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無不希望在企業經營中獲得“好運”,在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在危機中轉危為安,而這正是儒家經典《周易》所要“顯靈”之處。我們今天當然不會像古人以占卜進行決策那樣荒唐和無奈,但是不妨反其意而用之,透析管理中出現的“短板”,從而化腐朽為神奇,使之成為可資借鑒的管理工具。
一、破解績效考核難題
科學管理采用還原方式對管理單元進行分解,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早期非常奏效。但是當我們把這種模式運用地整個系統中時,卻常常暴露出意想不到的“短板”。比較突出的例子是績效考核失靈,比如績效主義一度毀了日本著名企業索尼。既然績效管理被認為科學,為什么成功率不高呢?用《周易》思維有助于破解這個難題。
績效管理中有一個比較典型的管理工具叫平衡計分卡,它作為一種戰略管理體系,把公司的戰略目標轉化為一套系統的績效測評指標,為經理人員提供了一個管理框架。有意思的是,平衡計分卡中內部流程、客戶、財務、學習四種指標可以視之為文王方位圖中的“四正”,與震、坎、離、兌相對應;再按照目標、指標、計劃、評估四個環節組織實施,恰好與《周易》中的八卦形成對應:
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目標計劃流程評估財務學習指標客戶
八卦是一個有機的系統,不能割裂開來。索尼公司前常務董事天外伺朗在《績效主義毀了索尼》一文中指出,索尼失敗的根源是從1995年左右開始實現績效管理,公司成立了專門機構,制定非常詳細的評價標準,并根據對每個人的評價確定報酬。這看來并沒有錯,但是當它蔓延為績效主義的時候,按照《周易》的精神,顯然忽視了八卦之間的合力。
原來,與《周易》中始終強調的中位觀念相結合,八卦形成了一個數群:
巽4離9坤2
震3中5兌7
艮8坎1乾6
在這個數群中,無論從橫直方向、豎直方向和斜直方向將三個數相加,其和都是15.我們可以將這種現象抽象為思維上的意義,稱之為系統質。這就告訴我們,當我們將整體分解為部分時,必須注意在各部分之間形成和保持一種系統質,比如諸葛亮的八卦陣。盡管后人難以復原諸葛亮的八卦陣,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八卦陣之所以神奇,就是因為敵人無論從哪一個方位進入此陣,都會受到同樣強大(都是15)力量的打擊。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知道績效主義為什么會一度毀了索尼,那就是它在使用平衡計分卡這個八卦陣時,形似而神散。用天外伺朗先生的話說,“失去了集團激情、挑戰精神以及團隊精神”。那么,破解績效考核難題的對策自然是重整和保持平衡計分卡“八卦陣”中的合力,表現出太極思維的神韻。除了各個環節有科學的配比之外,既要防止各個環節相互脫節,又要有主有次,系統質隨時隨處都不會減損。相信讀者會生發出更妙的聯想來。
二、消除思維差異誤區
管理者常常抱怨自己提出的戰略在執行中變了味,引進的管理工具水土不服,在企業文化中形成了管理短板。比如郎咸平先生就曾經把索尼失敗說成是企業文化的失敗,源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思維的差異造成的誤區。但是當我們從《周易》占筮系統洞悉以方位為本的思維內涵時,可以發現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管理鴻溝。
任何一種管理工具都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表訴出來的內容,可以被堆砌地井井有條;另一個是隱含在內容后面的參照系,是被表訴出來的內容的邏輯基礎,在《周易》中表現為以方位為本。
我們都知道八卦有明確的空間方位,它們源于古人對空間方位的認識,只不過用“河圖”、“洛書”的形式神秘化了起來。用《周易》算卦是荒謬的,但是古人對筮符系統的編排卻是認真的,始終按照“河圖”、“洛書”所示的空間方位演繹。當古人卦爻符號的變化和筮數運演試圖囊括、窮盡人間事物時,實際上就是在把八卦的空間方位當作思維坐標。濫觴于此的中國文化無論怎樣演變,萬變不離其宗。如果說《周易》中的思維坐標是跨越時空的,那么它和西方的科學思維也可以產生共鳴,其中蘊涵的數理邏輯與計算機二進位制的機理同樣不容否認。這就告訴我們,不同的民族之間無論文化差異有多大,使用什么樣的語言符號,思維坐標的互認完全可以心有靈犀,正如不同形式的經緯度可以通過換算實現無縫銜接一樣。
