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持久的、直至往生。在公司時間是有限的,有入職和離職。有聽過離職的,沒聽說過離家的。這就是進入與退出機制的不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文化觀念誤區的詳細內容,希望能幫到各位讀者,更多內容請瀏覽(yjbys.com/hr)。
之前我們一起聊到了「家」文化的概念說明、定調的正確及重要。
但在營造和建設「家」文化過程中,我們還是會面對一些觀念和認知的誤區。今天我們聊一下其中有代表性的4個觀念誤區:
1、 此家與彼家
大家是否會有這樣的感覺:在家里說付出、講責任、道奮斗,似乎是名正名順、且理所當然的事。但到公司了,說這些似乎會讓人難以接受。問其原因,大家可能會說:那當然啦,那是為自己的家嘛;公司是大家的嘛、是老板的嘛、、、這個問題有些尖銳,是狹義的說法、沒有反映事物的本質,我們不妨得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家的基礎關系是血源關系,是親情。家是一個平臺,通過每一位成員的貢獻、筑成家庭、家族。而有功勞的成員,可以成為家長、族長。
公司的基礎關系是勞動關系,是同事。公司是一個平臺,員工通過自己的體力、精力和腦力的付出、創造工作價值,獲得收入和回報。
這樣家和公司的關聯就十分清楚了:家通過教育、輸出各項人力以投入社會。從公司獲得的收入,來養活、維系和建設自己的家。兩者相互貢獻、共同成長。從廣義上講:此家是彼家的基礎、彼家是成就此家的關鍵。為彼家付出、其實根本也是在為此家。由此可見,從狹義上講是一種自私和短視的說法、已經OUT了。畢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才是社會公益的主流!
員工的家和公司,這兩個家都存在、而且對我們都很重要。公司希望在這個家,能有同樣的精神和愛的慰藉、并能夠有更多的愛和正能量傳遞促進員工家庭更幸福、工作更開心,這也是家文化的理念!
2、 進入與退出
家是持久的、直至往生。在公司時間是有限的,有入職和離職。有聽過離職的,沒聽說過離家的。這就是進入與退出機制的不同。
作為職業人,從20歲參加工作、到50歲退休、甚至60歲退休,這30-40年的時間、我們的時間并不短暫、這也是人一生最旺盛的時光。如何抒寫自己的職業生涯,完全取決于自己。即使在一家公司只有1-2年,您的表現都是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一部分。
越是短暫,越是要激發我們積極表現,所有的表現都是為自己的精彩;如果您一味覺得在公司時間“短暫”,而不重視自己的表現、甚至有糟糕的記錄,對您的職業生涯是不是也是陰暗的一筆呢?關于這些,您懂的。
3、 付出與收獲
家文化的元素很多、理念也不少。自開啟課程開始,每天微信群里都有學員心得的共享、已經有10來個關鍵詞的貢獻了,感恩大家自發自動的參與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大家對家文化的理解和認知是豐富、多向的。
這里沒有對錯,大家都是對的、因為一個蘋果不是只有一個味道。我們需要的是形成共識,對家文化有一個統一的交集、既然是我們的家文化,當然是我們要當家作主了。如果說家文化眾多關鍵詞中,首當其中的是那一個呢?個人推薦:付出。付出應該是家文化的基調,無論是此家、還是彼家,作為家里任何一位成員、我們應該專注于付出、唯有付出才能體現其存在感。
如果您在家族德高望眾,您肯定是家長或族長;如果您在公司貢獻價值,同樣會受人尊敬和愛戴。只要您在這個位置上,無論是精神和物質的收獲,都是附屬而來的。而能夠到這個位置的重要因素、則是不斷付出的結果。這不僅是我們個人的格局、更是事物的規律本質如此,我們只能順勢而為。如果每個人只苛求先收獲、而不去先付出的局面我們是可以想象到的。
4、 精神家園
每月利用正常上班時間進行培訓、常年請師資授課訓練、組織各項活動、、、這些都需要預算和投入;要參與還要心得體會、這些需要精力和投入,等等都是為了營造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企業文化核心在于精神層面。
家文化能帶給我們什么呢?我們希望是這樣:無論對于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還是生活中的家庭矛盾。讓每一位員工都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豐富的精神實糧,從容不迫、合理正確面對問題;開心幸福的工作和生活。肩負自己的責任、實現自己的價值,工作和家庭平衡和諧一體。
物質的作用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但也是最有局限的,這需要我們大家能創造更多的市場價值作為基礎。我們只能量力而行、不可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