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狀(通用11篇)
大學生都希望自己成為人才,而心理素質又是人才成長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心理素質在一般情況下主要是指“人在認知、情緒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識、價值觀及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等方面的素養。它是個體在環境的熏陶下,經過有意識的修養,逐漸內化成的一種心理結果!币灿腥苏J為:除了智力因素以外,決定和影響人活動的一切非智力因素都可以歸于心理素質。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狀 篇1
在人類漫長的心理發展史上,人類的心理素質是隨著社會進步以及在大量的社會實踐中逐步產生和提高的。大學生和成年人相比,他們是生理上的成年人和心理上的準成年人。大學生雖然社會實踐少,心智鍛煉不夠,但是年輕人的心理素質又是可以通過教育、培養以及實踐鍛煉而逐步提高,這是大學生的一個優勢。
目前,社會要求大學畢業生在心理素質方面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艱苦奮斗的精神,能夠主動適應環境、自覺調節情緒以及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等等。然而,中國在校的大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很少經歷社會實踐鍛煉,從心理狀態反映出的心理素質來看,其形勢是不容樂觀的。據北京市大學生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調查顯示,“有16%的北京大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題;有28%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癥、強迫癥和焦慮癥等心理問題。”[2]最近,據有關部門調查,“高校中因精神疾病休學的人數約占因病休學總人數的30%,因精神疾病退學的人數占因病退學總人數的49%。大量資料表明,因心理問題不能堅持正常學習和生活而休學或退學的學生人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大學生心理素質出現問題與素質教育跟不上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我國,國家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的意識依然在不少學校和家庭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在應試教育壓力下,加上日益劇烈的就業競爭以及社會日益物化而出現某些精神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高校中部分大學生在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心理不適、情緒消沉等問題。在筆者接觸的大學生當中,有些人情商與智商不匹配、對學習環境的適應能力弱、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些人遇事過分關注于自己、對同學缺乏包容心、不善于排遣不良情緒。
從大學生就業角度看。一些大學畢業生由于在校期間缺乏必要的就業心理素質方面的訓練,加上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負面影響,很多人在應聘工作期間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理想與現實不能統一的矛盾心理、對職業生涯的認知障礙以及心理紊亂造成的心理異常(焦慮、自卑、畏懼、自負)等等心理問題。在踏上工作崗位以后,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心理素質方面又相繼出現適應環境的能力、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自我調整的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競爭能力不強等等問題。
目前,從大學畢業生就業心理素質的弱點方面看,他們表現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盲目追求社會地位高、經濟收入豐厚的職業,在擇業過程中對職業的選擇從眾心理強、對自己的人生規劃缺乏獨立思考以及缺乏就業自信心、在選擇單位時過多依賴于別人幫忙等等。
大學畢業生適應工作有一個過程,但是他們現在若不及時解決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他們今后在事業發展上必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狀 篇2
12月5日上午十點二十分,機械工程學院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在西北體育場素質拓展基地舉行,學生處王超、朱孟昀老師擔任指導老師,機械工程學院心理健康指導老師曹林英帶領80余名15級學生參加了本次活動。
活動開始前,首先由機械工程學院心理健康指導老師曹林英發表簡短動員講話,曹老師希望參加素質拓展的各位同學認真對待這次活動,嚴格按照素質拓展指導老師的要求去做,以取得好的活動效果。接著,素質拓展指導老師王超和朱孟昀為同學們進行跑步熱身,在熱身之前,兩位為同學們簡要介紹了素質拓展活動的特點和意義;然后,她們把80名同學分為四支隊伍,每支隊伍選出一個隊長,并且各自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并且還都有了自己簡短、有力的呼喊口號,以增強隊員的信心。
分組過后王超和朱孟昀兩位老師分別帶領兩組隊員輪流進行“共同進步”和“信任盲行”兩種素質拓展游戲。
在每個項目開始前,兩位老師都詳細給同學們講解活動規則和注意事項!肮餐M步”要求每名同學找好搭檔,兩人一組,素質拓展老師告訴同學們:假如在你們面前有兩道鋼索,而你們就是一隊士兵,你們的面前是一個懸崖,你們只有通過你們面前的兩道鋼索才能到達對面繼續前進,現在我給你們講解并示范通過懸崖的正確姿勢,然后讓同學們按照規定兩人一組進行練習,練習之后,每個隊派出一個人開始通過鋼索。剛開始的時候,同學們的動作不到位,兩個同學的手容易互相交叉,這樣動作變形,走到鋼索的中間就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前面幾個隊員都不能成功地走完全程。
“共同進步”這個項目趣味性很強但是同時又非常具有挑戰性,同學們成功地完成這個項目需要很強的團隊協作精神及溝通能力,否則就會功虧一簣。拓展指導老師王超反復給同學們分析失敗的原因,示范正確的動作要領,并給予多次練習的時間。在指導老師的再三鼓勵之下,同學們逐漸掌握了活動要領,并收獲了克服困難及超越自我的快樂。
“信任盲行”游戲要求所有隊員兩人一組,其中一個戴上眼罩,由另一名搭檔牽引到預先布置好障礙物的場地內,全體隊員按照要求跨過障礙(如臺階、凳子、石桌、樹林等),走過一半障礙時,兩名隊員互換角色,穿越另一半障礙!靶湃蚊ば小庇螒蛞笸瑢W之間必須互相信任,只有絕對地信任和真誠,彼此及時有效地溝通,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順利地通過障礙物!
