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的地理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保護環境的地理論文1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是順應我國環保事業發展要求,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為依據。目前我國的環境保護已經取得了一些發展,但若要全面解決環境保護的問題就必須抓緊調動公眾積極參與其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我們必須做到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公眾參與意識,擴大公眾參與的路徑,并提供相應參與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方面的保障,使公眾自主、自愿的加入到環境保護中來。
1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意義
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逐步開始逐步重視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其也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為依據。理論基礎主要有:一,環境權理論,是人們都擁有生活與工作在舒適、健康和安全的環境中的權利;二,環境管理的公共信托理論,就是信托人是廣大人民,受托人是政府,國家管理環境出于信托人對受托人的信任,實施的權力屬于信托人權利;三,公共環境財產理論,具體是指全人類的公共財產就是外界環境,無論是誰都不能損害和支配這個共有的財產,而應由所有公民意志的代表機構進行管理;四,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步伐也因綠黨政治的基本理論而加快。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實踐意義主要表現為:首先,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有利于維護自身利益人們得以發展與生存依賴于自然環境,但現在破壞環境的行為屢見不鮮,這就嚴重影響了人們所享有的環境方面的權利,因此,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不僅有利于環境的改善,更是維護自身利益的一種體現。其次,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在降低政府環境管理成本和提升政府環境質量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公眾可以通過反饋意見,使政府在制定決策時更全面。最后,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有利于推動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
2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所面臨的現狀
2.1 公眾對環保十分的關注,但參與的積極性不大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民主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由于生態污染越發嚴重,生態問題頻頻發生,促使人們對于環保事業十分的關注。然而,公眾的環保意識得到了加強,并了解保護環境也是保護了自身權益的需求,但是,公民把環境保護付諸于行動的卻是極少數,絕大多數的公眾并沒有參加過環保活動,自主參與的積極性也不強。
2.2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途徑單一,缺乏整體意識
相關于環境保護事業的組織和政府所呼吁的內容僅在宣傳教育方面、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提高人們環保的責任與義務,然而,并沒有做出關于公眾參與環保事業的詳細的規定,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公眾參與環保的內容。此外,公眾參與環保屬于個人行為,但要推動全社會的環保事業,就必須建立相關的組織,目前還未有成熟的組織,使得公眾參與環保中缺乏了整體的意識。
2.3 相關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呼吁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事業的聲音越來越高漲,因此,迫切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引導與支持。然而,我國缺乏相關公眾參與環保事業的法律法規,可操作性低,起不到引導環保的作用,導致參與環保事業的公眾出現無從下手的局面。而且,我國關于公眾合理參與環保事業的人身保障的法律法規也不健全,使參與者自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2.4 非政府環保組織不能充分發揮其應具的作用
由于現在是政府主導環境事業,多數組織都是由政府發起的,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非政府環保組織,同時,人們對于非政府環保組織了解甚少,民間組織的法規不健全、專業人才少、經費少,導致公眾的支持度低,其應有的作用也無法發揮出來。
3 探究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管理路徑
3.1 提高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與意識
我國公眾參與環保的意識尚淺,特別是信息不暢通、資源短缺的廣大農村地區,所以,必須充分的調動起公眾參與的積極性?梢酝ㄟ^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念,大力發展環保經濟;加強公眾的參與意識,特別是加強廣大農村的道德法制建設等,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提高公眾參與環保的積極性與意識。
3.2 健全相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充分發揮出公眾參與的作用
首先,明確規定出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形式與途徑,加強可操作性,并且根據不同類型的環保方法做出專項規定,制定的標準科學合理化,以便正確的引導公眾參與環保事業。其次,加強預防為主的經濟發展戰略,把環境保護始終放在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中。最后,健全保護公眾參與環保的法律法規,使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3.3 豐富公眾參與環保的途徑,合理利用網絡平臺
政府通過網絡媒體形式,將宣傳環保的各項方針政策快速的傳播,使公眾能夠及時的了解各種環保信息,為政府正確引導社會環保輿論提供便利。另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建設網站等途徑,全面的掌握大眾的需求,了解群眾反饋的環保問題。除此以外,公眾還可以通過政府建立的網站、微博等方式進行監督環保工作的進度。
