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碩士研究生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研究
財經類高校碩士研究生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雖然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以下是小編J.L為大家分享的關于高校碩士研究生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之論文范文。
[摘要]計量經濟學已經成為財經類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課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基于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和教學體會、結合相關文獻的觀點,對財經類高校碩士研究生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財經類高校;研究生教育
1980年應中國社會科學院邀請,美國經濟學家克萊因教授在北京頤和園講授了計量經濟學,為我國培養了第一批計量經濟學學者。而且計量經濟學于1998年7月,被教育部確定為高校經濟學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從此,我國財經類高校對計量經濟學課程越來越重視,據調查發現,98%的經濟類高校和60%的管理類高校都開設了“計量經濟學”課程[1]。財經類高校都很重視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財經類高校“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但是由于財經類高校專業和學生的自身特點,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和該課程的發展。因此,必須對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一、碩士研究生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作者在多年的教學過程和對財經類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調研中發現,財經類研究生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本科專業基礎差距很大
克萊因教授在《經濟計量學講義》一書中闡述:計量經濟學是數學方法、統計技術和經濟分析的綜合。就其字義來說,計量經濟學不僅是指對經濟現象加以測量,而且包含根據一定的經濟理論進行計算的意思。計量經濟學的主要任務是以經濟理論為指導,使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和工具,構建合適的計量經濟模型,揭示經濟發展規律,指導經濟實踐[2]。因此在學習計量經濟學時要求學生必須具有扎實的經濟學、數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理論知識。但是,財經類專業錄取的研究生一部分屬于跨專業報考,在研究生階段只有一年時間來進行課程的學習,一年時間也只能安排一些經濟管理類的基礎課程,比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等基礎課程。而且由于課時等原因只能對這些經濟管理類基礎課程知識進行粗略的講解,這些學生根本不能系統地掌握經濟管理知識。因此,在利用計量經濟學分析經濟問題時缺乏經濟理論知識,很難對結果給出合理的解釋,甚至不能構建出符合經濟理論的計量經濟學模型。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碩士研究生屬于文科生,由于長期受到文科知識體系的熏陶,大部分學生更加偏愛于定性的思維模式,而計量經濟學課程嚴密的邏輯性和諸多的數學模型造成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懼心理,給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困擾。
(二)學時不夠,不能系統掌握課程知識
大部分財經類高校碩士研究生的計量經濟學課程都放在了一年級的第二個學期開設。而且基本只開設一個學期,課時基本在50課左右。由于學生本科階段所學課程的限制,造成大部分高校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課時不能滿足計量經濟學知識的講授。據調查發現,很多碩士研究生在本科階段沒有學過計量經濟學初級部分相關內容,因此在進行計量經濟學教學時,只能從初級計量經濟學開始講授,然后才能開始中高級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又由于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先修課程包括:西方經濟學、概率論、統計學、線性代數、高等數學(微積分)等課程。通過調查還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在本科階段沒有學過統計學以及相關課程,雖然學生在考研時都考過微積分和概率論相關知識,但是其知識并不扎實,造成在講解計量經濟學課程時存在很多問題。利用50課時要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則不能把理論知識講解全,也根本沒有時間安排實驗課教學和操作,造成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解決實際經濟管理類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缺乏跨學科教師
講授碩士研究生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師應該具備深厚的經濟學知識、統計學基礎和數學知識背景,同時還要具備計量經濟學軟件操作的應用能力。目前,財經類高校尤其是西部地區財經類高校從事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教師極少具備這些素質。具體表現在:一部分財經類高校計量經濟學課程開設在統計與數學學院,部分開設在經濟學院,管理學院,還有部分高校把課程開設在商務學院等。開設在統計與數學學院的,主講計量經濟學的老師大部分具有理科學位,缺乏經濟學的理論基礎,缺乏系統的計量經濟學專業訓練。在計量經濟學講授時容易忽略問題本身的經濟含義,學生在進行實際問題分析時造成計量經濟方法和問題本質脫離。而開設在其他經濟管理類學院的,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雖然主講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老師經濟管理理論知識扎實,但是缺乏統計學、數學的專業知識,在講授計量經濟學課程時有些統計學知識講授不太清楚,學生只能死記硬背那些結論,不能活學活用。因此,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需要具有綜合學科背景的教師,具有跨學科背景的教師更能勝任此項工作。
(四)缺乏專業的教材
目前,適用于財經類高校碩士研究生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教材并不多,而且大多數財經類高校選取教材時都用到了本學校教師編寫的教材或者電子版課件,部分學校甚至都沒有自己編寫的教材,在研究生開課以后只能由任課教師向學生推薦一些教材,而這些教材不一定適合于各個專業的學生。
(五)合班教學沒有針對性
