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求職網訊
【牛津管理評論-訊】績效考核是人力資源管理難中之難的一個關口。隨著現代管理的演進,傳統的績效考核也已逐步上升為績效管理。這一轉變過程的重心在于考核內容重于考核形式、過程輔導重于期末考評、不斷改進重于結果應用。然而在這一逐步進化的過程中,現實的情況表明,績效考核工作依然是迷茫與困境并存。原因不僅在于在技術或設計層面上,績效考核的理論方法本身有待進一步完善;更在于績效考核的實施上,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也常常忽視了不少看似細節其實直接影響績效考核效果的操作環節。
歸結而言,從績效考核的“事前—事中—事后”三大循環往復的過程看,目前主要存在于這三大環節中的三大盲區主要是:
一般而言,不論是否借助外來的專業力量,例如咨詢公司的專業服務,一個經營三年以上的企業都或多或少地開發出一套考核指標體系。在筆者參與的數個項目工作過程中發現,當這些具體的指標應用于具體的崗位上時,員工抱怨最多的是,考核指標的內容也就是考核的內容及范圍與本職的實際工作相距甚遠。這樣,在績效考核的事前階段——一般為經營計劃制定的年初,管理人員的一項繁重工作就是調整或重新制定指標。應該說,這一環節的工作不可或缺。然而,在管理人員不斷改進指標體系,縮小其與實際的差距的過程中,績效考核的效果依然不盡人意,摩擦甚至更多。管理人員也常常抱怨吃力不討好,傷透腦筋。
因此,問題的關鍵在于管理人員能否在事前這一操作環節上保證員工對這些指標足夠重視。事實的情形表明,如果管理人員仍舊僅僅陶醉于各種考核表格的設計上,這一問題很難有效解決。因為這只是管理人員的一廂情愿,而非上下級雙方的一個互動過程。
在具體的解決過程中,可取的作法是將事前雙方討論、確認好的指標及其相應的評價標準、權重等,以契約的形式——績效合同或績效責任書——正式確定下來,以在企業內部形成具有約束力的契約/法律關系。
訂立績效合同的內容要點除了績效指標及其權重、考核標準、數據來源等之外,更重要的是明確考核的上下級角色和信息來源的提供者,也就是說合同上必須包括這三者的簽名確認。這意味著,合同訂立的關鍵意義在于,明確績效考核中各參與者的角色和責任。這種任務、責任的關系明確,恰恰是一般績效考核用表所無法提供的。而且,考核用表通常是在事后的考核階段使用,它無法做到,事前階段就在員工的心目中確立起規范、正式的嚴肅態度,由此使得員工重視績效考核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