拓展活動之后,王超和朱孟昀老師分別對本次素質拓展活動進行了總結、分析和理念升華。這樣的`集體拓展活動,對同學之間良好關系和團結協作能力的形成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大家在活動中不僅深刻體驗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意義,還使大家體驗到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一定堅韌不拔、永不放棄,互相關懷、彼此依靠,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兩個小時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結束了,訓練時間雖短,同學們的收獲卻很大。作為團隊的一員,他們學會了很多東西。首先必須有責任心,明確自己的責任。幾乎所有的項目,團隊的每個隊員都在為完成一致的目標而努力,相互幫助和協作。所謂團隊精神,就是指團隊成員為了團隊的利益與目標而相互協作的作風,奉獻成為激發團隊成員的動力,為成功注入能量。他們更學會了在自然中放松、在游戲中學習、在歡笑中進步!不但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到了群體的作用,也增進了新生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改善了人際關系,學會了關心,更為融洽地與群體合作。
初入大學,這次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給了大家終身難忘的經歷,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還加深了同學們對素質拓展訓練的認識。同學們都表示會把這次活動中所感受到的一切運用到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去,心手相牽,相互扶持,成為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團隊。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狀 篇3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適應社會、生存和發展自我的資本,而大學生又是社會中一個具有相對優勢的群體,所以他們不僅應具備較高的科技文化素質,而且還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是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保障,直接影響大學生學業和未來發展方向。
任何一種道德品質都包含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4種基本心理因素。這4種要素相互滲透,共同構成了道德品質結構。因此,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是這些基本心理因素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陀^的自我認識、和諧的人際關系、與周圍社會協調一致等健康的心理狀態,是加強道德品質培養和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有利條件。
心理因素對學習動力系統有重要影響。引發學習動機的基本要素是需求和誘因,而學習需求的主要心理因素是求知欲和進取心。求知欲和進取心強的人,學習積極性高,潛能容易發揮,情緒對學習與運用科學文化知識有明顯影響,意志對學習與運用知識有重要影響,智力水平差不多,誰的意志堅強,誰就能成為優秀者,性格與學習運用科學文化知識密切相關,良好的性格能促進學生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并獲得優異成績。
心理學和醫學研究表明,不僅精神疾病的主要誘因是心理因素,而且很多生理疾病都與心理因素有關。心理因素對生理疾病的治療同樣有重要影響,心理素質還對身體潛質的發揮有著巨大影響?v觀全國,大學生心理素質普遍存在著問題。
第一,認知性問題。當前我國大學生的認知性問題主要表現為自我意識混亂,有些大學生對自己容貌、身材、體能、氣質等吹毛求疵,有些大學生對自我抱有消極的觀念,只追求個人本能和物欲的滿足,只遵循所謂的“快樂原則”,而完全拋棄社會性的“現實原則”,更不用說道德性的“至善原則”。
第二,強迫癥與抑郁癥。強迫癥和抑郁癥等都與人的認知能力有密切關系,強迫癥主要以反復、頑固的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為主要癥狀,當事人內能感覺到這些觀念和行為的荒謬和可笑,但仍然無法控制。
第三,情感性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表現為缺乏激情,當事人對親人、朋友和同學的喜怒哀樂反應冷漠,缺乏同情,情緒敏感且容易失控,當事人因很小的刺激也會暴跳如雷,唉聲嘆氣,精神萎靡,常常產生內疚感、自劣感甚至罪惡感。
第四,人際性問題。心理距離拉大,具體表現為: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往帶有越來越強的功利動機;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開始變得形式化和抽象化;大學生的親情需要和理解需要不能得到較好的滿足。
有些大學生待人處事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他人和社會的理解,更不知道如何關心他人,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人際觀念錯誤,使有些大學生對人際交往抱有消極的態度,在大學生群體中還普遍存在嫉妒、猜疑、羞怯和自私等影響人際能力發展的心理因素。
心理素質總體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直接關系到子女能否健康成長,溺愛型家庭往往使孩子形成了隨心所欲,任意而為的個性,自我意識和情緒控制的能力偏低,同時,缺乏謙、寬容的品格,人際交往中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專制型家庭往往過于沉默或嚴厲,孩子不敢大聲說話,孩子長大后,適應能力差,對人屈從,自信心不足,過分抑郁,放任型家庭往往無暇顧及孩子成長,把教育的任務完全委托給學校,甚至認為“樹大自然直”,無需多操心,易使孩子形成我行我素、自以為是的心理。
第二,學校因素。當前,衡量一個中學或老師教育水平的標準往往依據升學率,在此目標和標準主導下,教育方法只能是注重知識灌輸,忽視心理培養,學而優則金榜題名,恰恰是這些能夠進入高校的大學生,其心理素質水平相對更低,他們往往不善于認識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很好地面對和承受各種挫折和壓力以及處理各方面的人際關系,經常怨恨他人或自我封閉。
第三,社會因素。市場經濟發展中,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以及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經濟效益的`追求一方面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助長了金錢至上、享樂主義、損人利己的個人主義,淡化了人們的義務意識、社會責任感及全局觀念,這些現象必然會摧殘腐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道德出現滑坡,另外學校一些不良文化風氣的影響,如厭學風、經商風、奢侈浪費風、吃喝玩樂風以及封建腐朽思想等,使心理素質差的學生產生厭惡學習、厭惡學校、厭惡家庭、厭惡社會等不良心理,進而出現一系列其他心理問題。
第四,個體因素。大學生處于青春期的中后期,生理上發育已經成熟,心理上卻不夠成熟,心理狀態仍帶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賴性和沖動性,兩者之間的落差很容易導致心理失衡,我們通過對部分存在一定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分析發現,其性格的缺陷表現為:內向、心胸狹窄、抑郁性、神經質、多愁善感又難于表露、自卑感強、適應現實環境較困難、活動范圍狹小,因此說,個體的心理素質,特別是一些特殊的人格特征,是導致心理問題的內在因素之一。
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大學生心理素質發展的策略,發展認知能力的策略,首先,大學生通過反思的思維訓練,構建健全的自我意識,包括合理的自我評價、自我認同、自我尊重、自我激勵等,客觀和理性地對待自己和社會,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自我構念系統出現自我意識混亂,其次,在對自我不斷反思的基礎上,大學生應始終保持自信心,認知療法理論認為自信心是發展自己認知能力的重要力量,它是對自己各種素質和能力的肯定性評價,這種肯定性的自我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大學生抵御認知性障礙的能力,在拋棄來自傳統文化的陳腐消極的社會觀念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承受各種社會性壓力的能力,在面對來自考試失敗、情感失意、就業挫折等壓力時,大學生不僅要認識到人類在生存與發展過程中、失意、挫折和失敗等帶來的心理壓力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更要認識到壓力也是促進自己成長和成才的必要動力。
