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北秧歌教學中的呼吸特點
東北秧歌的學習,一定要掌握呼吸的方式,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東北秧歌教學中的呼吸特點,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東北秧歌,是流傳于中國東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主要以艮、俏、穩、浪為其獨特的風格特點,以“穩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為主體風格,展現其獨有的舞蹈風格和美。
。ㄒ唬┛煳鼩
在東北秧歌的“踢步”訓練中,音樂的弱拍是動作的強拍,這就要求學生首先學會分辨音樂與動作的強弱特點,做繞花時應與腳在瞬間踢出同步進行,馬上形成相對應的舞姿,而腳落地收回時控制力度慢慢進行,使動作產生一種連綿不斷的感覺。踢出和收回的那一瞬間體內要有一個快呼氣的過程,這個動作的用力過程非?,而在身體快速轉換重心的過程中,再把氣慢慢吐出。做繞花組合的訓練時更應如此,以手指帶手腕,慢慢起法兒,快速壓繞的同時壓腕翹指,掌心向前完成一個完整的里繞花;動作的啟動比音樂的節奏先開始,在弱拍“da”完成挑繞,正拍(即平常所說的重拍)下壓。當身體進行快呼吸時就是手腕繞花的過程,從壓手腕到下一次繞花所走的弧線是慢吐氣的過程。通過呼吸完成踢步與繞花的配合,體現出東北秧歌“扭、穩、浪”的風格特點。
。ǘ┩V购粑
在東北秧歌的“踢步”訓練中,落腳收回時呼吸需要突然停止片刻,氣息瞬間凝固的感覺;另外繞花組合的訓練中更能感受到這一呼吸特點,手腕剛繞完的時候需要呼吸頃刻停頓瞬間,顯得動作干凈利落;這兩個微小的動作充分體現了東北秧歌中停止呼吸的這一特點。
。ㄈ┞職
在動作時要求氣息勻速地、慢慢地進行,優美舒展的片花組合中多運用這種平穩柔和的呼吸方式貫穿始終,表現了姑娘們穩中浪、浪中美的性情。無論是腳下的踢步還是上身的扭動都運用短小的呼氣和提氣加以控制,以便將動作完成的干凈、利落。并且通過藝術呼吸的形式使動作的放與收、動與靜、強與弱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使強烈的外在動作瞬間轉為內在的韻律,將風格、節奏、情感融為一體。
東北秧歌起源介紹
滿族秧歌的起源很早。據記載,康熙十九年(1680)新年之際,“八旗章京、兵丁皆大吃大喝……男扮女裝,唱著‘禱仰科’歌戲樂”。據考證,“禱仰科”當為“大秧歌”的譯音。康熙初年楊賓著有《柳邊紀略》,記載了當時“莽式”的動作和表演形式:“滿洲有大宴會,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舉一袖于額,反一袖于背,盤旋作勢,曰莽勢。中一人歌,眾皆以‘空齊’二字和之,謂之‘空齊’。”《柳邊紀略》中更有詩詞吟詠佐證滿族先人群眾性的歌舞活動:“馬閑秋草后,人醉晚風前,莽式空齊曲,逍遙二十年”,“夜半村姑著綺羅,嘈嘈社鼓唱秧歌,漢家裝束邊關少,幾隊胡兒簇擁過。”
從清朝康熙年間已具雛形的滿族秧歌,在歷史的演變和發展中,已成為滿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秧歌”一詞,在中國舞蹈詞典上說:“源于農民在插秧和耕田勞動中唱的歌!毖砀杵鹪从谵r業勞動生活。清人吳錫麟著《新年雜詠抄》認為秧歌是由宋《村田樂》演化而來。村田樂和秧歌都產生于農業勞動生活,二者有繼承關系是完全可能的。
東北滿族秧歌是一種由民間娛樂而形成的,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歌舞形式。滿族是東北的土著民族。滿族文化歷史悠久。它囊括了民間文學、音樂、舞蹈、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滿族民間歌舞有多種,流傳較廣的有“莽式舞”“大五奎舞”“野人舞”等,秧歌也是由薩滿文化衍生的群眾性歌舞娛樂活動。至今它大約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歷史。
任何藝術都是來源于社會生活的,民間藝術更是如此。滿族秧歌便是源于滿族民俗生活和薩滿舞蹈,秉承了薩滿文化萬物有靈的理念。同時,又是與滿族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由于歷史上的滿族屬于漁獵放牧民族,所以,秧歌的內容也與他們民族的生產生活的內容相關。一般來說,滿族傳統的秧歌共分6部分:1.出征;2.鷹獵;3.打魚;4.求婚;5.凱旋;6.慶祝(莽式空齊)。一場傳統的滿族秧歌,就像一場歌舞表演,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滿族生產生活的場景。
東北秧歌文化背景知識介紹
我國最早的秧歌產生于中原一帶,后來傳到東北地區,由漢滿兩族人民共同培育使它發展起來的。清朝順治年間"楊賓"在《柳邊記略》中曾有記載:"上元夜,好事者輒扮秧歌。"由此可見,東北秧歌的流傳和發展至少有三百年歷史。在我國東北地區有三種類型的秧歌形式:
1、高蹺秧歌
2、二人轉
3、地秧歌。
秧歌表演常用的道具是手絹和扇子,也有用其它道具的,如:手玉子,等…。東北秧歌的音樂也很有特點,其中嗩吶和小鈸為常用的音樂伴奏樂器。東北秧歌的風格特點可以概括為:"穩中浪",這正是對東北人民粗曠質樸的精神素質、性格心理和生活情趣的藝術概括。
東北秧歌舞蹈欣賞知識介紹
漢族的東北秧歌舞蹈形式中,主要是以走相、穩相、鼓相、手巾花(具體的舞蹈訓練內容的名稱)來體現舞蹈風格的。欣賞東北秧歌我們要從舞蹈演員的腳步動作看起,要看這個演員從身體上表現出的一種自下而上的協調美,也就是這個演員是否在舞蹈動態上體現出了由腳下的踢步帶動上身的扭擺和腕部的繞花的一種協調性。
欣賞東北秧歌的另一個重要點是:看手巾花的表演技藝。手巾花就是我們大家在生活中常說的"手絹",在舞蹈中手巾花不僅是一種技藝的表現,它更是表達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舞蹈中常以不同的手巾花耍法和節奏變化的處理來表現不同的人物性格。它既可以用優美的"片花"(手巾花的一種耍法)表現大姑娘的秀美和羞澀,又能以靈活脆快的"小燕展翅"(一種舞蹈動作和手巾花的結合舞蹈動態)表現小姑娘的俊俏和潑辣手巾花是舞蹈表演中突出變現力的主要環節。
當然,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在舞蹈中看演員的內心節奏感的把握和身體的控制能力?傊,優秀的舞蹈演員總能將舞蹈表演的收放自如,讓觀眾在舞蹈欣賞中目不暇接。
【東北秧歌教學中的呼吸特點】相關文章:
東北秧歌的風格特點02-28
東北秧歌的風格特點和表演形式02-18
東北秧歌的基本動律和風格特點02-24
東北大秧歌民俗文化特點02-22
東北秧歌的風格介紹03-07
東北秧歌的表演形式介紹08-17
東北秧歌有哪些基本動作09-26
東北秧歌的藝術特色是什么03-01
東北秧歌基礎入門知識介紹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