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當時還在四川拖拉機廠做電焊工的張勇,利用業余時間,在四川簡陽的一條馬路邊支起了四張桌子,開始了自己的麻辣燙生意。沒有一點經驗的他,只能用無微不至的服務感動顧客,雖然當時他的麻辣燙口味還談不上多么“美味”,但顧客卻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光臨這個叫“海底撈”的小店。
2010年,海底撈已經成為擁有超過50家連鎖店的餐飲企業,公司營業收入超過6億元,營業利潤超過1億元,資產總額達到2.5億元。讓顧客無可挑剔的服務已經成為海底撈的獨門秘訣,而這一切,也正是海底撈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勇的成功秘訣。
服務是制勝秘訣
今天,如果你走進海底撈,排隊等待用餐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一個極其枯燥的過程,在海底撈卻成為一個讓顧客印象深刻的環節。其間,服務員會時不時送上免費的飲料、水果和點心,顧客既能免費享受擦皮鞋、上網、美甲等服務,也可以隨意挑選打牌、下棋之類的娛樂項目。因此在漫長的等待中客人們感到不是那么著急了。
像這樣貼心的服務,張勇已經使其延伸到海底撈從用餐到結賬的各個環節中:上了飯桌,火鍋菜可點半份,飲料可以免費續杯,水果免費……針對不同的顧客還有特殊服務,比如對女士,會贈送皮筋,用來綁起頭發,避免粘到食物;顧客中有孕婦,服務員會送上柔軟的靠枕;戴眼鏡的客人則會得到擦鏡布,以免熱氣模糊鏡片……
除此之外,“海底撈式服務”還格外大方。在衛生間準備了免費的護膚品和牙刷牙膏;糖果幾乎可以無限拿取。有意思的是,因為服務員在不停地給排隊等候的客人發飲料和小吃,有些客人還沒等到去上桌吃火鍋,就感到差不多已經吃飽了。
盡管免費服務的項目種類繁多,但張勇卻并不擔心虧本。在他看來,這些小小的付出都只是生意應付的成本,而特色服務所積累的人氣,卻可以換來更大的回報。用大方、人性化的服務換取口碑,是張勇尊奉的邏輯。
漸漸地,“服務”成了海底撈的制勝法寶,幾乎所有到海底撈吃過飯的人都會對海底撈的服務伸出大拇指,而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都成了海底撈的回頭客。
有一次,海底撈的一位服務員在為一對剛剛戀愛的客人服務時,看出那個男孩子在拼命追女孩。女孩順口說了一句,天真熱,要是能吃涼糕多好。服務員向領導報告后,領導立即讓她打出租車去給他們買回涼糕。
海底撈自己并不供應涼糕,但是當顧客無意間的一句話語(也不能算是對海底撈提出的要求),卻被海底撈奉為“重要指示”,不但第一線的服務員敏銳地捕捉到這是一個取悅顧客的好機會,而且有決策權的領導者也當機立斷,不惜代價(服務員打車外出購買,不但會“浪費”寶貴的服務時間,還要增加成本,即來回的打車費用),讓顧客滿意。
這個女孩子顧客在感動于海底撈服務的同時,也對男孩子倍增好感。后來,這兩位顧客修成正果。結婚時,專門給海底撈送去了喜糖以示感謝。這個舉動表明,海底撈的善意之舉,確實是促成這樁美事的催化劑。
對海底撈的成功,張勇并沒有避諱談到自己成功的秘訣,“做好火鍋跟做好其它傳統行業是一樣的,沒有什么秘密可言,它就是要把我們千百年來所提倡的誠實經營,優質服務落到實處”。
對于試圖模仿海底撈成功軌跡的企業來說,這句平淡無奇的話只是“顧客就是上帝”這一經典信條的翻版。但似乎只有海底撈把它變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使眾多風投趨之若鶩。
可張勇似乎對這些投資者手中的真金白銀卻并不感冒。張勇坦白,“如果用了投資銀行的錢,就要按人家的計劃開店。可是我覺得生意跟人一樣,該干活就要干活,該吃飯就要吃飯,該睡覺就睡覺。不是每年你想開幾個店就能開幾個店。”
但張勇還是想到了上市。他說,他總有一種無形的恐懼。“別人都以為現在海底撈很好,可是我卻常常感到危機四伏,有時會在夢中驚醒。以前店少,我自己能親自管理,每個店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干部情況我也都了如指掌,F在不行了,這么多店要靠層層干部去管,有些很嚴重的問題都不能及時發現;加之海底撈現在出名了,很多同行在學我們。所以,我總擔心。搞不好我們十幾年的心血就會毀于一旦。”張勇這樣說。
“我們海底撈是一個平民公司,沒有任何根基,沒有任何背景;現在做這么大,而且會越來越大。生意越大,麻煩越多;如果我們是上市公司,碰到惹不起的人和麻煩,可能就多一層保護,至少上市公司的地位和社會股東也會幫幫我們。”張勇這樣解釋為什么會考慮上市。
上市固然是個好事情,但也有不少海底撈人開始擔憂:一旦上市,海底撈在快速擴展中,還能否保持自己引以為傲的“變態服務”?如何保證員工的服務不形式化、不變味?而更讓人頭疼的是,近期“重慶火鍋老油”,“味千拉面湯底”“肯德基用油”等餐飲業質量丑聞頻頻曝光,也讓不少消費者發問:海底撈是不是在用優質的服務來掩蓋食品的真實質量?
視員工如家人
在未來的發展中,對于海底撈能否繼續用“服務”復制以往的傳奇,張勇似乎并不擔心,因此他知道,和其他企業用制度化措施來強迫員工為顧客提供服務不同,海底撈的每位員工是真心實意地為顧客服務,而這份真誠,則是源于張勇將員工當做家人般對待。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對人家好,人家也就對你好;只要想辦法讓員工把公司當成家,員工就會把心放在顧客上。”海底撈董事長張勇曾這樣表示。
家是怎么樣的?怎么才能讓員工把海底撈當成家?張勇為此做了很多努力。海底撈一員工曾向外界介紹:“我們的員工宿舍都是正規住宅,有空調暖氣,還能上網,距離我們工作的地方也就步行20分鐘。”不僅如此,他還介紹,公司還雇傭專人負責打掃宿舍衛生。
張勇為了讓員工沒有后顧之憂,還在四川簡陽建立了海底撈寄宿學校,專門為員工解決子女的教育問題。除此之外,張勇還想到了員工的父母,每月公司會給干部、優秀員工在故鄉的父母寄一部分獎金。
除了待遇,張勇更善于發掘員工自己的積極性。在海底撈的管理層考核中,標準只有兩個:顧客的滿意度和員工的滿意度,而被許多企業視為生命線的營業額和利潤都沒有列入考核范圍。除此之外,張勇還盡量滿足所有員工對發展與升遷的期待。海里撈95%的員工來自農村,對于這些員工,張勇的激勵辦法很實在———只要努力,都有升遷的機會。而事實上,一個農村小伙子,從普通服務員做到大區經理這樣的例子,在海底撈中并不少見。
正是這些措施,使得海底撈擁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員工團隊。服務性行業的流動性非常大,但是海底撈員工主動提出離開的卻很少。
許多餐館到海底撈來挖人,從店長、大堂經理、領班甚至到普通服務員都未有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