發展情感能力的策略。人的心理除了理性因素外還存在大量的非理性因素,這種非理性因素主要表現為情感。因此,發展情感能力也是提高心理素質的必不可少的策略,我們認為大學生的情感能力發展策略包括情感的間接轉化和情感的直接釋放兩個方面。所謂間接轉化策略指對來自生理缺失性需要的沖動導致的苦悶和煩惱進行情感轉換或調節。它主要通過健全大學生的心理防御機制來實現自我保護,具體包括壓抑、替代、否定、投射、認同等方式,現代心理健康理論認為、心理防御機制具有轉化不良情緒和沖動、并使個體的情感與外界情境相和諧的功能。所謂直接釋放策略主要指對來自成長性需要未能及時滿足而導致的失意或沮喪進行情感管理或控制。它主要借助理性思維來排譴當事人心理上產生的不良情緒,從而達到減輕心理壓力的目的。
發展人際能力的策略。首先,大學生應樹立合理的人際觀念。人際能力的發展必須考慮到民族和文化的差異,與西方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文化不同,中國是集體和社會取向的文化。在這種文化中,個人只有將自己融于社會關系之中才能獲得認同,也就是說,個體的言行舉止在考慮自己的需要和情感滿足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地考慮和滿足他人的需要和期望,因此,發展良好的人際能力,將個人的需要和利益與同學、班級和集體的需要和利益聯系起來,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大學生應掌握發展人際關系的一些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包括’平等、互惠、寬容。再次,大學生要不斷發展自己人際交往的技能,如牢記對方的名字,待人接物時,面帶微笑、善解人意、真誠地贊美他人等。此外,大學生還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調查發現,熱情、心胸寬廣、善良、善解人意、有正義感、品德高尚、誠實、誠懇等人格特征為大學生所喜歡。相反,自以為是、虛偽、心胸狹窄、自私、小氣、虛榮、輕浮、懶散、無責任感、粗魯等人格特征令人討厭。
總之,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并不像生理發展那樣是一個自動化的過程。相反,而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主動建構的過程。對我國大學生而言,不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素質,而且必須從認知能力、情感能力和人際能力三個方面發展自己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效地抵御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種有害心理健康的不良刺激。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信息社會中獲得發展和成功。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狀 篇4
心里素質低,往往使我們在某些緊要關頭會非常的緊張,然而發揮失常。提升自己的心里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多多給自己鼓勵,自己給自己打氣,自信相信自己會做好,不過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有機會就多多鍛煉自己的膽量。比如上臺表演演講之類的,學會放得開,不要放不開。多多體驗參加某些活動,這樣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你的心里素質會得到提升。不要把要做的事,看得太重要,太困難,感覺無法完成。這樣會給心里帶來壓力,會緊張看書,多多看一些書籍,有關心理學方面的,或者名人事跡或者勵志的視頻都可以。
學習掌握一定的心里衛生知識,不僅能夠對我們自身的了解還能成為我們進行自我調節的理論武器,所以我們主動去通過書籍、雜志、廣播等途徑接受心里衛生知識的教育,從而了解心里問題產生的根源,從而掌握消除心里障礙的合理技巧,從而達到心里平衡,心里素質提高。
正確的去認識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的優秀的品質,認識自己不好的方面,然后欣然的接受自己,這個接受不僅包括接受自己的良好品質還包括接受自己的不足之處,畢竟人無完人,沒有誰可以是完美,所以盡力去做好,盡力去盡善盡美,讓自己變得更好就可以了哦。
生活難免有喜怒哀樂等各種各樣的.情緒,不管怎么樣的情緒我們都要保有積極的心態,尤其是在關鍵的時刻。人生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人與環境不斷適應磨合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我們用積極的心態從容自信的面對一切挑戰,從而在最終煉就強大的心里素質。
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只能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我們必須通過不斷的充電學習,緊貼潮流跟上時代,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內心也可以得到豐富和滿足,心里素質自然而然也會得到提高。
當我們的心里承受能力差的時候,我們要適當合理的去宣泄,不能一味的去壓抑去掩蓋,這樣只會在無形中擴大我們心里的陰影面積,所以我們一定要選擇恰當得體的方法去釋放負面的情緒,使得心里得以平衡,使得心里素質得以提高。
一個人的心里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去實踐,不斷的面對挑戰,不斷的發展,從而在這些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從而讓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得更強大。
盡量不要讓自己的情緒跟隨外界去變化,要冷靜要從容的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要知道心無旁騖很多的事都可以自然而然的被做好,這樣可以讓我們的心里素質得到提升,還會得到一個良性的循環,所以要學會克制自己,不要總受外界的干擾,更不要寄希望于外界。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狀 篇5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高校學生數量日益增多。針對數量眾多的學生群體,高校需要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然而,傳統的消極心理學模式過分關注心理問題學生,很難照顧到普通同學的心理健康發展,而積極心理學的出現解決了這樣一個難題。積極心理學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重視人的積極潛能的開發。本研究探討積極心理學課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的新途徑,服務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新思潮,它利用心理學現有的研究方法,來研究人的積極方面,如美德、幸福等!胺e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Seligeman)認為:“積極心理學的最終目的就是使人們通過理解和建立積極的情感、滿足及意義,而變得更幸福,而幸福就是要過愉快、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正如馬丁·塞利格曼所言,積極心理學將研究的視角鎖定在幸福的這三個方面進行,倡導用開放和欣賞的眼光研究每個普通人的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和積極社會制度。在積極情緒體驗方面,積極心理學家將主觀幸福感、滿意和滿足、充實與快樂、希望與樂觀等作為研究內容,并把主觀幸福感作為個體積極體驗的核心,同時也是生活的最高目標,把投入的生活(engaged life)看作是幸福的因素之一,即一種享受愉悅的心理狀態。積極心理學家認為要過幸福的生活需要發揮自身的才能、興趣和優點并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優點和美德上,即積極人格上。在制度的研究上,積極心理學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學校和家庭方面,因為這不僅是個體形成積極人格的有效支撐,也是個體積極情緒體驗的直接來源。
二、心理素質的基本內涵
