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現(xiàn)代公司產權制度及內涵
公司法人財產即公司設立時出資者依法向企業(yè)注入的資本金及其增值和所形成的財產構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最新現(xiàn)代公司產權制度及內涵,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1、資本所有者投入要素的專用性。
投入要素專用性大,就意味著資本一旦進入公司便面臨較大的退出障礙,存在較大風險。為了避免和減少資產專用性較弱者的機會主義動機和行為,資產專用性較強者,應得到更多的公司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隨非人力資本股權化證券化的發(fā)展,其容易規(guī)避風險。而人力資本的專用性較強,進入某一領域后便面臨較大的退出障礙,風險大,相應的,應當取得更多權益。
2、資本邊際貢獻。
投入要素的邊際貢獻是否具有可監(jiān)測性,是決定公司所有權安排的一個重要因素。投入要素的邊際貢獻小,可測性就較強,從而承擔較小的風險。其要素投入通過市場定價機制能取得固定性回報,所以擁有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就少。投入要素的邊際貢獻大,相應獲得較多收益。人力資本有邊際收益遞增的性質。
3、契約者承擔風險的能力和經營才能。
在公司契約組合中,那些勇于冒風險,具有較高經營才能的契約者,往往以其“公司家”才能,在契約談判中占有明顯優(yōu)勢,從而要求得到較多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反之,那些害怕、逃避風險,按部就班者,則獲得較少收益。
4、私人信息的價格顯示機制。
“非對稱性”私人信息,通過先天賦予或后天學習而取得。擁有私人信息者在談判中有信息優(yōu)勢,但是這種優(yōu)勢在公司中是發(fā)揮正面還是負面作用,則是不確定的,F(xiàn)階段,私人信息的價格顯示機制不健全,人力資本因其固有的價值難以度量,信息隱蔽,處于劣勢地位。在機制不健全的時候,擁有私人信息者則利用其偏在優(yōu)勢采取逆向選擇和敗德行為。因而應當給予人力資本所有者更多的公司權力來監(jiān)督約束另一方。
5、資本要素的供求狀況。
供求狀況反映到公司中即資本要素的相對稀缺程度和重要程度。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要素所有者占有談判優(yōu)勢,F(xiàn)階段,人力資本在公司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邊際貢獻大,相對稀缺性高。
6、制度環(huán)境的影響。
在一個“資本雇傭勞動”的社會,非人力資本占有環(huán)境優(yōu)勢。在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人力資本占有談判博弈優(yōu)勢。隨著現(xiàn)代公司“以人為本”觀念的深入,人力資本的制度環(huán)境正在逐步形成,無形中也增加了人力資本的博弈砝碼。
在公司契約關系中,人力資本正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因而也就要求得到更多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F(xiàn)代公司產權制度的制定,與其說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倒不如說是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所有者在談判博弈過程中更加凸顯人力資本的直接、能動和起決定性作用的一種制度安排。這也為管理層收購、職工持股計劃、職工參與管理等改革方案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并進一步促進了現(xiàn)代公司產權制度變革。
公司產權制度內涵:
一、公司法人產權
公司法人財產即公司設立時出資者依法向企業(yè)注入的資本金及其增值和所形成的財產構成。公司法人產權,是指公司作為法人依法對公司財產的排他性使用權、經營權、收益權和自由處置權。法人產權是一種派生所有權,是所有權的經濟行為。公司擁有法人財產:公司在其經營持續(xù)的期間對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獨立支配,F(xiàn)代公司的法人產權是高度分散的,由為數(shù)眾多的股東持有;產權束是高度分解的,在出資人、公司和經營者之間經過若干次分解;借助于發(fā)達的資本市場,公司的法人產權還是高度自由流動的。