大多數財經類高校的教師在進行碩士研究生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時,采用統一授課的教學模式。但是不同專業對于計量經濟學的課程需求不一樣,統一授課不僅影響教學進度,而且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碩士研究生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建議
上述問題制約了財經類高校碩士研究生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體會以及結合相關文獻的觀點,對財經類高校碩士研究生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進行改進。
(一)前期加強基礎課程的培訓
碩士研究生的計量經濟學課程大部分開設在一年級第2個學期,對于本科階段沒有學過計量經濟學的學生,可以在一年級第一學期旁聽本科生的計量經濟學(初級部分)課程,在第二學期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時就可以利用3-6小節的課時來回顧“計量經濟學”的初級內容,爭取到更多的學時全面進行中高級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知識教學,和實驗課的案例操作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避免了基礎好的學生“學不到”,基礎差的學生“聽不懂”的尷尬局面。
(二)緊扣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
碩士研究生進行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的主要目標是結合自己的專業和研究方向,利用計量經濟學方法,解決自己專業研究中所出現的實際問題。基于該目標,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選取和教學時,應該輕理論和方法推導,重理論和方法與實際經濟管理問題的結合、重理論和方法的使用條件和應用范圍、重理論和方法的軟件操作、重操作結果的分析。
(三)適當增加教學課時,補充實驗課教學
由于碩士研究生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課時只有50學時左右,課程的理論部分勉強才能講授完,根本沒有時間進行實驗課的教學。因此,可以適當增加10-15課時時間,進行實驗課的教學,實驗課教學主要培養學生利用eviews軟件[3]或者SAS軟件對實際專業知識進行計量經濟學分析的能力。作者就職的高校在從事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時一直采用eviews軟件,此軟件操作簡單、可視性極強,非常利于學生掌握。
(四)重視案例教學,構建典型案例庫
為了提高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大部分財經類高校在教學過程中講授完一段理論和方法,都會配備一些典型案例進行教學,并采用eviews軟件對案例進行實際操作。但是,由于碩士研究生的專業不同則研究方向也不同,如何提高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和方法解決實際專業問題的能力,僅僅靠課上案例教學和學生查閱相關文獻是不行的,課上所講案例只是針對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專業的問題進行的分析。因此,課下需要針對每一個專業建立相應的典型案例教學庫,并定期對案例庫進行維護和更新。通過案例庫讓每個專業的學生都能夠切身體會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專業問題的能力。
(五)加強教師對外交流,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以作者本人工作的學校為例,從事計量經濟學教學的老師大部分是博士或者在讀博士,從事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工作也基本在5年以上,但基本都是青年教師,而且教學科研水平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國部分高校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科研方面積累的豐厚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這些計量經濟學教學科研水平還處于起步階段的高校去借鑒。因此,需要加強青年教師的培訓和交流,多邀請國內外著名計量經濟學學者、專家來對青年教師進行計量經濟學前沿知識的培訓,而不是幾個小時的學術報告。廈門大學曾經在2005年7月邀請了五位海外著名計量經濟學家開設了5天的國際計量經濟學培訓班,吸引了國內300余名專家和學者,受到了與會者的熱烈歡迎[4]。
(六)分班教學,不同專業制定不同的大綱
由于經濟類專業和管理類專業在計量經濟學知識運用時,側重點不一樣,因此在碩士研究生在課程設置時,根據學科要求和學科特點,可以采取分班教學的方式進行,基本可以分為三個班,即經濟專業班、管理專業班和統計專業班。采用不同的教學大綱進行教學。經濟學類專業主要講授時間序列數據、截面數據和面板數據的基本理論內容和案例分析。管理類專業比如會計學專業等主要講授截面數據、面板數據的基本理論內容和案例分析。統計學專業學生由于本科階段學過時間序列分析和計量經濟學等專業課程,而且統計學基礎扎實,因此在統計學專業教學時,可以對向量自回歸模型、面板數據模型、空間面板數據模型等進行深入的講解。總之,根據專業需求,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進行教學活動。
三、結論
綜上所述,財經類高校碩士研究生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雖然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因此,要求我們必須加快碩士研究生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學校和學院幫助任課老師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困難,要注重師資力量的培訓,須鼓勵從事計量經濟學教學科研的教師參與多種渠道的交流,提供必要的專業學習與培訓機會。
[參考文獻]
[1]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1):18-22.
[2]洪永淼.計量經濟學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經濟研究,2007,(5):139-153.
[3]劉發躍.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研究———兼論探索性實驗教學方法的運用[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2,15(3):15-18.
[4]戴平生.《計量經濟學》研究生課程教學芻議[J].統計教育.2007,(10):26-28.
【高校碩士研究生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研究】相關文章:
計量經濟學課程特點研究11-17
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研究11-18
傳播學概論課程教學研究11-20
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研究論文02-18
試論高校課程自主改革03-03
結構力學課程多媒體教學研究03-29
高校高校校本課程開發問題研究02-24
關于高校政治課實踐教學研究02-24
醫藥類高校“網絡營銷”實踐教學研究01-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