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厚的師范性校園文化是實現高師培養目標的整體氛圍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高師培養目標;系統構建
論文摘要:校園文化是高等院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健康濃厚的師范性校園文化是實現高師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整體、系統構建高師校園文化是實現高師教育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師職業技能有機結合的新思路。
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是高等教育機制的重要環節,是直接影響大學生成長的環境因素。校園文化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大學校園的每個人,因此,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是高等院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必備氛圍。
一、校園文化是高等院校的一道風景線
校園文化是指各高等院校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反映著人們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上有別于其他社會群體的一種團體意識、精神氛圍。它是維系學校團體的一種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生活在校園內的大學生、教師、管理者是校園文化的主要載體。
高等院校是從地域上相對獨立的教育社區,它既是一個教育環節,同時又是一個文化環境(即校園內客觀存在的文化現象)。它既包括教育者的主觀努力,還包括更多的客觀因素。它與社會文化背景和歷史文化傳統相聯系,對人的成長既有積極的、正面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反面的影響,且與人的發展的一切方面相聯系。在文化環境中,教育者—教師和管理者,受教育者—學生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平等互動、雙向影響的,且兩者都是校園文化的主體。校園文化環境的營造注重各學校的個性,指導各個學校形成有鮮明特色的、培養不同層次規格的各種人才。校園文化作為高等院校師生的校園生活存在方式,它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校園物質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是人們對象化活動的一種產物。它既是高等院校校園文化的空間物態形式,又是高等院校精神文化的必需物質載體,是體現一定價值目標、審美意向的物態文化,是富有教育內涵的人文環境,可以起到控制行為、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作用。主要有三種形態:1.環境文化:主要是校容、校貌。如校園設計、建筑群布局、室內外的美化、綠化等。2.設施文化:行政裝備、教學設施。如辦公設備、后勤設施、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室等。3.方式文化:主要是傳播精神文化的載體,如精心布置的教育教學場所,在適當場合張貼的標語、名言、名畫,科學家、領袖畫像等。
(二)校園精神文化
校園的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主體的價值體系、思維方式、群體心態。它是校園文化的核心。無論你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無論你是否有意識去構建,它都存在變化與發展著,它是學校長期的文化演變與發展中,對各種文化要素的選擇、抽象、積累的文化構建,可以內化為學生內在的品格,從而形成理想化人格。
(三)校園制度文化
校園制度文化包括學生組織規章制度、校園校紀、道德規范。一切文化對其主體都具有約束功能,校園文化也是如此。校園規范文化可以對學校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全面科學管理,是樹立良好校風、教風、學風的保證,良好的風氣和氛圍又必然對其主體產生約束和規范,從而使在這種氛圍中的每個成員逐漸養成自覺意識和行為習慣。
高校校園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一)自我教育性
人是文化的載體,在校園文化中生活著的每一個人,既是文化所影響的對象,又是文化建設的主人,無論是教師、管理者還是學生,都是校園文化的創造者,同時又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使人產生心靈感應和人格升華。
(二)滲透性
校園文化作為高等院校所特有的環境力量,滲透于學校的一切活動之中,貫穿于各個方面,從學校組織的大的活動,到每個成員的交流,以及各自的形為方式中,均可見校園文化的影子,這就使它的作用具有全面性的特點。
(三)個性化
不同的高等院校由于各自發展歷程不一致,因此,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校園文化,一般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這種個性特征不僅表現在不同學校之間,就是同一所學校的不同時代也具有了不同特色,使校園文化富于時代精神,校園文化的個性化導致各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往往各具特色。
(四)多樣化
高狡校園文化在活動內容、組織形式、目標類型等方面都呈現出多樣性特征。活動內容既包括學術講座、知識競賽、科技制作、文學欣賞、電影電視等活動,也包括具有校園特色的閑暇娛樂,以及大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所反映出來的文化觀念、思維方式、群體氛圍等。組織形式多樣性體現在既有個人、小組、跨院系、跨校際的參加人數的多層次,又有學生自發組織、社團組織、學生會組織等多種多樣的組織活動的部門層次。目標類型多樣性體現在既有以滿足個體興趣需求的求知型,也有完善個體自身知識結構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提高型。
