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求職網訊
企業經營管理的失誤或疏漏,不僅會使企業虧損,經營資金不能增值(獲取利潤),還會造成企業資金的流失。企業的財務管理薄弱,多數企業處于事后算賬階段,企業的財務活動缺乏管理或少管理。
(一)經營不善造成企業資金沉淀
資金沉淀是指資金停滯在周轉的某一階段,不再循環周轉。
在生產經營上還存在沿用粗放型經營的方式,即通過資本性投入,靠增加產量來降低成本。當大量產品滯銷積壓時,又以簡單的促銷手段,使企業營運資金周轉停滯,資金成本上升,逐步形成“資本支出→增產→增銷→資金沉淀→貸款增加→利潤減少”的惡性循環,企業的生產效率水平,工作質量水平,經營決策水平缺乏效益意識。
(二)財務管理薄弱造成企業資金流失
1.企業的成本費用缺乏有效控制
企業成本費用控制內容僵化、手段老化
目前,我國的許多企業成本費用控制內容及手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只注意生產過程中的成本費用控制,忽視供應過程和銷售過程的成本費用控制;
、谥蛔⒁馔懂a后的成本費用控制,忽視投產前產品設計以及生產要素合理組織的成本費用控制;
、鄢杀居媱澣狈茖W性、嚴肅性、可增可減;
、茉诔杀镜木唧w核算中,只注重財務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
、葑⒅厣a成本的核算,而忽視產品設計過程中的成本以及銷售成本的核算。
企業成本費用控制缺乏市場觀念
目前,我國許多企業不管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過提高產量來降低產品成本,通過存貨的積壓,將生產過程發生的成本轉移或隱藏于存貨,提高短期利潤。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在于企業成本費用控制缺乏市場觀念,導致成本信息在管理決策上出現誤區。
企業成本費用控制側重于宏觀需要
成本費用控制的動力應來自于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但從目前情況看,我國許多企業的成本費用控制僅限于國家頒布的財務法規中有關成本條例的遵守和執行上,成本費用控制側重于宏觀需要,而忽略成本費用控制對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作用。
企業過分依賴現有的成本會計系統,不能滿足企業實行全面成本費用控制的需要
傳統成本費用控制系統未能采用靈活多樣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費用控制陷于單純的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決策所需的正確信息,也不能深入反映經營過程和提供各個作業環節的成本信息,從而誤導企業經營戰略的制定。另外,傳統的成本費用控制對象局限于產品財務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員所需要的資源、作業、產品、原材料、客戶、銷售市場和銷售渠道等非財務方面的信息,難以起到為戰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的作用。
企業成本信息的嚴重扭曲
在現代化的制造環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費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使用傳統成本核算法將導致產品成本信息嚴重扭曲,使企業錯誤地選擇產品經營方向。
用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必然會產生以下不合理現象:
、儆迷诋a品成本中占有比重越來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來越大的制造費用;
、诜峙湓絹碓蕉嗯c工時不相關的作業費用;
、酆雎圆煌慨a品實際耗費的差異。
2.存貨資金占用不合理
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對庫存仍實行大類管理,進銷差價核算的方式,即使是使用計算機的企業多數也只能做到單機運行。隨著商品的日益增多,傳統的管理方式愈來愈不適應現代商業發展的需要。其缺陷表現在:
難以詳細掌握庫存商品情況
影響商品的定價決策。
不能及時、準確、科學地預測進貨量
尤其是對一些季節性較強的商品來說,如何確定經濟批量至關重要,稍有疏忽,就會出現因商品積壓而造成損失,或者因商品不足錯失銷售良機。
3.缺乏嚴格的信用制度造成的賒銷壞賬損失
合理利用賒銷政策有助于穩定銷售渠道,保持市場份額,但應收賬款增加占用了大量資金,導致流通中資金沉淀,同時會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壞賬損失。
由于對賒購方信用調查不足
給予不達信用標準的客戶賒銷權。
收賬政策不積極
即使有的企業積極催收,也因對方無力歸還欠款而徒增收賬費用。
4.各類現金支出沒有預算,經常出現隨意支出的現象
當前,企業普遍存在著費用無預算或預算執行不嚴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進貨費用無預算
科學的進貨不僅要對商品的價格進行比較,更應該對進貨費用嚴格控制。目前多數商業企業存在著運輸費超標、差旅費無控制的現象。
日常經費支出無預算
多數商業企業的大項支出,如日常維修費、對外采購等存在著諸多問題,采購中舍近求遠,采購的商品價高質次。
重大支出無預算
雖然重大項目少,但由于其金額大,對企業資金調度有著重要的影響,F實中一些重大支出項目由于缺乏事前科學預測,事中嚴格控制,事后嚴密評價,造成項目資金浪費。
管理機制不健全
多數商業企業實行二級核算,小團體利益的驅動,使得預算難以嚴格執行。
企業現金流發生問題,當然也存在外部原因,如:資本市場不完善,融資渠道單一,缺乏可供選擇的多種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國家稅收負擔較重,企業缺乏自我積累的能力;銀行等金融機構緊縮銀根等等。外部原因是重要的,但是決定企業資金鏈狀況的根本原因還是企業自身的原因
本文來自于應屆畢業生求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