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茶道的知識(通用7篇)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中國茶道的知識,希望能幫到大家!
中國茶道的知識 篇1
中國茶道
基本茶類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類:以六大茶類作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緊壓茶、速溶茶、茶飲料等。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范疇,即為以禮規范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茶道。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笆恕睘橐粺o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中國茶道的特性
中國的茶道更多是依附于中國傳統思想,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強調“中庸”、“和諧”的思想,貫徹“禮、義、仁、德”的精神。唐末宦官劉貞亮曾提出所謂“飲茶十德”!耙圆枭⒂魵,以茶祛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從中可明確地看出其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的茶文化,強調所謂高雅、淡潔、雅志、廉儉等品格。實際上,這些品格本質上都是孔孟的中庸、和諧思想的產物。深受儒教影響的中國人,其實性格就像茶一樣,清醒、理智、平和。自古以來,無論是文人學士還是凡夫俗子,飲茶品茶,其目的都是使人心平氣和,從而達到自省的目的`,也能冷靜、理智地待人接物。這些何嘗不是儒家思想的要求呢?通過飲茶文化的推廣,營造一個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和諧環境,達到互敬、互愛、互助的目的,這就是儒家思想的中庸和諧之道的茶文化。
自宋以后,茶與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更是息息相關。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到了近代茶館業的興起,飲茶與文化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起來,有評書茶館、京劇茶館和曲藝茶館。著名作家老舍更是利用“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的特點,創造出不朽劇作《茶館》,揭示出了20 世紀中國的生活場景。
中國茶道的知識 篇2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作為熱愛品茶的中國人,了解中國茶道知識也是必要的。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边@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國茶道的知識 篇3
宋朝飲茶方式豐富多彩
今天給大家介紹下宋朝茶文化知識,宋朝,已經經歷了唐朝茶業與茶文化啟蒙發展階段,宋朝成為歷史上茶飲活動最活躍的時代,除了有內容豐富、技藝高超的“斗茶”“分茶”“繡茶”等以外,民間的飲茶方式更是豐富多彩。
宋朝的民間飲茶,比較經典的就是在南宋時期的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當時繁華的臨安城,茶肆經營晝夜不絕,無論烈日當頭還是隆冬臘月,時時有人來提壺買茶。茶肆里面張掛著名人書畫,裝飾古樸,四季有鮮花裝點,前來飲茶的人們絡繹不絕,往來如織。
南宋時期的臨安,茶肆有許多不同的類型,可以分為許多種,來適應不同層次的消費者。有一些茶肆,多是士大夫等人與朋友相聚的場所,人們在此不但品茗傾談,甚至開展體育活動,如蹴球茶坊等。
還有作為品茗場所的茶樓、茶館的主要顧客多為文雅和有學識之人,他們在此把玩樂器,學習曲目彈奏等,當時人們把這種茶肆稱為“掛牌兒”。還有一些茶館并非以茶為營生,只是掛名而已,人們在此進行買賣交易,談事論情,飲酒甚至賭博,成為娛樂場所。
中國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朝時期的茶區在不斷擴大,種植、采制、烹茶技藝等日趨精湛。茶業重心開始南移,建茶(廣義的武夷茶區)崛起,貢茶院南遷至福建建安北苑,成為中國團茶、餅茶制作的主要技術中心。建安北苑出產的龍鳳茶名冠天下,這種模壓成龍形或鳳形的專用貢茶又稱龍團風餅。