二、健康校園文化的感染力
理想的大學校園文化包括良好的校園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濃厚的學術氣氛、文明的生活方式、豐富的文化生活等。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有積極的、正面的影響,且具有多種教育功能。
(一)人格陶冶
健康的校園文化對受教育者的身心產生重要影響,陶冶著他們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人格作為由觀念、情感、動作等要素結合起來的而且與社會環境有關的行為傾向,來自于個體與群體的相互交往,來自于他人對自己的反應以及自己對他人的反應,來自于把社會作用內化的過程。校園文化正是通過個體與同輩和教師群體的交往,通過學生對學校情境中的各個方面、各個要素的認識和了解,而形成一定人格。良好的校園環境、教師的人格魅力、知識的力量和真理的博大等都有利于陶冶學生的人格,因此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起到觀念認同、心靈感應、精神升華的作用,有利于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情感熏陶、意志磨煉和人格塑造。
(二)開發潛能
健康的校園文化具有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的功能。校園文化包括了多學科的知識內容,廣博的文化內涵,因而充滿了豐富的創造活力,積極向上的開拓進取精神。大學生經過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科學研究精神的培養,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有力促進學生各方面潛能的開發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激勵進取
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自豪感和責任感,激勵學生向前人看齊、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為學校爭光。同時,它還能產生一種向心力,使廣大師生行動與心理上有共同奮斗的目標。
(四)調節生活
健康的校園文化娛樂活動有助于避免學生學習生活的緊張和疲勞,保證身心健康,提高學習效果,調節學生精神狀態,活躍學生生活、增添生活情趣。在娛樂的同時,可以開發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道德情操,在娛樂中受到教育,從而產生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和人格升華,做到寓教于樂。
三、高師校園文化的教師職業色彩
高師的校園文化與高師教育活動密切相聯。高師院校以培養人民教師、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為天職,其培養目標的特殊性,決定高師在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等一切教育活動中具有特殊性,形成了具有師范特色的校園文化。
(一)高師校園文化的特殊性
1.高師校園文化主體的特殊性。高師院校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必然要受到主體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它作為大學校園文化中的特殊體系,有其固有特征。高師院校的培養目標是人民教師,高師院校的學生是未來的教師,教師的職業角色決定了校園文化的主體之一—受教育者(學生)具有了特殊性。由于受教育者未來從事職業的特殊性,使高師學生對朝夕相處的教師有了更高要求。對教師的心理期望更高,教師被要求為為人師表的楷模,未來職業追求的榜樣。教師的學術水平、敬業精神、價值觀念、道德修養等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因此高師院校培養目標的特殊性決定了高師校園文化的另一主體—教育者(教師)也具有特殊性。
2.高師物質文化的特殊性。高師院校由于培養目標的特殊性決定了校園設計,建筑群的布局,教育科學場所的精心布置,人文景觀的構建都無不體現出師范特色。
3.高師院校制度文化的特殊性。高師院校的規章制度、校園風俗和行為規范等也具有特殊性,以保證形成優良校風,使學生的言談舉止、行為規范更符合教師職業要求,真正起到為人師表的示范作用。
(二)高師校園文化的特殊功能
高師校園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高師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相輔相成,而高師德育工作的核心環節是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因此高師校園文化不僅可以對高師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還具有進行獻身教育的事業心、、責任感教育的“教師人格”教育功能。
高師院校由于文化主體對未來所從事職業的特殊需要,在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等方面要求更高,校園文化活動也更為豐富。具有師范特色的系列教師技能訓練活動,教育家講座、特級教師報告、實習基地的實踐作用和具有師范校園氛圍的校訓、雕像、碑銘等,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教師人格、情操風尚、言行規范、素質水平等。
(三)系統構建高師校園文化是實現高師培養目標,做到教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相結合培養的有效載體。