個體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在所處環境的熏陶及所受教育的共同影響下,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心理狀態和品質,并在認知、情感、意志、需要、愛好等品質上表現出相對穩定的特質,我們稱這種心理狀態和品質為心理素質。心理素質由智力素質(包括感知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情緒素質(包括情感、意志)和個性心理素質(包括個性傾向、性格、氣質、自我意識等)三方面構成,在人的綜合素質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優劣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個體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積極心理學課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實證研究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以239 名自愿選修《幸福哲學:積極心理學》課程的大學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年齡為17-20 歲之間。男女生分別為141 人和98 人,工科、理科和文科類學生分別為147 人、56 人和36 人。研究時間為期一學期,研究工具采用西南大學張大均、王滔編制的“大學生心理素質問卷”。
(二)研究過程
1. 前測。在課程開始前,對研究對象團體實測“大學生心理素質問卷”,了解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
2.實驗方案設計。課題組根據95 后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理念,共設計了16 次累計32 學時的積極心理素質提升教育方案。方案采用知識講解、積極心理訓練、角色扮演、團隊討論、訓練分享等形式,旨在拓寬學生積極心理知識面,讓學生在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及互動中完成自我的適應與成長,養成積極心理品質,提升心理素質,投入的生活。
3. 方案實施。從《幸福哲學:積極心理學》開課之日開始,自愿選修本課程的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學期的積極心理素質提升教育活動。每周一次,每次兩個學時,1.5小時。
4. 后測。課程結束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第二次心理測驗,并與前測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三)研究資料處理:本研究采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資料處理。定量分析是指對心理測量表的數據分析,本研究中所有數據處理方式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定性分析是指對學生課程結束時的自我成長報告進行分析,看學生主觀感受對參與訓練的評價及自身的改變。
(四)結果
1.“大學生心理素質問卷”前后測量結果
本研究的目的是驗證積極心理學課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的實效。研究利用“大學生心理素質問卷”,對選修《幸福哲學:積極心理學》課的.學生上課前、后心理素質各個維度及因素的變化進行了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參加《幸福哲學:積極心理學》課程的239 名同學,課程前后在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情緒特征、動力特征、個性特征方面的變化是顯著的。即從數據分析上看積極心理學課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某些特質是起積極作用的。
2. 學生自我成長報告分析
所有參加《幸福哲學:積極心理學》課程的學生在最后的自我成長報告中均反映出在積極心理學課中獲得的收獲與蛻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環境適應能力得到積極提升
“在積極心理學課上,我由一開始的被動參與到最后的主動參與,再到搶占每一次機會跟大家分享,每一步都滲透著成長的努力。走出積極心理學課,融入大學校園,感覺一切都是那樣的和藹可親,不再是剛剛入學時的陌生和迷茫。突然發現,大學是那樣的讓我陶醉,大學生活是那樣的讓我期待,我會以積極的心態享受新環境賜予我的挑戰和驚喜。”
(2)自我認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積極心理學課為我提供了一種認識自我的新途徑,從而可以看到更加積極向上的自我。進入大學后,看著身邊的小伙伴們一個個多才多藝,而我最引以自豪的學習也不再是優勢,我整日誠惶誠恐,不知所措。在積極心理學課上,通過活動的參與,尤其是“優勢大轉盤”活動,讓我看到了我所不了解的優勢,原來不起眼的我也有這樣多的優點。于是,我學著課上老師教的方法,開始每一天的改變,說來也奇怪,我發現自己每一天都在變化,F在的我對自己是那樣的充滿信心,以一顆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得失和自我的成長,我不再把學習作為衡量自己的唯一指標,反而在學習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3)情緒調控能力得到積極改善
“積極心理學課教會了我很多情緒調節的方法,我認識到情緒是生活的必需品,心情愉快很重要,享受現在的生活并投入到生活中,讓自己的青春發光比糾結于壞情緒重要得多!
(4)獲取積極溝通的方法
“每周一次90 分鐘的積極心理學課是我與大家溝通交流的好機會,每次我都積極投入到活動分享中,與大家心與心的交流。在交流與溝通中,我們學會了理解與信任,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在團隊中,我明白了奉獻與付出的重要性,同時理解了大局意識的重要性。這讓我在人際交往的路上陽光明媚!
四、討論
通過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問卷”的數據分析和對學生自我成長報告的分析可以看出,積極心理課在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某些維度和發展是起明顯作用的。研究結果發現,經過15 次的積極心理素質提升方案的訓練,學生最為顯著的發展是在個性維度上,重點表現在動力特征、情緒特征和自我特征上。因為積極心理學倡導學生積極的人格特征、積極的情緒體驗,作為一門課程通過知識講授、角色扮演、素質拓展等方式使學生在課程中能獲得積極的情緒和自我發展體驗,進而能夠在積極的氛圍和團體中感受到溫暖、信任,發展出敢于自我探索,積極悅納自我的人格特征,這也與學生課后的自我成長報告相吻合。
在認知維度上,訓練前后并未出現顯著變化,但在反應性和實踐性上發生了變化,原因可能是課程設計上需要學生在課堂上不斷地配合并積極行動,這就無形中將學生認知維度上的反映性和實踐性調動起來,進而促進其發展變化。大學生的適應性是心理素質維度中更容易受成長和發展環境影響的因子。積極心理學課雖然盡可能真實地提供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但還是區別于真實地社會環境,因此學生的社會心理適應能力無法得到充分發揮。我們建議應建立學生心理素質提升訓練的長效機制,除了保證課堂內外的活動外,還應該為學生提供應對真實學習生活的環境并在其中歷練。
此外,有研究指出,文化環境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情感反應及其表達方式。所以,我們認為,在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除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盡心思考外,還可以從文化的角度來建構,將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真正融合到校園文化活動的環境中,探索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有效途徑。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狀 篇6
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志愿貢獻個人的時間、精力、金錢等,去從事社會公益和社會服務事業,為改進社會提推動社會進步而開展的服務活動,倡導“無私奉獻、友愛互助、共同進步”的精神。在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在講求競爭、效率、利益的時期,我們同樣要注重公平、道義和愛心,需要一種新的時代精神的支撐,需要道德準則的規范,需要人與社會的協調。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既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樹立了時代新風正氣,成為新時期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有效載體。發揮著改進社會及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總的來說,它對于社會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遞愛心,傳播文明
青年志愿者圍繞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生活、環保、交通、治安等問題,從點滴人手,從身邊做起,做了大量看起來很平凡卻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讓廣大群眾因志愿者的出現而減少憂慮,讓全社會因志愿者的辛勞付出而充滿溫馨,讓祖國大家庭因志愿者的無償奉獻而更加富有凝聚力。在奉獻愛心的同時,志愿者也傳播了文明,傳播了追求、責任和理想,傳播了“愛心獻社會,真情暖人間”的精神。這種“愛心”和“文明”最終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暖流,溫暖著社會大家庭里的每一個人。
