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在私企里混,感觸頗多。其中之一就是對中小型私企老板用人的局限性頗多認識,私企用人到底有什么局限,其中之一乃是:“不問蒼生問鬼神”。讓我們通過一首唐人李商隱的詩來說明: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此詩淺顯易懂,并不需要特別的翻譯。漢文帝求賢若渴,坐在皇宮里征求賈誼的意見,可惜皇帝老子一派虛心求教的樣子,空自夜半前席,不問社稷、民生,卻問鬼神之事。此詩選取宣室召見、夜半前席兩個細節,揭示出賈誼才華橫溢卻不得重用,似受恩遇實則不遇的實質。
賈誼,世稱賈生,西漢洛陽(現在河南省洛陽市)人,杰出的政論家、文學家。18歲時以文才顯名,20歲被漢文帝劉桓召為博士,不久遷太中大夫。后因提議政治改革,遭權貴嫉妒、毀謗,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后轉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他“自傷為傅無狀”,一年后憂郁而死,年僅33歲。連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千古之后都為此人惋惜不己。并多有詩憑吊。
在古代,職業經理人(讀書人)的唯一出路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職業經理人只能為皇帝老子打工,只此一家,別無分店。要不然只有象陶淵明一樣,歸隱田園,笑傲江湖。
要說現在的職業經理人同古代比,當然進步不可同日而語,但要橫向同發達國家相比,卻又頗多局限。比如不問蒼生之事(不關注員工的福利與成長,不重視人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因素)而問鬼神之事(關注風水、八字、命理、求神問卦)。特別南方廣東與江浙一帶的企業,哪個老板不是辦公室里家里擺著趙公元帥、關公,土地神等。筆者碰到過一個老板更絕,除了擺放上述“神靈”外,小到地方上的土神仙也要一一打理,一個也不敢得罪。其求仙之心,問卜之意不可謂不虔誠。但是這個企業的員工流動率確相當的高,基層員工流動率每年在80%-100%之間,員工的激勵與福利工作一塌糊涂。不過,就是這種人員流失率,企業也在發展,這也是中國民企的現象。
私企重鬼輕人除了傳統文化的原因外,我估計與中國的產業結構有關。從經濟模式上說來,我國是以生產制造為主體的經濟模式,有“世界工廠”之稱。在國際大分工中居于產業鏈的末端,這種經濟模式特點是:低工資、低賦稅、低成本、高能耗以獲取比較優勢。但獲取的利潤也是最低的。這種產業特點決定了企業的風格,也決定了他的人員素質要求更傾向于聽話、關注執行力、消滅個性追求共性,講究紀律,思想統一、服從性等等。
人作為工具的屬性更明顯。說白了,在這種產業特點中,人并不是第一生產力。而歐美國家的產業特別是高端產業,更需要關注人的創造性、以人為本、追求個性、思想活躍等等。兩種產業模式,必然造成對人素質要求的差異。
我期待并呼喚中國私企以人為本的那一天,如此方為國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