宋代市井問茶館林立,飲茶方法在唐代基礎上又邁進了一步,盛行典雅精致的點茶法。點茶法和唐代烹茶法最大不同之處就是不再將篩過的茶末放到鍋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盞里,用少量開水調勻后,再添加開水,邊添加邊用一種竹制的茶筅反復擊打,使之產生泡沫(稱為湯花),達到茶盞邊壁不留水痕者為最佳狀態。
宋代茶人除了追求美麗的茶湯泡沫外,也講究茶湯的真味,點茶不添加食鹽,單純品嘗茶葉的芳香和滋味。南宋末期,日本僧人南浦昭明到我國求學取經,首次將中國的點茶法傳到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后經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改造而成日本茶道。現在El本茶道中的抹茶道采用的就是點茶法。
宋代風行評比調茶技術和茶質優劣的斗茶,也稱茗戰。斗茶時采用點茶法。斗茶實際上就是茶藝比賽,通常是三五知己聚在一起,煎水點茶,互相評審,看誰的點茶技藝更高明。決定勝負的因素有二:一是湯色,二是湯花,最后綜合評定味、香、色。
湯呈乳白色,湯面泛“湯花”能較長時間凝住杯盞內壁不動,這樣才算點泡出一杯好茶。點茶追求茶的真香、本味,并十分注重點茶動作的優美協調。斗茶時所使用的茶盞是黑色的,它更容易襯托出茶湯的白色,茶盞上是否附有水痕也更容易看出來。因此,當時福建建安生產的黑釉茶盞最受歡迎。
宋代茶業已有了很大發展,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除了茶詩詞、茶題材書畫外,涌現出一批有關茶的著作,如蔡襄的《茶錄》、熊蕃的《宣和北苑貢茶錄》、審安老人的《茶具圖贊》等。
宋朝的茶道:用瓷碗喝茶成風
唐朝人喝茶全是煮:先用茶碾子把茶磚碾碎,碾成粉面狀的茶末,再用茶羅把茶末過濾一下,然后把茶末投放到滾水里,像煮餃子一樣煮上三滾,最后喝那一鍋茶湯。
宋朝人喝茶,比唐朝有所改進,他們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幾個碗里,沖入滾水,一邊沖一邊攪,快速攪動,讓茶末跟滾水充分混合,這叫“點茶”。點好的茶湯上面還會泛出一層乳白色的泡沫,好像卡布奇諾咖啡。
在宋朝的茶道中,燒水是很關鍵的一步。宋朝人點茶一般不用鐵鍋燒水,而用瓷瓶燒水。燒水的瓷瓶是特制的,宋朝人叫它“砂瓶”,耐高溫,可以直接架在炭火上烤,砂瓶里裝大半瓶水,一會兒就燒開了。由于瓶壁是不透明的,所以看不見水開,只能聽聲。聽聲辨水,是宋朝茶藝界的絕活兒。
宋朝茶瓶是瓷的,茶碗有時候也用瓷。早在唐朝,上流社會鄙視瓷器,喝茶用銅碗、銀碗或者金碗,甚至用鐵碗,拒絕用瓷碗。后來出了一個叫盧廙的茶道高手,他說金銀太貴重,銅鐵太俗氣,這些金屬茶碗還都有腥味兒,影響茶湯的口感和成色,只有瓷碗才是壓倒一切的理想茶具(參見蘇廙《仙芽傳》,該書已散佚,今存于《說郛》)。盧廙的見解非常科學,開啟了宋朝用瓷碗喝茶的風氣。
宋朝已經可以燒造紫砂茶具了,但是紫砂并不被宋朝士大夫喜歡,一是因為紫砂透氣性太強,茶湯很容易滲透進去,喝完茶不容易刷干凈(現在流行紫砂壺,人們常說茶能養壺,其實就是指紫砂的細孔里填充了茶葉渣子,既不衛生,又會影響下一道茶的表現);二是因為紫砂天然有一種土腥味兒。
唐人煮茶,今人沖茶,宋人點茶。點茶無需茶壺,故此宋朝并不生產茶壺,只燒造茶碗。茶碗又分很多種,南宋景德鎮燒造的茶碗屬于影青瓷,胎很薄,釉很白,半透明,很好看,但是這種茶碗并不受歡迎。宋朝人最喜歡的茶碗是建州窯出產的'小黑碗,胎特別厚,造型古樸,看起來很笨重,但是耐高溫,導熱慢,適合點茶。
現代人喝茶,多用玻璃杯、紫砂杯和白瓷杯,宋朝人則喜歡用黑瓷碗。因為宋朝最好的茶湯都是乳白色的,只有用黑碗才能凸顯茶湯的乳白。如果用白瓷碗、白瓷杯或者透明的玻璃杯,你就分不出哪是杯子哪是茶了。
宋朝茶事“點茶法”
宋朝時期,飲茶方式逐漸發生了新的變化,煎茶法由于繁瑣復雜而開始走下坡路,新興的點茶法成為時尚。蔡襄編著的《茶錄》為點茶茶藝奠定了基礎。點茶法主要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和習茶五個環節。
在點茶時先將餅茶碾成末,放在碗中待用;燒水時要注意調整炭火,調炭時有“三炭”之說,即底火、初炭(第一次添炭)和后炭(第二次添炭);待水初沸時立即離火,沖點碗中的茶末,同時攪拌均勻,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即可飲用。
點茶茶藝于唐朝末期出現,到北宋時期逐漸發展成熟,北宋后期至明朝前期達到鼎盛,明朝后期走向衰亡,在茶史中持續存在了約600余年。
宋朝茶事“斗茶的興起”