3.4 加大環保組織的發展,把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組織化管理
其一,把政府主導型的環境保護變為引導型,增加非政府環保組織的權責,使政府與非政府成為合作關系,共同承擔起環境保護的工作;其二,保證環保組織擁有一定的獨立性,充分發揮出其應具的作用,推動公眾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其三,環保組織應加強與國內外的其他組織間的交流與溝通,更好的推動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探究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管理創新路徑,對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與改善環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宇石 . 基于現代環境景觀設計的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簡析 [J].現代園藝 ,20xx(8)。
[2] 章鎮強 . 淺析行為心理學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J]. 價值工程 ,20xx(11)。
保護環境的地理論文2
近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由此也換來了環境污染、生態破霈及資源的緊缺的問題,再加之我國人口較多,這就導致資源緊缺問題尤為嚴重。 由于我國對資源管理和利用上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這就導致我國在資源嚴重緊缺的情況下還存在著資源的浪費, 這對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制約作用。所以需要加快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強化對自然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管理,確保更好的維護人們的生存和發展。
1 自然生態環境的定義
生態環境是由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有機結合的整體,其主要以生物群落和非生物自然因素為主,而且自然生態環境中以生物為主體,對生物的生長、發育、生殖行業和分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生態環境提供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人類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也會排放到環境中。
自然生態環境對人類產生的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2 目前我國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
。1)人口眾多,自然資源匱乏。 我國人口數量占全世界人口數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我國低素質人口和貧困人口比例較大,即便我國擁有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卻處到極低的水平。 再加之我國自然資源分布不均衡,優質資源比重較少, 在資源開發和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資源利用率和回收率較低,而且存在嚴重的浪費情況,特別是當前我國工業重復用水率、農田灌溉水利用率、木材綜合利用率都處于較低的水平,這就使我國本來就緊張的資源形勢更加嚴竣,很難維護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
。2)大氣污染嚴重。 大氣污染已成為當前我國最主要的環境問題,目前我國眾多城市環境中能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標準要求的城市很少,目前在我國屬于中度污染程度的城市在列入全球大氣監測網后,已經成為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 特別是當前我國工業生產中大量的二氧化硫的排放,導致我國酸雨覆蓋率不斷增加,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而且對人民群眾的健康帶來了較大的危害。
。3)淡水資源匱乏和污染。 淡水資源占總儲水量的極小比例,淡水資源多來自于雪山、冰川和距地表 750 米以下的地下水。 目前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處于極低的水平,水資源短缺問題比較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工農業發展過程中對水資源的污染還在日益加劇,水環境的惡化導致水生生物資源滅絕的同時,也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在工業和農業生產所帶來的污染狀況下越來越少,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4)生態環境遭嚴重破壞。 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呈現不斷惡化的趨勢,土地荒漠化越來越嚴重生,河流湖泊水質嚴重生超標,植被退化,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平衡性被打破,面臨著崩潰的危險,在生態系統嚴重破壞及失衡的情況下,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功能不斷降低,嚴重制約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3 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一個國家穩步發展及快速建設的重要前提條件即是生態環境的穩定和安全。 由于自然生態系統自身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和連續性,這個系統中任何一個環節受到破壞,則會導致整個系統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一旦破壞超出環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時,則會導致無法逆轉的后果發生,無法在短時間內將其有效恢復,需要幾代、幾十代的不斷努力。 如果破壞更加嚴重,甚至會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造成威脅。 在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形勢下。 我國應該把保護、改善環境和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有利于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管理,以此指導我國走向新的繁榮和新的文明。
