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林武術的淵源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天下武功出少林。那么,少林的功夫又是源自于哪里呢?雖然有不少人將其歸結到隋朝末年少林十三棍僧助唐王上面,但早在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期間,少林寺就已經建立,因此少林功夫的起源肯定也要更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少林武術的淵源,一起來看看吧!
少林武術的淵源
少林功夫因中國禪宗初祖達摩面壁為活動筋骨,解困去乏而源起,少林寺自唐代開始普遍演武,明代達到高峰,后來逐漸傳入民間。 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歷史中曾多次遭天災人禍的廢毀,但少林僧人以其固有的方式使少林功夫代代相傳,流傳至今,聞名天下。 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禪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的祖庭,禪宗以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為要旨。在佛門眼中,參禪是正道,拳勇一類乃是末技,僧眾們不過是借練功習武達到收心斂性、屏慮入定的目的。同時也可收到健身自衛、護寺護法的效果。
達摩雖然創立了禪宗,卻并非少林武術的創始人。事實上,少林武術是在長期的僧眾習武中逐漸自發形成的。經過歷代僧徒們長期演練、綜合、充實、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術,達百余種,武術上總稱“少林拳”。其中起過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術大師白玉峰、覺遠上人、李叟等人,他們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意拳法的整理和傳授,將少林拳中的“羅漢十八手”發展為七十二手,以后又發展到一百七十三手,第一次系統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
隋末唐初,少林寺方丈為了保護廟宇的安全,從寺僧中選出身強力壯、勇敢靈巧或善于拳擊械斗者組織成一支專門隊伍。最初,他們的任務是護寺,以后,寺僧參與了政治活動,寺養僧兵,形成武僧。開始了有組織的、嚴格的僧兵訓練,操練棍棒。武僧們長年不斷刻苦練習武藝,對少林武術的發發展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少林寺的不少文物是少林拳起源的歷史見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白衣殿內的“少林拳譜”壁畫,描繪了當年少林寺和尚練拳習武的真實情景:宏偉的寺院,張燈結彩,三十個身著短裝,精神奕奕的健壯武僧,分成十五對,在演練少林拳,拳打腳踢,栩栩如生。除了行拳圖外,殿內還有寺僧演練器械、揮舞棍棒的壁畫,南北兩壁有少林武術的“錘譜”,畫面突出兩個武僧擺開對打的架勢,沖拳、撥掌對練。千佛殿是當年少林寺的練功房,地堂上還有四十八個寺僧“站柱”的遺跡;只見磚鋪的地面上留下兩行直徑約四、五十厘米的鍋底狀圓坑,一個個間隔約二米半,據說是眾僧苦心學藝,兩腳踏踩而成。反映了古代少林寺僧甘練少林派武功的真實史跡。
少林寺不少武僧在出家之前就精通武術,不少武藝高強的人士不滿封建制度,看破紅塵,削發為僧,成為僧兵隊伍的骨干。少林寺還經常到各地邀請武林高手到寺傳授拳法、棍法,發展少林派武功。五代十國時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著名武術家到少林寺演練三年,各取所長匯集成少林拳譜,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傳授棍術,所以少林寺實際上成了一個有名的會武場所。少林寺博采百家,在吸收各武藝之長后,又逐步發展成為包括有馬戰、步戰、輕功、氣功、徒手以及各種器械等許多種套路的武術流派,發展充實成為少林派武功。
