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青少年社會工作個案介入解析
社會工作者應該注意運用傾聽、同理、尊重、接納等技巧與服務對象建立了良好的專業關系;輔導過程中注意運用鼓勵與關注、尊重、同感、支持、積極回應等技巧,同時運用面談、家訪技巧,對服務對象的改變及時給與肯定。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單親青少年社會工作個案介入解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資料
服務對象姓名:小希(化名)
性別:女
年齡:9
接案時間:20xx年12月1日
結案時間:20xx年5月15日
(二)個案背景資料
1.接案原因:社工在四點半課堂發現服務對象,一個非?蓯鄣男∨,多才多藝,學過舞蹈、繪畫,架子鼓,成績名列前茅。后來接觸中發現,服務對象孤傲、偏執,朋輩關系緊張。隨后社工與服務對象建立了專業關系。
2.家庭資料:服務對象跟媽媽一塊生活,爸爸在其七歲時自殺,單親家庭,母親一人承擔全部家庭重擔,權威主義(專制型)家庭教養模式。媽媽過于偏重對孩子的智慧才藝教育,盡管經濟困難,還花4000多的學費給孩子報架子鼓培訓班。對服務對象學習方面要求嚴格,教育投入很大,但是忽視了孩子道德培養和社會化能力的培養。
3.行為表現:服務對象表現為偏執、孤傲、希望引起他人注意,不希望別人說自己不乖,有時具有輕微攻擊性。
4.人際關系:同學、朋輩關系緊張。和媽媽交流溝通也很少。
5.支持網絡:只有一個住樓上的王某和服務對象關系較好。因為王某的媽媽教育王某,要關照小希。
二、問題分析
經過與服務對象多次溝通交流,社工和服務對象建立了良好的專業關系,通過家訪、面談,資料收集,社工較全面了解服務對象基本情況,并對其問題做出了診斷分析:
1.單親家庭成長環境,缺乏父愛,服務對象缺乏安全感。
2.服務對象本身比較乖,加上媽媽權威式家庭教育,服務對象比較害怕媽媽,但又渴望得到媽媽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偏執、糾結。
3.朋輩交往能力欠缺,對待喜歡的同學。朋友常采取一些極端措施,導致朋輩關系緊張。
三、服務計劃
(一)服務理念——優勢視角理論、社會支持網絡、結構家庭治療理論
1.優勢視角理論
立足于發現、尋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優勢和資源,以開發人的潛能為出發點,協助其從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掙脫出來,最終達到其目標、實現其理想。
2.社會支持理論
指個人能夠從中獲得資源和支持的自然人際關系網絡,主要包括家人、親戚、鄰居和社區互助小組。
3.結構家庭治療
結構家庭治療法假設個人問題與家庭的動力、組織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特別重視家庭結構的影響,認為個體的問題癥狀都是家庭結構缺陷造成的副產品,必須在家庭結構發生良性改變之后,個體的問題才能夠減輕或消除。
(二)服務目標
1.服務對象不良行為治療,讓服務對象正確認識自己。
2.學習交友技巧、改善服務對象人際關系,建立朋輩支持網絡。
3.改善服務對象與媽媽的互動交流關系。與媽媽多交流,了解彼此內心想法。
(三)服務策略
1.面談。通過面談,與服務對象建立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諧關系,充分了解其需求,幫助其調整心理情緒狀態,讓服務對象正確認識自己,減少自己的攻擊性行為。
2.介紹服務對象參加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小組、青少年互助小組,學習人際交往技巧,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改善與朋輩群體的關系,并通過互助合作,建立自己的互助支持網絡。
3.通過家訪、親子教育講座等形式,改善服務對象與媽媽的關系,讓服務對象了解媽媽艱辛和對自己的愛,讓雙方勇敢表達自己內心想法,創造單親也可以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圍。
四、介入過程
第一階段:2014年12月1號(接案)—2014年12月3號(預估)
目標:建立良好專業關系,了解服務對象基本情況,與服務對象一塊分析問題成因,并制定服務目標。