3.1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我國早在西周時就形成了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正式提出是在 1987 年。 用經濟學語言來概括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就是“當發展能夠保證當代的福利增加時,也不應使后代人的福利減少”.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生態環境持續能力、社會公正以及人類積極參與的基礎上進行經濟的健康發展、社會的穩步提高。 在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中,其不僅包括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還包括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特別是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更具重要性,因為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會對生態系統帶來較大的影響,從而帶來一系列不良的影響,威脅到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 資源中存在著較多的不可再生資源,所以需要加強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使其有效的取代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從而實現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有效保護,確保生態環境的完整性。
3.2 我國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我國是最提出環境保護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發展中國家,但我國環境的污染卻是相當的嚴重,不僅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人民的生產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受到了影響。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國家的兩項基本戰略之一,由此可見穩定的生態環境對我國國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 為了有效減少生態環境破壞速度、改善生態系統,我國制定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戰略方法,為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條件。
。1)加強政府對環境的監督與管理。 我國不斷制定完善環境相關法律法規,并且通過建立環境管理部門、進行環保教育等方法擴大宣傳與監管力度。
。2)運用科技手段,發展環保產業。 通過加強環境科學的研究,對新能源、節能新技術進行研發和利用,有效減少能源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保證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3)通過經濟約束和鼓勵制度保護環境。 采用“誰污染誰治理”的戰略,實行排污收費制度,對污染環境的企業進行監督和管理,而對能合理利用資源和綜合利用廢棄物的企業實行鼓勵政策。
(4)加快生態城市 、生態農業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工作 ,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提高我國森林覆蓋率,加快推動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確保生物的多樣化。
4 結語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過程中,需要充分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 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管理,走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需要認識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后果,從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確保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更好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動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慧英 ,王生林 ,陳耀。甘肅新 農村建設中生態環境優化問題初探[J].吉林農業科學,20xx,36(1)。
[2]李 紅梅 ,孟娟。陜 西新農村建設中生態環境與貧困的相關性及其成因[J].安徽農業科學,20xx,38.
保護環境社會實踐論文
人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料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面……無一不用塑料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只小塑料袋裝起來。塑料制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為了進一步的了解身邊的白色污染情況,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各種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
一、我們的調查結果:
1. 普通老百姓對塑料袋的依賴性非常高,而且長久以來免費領取塑料袋已被視為天經地義的事,國務院的“限塑令”會使許多人感到不便,政府部門如何來處理這個問題?
答:關鍵是人的理念問題,一般老百姓對環保也有所關注,如空氣質量等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但在觀念上以切實的行動配合環保的意識并不強。所以我們會加強對政策的宣傳。由于免費,現在國內家庭使用塑料袋都是用了就扔,消耗了很多可以節省的塑料袋,而在國外,塑料袋大多不是免費發放的。通過收費,可以促進塑料袋的重復利用,從而減少塑料袋的消費量,減輕對環境的壓力。同時,我們也會倡導使用替代產品,如布袋等,以減少塑料袋的消費量。
2. 我們的問卷調查發現,許多人都認為限塑令的執行將造成不便,且有相當多的`人對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不了解,對該政策有所非議。
納米材料在保護環境方面的論文
摘要: 隨著納米科技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并研究納米材料的環境行為,本文綜述了納米材料的定義以及納米材料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關鍵詞:納米材料; 環境保護; 應用
1引言