教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有利于有效實施高師培養目標。教師職業道德培養是職業技能培養的思想基礎和依據,有了牢固的職業理想和信念,有了先進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刁‘有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動力,而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又有利于促進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堅定教師職業道德和理想信念,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得益彰,因此兩者相結合培養有利且更為有效。
高師校園文化建設應體現“師范性”,把強化教師人格的培養和教師職業素質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諸方面建設都應突出師范特色。
高師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中各種組織、社團和群體的活動等一切教育活動共同作用,從而構成高師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整體影響作用,這些活動在系統中應是目的一致,前后相聯,指導思想相關。因此充分發揮高師校園文化的整體作用有助于實現高師的培養目標。
1.營造物質文化環境,是系統構建校園文化的前提和保障。
高師院校物質環境文化營造既要體現高等院校的學術中心地位,又要符合師范院校的辦學特色。所以說,環境文化的營造既要體現出莊重、嚴整的學術氛圍,又能體現青春活力和高雅的美,讓人感到不同其他場所的整潔、朝氣、幽靜的學習氛圍,表現出文化的氣氛,文明的空氣,促使人精神振奮、健康向上,為實現高師培養目標服務。校園設施文化如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室、運動場等校園公益設施、后勤服務設施等都要圍繞環境育人這一中心,結合高師的培養目標、整體規劃。校園方式文化主要是傳播特定精神文化的某些物質載體,比如經過精心布置的教育教學場所,張貼在適當場合的標語、名言、名畫,領袖、科學家、教育家的畫像,有意義的碑銘、人物塑像等以師范特色為主題,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
高師院校應加大投人,改善文化環境和文化設施建設,營造學生必要的活動場所,積極扶持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為習慣,建設好與高師培養目標相一致的校園文化設施系統,為建設健康校園文化提供有效的物質保障。
2.加強建設高師的精神文化是系統構建校園文化的核心。
建設高師的精神文化,集中體現在校風的形成上。校風既是學校的特色和風格,又是一個學校師生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風一經形成,對師生的思想、意志、品質、情感等發生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高師校風的形成,依賴于高師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根據正確的教育思想和高師獨特的培養目標,確定校風的內容,并納人管理目標進行長期培養和引導。高師優良校風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復雜系統,主要包括以獻身教育事業為核心的崇高職業理想,刻苦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態度,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民主平等、尊師愛生、和諧的人際關系,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
要形成優良校風,首先,領導和管理者教師應有效發揮榜樣示范作用,領導和管理者以身作則,教師為人師表,影響和推進高師優良校風的形成和鞏固。其次,高師院校的領導不僅要起表率作用,還要積極倡導和強化優良校風的形成。第三,由于校風建設是綜合、立體、全方位的,因此在校風建設時應注意領導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建設,三者是校風的具體表現形式,只有建設好“三風”,才能形成高師優良校風。
3.加強建設高師的制度文化是系統構建高師校園文化的關鍵。
制度文化包括學生組織、規章制度、校園風俗及其他行為規范。制度文化的建立可以在制約中促使學生行為規范,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制約校園文化的建設,增強對校園文化的可控制性,從而保證校園文化活動朝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因此,首先要健全和完善校園文化制度、條例、守則等,根據高師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情況,不斷調整建設方向,實行量化管理,增強可操作性,強化制度化管理。其次要通過輿論宣傳和教育等手段,加大制度建設力度,增強校園文化主體—管理者、教師、學生的制度意識。第三,充分發揮校園制度文化的教育導向和調節功能,對符合高師培養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生素質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要積極鼓勵、采取傾斜政策,以促使校園文化健康有序運動,充分發揮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
【濃厚的師范性校園文化是實現高師培養目標的整體氛圍論文】相關文章:
新建高師升格轉型院校校園文化建構研究論文03-04
企業的家庭氛圍論文02-21
高師聲樂教學探析論文02-18
比較各種論文的規范性12-09
關于高師學前聲樂教學論文11-19
整體論文寫作要求03-27
高師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論文03-06
高師視唱練耳與審美教育探討論文03-10
高師音樂教學改革之爵士篇論文01-0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