宋朝時期,隨著飲茶的普及,關于茶的活動也日漸豐富起來,民間開始興起了斗茶的風氣,“斗茶”也稱“茗戰”,用來決定勝負的標準共有兩條,一是“湯色”,二是“湯花”。
所謂的“湯色”就是指茶湯的顏色,有一個固定的標準。茶湯的顏色以純白色為最上,其他的顏色則不正。茶湯純白色,說明茶葉的采摘、加工,都是恰到好處。如果顏色偏青,說明在加工的時候火候不足;如果偏灰,就是過火;如果偏黃,那么則是茶葉的采制出了問題。
所謂的“湯花”是指茶湯倒進茶盞之中在表面上泛起的泡沫。湯花講究勻稱,在湯花散盡之后,水痕出現得越晚越好。要想在斗茶中獲勝,就必須把茶末研磨得非常細膩,同時在注水點湯的時候,力道要把握好,不溫不火。湯花的最佳效果是,湯花出現之后,久久不散,而且湯花緊緊咬住茶盞的邊緣,但是絕不流溢,這就叫做“咬盞”。如果湯花很快散開,或者流溢出來,就會落敗。
中國茶道的知識 篇4
一、鑒賞香茗:用茶則從茶藏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于賞茶盤中,鑒賞。
二、孟臣淋霖:沸水澆壺身,目的在于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三、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撥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是先細再粗后梗。
四、懸壺高沖: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五、春風拂面:用壺蓋刮去壺口的泡沫。
六、重洗仙顏:迅速例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觀舞。
八、玉液回壺:用高沖法再次向壺里注滿沸水。
九、游山玩水: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凈壺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十、關公巡城:循環斟茶,茶壺似巡城的關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濃度一致,且低斟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十一、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稱韓信點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十三、品茗審韻:先聞香、后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動心”,茶湯香醇甘爽,回味無窮。
十四、高沖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復九、十、十一步。
十五、若琛復。和翳〕鲈
十六、重斟妙香:重復九、十、十一步。
十七、再識醇韻:重復十三步。
十八、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
中國茶道的知識 篇5
說到茶,就要說到茶的禮儀,即使是剛剛接觸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認為茶道的做法簡易,也有的認為茶道的禮儀做法十分困難。其實這樣的想法是有一些錯誤的,學習茶道禮儀作法時,應該要自己用心去學習細部的動作,如有不了解時應當請教老師,以獲得充分的理解,于是開始累積經驗,最后正確的禮儀作法就如你身體的一部份一樣,永生都不會忘記。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钡臇|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
茶道禮儀姿勢:
(一)站姿
雙腳并攏身體挺直,頭上頂,下頜微收,雙眼平視,雙肩放松。女性右手在上,雙手虎口交握,置于胸前;男性雙腳微呈八字分開,左手在上,雙手虎口交握置于小腹部。
(二)走姿
以站姿為基礎,切忌上身扭動搖擺,行走應盡量成一條直線,到達來賓面前若為側身狀態,需轉成正向面對;離開客人時應先退后兩步再側身轉彎,切忌當著對方掉頭就走,這樣顯得非常不禮貌。女性可以雙手同"站姿"交握胸前,男性雙臂下垂于身體兩側,隨走動步伐自然擺動。
(三)坐姿
端坐椅子中央,雙腿并攏,上身挺直,雙肩放松,頭正,下頜微斂,舌頭抵上顎,眼乎視或略垂視,面部表情自然。女性右手在上,雙手虎口交握,置放胸前或面前桌沿;男性雙手分開如肩寬,半握拳輕搭于前方桌沿。全身放松,調勻呼吸、集中思想。如果作為來賓被讓于沙發就座,則女性可正坐,或雙腿并攏偏向一側斜坐,雙腳可以交叉,雙手如前交握輕搭腿根;男性可雙手搭于扶手上,兩腿可架成二郎腿,但雙腳必須下垂且不可抖動。
