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變遷與保護探究
文化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積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篇探究民族文化的變遷與保護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
內容摘要: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這些資源為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同時對民族文化的變遷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如何在旅游活動過程中使民族文化得到較好的保護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旅游活動與民族文化變遷的關系進行了粗淺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民族文化;旅游;變遷;保護
一、旅游與民族文化變遷
美國學者弗格斯曾經說過:“旅游業像一把火,它既可以煮熟你的飯,也可以燒掉你的房子”。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無疑給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帶來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加快了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的變遷過程。民族文化的變遷雖說是由諸多因素引起的,但是少數民族地區的旅游開發卻強化了這一過程。
人類生態學教授周鴻給文化下的定義是:“人類對環境的社會生態適應。”因此,環境的變遷將導致文化的變遷。來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將多樣的文化帶到了旅游目的地,旅游者的一言一行逐漸會對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使當地特有的民族文化產生異化。
此外,一些旅游開發商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對少數民族地區原本純樸獨特的民俗民風進行盲目開發,使當地的民族文化受到沖擊。無論對何種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在開發過程中都會對當地的旅游資源和它所依托的環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旅游開發者必須明確的意識到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對旅游資源和當地環境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資源,旅游開發商那種盲目式的開發很可能會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造成衰竭和消失。旅游這一被稱為“朝陽產業”的第三產業對民族文化的變遷起到了深刻的作用。
二、旅游活動引起民族文化變遷的原因和表現
(一)旅游活動引起民族文化變遷的原因
在整個旅游活動過程中引起民族文化變遷的原因是諸多的,旅游開發商、旅游者、導游和旅游目的地的本土居民都會對當地民族文化的變遷起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用。
1、旅游開發商。眾多的旅游開發商為了能賺取更多的利潤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很少會考慮經濟之外的其他影響因素,在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很少去保護當地的旅游資源和環境,更不會意識到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有很多地方的旅游開發商對民族文化采取施暴式的開發,還有一些旅游開發商為了增加旅游項目而任意編造或者拼湊一些當地不存在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來吸引客源,制造一些偽民俗,這種行為是對民族民俗文化的一種不尊重,對文化有著極大的破壞作用。如美麗而神奇的瀘沽湖, 一些違章建設的旅游接待設施,與自然景觀極不協調, 破壞了文化生態環境。
2、導游。有些導游在講解過程中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游覽而在對民族文化的講解過程中會增加一些現實中并不存在的歷史和人物以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這樣不僅會使民族文化失去其本來面目甚至還可能會引起一些民族間不必要的糾紛和誤解。
3、旅游者。外地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會將自身的一些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帶到旅游目的地,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滲透到當地的文化和日常生活當中,旅游目的地的一些居民會對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價值觀產生懷疑,刻意地去模仿到來的旅游者的行為,使自己原有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產生變異。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大量游客的進入,異族和異地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價值觀念逐漸進入當地的傳統民族文化中,使民族地區的傳統民族文化逐漸被同化甚至消亡。
4、目的地居民。旅游目的地的本土居民為了更好的去迎合游客,追求更高的利潤,會放棄一些自身原有的民族傳統文化,有些居民將原有的傳統民居改造成現代化的建筑模式去吸引更多的游客。還有一些當地居民由于接觸的游客越來越多,接觸到了不少新鮮事物,為了迎合社會發展的潮流,目的地的有些居民會放棄自己原有的傳統文化,認為那些傳統的東西是一種落后,而更多的是接受了一些外來事物和一些西化的東西。諸如在一些邊遠的山村和閉塞的地方一些特有的民族服飾只有在重大的節日或者儀式上才能夠看得到甚至有逐漸消失的趨勢,這些眾多的行為都會造成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異化或者消失。
(二)旅游活動引起民族文化變遷的表現