公司產權制度的基礎是它擁有的法人財產,法人財產是企業(yè)法人得以產生和存在,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承擔債務的前提和基礎。市場交易從表面看是產品和服務的交易,其實質是經濟主體對其享有產權的資源在市場上的相互讓渡。公司如果沒有獨立人格,沒有可供其獨立支配、自由處置的財產上的所有權,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并參與市場交易。因此,要使公司成為市場主體,必須使公司成為法人實體;而公司被賦予法人資格的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就是公司具有獨立的財產并且對其財產依法享有獨立支配的權利,這種依法獨立支配財產的權利就是公司財產所有權。否認公司享有財產所有權即否認公司的獨立人格,否認公司的法人地位。
二、公司財產權能的分離
原始所有權與法人產權的第一次分離:這次分離是具有法律意義的財產的實物形態(tài)和價值形態(tài)的分離,經過分離后形成原始財產權和法人財產權。
公司產權的具體形成過程如下:股東出資形成公司資本,股東資產轉換為公司資產后,股東與公司之間就形成了新的權利關系。其中,股東對公司出資的所有權(自物權)就轉變?yōu)楣蓶|權(股權),股權已經不是所有權,可以說股權是股東把原先對出資的`所有權轉移給公司的結果;由股東出資所形成的公司資產,其所有權屬于公司,公司作為人格獨立的法人,依法獨立享有公司法人產權。因此,盡管從公司資產的來源和最終分配對象看,股東或全體股東還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在公司成立后的整個存續(xù)期間,股東對其出資在法律上已經讓渡或失去了所有權,物權法上的“一物一權”原則也不承認同一個公司資產同時存在股東和公司兩個所有權主體,只承認公司是所有權主體。公司資產的投資者仍然是公司資產的原始所有者,擁有所出資部分的財產原始所有權,解散和破產清算時歸還。一旦資金注入公司形成法人財產后,出資者不能再直接支配這一部分財產,也不得從公司中抽回,只能依法轉讓。
原始所有權是指出資人(股東)對投入資本的終極所有權,也稱之為原始財產權,即股權,包括:
1、對股票或其他股份憑證的所有權。
2、對公司決策的參與權。即股東享有出席股東會議并對有關決議進行表決的權利;占公司全部發(fā)行股份一定能夠比例的股東,有請求或自行召集臨時股東會議的權利,有對董事會或監(jiān)事會的違法行為提起訴訟的權利。
3、對公司的收益參與分配的權利:獲得股息和紅利的權利;在公司清算之后分得剩余財產的權利;在自己的利益難以得到公司決議保障時請求公司購買自己股票的權利。
4、其他權利:優(yōu)先購買本公司股票的權利;記名股票更換為不記名股票、不記名股票更換為記名股票的權利。
第一次分離的意義:有效的解決了私有產權主體擁有產權和行使產權能力不匹配的問題;擺脫了資產原始所有者的直接干預,確保公司的獨立經營;企業(yè)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擁有了從事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力承擔民事責任的前提和基礎;利于塑造承擔風險、自我積累、自我約束的經濟個體有效的解決了私有產權主體擁有產權和行使產權能力不匹配的問題;擺脫了資產原始所有者的直接干預,確保公司的獨立經營;企業(yè)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擁有了從事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力承擔民事責任的前提和基礎;利于塑造承擔風險、自我積累、自我約束的經濟個體。
三、公司財產權能的第二次分離
經濟意義上的的法人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公司法人產權集中于董事會,而經營權集中在以總經理為首的經理層手中,經營權擺脫了對所有權的依附。
由于公司資本所有權多元化和分散化,也由于公司規(guī)模的大型化和管理的復雜化,管理活動需要專門的人才,經理階層于是崛起,出現(xiàn)了一個專門的以從事經營管理活動為業(yè)的企業(yè)家群體。股東作為出資者投資股票的目的主要是獲利,為了這一目的,需要把經營企業(yè)的重任交給有能力的職業(yè)經理,而自己則以投資者身份存在。
經過以上兩次產權分解,必定會在股東、企業(yè)法人以及經理人之間形成關于產權運行的信息不對稱以及由不對稱導致的代理問題,這也是公司治理的一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最新現(xiàn)代公司產權制度及內涵】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