(四)跪姿
日本、韓國的茶人習慣跪坐,故國際間茶文化交流或席地而坐舉行的茶會多用到這一姿勢。跪姿分為跪坐、盤腿坐、單腿跪蹲。跪坐即日本的"正坐",兩腿并攏雙膝跪在坐墊上,雙足背相搭著地,臀部坐在雙足上,挺腰放松雙肩,頭正下頜略斂,舌尖抵上顎,雙手交叉搭放于大腿上(女性右手在上,男性左手在上)。盤腿坐只限于男性,雙腿向內屈伸相盤,雙手分搭于兩膝,其他姿勢同跪坐。單腿跪蹲常用于奉茶,左膝與著地的左腳呈直角相屈,右膝與右足尖同時點地;也可左腳前跨膝微屈,右膝頂在左腿小腿肚處。其他姿勢同跪坐。
茶道禮儀:
(一)鞠躬禮
分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種。根據行禮的.對象分成“真禮”(用于主客之間)、“行禮”(用于客人之間)與"草禮'(用于說話前后)。
站立式鞠躬與坐式鞠躬比較常用,其動作要領是:兩手平貼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彎腰,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彎腰到位后略作停頓,再慢慢直起上身。行禮的速度宜與他人保持一致,以免出現不諧調感。"真禮"要求行九十度禮,"行禮"與"草禮"彎腰程度較低。
在參加茶會時會用到跪式鞠躬禮。“真禮”以跪坐姿勢為預備,背頸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斜,同時雙手從膝上漸漸滑下,全手掌著地,兩手指尖斜對,身體傾至胸部與膝蓋間只留一拳空當(切忌低頭不彎腰或彎腰不低頭)。稍作停頓慢慢直起上身,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靶卸Y”兩手僅前半掌著地,“草禮”僅手指第二指節以上著地即可。
(二)伸掌禮
這是品茗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禮節,表示"請"與"謝謝",主客雙方都可采用。兩人面對面時,均伸右掌行禮對答。兩人并坐時,右側一方伸右掌行禮,左側方伸左掌行禮。伸掌姿勢為:將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邊,四指自然并攏,虎口稍分開,手掌略向內凹,手心中要有含著一個小氣團的感覺,手腕要含蓄用力,不至顯得輕浮。行伸掌禮同時應欠身點頭微笑,講究一氣呵成。
(三)叩指禮
此禮是從古時中國的叩頭禮演化而來的,叩指即代表叩頭。早先的叩指禮是比較講究的,必須屈腕握空拳,叩指關節。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演化為將手彎曲,用幾個指頭輕叩桌面,以示謝忱。
(四)寓意禮
這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禮儀動作,最常見的有:
鳳凰三點頭。用手提壺把,高沖低斟反復三次,寓意向來賓鞠躬三次,以示歡迎。高沖低斟是指右手提壺靠近茶杯口注水,再提腕使開水壺提升,此時水流如"釀泉泄出于兩峰之間",接著仍壓腕將開水壺靠近茶杯口繼續注水。如此反復三次,恰好注入所需水量,即提腕斷流收水。
雙手回旋。在進行回轉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回旋。若用右手則必須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類似于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
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話說:“茶滿欺客”,茶滿不便于握杯啜飲。
中國茶道的知識 篇6
茶道知識
喝茶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習俗,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家都習慣以茶待客,并且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下面就為大家說說中國的茶道禮儀規矩,一定要來看哦。
茶道禮儀規矩
1、茶具要清潔