二、建立和諧的社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不少人由于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強烈的物質欲望中迷失了自我,人與人之間的形成一種互不信任、互不關心的冷漠習慣,人際關系越來越趨向于“沙漠化”。青年志愿者活動為群眾提供了互相幫助、互相關懷、關心的社交機會,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關懷,減低彼此間的疏遠感,讓人在為社會無償奉獻的同時,學會相互關懷,相互信任,從而形成一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團結、互助的精神,有助于進一步改善社會風氣,凈化社會環境。
三、促進社會進步
社會的進步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只有做到“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創造出超過十三億倍的強。青年一代掌握著先進的生產力,先進的文化方向,你們是實現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的創造者和先軀者,社會主義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呼喚著大批既有專業學識和專業能力,又有高尚品德和有“為人民服務,造福社會”思想的未來諦造者。青年志愿者行動正是鼓勵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志愿從事社會公益和社會保障事業行列中來,讓其從中獲得或加強已掌握的學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其在服務社會的同時,培養形成一種奉獻精神,使其更加積極地投入現代化建設的大潮中去,從而對促進社會進步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四、提升個人的精神境界
志愿者通過參與志愿服務工作,有機會為社會貢獻自身的才學、能力,關并在不同的崗位上發揮著自身的作用和優勢,滿足了“自我實現”的最高需要,不單為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弘揚了新風氣、新風尚,而且人生的價值也在志愿活動當中得到體現,從中學會自覺地奉獻精神和參與社會活動的責任感,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五、充實業余時間,豐富生活體現
青年志愿者利用空暇余時間,參與不同形式的、有意義的志愿服務工作和活動;在開展各項志愿服務活動的同時,可認識更多的來自不同的領域、不同年齡的志愿者,通過參與活動,彼此可以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但擴大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圈子,亦可以讓自己接觸更多的新事物、新觀念;同時,志愿者更可通過服務活動,親身體驗和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同層次和領域的人和事,加深對社會的認識,這對志愿者自身的成長和提高必定有幫助。
六、提供學習機會
志愿者在參與志愿服務工作過程中,增加個人的課外知識,服務時可接觸未知的事物,學習未知的東西。此外,除了可以幫助他人,更可培養自己的組織、協調、交際及領導能力,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還可培養正確的工作態度和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有利于價值觀的改變,使個人能充分認識如何發揮自身的價值。掌握協同工作的方法,學會與他人融洽相處和解決沖突的辦法。此外,志愿者將參與志愿活動時所學的知識,運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可用來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相似的問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使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加精彩、更加完滿。
七、促進自身發展
在開展志愿者各項活動過程中,志愿者可通過對比發現別人的優點和自身的不足,并可以善加利用,取長補短,有助于自身的發展。但這一點往往被部分青年志愿者所忽視或錯誤理解,更有一部分青年志愿者抱著錯誤的心態和認識,對于志愿工作抱著“得過且過”的思想,或抱有過多的功利主義,從而影響了志愿工作的開展及順利進行,也影響著志愿服務的質量和服務的延續,更影響了志愿者事業的良性的發展,使青年志愿者自身和志愿服務活動均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和提高。青志活動對于志愿者的價值意義主要通過培訓、服務、交流、管理等活動去實現,必須加以重視,使得志愿者在整個青志活動過程中,有付出也有收獲。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狀 篇7
近日,我在成龍校區參加了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訓練營——戶外拓展訓練項目。本早就想寫點什么,可苦于沒有時間,今晚有空,就把參加這些項目的感受寫下來。
懷著對戶外拓展項目的期待,早上八點二十,我們就都到了第一運動場。訓練老師先帶著我們做了一個叫“一塊五”的游戲,熱熱身,并訓練反應能力。來了的同學有140余人,老師把我們分成了四個小隊,每隊選出一名隊長、一名副隊長,取一個隊名,擬一句口號,選一首隊歌,設計一個隊標,還著一身隊服。這樣,不一會兒,團隊就組建出來了。我們隊的隊名是“海天一色”,口號是“海天海天,勇往直前,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隊歌是《奔跑》,隊標是簡筆畫“海濱日出”。
基本準備就緒,我們去了訓練場地。我們隊進行的第一個訓練項目是高空斷橋。斷橋約8米高,橋面約20厘米寬,中間空著要跨越的距離約1米。剛看到斷橋,我們都驚呆了。我們隊長身先士卒,第一個上,隊友們依次而上。隊友們大多都表現得很出色、勇敢,下面掌聲歡呼不斷。當然,也有望而止步的同學。該我上了,我有些害怕,但看到女生們都成功地跨過去了,我就不斷在心里暗示自己:“人家女生都不怕,你怕什么……你一個大男生難道還不如小女生嗎?上面很安全,不會有事的……戰勝困難要先戰勝自己……你不給自己一個挑戰自我的機會,你就永遠沒有機會,你就永遠是個弱者……”我說服了自己,果斷換上裝備,老師檢查好后,我迅速爬上了斷橋。說實話,站在斷橋上,我心里還是有點害怕,腿也有點發抖。積極的自我暗示再次幫助了我,于是,我勇敢無畏地跨了過去……下面掌聲響起。接著,我又調整身體,沒讓訓練老師搭手,一腳垮了過來。很快我完成了整個項目,身體降落到了地上。訓練老師說我“有前途”,雖是很隨意的一句話,但也是對我的肯定和鼓勵。我很開心,因為我戰勝了自己,成功地完成了任務。這次經歷也讓我增長了不少自信,我將終生難忘。
完成高空斷橋項目后,我們又開始了穿越火線項目。這是一個團體項目,要求每個較大網格都至少有一名同學從中穿過,且身體不能與網格邊沿接觸,最后按項目完成時間記成績。這些網格都不大,不少網格位置較高,再牛逼的人也無法單獨從中穿過。老師先給了我們五分鐘時間商討計策,在老師的提示下,很快我們找到了答案:先讓兩個男生從最易通過的那個網格中爬過去,到里邊接應;外面安排三四個男生,將女生抱起,再將女生身體放平,水平地依次將女生從不同的網格中送過;最后剩下的幾個男生自己迅速地從最易通過的那個網格爬過去。項目實施時,我們非常默契,有條不紊,最后取得成績也非常的好。這個項目讓我認識了團隊:團隊力量無比強大,大家集思廣益,就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接下來是信任背摔項目。隊員們間隔一步站成兩列,面對面,掌心向上,手臂微曲,搭在對面人的肩上,腿成右弓步,頭后仰。這樣,無數只手臂就形成了一個平面。一同學站上約2米的高臺,背打直,背向隊友們。高臺上那同學倒下之前會說:“同學們,我準備好了,我信任你們,你們準備好了嗎?”隊友們齊聲回答:“準備好了,倒!”隨即高臺上那同學身子后傾,倒下,正倒在隊友們手臂上,安然無恙。這個項目帶給我的感受是信任的力量。要信任他人,完全信任他人才會完全交出自己……你獲得了別人的'信任,你就要對別人負責,不能出現任何閃失。因為信任,所以無畏,所以勇敢;因為被信任,所以責任重大,所以全力以赴。