少林武技名顯于世,始于隋末。武僧曇宗、志操、惠湯等十三人,技藝超群,應秦王李世民邀請,參加討伐王世充戰役。出師大捷,解救李世民,打敗王世充,活捉王仁則。唐太宗登基后,重賞少林寺僧,賜少林寺大量莊田銀兩,擴建少林寺,準許少林寺成立僧兵隊伍。曇宗被封為大將軍,其余的人“時危聊作將,事定復為僧”。少林派武功,經受實際戰斗的考驗,拳藝更有發展,從此,開創了少林派武功的新時期。少林寺極盛時期,占地一萬余畝、大殿十四座、房屋多達五千間、寺僧發展到二千余眾,其中擁有武藝高強的僧兵五百多人。傳說宋代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和民族英雄岳飛等人,也得過少林真傳,趙匡胤喜愛拳術,傳下太祖長拳,曾將他的拳書藏于少林寺。古代《少林拳術精義》一書說岳飛神力得自某高僧,高僧所授岳飛的神勇力法在反金衛國中功勛卓著。明朝少林寺小山和尚掛過三次帥印征邊,朝庭為表彰他的功績,在少林寺前建立旗桿和石獅。
明嘉靖年間,日本倭寇侵擾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少林寺以月空為首的三十多個和尚應召組織一支僧兵隊伍,開赴松江御倭抗敵,在戰斗手持鐵棒擊殺倭寇甚多,后因寡不敵眾,月空等三十多位和尚全都犧牲。現在少林寺碑林與塔林中的石刻上,仍有當年僧兵作戰的記載。
除嵩山少林寺外,相傳少林寺先后在中國各地建立了十幾個分院。明代在福建九蓮山又建立的一座少林寺,也以發展少林拳術著名,滿清滅明后,不少愛國人士,不滿外族統治,削發為僧投入少林寺,達宗和尚結交三山五岳英雄,創立佛教洪門,培育和發展洪門子弟,極力反清復明,南少林寺成為反清復明的大本營,后來由于叛徒告密,遭到清廷派兵鎮壓,寺院被清兵燒毀。
辛亥革命前后,少林寺武功進一步在民間發展,各地武館林立,不少愛國志士為了推翻清朝統治學習少林派武功。當時武術往往被用來作為革命的實戰手段,許多地主紛紛建立“大刀隊”、“梭標隊”,練武成風,在反清斗爭中屢建奇功。
新中國成立后,許多省、市成立了武術協會和體校武術訓練班,進一步推廣和發展少林武術,少林派武功繼承和發展中國少林武術遺產,并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材,在出國表演交流中,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少林武術源自哪里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術甲天下”似乎早已成為世界的共識。在中國的眾多武術流派中,少林(派)是傳播范圍最廣、源流最長、拳種最為豐富的門派之一。從古至今,少林功夫一直是中國極具權威性和代表性、最具有宗教文化內涵和神秘感的功夫流派。僅少林寺就有南北之分,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嵩山的是北少林,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坐落于福建莆田的則稱為南少林。關于少林,有著道不盡的話題和太多的傳奇故事。
“天下武功出少林”,是說天下武學盡源于少林,可少林的武術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關于少林武術的由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1.達摩創拳
相傳,達摩來到少林之后,為了參悟佛理,終日壁觀(佛教用語,一種修行的方法)靜坐,時間久了,導致經脈氣血不暢,常伴有精神萎靡和肉體疲困的感覺。于是,達摩便仿效前人動作,創編出諸多活動筋骨的方法,以達到鍛煉身體、活動手足的目的。這其中就包括了“易筋經”和“洗髓經”。達摩又使用棍、杖、劍等器械表現這些活動筋骨的動作,后人將之稱為“達摩棍”“達摩杖”“達摩劍”。后來,達摩又模仿鳥獸蟲魚飛翔騰躍之姿,創造了一套動靜結合的“羅漢手”。然而,后世有人對達摩創拳的說法提出了質疑,認為達摩并非少林武術的創始人,甚至說達摩根本就不會武術,但這已經無關緊要,人們將達摩作為少林派的開山鼻祖,把其作為崇拜偶像,早已深入人心!