內容:通過傾聽、接納、尊重、同理心等技巧,與服務對象建立專業關系,形成彼此信任和諧的關系。面談過程中,工作者扮演好忠實傾聽者的角色,引導服務對象盡情吐露心聲,并啟發其訴說自己真實的想法,減輕心理負擔。并與服務對象一起制定服務目標。
第二階段:2014年12月4—2014年12月18號(三次面談)
目標:引導服務對象正確認識自己,克服自己的攻擊性行為。
內容:本階段主要采用面談的方式。在面談過程中,社工扮演好使能者的角色,積極參與服務對象自我認同困境的解析,及時給予適宜的肯定和鼓勵,認可她的.自我價值,鼓勵她發揮自己的優勢,形成自己的認知方式;同時,工作者還要扮演好監督者的角色,因為服務對象很在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樣子,害怕聽到別人說自己不是乖孩子,面談中,社工及時糾正她過于偏頗的想法,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心態。通過“當然了”游戲,讓服務對象學習如何處理憤怒情緒,減少自己的攻擊行為。
第三階段:2015年1月10號—2015年4月18號(團體游戲治療)
目標:改善服務對象人際交往關系,幫助其建立朋輩互助支持網絡。
內容:本階段,主要采取團體游戲方式。1月10號—1月31號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小組。3月28—4月19號青少年互助小組。通過“盲人旅行”、“握手游戲”、“風中勁草”、“愛在指間”、“我的秘密”、“角色扮演”、“小故事,大道理”、“風雨同舟”等游戲,讓服務對象在游戲與團隊中學習人際交往技巧、學會信任、互助合作。
第四階段:2015年1月7號—5月12號(家訪、社區活動)
目標:改善服務對象與媽媽的關系,讓服務對象感受到媽媽的愛,建立盡管單親也很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圍。
內容:通過兩次家庭探訪(1月7號、4月16號家訪),兩場社區活動(2015年2月7號親子教育講座,2015年5月12日愛在行動母親節活動)改善服務對對象與媽媽的關系,讓媽媽意識到親子交流溝通的重要性,也讓服務對象了解到媽媽的艱辛與關愛。在家訪過程中,運用家庭結構治療的相關技巧,改善服務對象與媽媽的溝通方式。
第五階段:2015年5月15結案
目標:肯定服務對象的改變與成長,結案準備,處理離別情緒。
內容:與服務對象一塊回顧服務過程,肯定服務對象的改變和成長,并給與一定的建議意見。進行結案,處理好離別情緒,注意移情和反移情,做好跟進工作。
五、評估
(一)評估方法
通過問卷、訪談、觀察等方法進行評估。小組過程中讓組員填寫參與者意見表。通過訪談,了解服務對象現階段情緒、家庭、交友等方面的改變。通過觀察,了解服務對象不良行為改善情況。
(二)介入成效
1.服務對象評估
服務對象在結案后告訴工作人員,她很開心這段日子有社工的陪伴,也很高興在小組中找到的好朋友。她說她現在和媽媽的交流也多了,并且在學校,同學關系也有所改善。她現在不會刻意做一些行為以引起媽媽的注意,她會主動告訴媽媽自己的一些想法。
2.目標達成情況
到目前為止,服務目標基本達成,服務對象一切都在像積極的方向發展。與媽媽關系、朋輩關系有所改善,情緒控制能力有有提高,攻擊性行為減少。對待問題的看法,也不是如此偏激。
六、結案
(一)結案原因
服務目標基本達成,自然結案。
(二)結案處理方式及建議
社工提前告知服務對象即將結案,并及時處理離別情緒,與服務對象相約后續通過電話、QQ等方式跟進服務。
七、專業反思
(一)一般技巧分享
服務過程中,社工注意運用傾聽、同理、尊重、接納等技巧與服務對象建立了良好的專業關系;輔導過程中注意運用鼓勵與關注、尊重、同感、支持、積極回應等技巧,同時運用面談、家訪技巧,對服務對象的改變及時給與肯定;結案時,注意服務對象離別情緒的處理,給出建議意見,并制定好跟進計劃。
(二)個人感受分享
整個服務,社工與服務對象關系融洽,采用面談輔導和小組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加速了服務對象的改變。社工和服務對象都獲得了成長。但是,本案是貧困單親青少年家庭,在介入過程中,社工除了在家訪過程中,給與服務對象一些物質幫扶,沒有能夠改善服務對象家庭經濟狀況。服務過程,由于社工認知度低,資源整合難度大,沒能更好的幫助服務對象爭取到更多的支持。
【單親青少年社會工作個案介入解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