中午我們先吃了飯,然后休息一小時。由于我對成龍校區較熟,我就帶獅子山校區這邊的幾個同學圍著龍湖轉了一圈,還帶他們參觀了圖書館和博觀廣場。幫助別人,心里有種崇高感,又正是這份崇高感,讓自己覺得快樂。我想,助人為樂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下午我們進行了兩個項目——翻越高網和翻越畢業墻。前者與高空斷橋相似,但要稍微簡單些,感覺也沒高空斷橋項目刺激。最令我感到難忘的是最后的翻越畢業墻。這也是一個團體項目,訓練老師把四個小組的隊員匯成了一個大組。組長誰來當呢?先是毛遂自薦,接著是實力PK。而實力PK的方式就是做俯臥撐。誰能堅持到最后,誰就是組長。有些同學議論,說這種方式有些“殘酷”。訓練老師先沒說什么,等到組長選出,他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這個世界本來就充滿殘酷,社會很復雜,競爭很激烈,你要贏,只有靠實力。老師接著宣布了項目規則:全體隊員徒手翻越畢業墻,過程中不許講話,項目全程由組長負責組織策劃,成績由完成項目時間決定。這是一個團隊的競賽,一人違規,累及隊長、隊友。過程中因有人說話,隊長被罰做了十個俯臥撐,全隊也只有重頭再來。后來再沒人講話,直到項目順利結束。起初,要全體徒手翻越4.2米的畢業墻,我們都感到懷疑。還是團隊的力量強大,共同的目標把人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了一起。很快,我們拿出了翻墻方案。男生們在墻下用大腿、肩膀搭成人梯,先集體讓一個人翻上去。有了第一個,就有了第二個、第三個……女生們在男生們的下墊上拉中一個個都翻過了墻……最后同學們都翻過去了,整個過程帶給我深深震撼和感動。要戰勝困難,創造奇跡,只有團隊。我們在翻越高坎時,我們不能忘記下面墊腳的人,我們的成功離不開他們的奉獻;不能忘記上面給予我們援助之手的人,沒有他們,我們同樣上不去;不能忘記身后隨時準備保護自己的人,正是因為有他們,我們才安心和勇敢;不能忘記旁邊不斷為自己鼓掌加油的人,是他們讓我們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我們的成功不能僅歸功于自己,歸因于個人努力或天賦,我們成功的背后還有著一大群人,我們當謙遜,更當感恩。
老師為我們取得的成績叫好,欣慰地笑了,我們都笑了,也有女孩感動地流下了眼淚。同學們相繼表達了自己內心最真的感受,相信這次經歷也會讓在場的每位同學刻骨銘心。斷橋難跨,高墻難越,但我們都成功的跨了過去,翻了過去。待我們步入社會,還會遇到很多更大的困難和挑戰,而我們今天的經歷、收獲和成長,將助我們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狀 篇8
一、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
對大學生來說,雖然多年的求學使自身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水平,但是由于特殊的年齡階段,年輕的大學生具有激情、敏感等心理特點,在生活與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因為一些事物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比如學業上的壓力、畢業之后就業的壓力、戀人之間的情感壓力,都容易打擊大學生的積極形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這些壓力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越來越擴大化,導致大學生的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確發展,這需要引起教育者們的重視,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和干預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
二、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作用和影響
高校體育教學主要是以引導大學生參加體育課堂學習以及體育比賽活動、學習體育專業技能來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為目標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體育鍛煉以及體育競技比賽能夠有效地改善自身的心理素質,體育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首先,體育運動可以增強大學生的體質,為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提供必須的基礎。體育教學的基本特征就是運動,運動可以將人體的整個身體機能帶入活躍的狀態,靜態下的神經細胞以及肺泡、肌纖維迅速活躍,為身體的各個器官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運動不僅能夠鍛煉大學生的身體機能,還能活躍神經系統。其次,體育運動可以提升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能力還不夠成熟,而體育精神卻可以讓大學生當成是社會精神的縮影,大學生通過一些體育競賽以及體育活動能夠對努力、成功、失敗有一定的體驗,這些體驗都是社會生存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對大學生認知社會有一定的幫助,也能幫助學生塑造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次,體育運動還可以磨煉大學生的意志,幫助其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習慣。良好的思想品德習慣能夠讓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有良好的表現,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能夠勇于堅持,不放棄。最后,體育活動可以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心理問題就是不能具備良好人際溝通能力,這也是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就業的一個障礙,所以,對大學生的心里素質教育還需要從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上著手。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很多體育游戲與比賽都是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參加,小組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使大學生之間進行了良好交通和交流,鍛煉并考驗了大學生的人際處理能力。
三、提高體育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滲透、干預作用的幾點措施
。ㄒ唬┟鞔_高校的體育教學目標。高校的體育教學活動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去進行,從而系統地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教學的內容以及所運用的教學方法也會更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使教學活動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并且教學的效率也會得到提高。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高效體育教學只是以學生掌握體育基本技能和提高身體素質為教學的目標,忽視了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沒有重視大學生心理問題,也沒有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組織相關的教育活動,這種教學方式不符合當前社會發展形式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所以體育教學的目標需要滲透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逐步落實。
(二)注重對高校體育教師心理素質教育能力的培訓工作。對大多數的高校體育教師來說,很少有人接受過專業的心理教育,都是體育專業科班出身,對心理素質教育沒有系統地研究過,所以高校需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心理素質教育能力的培訓,對體育教師展開系統的心理知識培訓、心理咨詢技巧,從而使體育教師既具備專業的體育技能,還具備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能力。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具備健康的心理,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用自身正確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影響學生,從而提高對其展開心理素質教育的效率、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ㄈ﹥灮@的體育文化環境。校園的體育文化環境是一種能夠直接影響學生心理的客觀因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學校應優化校園的體育文化環境,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提供基礎保障。學校應注重對體育文化的建設,比如,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各種院、系的體育組織,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使其成為一種體育文化的宣傳途徑,弘揚我國的體育成就以及體育思想,表彰體育先進者,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使學生受到健康的體育文化熏陶。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狀 篇9
