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霍夫曼:星戰啟示,創業公司如何借助“原力”
摘要:在高度信息化的世界里,從一家創業公司發展成為超級成功的企業有一條路徑——那就是閃電擴張。了解閃電擴張還有另一種方式——那就是從時間的長河里汲取靈感,比如來自很久很久以前的遙遠的星際。
在高度信息化的世界里,從一家創業公司發展成為超級成功的企業有一條路徑——那就是閃電擴張。迅速、不斷的增長能夠使你成為形成規模的頭號玩家,創造出無人能敵的競爭優勢。它讓Google、Facebook這樣從“車庫”起家的公司,僅用十年時間就發展成為世界級的領導企業。
我們通常可以通過分析這些成功的案例學習閃電擴張的經驗,這也是我和我的同仁們做過的事情,我曾在斯坦福分享過“CS183C: 科技助推閃電擴張”。
除此之外,了解閃電擴張還有另一種方式——那就是從時間的長河里汲取靈感,比如來自很久很久以前的遙遠的星際——900歲的尤達大師(Master Yoda)、神秘的“原力”就能給予我們新的靈感。LinkedIn 創始人里德·霍夫曼就和大家分享5個從《星球大戰》中的尤達大師那里得到的`啟發,同時也向星戰系列的新作《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致敬。
1、 “你要小瞧我的個頭是嗎?你最好別!我和我的聯盟可是和‘原力’一伙兒的。”
閃電擴張是一種“以小博大”的有力工具,它能夠使小公司利用戰略取勝,擊敗那些較大的競爭對手。最初,Facebook看上去對于它的競爭對手Myspace來說,并不能構成威脅,因為它就是一個專注于幾家高校校園的社交網絡。但正是這最初的專注讓Facebook發展成為真正“觸動人心”的產品——人們希望連接彼此、分享生活的時時刻刻,而不僅僅是想要知道他們最喜歡的樂隊的消息。當它的競爭對手們意識到這一切的時候,Facebook的極速擴張已經讓它在復合曲線上趕超了它們。
2、摒棄你所知
大多數公司是為了增長而生的,但只有極少數是為了持續的極速增長而生的,正如Google的Eric Schmidt在斯坦福課上所說:“翻倍增長是容易的,但是每年增長四倍是非常困難的。”。當一個公司擴張時,那些能管理一個辦公室里的幾十個員工的經驗和規則,并不能跟上擴張的節奏來管理多個辦公室里的幾百號人。
舉個例子,Strip的Patrick Collison曾經說過:當公司擴張的時候,他必須將他的風格從隨意的一對一的溝通轉換成正式、公開式的大眾傳播。Patrick說:“初創企業不是一個自然的環境。理想的做法通常都是不自然的。你所屬的社交團隊不能每年都增長100%。”這個模式是閃電擴張企業的真實寫照。
3、變化才是永恒的
我們周圍的世界瞬息萬變。當你以為終于摸透了你所處的市場時,所有事情就又變了。這的確聽起來不太公平。但是偉大的企業家和他們的公司明白,他們不能在既有成績的桂冠上休息。Facebook在PC時代是有優勢地位的社交網絡,但是隨著iOS和安卓的興起,它的處境在新的移動世界里遠遠不夠安全。
Mark Zuckerberg的反應迅速而果決——他收購了WhatsApp,并且開發了一系列的手機應用。就在Facebook開啟手機廣告應用的第三年,手機廣告占到了Facebook總廣告收益的76%。
4。不成功便成仁
閃電擴張是有風險的。以這樣一種迅猛的速度增長是昂貴而不易的。2002年,Larry Page深信Google的新產品AdWords是一座“金礦”。他們需要的,就是獲得更多的搜索流量,而Larry知道如何獲得——那就是在為AOL提供搜索引擎服務的決逐中勝出。當別人警告他
這次投標對公司來說將是一場賭博時,他回答道,“我們需要讓頁面盈利,如果不能,我們理所應當退出這個市場。”。于是,Google將廣告收益中的85%給了AOL,并且答應每年支付至少1。5億美元。當時,Google只有1000萬美元的銀行存款。最終,這筆交易讓Google和AOL都收獲頗豐。在這里,不成功便成仁。
所有的閃電擴張都意味著要在關鍵要素上冒風險——資金、人才、公司組織架構,這都是為了在市場上迅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敢于在關鍵要素上冒險才有可能實現網絡效應和充分擴張。
5、恐懼是一條通往黑暗的道路
正如學習如何變強一樣,學習如何高效利用閃電擴張也是一段險峻的旅程。在控制銀河系(亦或是你的市場)的艱難斗爭中,人們可能會嘗試走捷徑,人們也許投靠黑暗力量,又或者會依賴手頭的資本去獲取一些事實上不是長期競爭力的優勢。
別讓競爭的恐懼驅使你做出魯莽的行為。真正的絕地武士會在正確的時間發起行動,而與擁有同樣使命的其他絕地武士結成聯盟將使你獲取更多的“原力”。
【里德·霍夫曼:星戰啟示,創業公司如何借助“原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