隨著納米技術的飛速發展,納米材料的合成和使用正日益增加,并且在電子、紡織、醫藥、化妝品、建筑、環保等行業,納米材料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納米材料定義
根據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和英國標準學會(the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的定義,納米材料是指任一維尺寸小于100nm的材料[1]。 3 納米材料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3.1 水環境保護
在水環境保護方面,納米材料及技術可以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1)減少水資源消耗。
用納米TiO2處理后的化學纖維制作的衣服、窗簾和帳篷等能起到自潔作用,不需使用化學洗滌劑清洗,從而降低了污水的排放量,同時減少了水資源的消耗。
(2)水的凈化處理。
使用納米材料的光催化方法,可使許多難降解的污染物轉化為H2O和CO2 等無污染的小分子物質。
(3)用于有機物廢水處理。
利用TiO2、ZnO等半導體對有機污染物進行光催化降解,最終生成無毒無味的CO2、H2O及一些簡單的無機物,正逐漸成為工業化技術,這為環境污染的消除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旅游管理畢業論文-發展旅游與保護環境
自然環境是人類棲息之地,也是人類生活的物質之源,又是人們的游賞對象。古往今來的旅游者,都將觀光賞景視作一種休養生息、調節生活、消除疲勞的樂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們不辭窮苦,爬山涉水、尋幽探勝,留連于清溪碧流之間、忘返于奇山異峰之中、逗留于濱海沙灘之畔、漫步于林蔭綠地之下,而沉浸在優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種超塵拔谷的情懷,自由邀翔的靈性,去盡情地領受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悅心情、啟迪睿知,得到享受?梢娨粋群峰巍峨,清泉飛濺,林海綠浪,鳥語花香的優美環境,能吸引人們前去游玩、攬勝、搜奇和觀賞。反之,一個污水橫流,垃圾遍地、黑煙彌漫,嗓聲刺耳的惡劣環境,怎會是人們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護好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旅游資源,是發展旅游業的先決條件。尤其在當前,隨著歷史的進步,時代的前進,經濟建設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們的旅游興趣。在新的旅游熱潮的情況下,我們更應重視搞好環境保護工作,F就發展旅游與保護環境的關系,談幾點初淺的看法。
一、只有環境美,才有旅游價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無論是山川的自然風光,還是田園的秀麗景色,或是濱海的波濤浪花,都是美好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美的環境,既可使人們留連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們得到陶冶情操,激發熱情,充滿活力。“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就是形象地說明了大自然的美對人們的精神感應作用。因此,人們通過游覽風景區,欣賞自然風光,瞻仰名勝古跡,贊嘆能工巧匠的高超藝術,享受大自然的美,而獲得精神生活上的滿足。
當然,由于旅游者的種類、年齡、性別、職業、閱歷、性格及思想意識、文化素養、宗教信仰、審美水平、具體環境等的不同,對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異,正如孔夫子所說“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那樣。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覽名勝古跡時,常常會對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跡,以及與文化傳說有聯系的風物,感到特別的興趣。對這些人文景致的欣賞,實際上包括了對古代人們改造自然,創造美好生活的贊美。旅游者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進行游覽,既增長知識,又獲得美的享受。這種知識的獲得和美的欣賞,往往是聯系一起的,從而進一步增添了游覽的興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與綠色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為綠色是生命之色,綠色的環境能引起人們愉快的精神狀態,并使人們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綠色還有凈化空氣,改變自然環境的作用。所以通過綠色植物的生命活動,可以達到維護生態平衡,為人類創造合理的生存環境,為人們提供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機會。因此,保護好綠色森林資源,就是維護優美環境的關鍵。因為森林一旦破壞,綠色生命之美也隨之銷聲匿跡,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將是一幅荒山禿嶺、窮山惡水、垃圾遍地、嗓聲刺耳的凄涼衰敗的景象,是人們所不愿一顧的厭煩之地。
因而,只有環境美,才具有旅游價值。所以,我們這一代人不僅負有保護和利用好現有的環境,為開發、建設更多、更好的旅游區,發展旅游業的任務;而且更負有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環境,以創造更多的旅游財富的責任。
二、開發與保護并重,才能確保環境美
要加快發展旅游業,必須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點的同時,開辟新的旅游景點;另方面在合理地開發新的旅游資源時,應注意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切忌對旅游環境進行建設性的破壞和破壞性的建設。
首先,要依照法律來保護環境。建設旅游風景區、開發旅游資源時,要充分利用現行的許多法規條例,以確保風景旅游區的環境免受污染的破壞。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對森林的亂砍濫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護自然環境,保護風景旅游區的旅游資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對保護江、河、湖、海水體免受污染的危害,對維護旅游用水環境等,都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要充分運用法律武器,對風景旅游區的環境加強管理;以保護旅游資源,為發展旅游業創造條件。
其次,要樹立防重于治的新觀念。保護旅游風景區環境的目的,是為了促使風景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轉化,為人類的休養生息,創造越來越好的條件。因此,必須貫徹樹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資本主義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無論是山林、水體、風景名勝,只要是已辟為旅游區,或計劃要開發為新的旅游區,都應事先就其環境保護方面,制定規劃,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實行分級管理,分級保護。不能等到問題成了堆,再來補救、治理,而處于被動局面。
