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就業導向下高職外語專業教學改革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外語專業 教學改革 高職就業導向
論文摘要:以南通職業大學外語系教改實踐為樣本,探討了高職院校外語專業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的途徑。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就業率,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目標。只有堅持改革和重組外語專業的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加強產學研合作和教材建設,才能切實提高高職外語教學的質量和外語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職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職業院校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深化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币源藶橹改,南通職業大學外語系近幾年加快了教學改革的步伐,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就業率連續三年達到100%。
1.改革和重組課程體系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逐步嚴峻,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因其層次所限,就業壓力更大,正確認識教育與社會需求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此,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必須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即課程的設置應充分反映社會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
從高職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需要出發,要求高職院校經常對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實用型人才情況進行社會調查,實行校企合作,由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專家和學校教學骨干共同完成課程體系的改革和重組工作。面向行業設置專業,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目標。為適應學生智能特點,以多元智能理論為課程設計的基礎;以能力為本位開發專業課程,以任務驅動、行動導向設計課程,以應用為目的設置多元范型單元課程;以獲得多證書作為課程考核的標準;以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作為課程開發的基本途徑。
南通家紡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是南通外向型企業的領頭羊,南通職大外語系對應開設了應用英/日語(紡織品檢驗方向)和應用英/日語專業(報關和貨運方向),不僅生源足、質量好,而且畢業生成了眾多家紡企業的“搶手貨”。日語專業整合了傳統的聽力、精讀課,提出了“精聽精講”的教學范式,體現了全新的外語教學思路,2006年被江蘇省列為特色專業建設點。
2改革教學模式
高職教育的價值和生命力主要在于培養“適銷對路”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因而,必須擺脫傳統的以學科為本位構建學生知識能力結構的教學體系,從職業崗位(群)的實際需求出發進行人才培養。如經貿外語專業開設的《詞匯學》是典型的學科本位式課程,理論多,專業術語多,與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脫節。教師編寫了與外貿、電子商務、報關、涉外會計等有關的英語、日語專業詞匯教材,并分專業講授,由于其適應了就業之需,受到學生的歡迎.并大大調動了他們學習專業詞匯的積極性。
同時,對外語專業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將單調、呆板、程式化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變為提倡生動活潑地教學;將教師為中心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增加學生語言運用活動和參與交際的機會,將語言教學重閱讀、輕應用,改為提高學生的聽、說、寫綜合應用能力;以往忽視課外學習內容和活動,現在是營造課內外相結合的外語學習環境。
在教學中,大力倡導“任務教學法”,通過提供有價值和真實的語言材料,運用活的語言,使所選任務能激發學生運用語言,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學習任務的設計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交際性和拓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用外語解決現實問題和綜合語言的能力。任務教學法中,教師是任務設計者、組織者、咨詢者、鼓勵者、學習活動的協調者,而學生則是任務的參與者和探索者。如《商務英語》的教學任務之一是完成商務企劃書,《英美文學通論》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名著評論,《英文寫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發現學生自己作文中的錯句并予以分析,《外語綜合實訓》的內容是外語辯論賽、情景劇表演等。在任務教學法中,教師將學生分組,組織調研活動,幫助他們用多媒體展示案例,聘請公司經理參加學生多媒體展示匯報并當場提問、作可行性分析及評分,讓每個學生都親身體會語言的意義而不是語言的形式,學會合作學習,培養團隊精神,也享受成功應用語言的快樂
3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辦法
3.1教學方法的改革
目前,社會對外語類人才的迫切要求是具有較強的聽、說、寫能力。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是動手能強,體現在語言學習上,就要有較過硬的聽、說、寫的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有必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大力度的改革,F在,南通職業大學外語專業的語音課、英舊語視聽說、日語精聽精講、英美概況舊本概況、英舊語原聲影視賞析、商務英舊語視聽、口譯等課程的教學環節是在多功能語音室、多媒體教室進行的,完全改變了傳統的外語教學方法;通過教學設計、運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形成了合理的教學過程,優化了訓練聽說寫能力的教學效果。
現在,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使外語教學從封閉型教學方式向自主式、開放式學習方式轉化,語言知識向語言技能應用轉化,單一學習方式向多元學習方式轉化,從根本上解決外語類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由知識學習向應用與實踐能力的轉換,有效地提高了外語專業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3.2考核方法的改革
建立新的質量評價體系,改革考試、考核、評價方法,是以就業為導向,改革教學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必然,要將行業崗位所需求的知識與能力作為考試、考核的內容。英語四、六級和日語等級證書的權威性,要求外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不僅獲得畢業證書,還要盡可能獲得英語四六級證書舊語等級證書(或JTest考試證書)及至少一項職業技能資格證。努力為社會用人單位提供有效、公平、公正、客觀評判外語專業學生外語能力的標準,促使學生更準確地測量自己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也有利于外語教師對學生個人、班級、教學計劃、教學水平及教學資源作出全面的分析。在深化教學改革的同時,盡量使用與社會認可度高的技能等級證書銜接的考試用書作為相應課程的教材,以利更多的學生獲得語言類其他技能證書,確保外語類學生的證書獲得率達100%,進一步提高就業的對口率。
當然,大規模標準化的考試只是終結性評價的一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重視過程性評價。據此,教師可以及時得到反饋信息以調整教學計劃,學生可以及時得到反饋信息以改進學習。通過自我評價、生生評價、小組評價、師生評價、系統評價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評估和監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同時提高外語類專業考試、考查科目的平時成績權重,加強對學生平時學習的管理和監督,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4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和教材建設
(1)教學實訓基地建設。外語專業學生提高就業率、必須突出辦學特色,在提高學生語言基本技能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上下大功夫,加強實習、實訓環節,增加外語教學中實踐課程的時數,鞏固產學研實訓基地,完善產學研的合作模式與合作機制,更高程度地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使之既培養學生,又鍛煉教師。
實訓基地在鞏固知識、訓練創新思維、培養職業能力等方面,提供了一個接近實際崗位的訓練環境。在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實習指導教師的聘任過程中,學校與企業的聯系更為緊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和發展的動向也可及時反饋到學校,系部和教師可以根據這些信息調整教學計劃,使高職外語教學能更及時、準確地反映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些外語教師在實訓基地中承擔企業員工和中層干部的語言培訓、翻譯、談判等工作,或為當地政府大型外事活動擔任譯員,不僅使高職院校成為對外信息交流的窗口,也成為對外服務的基地,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影響。
(2)加強教材建設。高等職業教育的教材改革和建設是整個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一環。目前,高職外語類實踐性教材不足,教材的內容與社會認同的職業資格技能證書缺乏有效的銜接。一些西方國家的職教模式,如加拿大CBE、德國的雙元制、澳大利亞的TAFE和美國的BTEC等,其模塊式教材值得引進、消化、與吸收,這些都為教師參與編寫能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的外語教材提供了機遇;钴S在教學第一線的高職外語教師參編教材,更能滿足高職外語類學生的需求,并在開發高職外語類教材的過程中,不斷拓寬視野,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
綜上所述,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體現在對教學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產學研合作、教材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中,其成果的標志是學生就業率、對口率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性好、認同度高、就業競爭力強,為南通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優質人力資源。
【試析就業導向下高職外語專業教學改革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就業導向下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探討12-02
高職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3-07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素描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3-07
試析高職語文課程改革探討論文11-22
高職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的論文03-20
高職院校嵌入式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3-06
職業導向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思考03-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