提到兩個特殊的組織,在全世界范圍內,他們把文化的落地執行做到了極致,沒錯,一個是軍隊,而另一個就是宗教。
軍隊也好,宗教也好,不光有完整的理論體系,還有具體的行動執行,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
而企業與這兩個組織相比,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這是為什么呢?我個人經過觀察研究,提出如下幾點看法:
1、分別以人民解放軍與佛教為例,他們在價值觀(理論)層面進行了非常有效的宣導,而且這種宣導是持續的。
部隊在整個服役期間有不間斷的政治學習,佛教每天都有定課,念多少佛號,誦多少經典,都是數量要求。每天都做,慢慢就習慣了,習慣一旦養成也就成為生命的一部分。很多老兵,退伍多年都堅持把被子疊成豆腐塊,也就是這個道理。
2、統一明確所有的標準,并培訓和提供達成標準的工具和方法。
每到閱兵,我們看到各個方隊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經過天安門廣場,心里總是被這幅畫面感到強烈震撼。而總是能夠在網上、書上看到這些子弟兵們之前日夜苦練的圖片和報導。用棍子綁腿,來糾正步伐;用利針豎腮,來訓練頭偏;最后拉上繩子,來保證前進時隊伍的整齊。這些方隊來自不同的部隊,但訓練的就像來自同一個部隊,這就是因為有統一的標準。佛教也是如此。
3、組織與個體價值觀的保持高度統一。
上下同欲者勝。只有組織與個體目標完全一致,才能激發組織最大的活力。軍隊與宗教不是盈利機構,不會用利益對個體進行捆綁,維系組織與個人的唯一要素主是價值觀,所以他們與企業在退出機制上有著本質不同。
軍退提倡的價值觀是責任和榮譽,除傷亡以外的退出(除名、逃兵),將會成為一生的污點。“《兵役法》第六十二條 現役軍人以逃避服兵役為目的,拒絕履行職責或者逃離部隊的,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戰時逃離部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我們看戰爭年代的電影,戰場上的逃兵有時候甚至可以直接處決。
這樣的退出機制是比較嚴格的,隨意退出的成本太高。
佛教恰恰相反,幾乎不存在退出機制,即使在家眾,也是可以持戒修行的。但是信仰佛教,且不說成佛的終極價值觀,很多人都是奔著”了生死“而來的,那隨意退出吃虧的還不是自己。
企業里,如果沒有特別約定(如培訓協議、競業限制協議等),員工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解除合同,幾乎不會產生任何成本,離開東家進西家,你方唱罷我登場,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從以上三點看來,文化的執行與組織屬性存在根本關聯。
軍隊里,士兵追求的是責任與榮譽。
佛教里,教徒追求的是生命的意義。
企業里,員工追求的金錢與地位。
從馬斯洛五需求模型衡量,人在企業追求的較低層次的需求,因為需求層次的差異,企業除了用價值觀來維系組織與個人的關系之外,還需要另一個重要的維系紐帶,那就是:利益。
所以企業文化要落到實處,就要有三個關鍵要素:
價值引導(激發員工內在驅動);
行為約束(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