家里如果有貴賓來做客的話,首先需要先讓座給客人,然后就要給客人準備茶了,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凈。清洗干凈后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的會后,我們需要注意相關的茶葉用量,茶葉不可以放置的很多當然也不可以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茶滿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為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只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后再給自己添。
茶道講究禮儀細節
無論是買茶還是在一些茶博會上,我們往往會看到一些茶藝師在進行茶道的禮儀表演。有些人會覺得這些茶道的禮儀實在過于繁瑣,甚至難以記住。如果在平常生活中,想要將這一整套的茶道的禮儀全部掌握其實并沒有多大的困難,只要靜下心來就可以。
茶道的禮儀注重細節,這些細節在我們心頭煩亂的時候往往無法兼顧到,事實上內心沉靜下來,與茶融為一體的時候,這種細節的表現就如同我們自己的肢體一部分一樣,可以自如做到。
比如說清洗茶筅,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清洗干凈,然后需要敲三下,舉起兩下,這樣就完成了清洗,而當結束的時候,需要先用熱水將茶杯中的殘茶清洗干凈,然后再用熱水將茶杯清洗一遍,清洗過后敲兩下舉起,如此就完成了結束時的動作,開始與結束,動作有相同之處,卻絕對不能混淆。
還有在品茶的時候,為避開正面飲茶,需要將茶杯轉動一圈半,飲茶完畢之后清潔嘴唇觸碰的位置,然后將茶杯轉回正面,如此反復,這就是茶道的禮儀細節。
我們可以看出,這些細節其實是很簡單的,每一點細節都有講究。茶道的禮儀本就是將靜心、意境、美學觀念結合在一起的一門學問,它符合修禪所講的內省修心觀念,我們在飲茶的時候,如果能夠嚴格按照茶道的禮儀細節來做,可以身心交融,與茶交融,與天地交融,持之以恒,在不斷的熏陶之下,終究會天人合一,達到內心的圓滿。
茶文化歷史悠久,茶文化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茶道倒茶禮儀,茶既是靈魂之飲,以茶載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無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會飲茶修身養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首先,茶具要清潔
客人進屋后,先讓坐,后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凈,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
如果不管茶具干凈不干凈,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人家一看到茶壺、茶杯上的斑斑污跡就反胃,怎么還愿意喝你的茶呢?現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熱燙手,讓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適量
先說茶葉,一般要適當。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沖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沖好。再說倒茶,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
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濕。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為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只要兩手不殘廢,都是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但是,現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這個規矩,用一只手把茶遞給客人了事。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沒有杯耳的茶杯倒滿茶之后周身滾燙,雙手不好接近,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就往客人面前送。這種端茶方法雖然可以防止燙傷事故發生,但很不雅觀,也不夠衛生。請試想,讓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嗎?