再次,要加強治理已受破壞的環境。由于各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我國有不少的旅游風景區的環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許多風景名勝古跡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獨特的九曲溪及兩岸蒼翠、挺拔的植被,而成為著名的風景旅游區。但在前幾年,人們卻對武夷山上的森林,進行掠奪式的砍伐,使其精華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劇下降,而嚴重威脅武夷山的旅游景觀價值。所以,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及早進行必要的治理和搶救,使之盡快地恢復其本來面貌,以適應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來觀賞。
三、搞好環境保護,促進旅游業發展
為了讓更多的游客都能飽覽我國奇妙絕倫而綽約豐姿的旅游資源,我們必須在從事旅游業工作中,注意旅游風景區環境的保護和管理,特別在當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時,把保護風景區環境作為發展旅游事業的一項主要工作來抓,就顯得更為重要。
1、要應用美學觀點,搞好旅游風景區的環境規劃
一個良好的旅游風景區,必須是風光秀麗,環境未受破壞和污染,能滿足旅游者觀賞和行動的心理活動環境。因此,必須應用美學的觀點搞好環境規劃。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園林、建筑、地質、地理、生態、氣象、環保、文物、歷史、經濟、管理、旅游和美學等多種學科協同配合,對風景區環境進行綜合考察、評價、預測合理的旅游規模等,從而提出旅游風景區的環境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最佳方案。這個最佳方案,一定要從美學的觀點出發,按規劃的要求,提出嚴格禁止在風景區范圍內大興土木,建工廠企業;嚴格控制在風景區興建各種樓、堂、館、所和旅游飯店,使風景區環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實行封山育林,確保風景區生態平衡,以努力把風景區建設成為一個有益于人類健康,構成為一個適合于康樂消費的舒適、優美的旅游環境,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2、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游客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發展旅游業,雖可以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多的效益。但也產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極因素。如當游人到一些風景名勝區去,有的人對那些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歡自覺或不自覺地用手撫弄、拍打,一不小心就會碰傷景物;有的人看到風景區內的花草樹木長得逗人喜愛,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獨自欣賞,甚至有的人為了爬山省力,就隨意拆樹砍竹以充當拐杖之用;有的人不僅在風景區到處亂扔果皮雜物,甚至隨地大小便;有的人還在風景區的顯眼之處,隨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標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為。
對上述這些不文明的人為破壞、污染風景區環境前景物、植被和環境衛生等,均會降低風景區的旅游價值。因此,為了創造舒適優美的旅游環境,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覺地愛護風景區旅游資源、保護風景區旅游環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風景區旅游環境的保護措施。如為了保持風景區環境的清潔衛生,應在風景區內相應地增設一些果皮箱,就可減少,甚至避免游客隨地亂扔果皮雜物;為了保護風景區的景物,特別是對那些反映我國悠久歷史和精湛藝術水平的重點文物和著名景物,應增設鋼網護罩加以妥善保護,既使游客能夠透過網罩進行觀賞,而獲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著,以確保重點文物和景物不受損壞。而對那些已損壞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環境,要加以整理修復,使其盡快恢復原來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環境容量,保證旅游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眾所周知,旅游風景區的環境,對于污染物的凈化能力,以及對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游客人數過于擁擠,人流疏散不開,必然會產生踐踏風景區的綠化地、花圃、園林,甚至也往往會造成對旅游設施、荷塘水榭、花草樹木、亭臺樓閣的破壞。同時,游人過多伴之而來的,是拋撤的垃圾狼籍滿地,噪聲超過標準等。可見,人流超過了環境的正常允許限度,就必然會產生對旅游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而且也包藏著危及旅游者的人身安全的隱患。因此,為了順利地發展我國的旅游業,必須加強對旅游環境容量的研究,根據每個風景區的具體情況,提出可容納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標,來控制門票的出售量,以確保風景區環境的良性循環。同時要設法維持旅游區道路的通暢,以便及時疏散人群,降低對環境的壓力。并做好旅游指導工作,使游客的不規律的活動,變為比較易于控制的行動,以緩和旅游人群對旅游熱點的沖擊。
總之,為了讓更多的海內外游客都能飽覽我國風景旖旎的自然環境和奇妙絕倫、豐姿綽約的旅游資源,必須保護好我國的旅游資源——自然環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壞,這是發展旅游業的基礎。所以,在開發我國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必須注意抓好環境的保護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資源得以永續利用,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為迎接更多的國際旅游者,增進我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作出應有的貢獻。保護旅游資源、創造優美的生活娛樂環境,不僅是我們這一代人為發展旅游業的任務,而且也是為我們子孫后代創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條件。
作者:陳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