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調查分析 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競爭越來越激烈,無論是家庭、生活、學習和就業等等各方面都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這一壓力不僅對步入社會的人造成影響,也對我們在校的大學生造成了影響。
大學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在大學生活和學習中,由于不能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而出現心理問題,給他們的正常學習、生活以及交往等帶來不利。而且大學生處在人生第二次“斷乳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一旦處理欠妥,就會出現心理問題,產生不可忽視的危害。
2、一部分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從小受到家長的溺愛,就讀大學對于他們而言是第一次獨立地生活,在人際交往上可能過于強調以“自我為中心”,與同學之間的交流、溝通不夠,出現交際困難。同時害怕遇到挫折,虛榮心又強烈,對一些細小問題無法進行冷靜處理等,所以容易在心理上走向偏激。
3、高中老師經常把大學生活進行美化,許多學生那個時候還不了解大學的生活和學習,就幼稚地認為只要上了大學就萬事大吉,什么也不用做了。到大學后才發現自己原來只是一個“普通人”,彼此實力相當,優越感的喪失使得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而且考試壓力還是那么大,特別是英語,有些人因為過不了三級而十分苦悶。這種落差感會使許多學生無法忍受,在加上一些大學生對自己專業不感興趣,便產生抑郁、厭學情緒。不僅是學習上,就業、交往、家庭等都會對大學生帶來影響
4、有一些學生是來自農村的,家庭條件不是非常好,要靠國家貸款才能維持學業,為此他們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而不愿意與他人交往,面對巨大經濟壓力的同時,還要擔心學習成績和畢業后的就業問題。考慮到這些,就容易出現情緒波動等一系列不良狀況,出現心理障礙。
5、大學學習與高中的學習的方法不一樣,大學老師的授課方式與高中老師也有差別,許多學生沒有掌握方法,不能適應大學的教學模式,容易產生學習上的壓力。
6、由于家庭和學校教育不當,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不夠重視,大學生中出現了一些逃避現實而在網絡中尋求滿足感以彌補心靈的空虛的情況。
7、多數大學生都不能真正地理解戀愛,更沒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一旦出現情感危機,就會采取一些不正確或偏激的方式解決,由此引發心理障礙。
解決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危害和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途徑大學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是多方面的,但是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心理問題,都會給大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它會使大學生產生不安、封閉、抑郁、自卑、苦悶的心理,在大學生活中不知道如何去與他人交流,遇到學習、生活、情感、家庭以及其他方面的問題都在心理積壓著,從而會使他們對生活失去了樂趣,變得十分的討厭大學生活,也會因此變得不喜歡現實生活中的自己,認為自己過于無能。在學習上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害怕考試,產生厭學的情緒,致使逃課現象屢見不鮮,對未來也沒有了信心和斗志。在交往方面會更加的自我封閉,不合群,形成孤僻冷傲的性格。為了能宣泄內心的苦悶,只好在網絡中尋求安慰,對網絡產生了依賴。
為了使大學生能早日走出心理障礙的陰影,擁有健康的身心并且能健康的成長,我們提出了改進措施:
1、首先大學生應該提高思想意識,學會自我認識。因為自我認知在人的心理健康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制約著人格的形成、發展,在人格的.培養中有著強大的動力功能。所以大學生要努力拓寬生活范圍,增加生活閱歷,打破自我封閉的思想,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社交活動,這樣有助于自我認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減少心理問題的產生,同時也可以使同學們意識到心理問題對我們自身成長和成材的不利影響,當出現心理問題時不能逃避,要敢于正視它,自己無法解決時,應該主動尋求幫助,如向親人和朋友傾訴,向心理醫生咨詢等,以便對癥下藥,早日從心理障礙的陰影中解脫出來。
2、心理問題的產生與大學生自身的性格和學習有關,要學會做好前期的預防工作。所以作為大學生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學習,多看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心情,為自己減緩壓力。
3、對于人際交往中的障礙,只要努力尋找克服這類現象的調控措施,比如遵守交往的原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必須遵守一定的原則,這樣才能達到和諧、友愛、互助的積極效果。這些原則包括平等原則、互利原則、信用原則、相容原則。另外還要增加自信和學會恰當的角色扮演。只要不斷增強自己在交往方面的心理素質,就能有效地改善自己的社會性交往,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4、建立健全大學生信息網。在傳授網絡應用知識的同時,注意加強網絡素質教育,宣傳網絡使用的道德規范,使學生上網時能夠進行比較好的自我管理。因為網絡知識缺乏是影響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的主要障礙,也是造成大學生對網絡產生依賴而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
5、大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都與家庭環境有關,家長與子女的關系最為密切,父母的溫暖和理解可降低和緩解子女的焦慮情緒。因此家長應該做到以平等的地位與子女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并且在子女成長的各個時期注重對子女的正確引導和心理能力的培養。不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意識。
雖然壓力最終要靠自己解決,但正確及時的疏導可以促使大學生盡快走出這一陰影,早日以健康的心態面對學習、工作和生活。這就向學校提出了要求:
高校應該多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了解,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對有心理問題或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通過講座,心理健康教育課等各種方式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解決心理問題的服務。心理問題在不同年級的男女生中存在各自的差異,在開展大學生心理教育與心理咨詢時,應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而有所不同。對個別心理問題特別嚴重的學生,可進行專門的指導,向他們提供各種幫助,提高其心理素質。
雖然學習十分重要,但也要重視對大學生的文化娛樂以及體育活動等方面的鍛煉,使他們能接觸更多的事和物,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積極組織開展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大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要創造條件,培養大學生廣泛的興趣和高遠的志向。使他們不斷地擴展視野,增長才干,陶冶情操,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增強集體主義精神。改進社會實踐教育方式,通過公益性的服務活動、勞動實踐教育等,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熱愛勞動、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習慣、從而樹立勞動觀念,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建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良好的環境能使人心曠神怡,精神愉悅,減少心理沖突。欲求良好的心境,必須有良好環境。要通過創造和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大學生專心致志地學習,在高雅、健康的心態下學習。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狀 篇10