最后,添茶
如果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客人添茶,最后再給自己添。
喝茶的好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茶是中老年人最佳飲品。因為大量研究表明了茶對中老年人的多種益處。
1、有助于抗氧化
茶多酚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有實驗表明,1毫克茶多酚能清除對人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比9微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還高,抗衰老能力也比維生素強18倍。
2、有助于預防和治療輻射傷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可以吸收放射性物質。有臨床實驗證實,腫瘤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引起的輕度放射病,如果用茶葉提取物進行治療的話,有效率可以高達90%以上;對放射性輻射引起的白血球癥狀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3、有助于提神醒腦
茶葉中的咖啡堿可以使得人體的中樞神經興奮,使人精神振奮,并增強思維和記憶能力。
4、有助于利尿解乏
茶葉中的咖啡堿會刺激到腎臟,使尿液迅速的排出體外,提高腎臟的濾出率,并減少有害物質在腎臟中滯留的時間?Х葔A還可排除尿液中的過量乳酸,使人體盡快消除疲勞。
5、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茶葉中的咖啡堿、維生素B1、維生素C可以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幫助消化,還能增強分解脂肪的能力。茶中含有的芳香族化合物也可以溶解脂肪,并防止脂肪積滯。
中國茶道的知識 篇7
(一)初識仙姿
龍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之盛譽。優質龍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為最好,稱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遜,稱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了。明人田藝衡曾有“烹煎黃金芽,不取谷雨后”之語。
(二)再賞甘霖
“龍井茶、虎跑水”是為杭州西湖雙絕,沖泡龍井茶必用虎跑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⑴苋娜菑纳皫r、石英砂中滲出,流量為43286.4立方米/日。在將硬幣輕輕置于盛滿虎跑泉水的賞泉杯中,硬幣置于水上而不沉,水面高于杯口而不外溢,表明該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張力大,碳酸鈣含量低。請來賓品賞這甘霖清冽的佳泉。
(三)靜心備具
沖泡高檔綠茶要用透明無花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賞茶葉在水中上下翻飛、翩翩起舞的仙姿,觀賞碧綠的湯色、細嫩的茸毫,領略清新的茶香。沖泡龍井茶更是如此,F 在,將水注入將用的玻璃杯,一來清潔杯子,二來為杯子增溫。茶是圣潔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顆圣潔之心。
(四)悉心置茶
“茶滋于水,水藉于器”。茶與水的比例適宜,沖泡出來的茶才能不失茶性,雙充分展示茶的特色。一般來說,茶葉與水的比例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葉。現將茶葉用茶則從茶倉中輕輕取出,每杯用茶2~3克左右。置茶要心態平靜,茶葉勿掉落在杯外。敬茶惜茶,是茶人應有的修養。
(五)溫潤茶芽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許,以1/4杯為宜,溫潤的目的是浸潤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為將要進行的沖泡打好基礎。
(六)懸壺高沖
溫潤的.茶芽已經散發出一縷清香,這時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接著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復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這一沖泡手法,雅稱鳳凰三點頭。鳳凰三點頭不僅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為了顯示沖泡者的姿態優美,更是中國傳統禮儀的體現。三點頭像是對客人鞠躬行禮,是對客人表示敬意,同時也表達了對茶的敬意。
(七)甘露敬賓
客來敬茶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也是茶人所遵從的茶訓。將自己精心泡制的清茶與新朋老友共賞,別是一番歡愉。讓我們共同領略這大自然賜與的綠色精英。
(八)辨香識韻
評定一杯茶的優劣,必從色、形、香、味入手。龍井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佳茗之稱。其色澄清碧綠,其形一旗一槍,交錯相映,上下沉浮。通常采摘茶葉時,只采嫩芽稱“蓮心”;一芽一葉,葉似旗、芽似槍,則稱為“旗槍”;一芽兩葉,葉形卷曲,形似雀舌,故稱“雀舌”。聞其香,則是香氣清新醇厚,無濃烈之感,細品慢啜,體會齒頰留芳、甘澤潤喉的感覺。
(九)再悟茶語
綠茶大多沖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龍井茶初品時會感清淡,需細細體會,慢慢領悟。正如清代茶人陸次之所說:“龍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后,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為益于人不淺故能療疾,其貴如珍,不可多得也。”品賞龍井茶,像是觀賞一件藝術品。透過玻璃杯,看著上下沉浮的茸毫,看著碧綠的清湯,看著嬌嫩的茶芽,龍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畫、一首春天的詩。讓人置身在一派濃濃的春色里,生機盎然,心曠神怡。
【中國茶道的知識】相關文章:
中國茶道常用禪語-中國茶道文化07-06
茶道知識泡茶的步驟05-15
點茶道的知識與簡介04-06
中國茶道文化11-23
中國茶道的精神:靜、凈、境、徑01-31
關于中國茶道的二十四品11-15
茶道的泡茶順序05-23
日本茶道簡介12-16
茶道有哪些分類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