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公益創業者不容小覷
當今世界存在大量社會問題。公益創業以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有效彌補政府、社會和市場的不足。
《中國青年公益創業報告2016》(下稱《報告》)由中國青年報社與KAB全國推廣辦公室聯合發布。《報告》旨在總結2015年~2016年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的現狀,有針對性地找出公益創業的問題,并研究相關解決方案!秷蟾妗氛n題組成員包括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5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相關專家教授,及團中央、中國青年報社、KAB全國推廣辦公室、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等有關單位專家組成。
《報告》由湖南大學中國公益創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汪忠、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鄧漢慧、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拴成等專家執筆撰寫。本次報告完善了公益創業評價指標體系及關鍵要素的評價標準。
本次青年公益創業調查(下稱調查)自2015年7月開始,調研區域覆蓋24個省(區、市),主要由青年公益創業組織推薦優秀公益創業青年及青年恒好公益創業行動參與者組成。2016年調查問卷包括“公益創業青年個人與企業基本情況”“公益創業歷程”“公益創業現狀”和“對青年公益創業的看法與建議”4個部分內容,公益創業青年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報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問卷125份,其中有效問卷111份。在本次調查過程中,調研報告將公益創業界定為創辦社會企業,即以解決社會問題為首要目標,以經營活動為手段的創新創業組織。
公益創業受地域影響 女性公益創業者不容小覷
本次調研數據顯示,青年公益創業項目涉及全國24個省份,調查顯示,在華東、華北分布較多(如圖1),受地區影響較大,主要原因在于創業教育的開展、政府和媒體的支持(如圖2)。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華東、華北地區教育發展水平較高。經濟水平較低的西部地區缺乏相應條件的支持,基礎設施落后,不利的客觀因素制約公益創業活動的開展。
本次調研數據顯示,公益創業組織領導人或者創始人男性創業青年占66%,女性僅占34%(如圖3)。公益創業領域,領導人或者創始人女性比例不如男性,但逐漸成為公益創業領域的新星,作用不容小覷,應受到重視和支持。
青年是公益創業主體力量 教育促進公益創業發展
調研數據表明,公益創業組織的領導人或創始人年齡段主要集中在18~25歲(如圖4),且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創業青年比例達到74.2%,表明教育對公益創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公益創業教育發展程度與公益創業發生率呈現正相關關系。越來越多的高校通過開展公益創業教育,以創造社會價值作為自我實現的途徑,培養學生公益創業意識,有力地促進青年大學生參與公益創業活動,用實際行動來解決社會問題。
公益創業形式多樣 法律體系仍需完善
調研數據顯示,33.43%的公益創業組織“已經注冊成工商企業或民營非企業”,23.42%的項目“未注冊法人單位”,“只是創業計劃書未實施”的項目占42.34%(如圖5)。與上年數據相比,“已注冊的項目”比例增加10%,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簡化辦事程序,法律體系逐漸完善。我國在公益創業領域未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沒有明確規定公益創業組織表現形式。因此,公益創業形式多樣,具體表現為福利企業、民辦非企業、社團、公司、合作社、互助組織、社區服務組織等形式,或者沒有獲得合法身份單位的草根組織(如圖6)。具有成功商業模式運營的代表性社會企業數量較少,多數由于缺乏啟動資金且產品和服務處于試驗階段,多停留在項目計劃書層面。
回報社會為創業主要動機 近六成公益創業者可“自己造血”
關于“青年進行公益創業的動機”的調查數據顯示(如圖7),72.97%的青年創業者的動機為“回報社會”;48.65%的創業者動機為“挑戰自我”;45.05%的創業者動機為“學以致用”;創業動機為“興趣愛好”和“解決就業”的創業者所占比例分別為40.54%和37.84%。對比上一年的數據,創業動機為“回報社會”“興趣愛好”與“學以致用”的創業者數量呈現增長趨勢,增長比例超過10%,說明青年創業者社會責任心增強,通過創業實現自我價值,并創造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壓力。同時,調查顯示,公益創業組織可“自己造血”的比例接近60%(如圖8),表明很多公益創業組織具有較好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收入來源具有商業性,能夠為自己組織發展提供相對穩定的資金。
啟動資金和人員規模較小 經濟與社會效益雙重性
調查結果顯示,67.57%的公益創業組織的(計劃)啟動資金在10萬元以內,啟動資金規模較小;81.98%公益創業組織的人員規模在30人以下,大部分公益創業組織的相對穩定的人員規模較小。28.83%的公益創業組織的啟動資金是由個人或家庭出資的;20.72%的公益創業組織是通過合伙人入股獲取的資金;選擇政府政策貸款渠道的組織只占有5.41%;資金來源為商業銀行貸款的組織數量甚至為零。公益創業組織向公眾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通常比市場價格低,甚至有部分商品和服務屬于無償供給,導致公益創業組織所獲得的'收益較商業企業低,且分紅比例相對于商業組織而言較小,無法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員工大部分都是屬于自愿無償服務的志愿者,規模較小。
公益創業組織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公益創業組織所追求經濟價值,運用市場運作模式;另一方面,公益創業組織更多是追求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只是附屬品,社會使命才是其核心所在,所獲收入主要用于組織再生產與發展,用于利潤分配較少。關于“公益創業企業在實際運營中,會將其多少的利潤用于分紅會比較合適”的問題,數據顯示,有63.06%的公益創業企業認為將其獲得利潤的10%~30%進行分紅;愿意將組織獲取利潤的30%~50%進行分配的公益創業組織所占比例有29.73%;僅有5.41%的組織只愿意將其經營利潤的10%進行分配(如圖9)。關于“公益組織在其章程中是否明確了社會使命”方面,有91.94%的組織表示其章程中有明確的社會使命。關于“公益組織每年是否會評社會價值的實現效果”方面,有87.1%的被調查者表示其所在組織每年都會評估社會價值的實現效果(如圖10)。明確社會使命、對社會價值進行評估已經成為公益組織中默認的規則。
【女性公益創業者不容小覷】相關文章:
1.女性創業者優勢
2.優秀女性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