開展“五小活動”的感受應提高我們自身素養石家莊市友誼大街小學五三班游夢喬今年暑假,全國上下都開展了一次對我們小學生有益的“五小活動”,我們友誼大街小學也不例外,在學校老師的輔導下,我們小學的所有學生也都參加了這次“五小”活動,這次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過暑假之前,老師說過要讓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心他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
2、在社會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
。、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4、在社區和公共場所來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衛士”。
。怠⒃讵毺帟r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于創新的“小主人”。
當時,我覺的這很容易做,不就是五點要求嗎?所以也不把它看在眼里,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來了,準備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今天我很注意幫助家長、保護衛生,但是第二天我就把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凈了,這時候我才感覺到了要想長期養成好習慣的難處。終于,我經過一個假期的磨練,終于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懂得了怎樣才能按照“五小活動”做好大家的“好幫手”。這時候,我才覺得一個民族素質是多么的重要,做好個人修養是多么的關鍵,所以我想建議大家都來參加到“五小活動”里,認真貫徹落實“五小活動”,這樣才能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弘揚民族精神。
事實上,人生活在群體中,就得講公德、有公德,不做污染公共環境的不道德的事情。這些行為習慣的形成,就得從小培養!拔逍 被顒涌磥矶际切∈,但是對我們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是很有幫助的,它能夠讓我們更加明白事理,增強環保意識,有公共道德,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有了更好的辨別能力和認識。
所以我希望以后學校多搞些類似的活動。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狀 篇11
一、求真的心理素質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一篇演講的真正的感動力并不在于演講當前所針對的那個目的(個別具體事例),而在個別事例可以納入的法律、規則、原則之類普遍規范。這些規范作為國家的規行法,或是作為倫理的、法律的或宗教的箴規、情操、教義等等,原已采取普遍的形式而獨立存在!焙诟駹査f的“真正的感動”,并不是演講當前針對的那個目的(個別具體事例),而是可以納人、導致、引出“普遍規范”的一種“普遍的形式而獨立存在”,這就是普遍規律的東西,亦就是真理。
追求真理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演講者演講中所追求的目的,而也只有追求真理、弘揚真理的演講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演講,才會是名垂青史的演講。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如此,林肯的《葛提斯堡演講》如此,聞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講》也是如此。這一切都是演講者追求真理的結果,如果沒有他們對真理追求的內在思想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那么要想產生這些名垂青史的演講傳世之作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們在演講前必須要做好為追求真理而演講的心理準備。不要去面對聽眾無病呻吟,也不要為了某種目的去嘩眾取寵,否則你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演講家。
二、創作上的心理素質
在演講創作中需要哪些心理素質呢?大體說來有兩大方面,一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一是聯想與想象。
在演講創作中邏輯思維占主導地位,演講創作者要通過自己的創作說明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昭示給人們的也不是形象而是一個抽象的道理,因此,演講辭在文體上更像是論說文或議論文。所以形象思維在演講創作中只是暫時的、階段性,占主導地位的是邏輯思維。但是形象思維在演講創作中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在演講創作中也起著邏輯思維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事例的陳述、形象的描繪等等,離開了形象思維同樣完不成任務。
那么,聯想和想象在演講創作中又起著什么作用呢?
黑格爾說過:“想象是創造性的”,想象可以為我們的思想插上一雙展翅高飛的翅膀,沒有了想象,我們的思想就飛不高、飛不遠,我們的心靈就不會豐富,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多彩;而聯想又幫我們在錯綜復雜的事件之間找到聯系,讓我們在千頭萬緒中找出頭緒,在千變萬化中找到根本。另外,想象和聯想也讓我們的演講創作得到升華,讓我們的演講主題更深刻,讓我們的思維材料更豐富,讓我的演講構思更靈活。
三、表達的心理素質
有了演講的動機,進行了良好的演講創作,接下來需要的就是演講的表達,也就是把演講推入到最后的實施階段。這一時期對演講者心理素質的考驗更為嚴峻。
“演講是需要勇氣”的,這種勇氣到了演講的表達階段顯現得更為突出。這時演講者一般要做好下面幾種心理準備。
1.鼓起勇氣克服怯場
怯場是人人都有過的經歷,許多著名的演講家在初登講臺時也是心口發慌,兩腿發抖。古羅馬的雄辯家西塞羅曾在一次講演后說:“演講一開始,我就感到自己面色蒼白,四肢和整個心靈都在頗抖。”后來他成為著名的演講家,我們也一定會從不能到能,而且我們要知道演講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鼓起勇氣,勇敢登臺,相信你已向成功邁出了第一步,勝利已離你不遠了。
2.情緒飽滿登臺演講
演講者一定要想方設法在登臺演講前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以飽滿的情緒登臺演講。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一個充滿了感情的演說者,常常使聽眾和他一起感動,哪怕他所說的什么內容都沒有!倍遥枬M的情緒也能吸引聽眾、感染聽眾、打動聽眾,因此我們在登臺以前,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給聽眾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讓聽眾對你的演講充滿信心。
3.學會與聽眾溝通
演講是一種雙向交流,因此,演講者在登上講臺之后,就要學會與聽眾交流,隨時注意聽眾的反饋信息,并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演講內容,只有如此,你的演講才會是適時的、得體的,也才會是成功的。
演講者千萬不要自恃自己高于聽眾,不論你知識多么豐富,閱歷如何廣博,準備怎樣周詳,但是千萬不要忘了“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聽眾中并不乏真知灼見,在演講中,演講者與聽眾往往也是可以“講、聽相長”的。
演講心理素質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在演講前,有針對性、目的性地作一些準備工作也是必要的。我們每一個有志于演講的朋友不妨在心理素質的培養上多下點功夫,相信這些功夫是不會白下的。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現狀】相關文章:
秘書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04-14
提高自己心理素質的方法08-12
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04-06
手繪的行業現狀04-12
怎樣才能加強心理素質10-31
現代舞的舞蹈特點與現狀03-18
心理素質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08-28
如何提高大學畢業生心理素質09-22
3D打印技術的現狀與未來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