旅游活動造成民族文化變遷的表現主要有民族文化的同化,民族文化的商品化和舞臺化,民族文化的庸俗化等。
1、民族文化的同化。民族文化的同化指原來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內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漸消失, 被異族異地的文化取代。 我國的許多少數民族生活在邊遠山區,生活相對封閉,各民族獨特的民族文化比較完整的保存了下來。但是隨著旅游活動的開展,外來的旅游者不斷將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帶到了少數民族地區,特別是一些外國游客由于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這些外來的事物無形中滲透到了少數民族地區,給少數民族地區的居民帶來了不良的示范效應,原有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可能會逐漸被同化甚至消亡,F在許多民族村寨的居民不會講本民族的語言,不穿本民族的服裝,民族建筑越來越少,各種少數民族特有的事物逐漸的被漢化。
2、民族文化的商品化和舞臺化。傳統的民間習俗和慶典活動都是在傳統特定的時間、傳統特定的地點,按照傳統規定的內容和方式舉行的。 但是,很多這種活動隨著旅游業的開展逐漸被商品化,它們不再按照傳統規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行,為了接待旅游者,隨時都會被搬上“舞臺”,為了迎合旅游者的觀看興趣,活動的內容亦往往被壓縮,并且表演的節奏明顯加快。 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夠吸引不少旅游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失去真正傳統文化內涵和價值的這種商業化的運作是很難使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此外,為了滿足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紀念品的需求,少數民族地區大量粗制濫造的手工藝品充斥于市,這些濫造的民族紀念品已經不能反映當地傳統的手工制作技藝,對民族文化形象也是一種損害。
3、民族文化的庸俗化。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動機之一就是探新求異,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正好能夠很好的滿足旅游者這種求新求異的心理。少數民族地區的當地居民為了滿足游客這種求新求異的心理制造一些不存在的偽民俗現象,或者把一些少數民族不愿意搬上舞臺和市場的東西拿了出來,嚴重傷害了民族情感,違反了一些少數民族的民俗禁忌。
三、旅游過程中如何保護民族文化
文化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深厚積淀,許多旅游者紛紛來少數民族地區旅游就是由于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有著某種好奇感。文化對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那么在旅游活動過程中如何使民族文化為旅游業帶來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又使其得到很好的保護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首先,要有保護民族文化的意識,認識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旅游開發者和當地居民在旅游開發過程中要有保護民族文化的意識,“保護第一,開發第二”,只有使民族文化得到較好的保護才能使少數民族地區的旅游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反之旅游給當地帶來的那些經濟效益也必然是暫時的,最終還是會阻礙當地旅游業的正常發展。
其次,要保護孕育民族文化的環境。當一種環境喪失和改變以后, 適應這種環境的文化也必然難以生存或保持原樣。 因此,要使某種民族文化能夠持續存在和發展也要對孕育這種文化的環境足夠重視,對這種環境的重視和保護也就是對民族文化的保護。
最后,要使民族文化的持有者了解和傳承民族文化。只有讓民族文化的真正持有者了解自身文化,才能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展。比如某些獨特的手工制作技藝只有極少數長者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如果不將這些珍貴的手工藝技術傳到年輕人手中那么很多手工藝品馬上就會成為過去,只有在人民大眾當中把這些珍貴的技術傳承下去才能使這些獨特的手工制作技藝得到保護和發展。
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文化有著自身的獨特之處,它能夠吸引諸多的旅游者來少數民族地區旅游觀光,帶動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要使少數民族地區的旅游業得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重視當地民族文化的保護,這樣才能使民族文化持久的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金毅.民族文化旅游開發與保護[J].民族論壇,2003年第10期
[2]李春萌.淺論少數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民族文化的保護[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第1期
[3]張星梓,郭慧光.民族旅游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旅游理念[J].云南環境科學,2003年第4期
[4] 李天元.旅游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民族文化的變遷與保護探究】相關文章:
試析擬態環境下的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傳播探究12-06
高校方言文化保護探究論文03-27
探究微機繼電保護的常見故障及處理措施12-05
無主作品著作權保護模式探究03-30
互聯網金融與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探究11-16
機電一體化中的電機控制與保護探究11-23
配電線路繼電保護整定計算問題探究論文03-03
徽菜文化變遷研究論文03-14
淺析薪酬管理的變遷研究12-08
論語言安全與民族文化安全11-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