既然如此,人們為什么在管理中還會感到不同群體間有文化的差異呢?除了溝通的原因,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誤區:一是“得魚忘筌”。對于一個管理工具就像用《周易》去算命一樣,沒有考慮這個“算命”系統是怎樣編排的。大家的“命”自然有不同,卻忽視了背景的認知和認同。結果只能在“魚”的層次上不斷更新,失去了對“筌”的認知能力。二是生搬硬套。雖然知道“魚”是“筌” 捕撈的,得了“筌”之后只知道用來捕“魚”,忘記了“筌”其實像筐一樣什么都可以裝。八卦背后的思維坐標其實就是一個筐,完全可以靈活配比,把任何層次的事物都可以當作這樣的一個系統來看。三是志趣不同。雖然明白了管理工具背后參照系的意義,但是因為利益取向不同,難免有“睽違”之處,南轅北轍毫不奇怪。
堅持以方位為本,在推行或者引進一種管理工具時,不僅要使大家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更要保持利益取向的一致性。只有這樣,才能擺開和認同本企業、本團隊的八卦陣。這當然需要管理者在科學管理思維中堅持以方位為本,如果管理者能夠能動地邁好這一步,所謂文化差異在操作層面上也將不復存在。
三、不斷激活憂患意識
管理中出現的“短板”影響著管理水平的提高,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在《周易》看來是一種“兇象”。管理者致力于補齊“短板”無疑始于對這種 “兇象”的憂患,這和古人試圖用《周易》占吉兇的初衷是一致的。管理者如果能夠利用《周易》中蘊涵的哲理不斷激活憂患意識,當然有助于“補齊”短板。
用《周易》的觀點來看,“短板”有兩種意義:一種是定制的短板,另一種是運作中出現的缺陷。定制的短板只具有分工的不同,即使不同的木板有天壤之別,也各有千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組織中有一物自有一物的用處,這和“木桶理論”說的不是一回事,對于短板既不必歧視,也不能自暴自棄。而運作中出現的缺陷則與“木桶理論”中所說的“短板”是一致的,不過它不是以尺寸來計算的,指的是理想狀態與現實的差距,即沒有達到“中位”的應有效果,表現為失位或者失中。在失位的情況下,即使是最長的那一塊也可能成為“短板”,同樣值得關注。
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周易》的生命力就是要喚起人們的憂患意識,從而校正“短板”的失位。管理者根據自己的管理“八卦”進行組織上的布局時,各個板塊的配備是同時有所期許的。而它們在實際運作中有所失位,一方面可能是自己憂患意識缺失,忘乎所以,放松了監管;另一方面可能是相關板塊缺失憂患意識。管理者拿起《周易》說事,本身就是對憂患意識的喚醒或者提醒。據考《周易》成書于商王朝腐朽衰敗、周王朝圖新變革之際,可以看作是專為喚起憂患意識應運而生。因而其內容多含危懼警戒之義,“是故其辭危”。“《易》之憂患”無處不在,實際的運用就是要使當事者“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乎憂患與故”,不敢有所懈怠。
當然,《周易》的憂患多出于對神靈的敬畏,而我們今天的憂患除了對未竟事業的矢志不忘,還包括是對社會公正“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的確信,從而在經營活動中堅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首先,在經營活動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絕不危害消費者,污染環境,保持“天人合一”。其次,在企業發展中堅持走創新之路。企業各個板塊的失位是以失“中”表現出來的,也就是在變化的新情況下履行職責好比射箭一樣沒有“中標”。要想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墨守成規是不行的,必須不斷創新,否則就會出現“兇相”。再次,作為企業具體的板塊,如果在運作中客觀成為“短板”,那只能反求諸己。這種反求諸己不僅要檢討自己努力的程度,更要克服刻意鉆政策、制度空子以投機取巧的僥幸心理。因為“其匪正,有眚”,所以“無妄行”。這并非靠紙上談兵就能夠解決問題的,需要有制度的保證。制度一方面要像《周易》那樣“周”,考慮到各種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另一方面要像《周易》那樣無論怎樣變易都“靈驗”,獎懲分明,以一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