《易筋經》是我國古代民間流傳的一套有關健身鍛煉的著作。從“易筋經”三個字來理解,“易”有變通、改換、脫換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經”則帶有指南、法典之意!耙捉罱洝本褪歉淖兘罟牵ㄟ^修煉丹田真氣打通全身經絡的內功方法。
《洗髓經》是中國自先秦以來健身功法發展的結晶,它融合了儒家的中和養性、佛家的禪定參悟、道家的守靜養意等思想,體現了中國先哲對生命和對宇宙的參悟。洗髓功法還以中醫的“氣、血、精、髓”理論為基礎,強調“精、氣、神”不外露,要內藏修煉,只有將“精、氣、神”深藏在身體內,才能夠延年益壽。
2.僧稠創拳僧稠是少林高僧跋陀(bátuó)的弟子。有一種說法是,僧稠初入少林的時候,由于身體瘦弱,經常在角力游戲中被其他僧人欺負。于是,僧稠便苦練武功,加上其悟性極高,很快便練得一身超常的好本領。他能夠飛檐走壁,甚至連百獸之王的老虎對他都有所忌憚。
關于僧稠創拳,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僧稠俗姓孫,在入寺之前就已經是一個武林高手,等到他接任少林寺住持之后,便開始廣泛地引導僧人進行武術訓練。但要問僧稠的武功是從何處學得,卻是無人知曉。因而后世的人們常把僧稠也作為少林武術的創始人之一。
3.民間拳法的吸納與融合
無論是達摩創拳還是僧稠創拳,關于少林武術的起源,更為可信的說法是:少林武術其實是歷史上眾多高手的功夫匯集融合而來的!事實上,任何一個門派的功夫都不可能是某一個人憑借一時的想法而創立的。在歷史的長河中,少林武術的發展與不少杰出人士來到少林,長期殫精竭慮地吸收、綜合各種功夫精華,不斷發展、創新出具有少林禪宗特色的功夫有著必然的聯系。例如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yóu)曾到少林寺傳授棍術。
俞大猷,明代抗倭名將,字志輔,號虛江,福建晉江(今泉州)人。少好讀書,知兵法,世襲百戶。先后師從于棍法大師李良欽等人,他本人的武藝更是集諸大家之精華,著有《劍經》(實際上記載的是精妙的棍法)一書。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倭寇入侵后,他轉戰江、浙、閩、粵等地,戰功累累,與戚繼光齊名。
相傳明代有一個叫李良欽的人,他早年得異人傳授,精通少林棍術。李良欽見俞大猷體格健壯,具有習武慧根,便欲教其少林棍術。俞大猷欣喜若狂,拜入李良欽門下學習棍術。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徒弟的功夫悄然間已勝過了師父,真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庇岽箝鄬⑺鶎W棍術融入戰場,極大地提高了棍術的實用性。
一次,俞大猷途經嵩山少林寺,見少林寺僧正在演練棍術,不覺感嘆:“此并非真正的少林棍術,與我所學棍術相差甚遠。”對此種現象,俞大猷心中大為疑惑,便前去請教少林寺住持小山上人。小山敬重俞大猷是抗倭名將,便召集精通棍術者千余人演練少林棍術,想借寺僧精湛的棍術演練消除俞大猷將軍心中的疑惑?裳菥毥Y束之后,俞大猷提起棍來,說道:“我也曾拜師學得少林棍術,不過與你們所演練棍術大有差別,在下在此演練一番,還請不吝賜教。”于是他在眾僧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棍術,這棍術演練得快速剛猛、虎虎生風、攻守兼備,眾僧看得目瞪口呆。最后,眾僧懇請俞大猷將此棍術傳授給少林,俞大猷見眾僧是真心想學,便答應傳授給宗擎(qíng)和普從兩人。兩人盡得俞大猷真傳之后才回到少林。自此多年以后,少林棍術方名動天下。
隨著時間的推移,少林寺聲名遠播,各地的武林高手、英雄豪杰紛紛慕名而來,以武會友,切磋武藝,促進了少林武術的發展。少林寺僧博采百家精華,將少林武功發揚光大。至于少林武術究竟從何而來,今人已難以知曉。不過,經過千年的發展,時至今日,少林武術早已名揚海外,少林派成為中原武林的集大成者更是不爭的事實。
一、少林武術的起源
在歷史上有關少林武術的起源有多種觀點和說法,其中諸多觀點都是民間傳說,帶有極大的神秘性。
1.達摩創拳說
傳說禪宗祖師菩提達摩由于擔心弟子坐禪時間過長會有損身體健康,向少林弟子們傳授了18種武術,其中多種是從動物的動作中得到的啟發創編的,并由此誕生了少林武學經典“龍虎豹鶴蛇五拳”。
2.僧稠創拳說
傳言少林武術為少林高僧跋陀的弟子僧稠所創。僧稠禪師是少林寺最早的一位德高望重、佛武皆通、武功超群的武僧。禪宗修煉全憑自身體驗,這一點與習武是相通的。在跋陀開基后不久,“稠禪繼續”不斷尋找“禪武”的結合點,成為“禪武”結合第一人。當時只有僧稠具備這樣的條件。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少林武術由歷代高僧從民間不斷帶入,是一個積累、進化、創造的結果。
