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中信息傳遞的雙向性論文
一、準備信息
1、教師備課
教師要想準確地向學生傳遞有效的語言信息,必須要以教材為根本,依據學生特點,制定有特色的授課計劃。在課堂教學中,教材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紐帶,是整個課堂之根本,是信息傳遞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精通并嫻熟駕馭教材,準確把握教材每個單元的重難點。教師須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確定每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師還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英語基礎、接受能力,以及一個班內學生間的英語程度的差異性、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差異性,分別制定出難點分布合理、重點強化接受的授課計劃。只有認真備好每節課,才能避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發揮好新教材的優勢,做好信息輸出的準備,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學生預習
學生要想有效地接受信息,就要自主預習,就是要求學生預習生詞、段落文章、語法知識點。只有當學生熟悉了要學的內容,教師才能順利地進行教學。為了防止學生預習時的盲目性、放任性,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的課前預習,要給學生布置好預習題,以備課堂檢查。要讓學生做到:
(1)聽磁帶,跟讀生詞課文,找出讀不準的單詞及句子。
。2)結合輔導書看課文,找出并設法弄懂你認為比較重要和難懂的詞句以及語法。
。3)分析課文,給課文分段,找出各段大意。
(4)試著做一些相關的練習題。
通過預習,學生才能有的放矢,上課時做到心中有數,對于教師的講解,處于自覺主動接收信息的狀態,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自學能力。
二、輸出信息(教師講課)
課堂是教師向學生傳播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的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吸收率。教師講課時不僅要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使學生易懂易記,而且要有重點和較高的綜合歸納能力,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受到邏輯思維方法的啟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輸出信息時,要遵循教學原則,講究授課方法,要做到:
。1)教師根據教學安排,設計形式不同的課堂交流活動(如:小組討論、同桌對話、角色扮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外部世界帶進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感受語言交際的機會。
。2)教學應以意義為重點,在有意義的練習中幫助學生著重理解說話人或作者所表達的思想、信息、感情和意圖等,并對學生的反饋進行檢查。
(3)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感情,做她們的朋友,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使他們獲得學習的安全感,樹立學習的信心,克服畏難的情緒,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三、吸收信息(學生聽課)
教師的信息輸出是為了學生的信息吸收,學生不應是被動的語言知識的吸收者,而應是積極的參與者。
學生不應習慣于被動地聽講和做筆記,而應對自己的學習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學生要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帶著問題去聽講;在聽講中,及時準確地記錄自己未理解的問題;在課后,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聽講中,學生要努力做到:
。1)敢于開口說英語
。2)大聲朗讀并運用英語進行日常交際 (3)專心聽講,積極思維,踴躍參與課堂活動
。4)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討論,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反饋信息(學生做作業)
學生課堂知識吸收效果要通過做作業進行反饋、體現。學生做作業主要是課外完成,目的是為了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所以,一方面學生一定要認識做作業的重要性,要先復習再做作業,要獨立自覺地完成,不會的作業題存疑,多看輔導書、多問老師同學,去解決作業中的問題,千萬不要一抄了事,應付差事。另一方面教師要意識到作業并不是課堂例句、概念等的簡單重復,作業要有針對性、目的性、有效性。教師布置作業要重點突出;對課堂基本知識有一定的覆蓋;對一些必須要掌握的內容和要點,可以采取不同的題型,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出題,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教師出題設計要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做題興趣。由于學生對課堂知識接受能力和自學能力有差異,教師要鼓勵學生成立學習小組,相互討論思考,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五、收集信息(教師改作業)
作業批改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它是教師收集教學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在作業批改中,教師能及時地發現學生的不足,有的放矢、查漏補缺,所以它也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發現教學問題、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在某些學校的教學管理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對教師批改作業的次數做硬性規定,這樣只會讓有些教師只把作業批改當成完成教學工作量的指標,視作業批改為累贅,反而影響了教學質量。教學質量并不是靠大量的作業批改來實現的,作業批改只是檢查教學質量的`手段而已。因此我們應該正確認識作業批改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地合理地安排作業批改。
作業批改還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法:全批全改、當面批改、抽查批改、學生自改、學生互改、師生共改等。這樣教師就可以合理平衡作業批改與備課、教學研究的時間,不會一味地花時間在作業批改上,而且還能夠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了解學生作業的情況。另外學生自改和互改,可以使學生以“教師”的身份逼著自己去反復思考,認真檢查,可促使學生由被動地做作業轉變為主動地學知識。
六、處理信息
1、教師講評作業
學生的作業反映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批改作業不能改完就算了,教師不能簡單地作出“對”于“錯”的評價。教師要認真分析,要把重點放在錯誤的講評上,要從作業反映的信息中找出問題的癥結,啟發、誘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作業的講評要準確、及時。準確的講評可以使學生辨別正誤、知道優劣,進而強化正確、抑制錯誤。及時的評價,可以使學生根據教師的評價意見及時進行自我調整,確認難點與不足。
2、學生訂正作業
學生訂正作業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最后一環。學生要通過對作業中錯誤的訂正,及時地進行學后反思。學然后知困、知不足,知不足則改之,進步之。錯誤出現后,不能聽之任之,置之不理,要多問、多想、多總結、舉一反三,下次不要出現類似的錯誤。錯誤的訂正、學后的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以改促思、以思促學,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古人云:“思之不慎,行而失當”。所以作為學生,要在學后對問題及時反思,改進方法,做到揚長避短,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
結論
這種雙向性信息傳遞的教學過程就是把學生個體的自我反饋、學生群體間的信息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互動及時、普遍地聯系起來,形成多層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體信息交流網絡。它以師生作為交往中心,并促使所有成員雙向交往,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英語教學中信息傳遞的雙向性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