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關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第二課時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要博覽群書,全面發展,求真務實,勇于創新,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人才,努力增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為富國強民而不懈努力。yjbys小編下面為大家提供幾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第二課時,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學生能抓重點詞句、發揮想象,揣摩人物內心世界,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展開想象、對比句子、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閱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難點:了解當時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整體感知
1.激情導入
2.齊讀課題
3.通讀全文,思考:周恩來為什么立下這樣的誓言?
4.總結板書:中華不振
二、精讀課文
(一)小組合作學習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你從哪里感受到中華不振的?
2.把相關語句畫出來
3.在學習小組里面交流
(二)研讀課文
1.探究學習1-8段(學生找到哪里,老師相機處理)
A、品讀詞句,初步感受中華不振。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么,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
通過哭訴著、得意揚揚的對比描寫體會中華不振。
從洋人欺侮中國人后趾高氣揚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華不振。
從當時婦女的穿著“衣衫襤褸”體會中國當時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難,體會中華不振。
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他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通過“不但不…反而…”這組詞語體會中國巡警仗勢欺人、欺壓百姓,對中國人的生命漠不關心,感受中華不振。
體會這是在中國的地盤上,國人當時根本得不到最起碼的公道,沒有地方說理、沒有地方申訴,感受中華不振。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從“緊握著”這個詞語體會國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憤怒壓抑在心中,想象他們當時是什么心情呢?
從“只能”、“誰又敢怎么樣呢?”看出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人都沒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反抗,體會國人的無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華不振。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都不敢怎么樣,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通過對比句子體會反問句的語氣更為強烈,進一步體會國人的無奈和懦弱進一步感受中華不振。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背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借。嘿!這一帶
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數是黃頭發、
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這段話主要讓孩子體會“闖進”,在中國人自己的地盤還要闖進來,說明這也是中華不振,這段話略處理。
(老師相機處理回勾1—6段)
導語:其實當周恩來剛到這里的時候伯父就告訴他沒處說理去呀,同學們現在你們能體會到伯父當時的心情了嗎?進入角色體會著讀讀當時他們的對話,想一想應該怎么來讀。
伯父指著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呀!”
“為什么?”周恩來不解地問。
伯父對他說:“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
“那又是為什么呢?”周恩來打破沙鍋問到底。
“為什么?中華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么。
抓住“打破沙鍋問到底”體會周恩來對此事的關注,讀出語氣來就可以。
B、整合前面,進一步感受中華不振
正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真正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
C、通過資料補充升華學生情感,深入感受中華不振。
2、導讀9—15段,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A.思考問題:從租界地回來以后周恩來他在想些什么呢?
B.導讀課文9—15段,思考:你從這個呼聲聽出了什么?(周恩來的遠大理想)
C.重點體會:
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又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三、課外拓展
1、教師小結。
2、作業布置:
課下讀關于周恩來的故事。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想想為什么而讀書?
板書設計: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中華不振啊!
【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第二課時
一、直接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5課。教師板書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齊讀)
周恩來為什么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呢?(中華不振)
你從哪一段看出了中華不振?
二、讀文理解“中華不振”|
1、出示第三段:
讀這段,這里是什么樣子?(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在舊中國還有這么繁華的地方,這是哪里呀?出示租借地的圖片和概念:(租借地是由于中國經濟落后,清政府有腐朽無能而無償租借給外國人的地界,那些外國人在這里可以為所欲為,全然不受政府的管制。)
那么在租借地之外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出示舊中國人民和警察的圖片)師講述:在舊中國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中國的巡警整日在大街上揮槍弄棒,蠻橫無禮,他們的槍口對準的不是外國人而是中國老百姓,真是軍無法制。
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12歲的小恩來闖入了外國租借地。
2、出示第四段:
齊讀這段。
這件事里有哪些人物?(師板書:婦女、洋人、巡警、圍觀人)
這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一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
自己再讀這段,從描寫人物的穿著、動作、神態上體會到了什么?
(婦女:穿著衣衫襤褸看出她特別貧窮可憐;引導:假如壓死的是她的父親,她在向巡警哭訴什么?假如軋死的是她的兒子,她又在向周圍人哭訴什么?“哭訴”看出她受欺。)
(洋人:得意洋洋的神態,看出他對自己造成的車禍并沒有自責和慚愧,而是滿不在乎,可見他們洋人在中國可以為非作歹。)
(巡警:這么大的事故,按照現在的法律,肇事司機應該受到監禁5到10年,而在舊中國,巡警是怎樣解決這件人命關天的案子的?“訓斥婦女”反倒成了受害者家屬的責任。他為什么不敢追究洋人的責任?洋人勢力大,惹不起。說明他仗勢欺人)
(圍觀人:他們是“緊握拳頭,勸勸婦女”“誰又敢怎么樣呢?”改成陳述句。他們也不敢管這件事,無能為力)
那個關聯詞說明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或違背常理“不但……反而……”用它說一句話。
讀這段,讀出對婦女的同情,對洋人的.憎恨
周恩來親眼目睹了這件事,他完全明白了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是什么呢?(中國經濟落后,清政府腐朽無能,百姓貧窮受欺,這就是中華不振啊!)
三、朗讀感悟周恩來的決心:
從租借地回來,小恩來常常獨自在沉思,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你知道嗎?寫下來。指名讀讀
終于一次上修身課,恩來說出了自己的遠大志向。
(師生扮演魏校長和那些學生) 魏校長問同學們:“請問諸生為何而讀書?”指名幾位學生讀那些學生的讀書目的,再指名一學生“恩來,你為何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愿意是周恩來的就可以站起來說,“請你再說一遍,為什么而讀書?”(全班齊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講述周恩來小時候不顧旅途勞頓,深夜堅持練100個大字的故事。)你聽了這個故事想說些什么?(周恩來從小學習主動自覺,而且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正因為周恩來從小就懂國情,立大志,勤奮學習,所以后來才成為令世人景仰,讓中國人尊敬的,為中國乃至世界做出杰出貢獻的偉大總理。
四、拓展延伸,引起學生反思:
那么,我們生活在幸福美滿的21世紀,我們應該為何而讀書呢?
出示圖片:環境污染,寶島臺灣,戰爭硝煙,貧困兒童……你為何而讀書寫到日記本上。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第二課時】相關文章: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01-22
女媧補天第二課時教案02-03
中考政治備考專題練習之騰飛的中華03-20
尊嚴教學設計第二課時07-20
中彩那天教學設計第二課時08-22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第二課時09-25
葡萄溝教學設計第二課時08-07
《絲綢之路》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7-12
橋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精選10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