3.武僧創拳說
這種觀點主要是以少林武僧參與歷史事件為依據的。如隋末唐初唐鄭之戰,少林武僧參戰立功受封,才使得少林武功出世成名。曇宗等武僧們的助唐之舉,是“僧兵”的最先作戰記錄,也是少林拳被人所識、被人所仰的始端與基石。十三僧助唐立功受賞,是少林武功出世成名的關鍵性條件。
4.民間創拳說
這種結論認為,少林寺傳習的武術是中國固有武術傳入寺內形成的,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歷代少林寺武僧吸收民間(僧徒來自民間)武術各派精華,不斷充實提高而產生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雖然關于少林武術由來的觀點眾多,但我們可以認為:少林武術是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借鑒融合了佛教中一些有利于武術發展的因素,加上當時社會的各種因素,汲取了民間武術的精華,在戰爭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少林武術的起源是以“護己”為前提的,之后又拓展到護院、軍事、政治等方面。
二、少林武術所蘊涵的少林文化
雖然佛教禪宗與武術貌似格格不入,但兩者的結合實際上由來已久。在過去數百年中,這些與世無爭的佛門弟子也曾有過以武力保護少林寺及其盟友的先例,但動武并非他們的初衷。按照佛門戒律,只有生命危在旦夕又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才能出手。河南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說:“功夫是修行,是參禪。練功夫的真正目的,是為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品行素質。少林僧人的練武,正是一種修行! 過去人們更多是從技術層面和專業角度來認識少林武術的,隨著認識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覺得“少林武術”一詞無法包含少林寺1500多年歷史積累起來的豐富的宗教文化價值,因此需要重新確立“少林功夫”這一新的提法,以正確詮釋少林功夫的完整內涵。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環境中歷史形成的,以緊那羅王信仰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練武術為表現形式,并充分體現禪宗智慧的傳統佛教文化體系。
少林功夫不僅僅是由一串拳腳棍棒的動作組成的,它還包含著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由少林功夫形成的歷史賦予的!肮Ψ颉币辉~是佛教專用名詞,禪宗的修行成果就叫“功夫”,比如坐禪、參話頭就叫“做功夫”!白龉Ψ颉钡哪康氖菫榱碎_悟成佛、超凡入圣,徹底改變人的品質。少林寺是禪和武的世界,少林僧人習武是一種修行,所以少林功夫又叫“禪武”、“禪武合一”。在少林寺,有“禪武同源,禪拳歸一”之說。禪為武之主,武為禪之用。即武是禪的表現,是禪生命的有形化;禪是武的精神本質,以禪入武便可達到武術最高境界。武學入道也就是禪道。除武法外,少林醫法、建筑、書畫、雕刻等文化藝術,都是禪的應化。
佛教傳入中國以后,在經過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碰撞和磨合之后,在隋唐時期形成了與儒、道鼎立的局面。魏晉南北朝以后,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儒、佛、道三家融合的獨特的文化形態。佛教文化經過發展,逐漸融入到了中國高雅文化和民間社會生活之中,成為中國古代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儒、佛、道思想融入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貫穿各個社會階層。根植于傳統社會文化土壤之中的少林武術,必然深受儒、佛、道思想的影響,成為一種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武術技擊之術。
【少林武術的淵源】相關文章:
少林武術技擊訓練08-24
中華武術三大流派:少林、武當、峨眉06-02
婚紗的歷史淵源06-01
少林猴拳怎么練05-19
少林朝陽拳怎么練05-19
少林連環拳怎么練05-19
武術禮儀08-29
中國武術和外國武術的區別09-19
武術的運動特點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