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3-02-13 12:37:28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精選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教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精選15篇)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1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推進,越來越豐富的、復雜的課堂生成現象出現在老師眼前。面對生成,該怎么辦?筆者以為,“動態生成”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體現了課堂不再由教師主宰,而是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時刻關注生成,以生成為教學資源,不斷創新,把師生的互動引向深入,讓課堂上不斷產生思維的碰撞,從而使課堂更加精彩。

          一、面對生成:準備好了嗎

          面對生成,教師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作出合適的反應,長不過幾分鐘,短不足十幾秒。仔細審視現實的科學課堂,我們會發現有許多教師面對課堂生成的情況,或手足無措,或茫然不知。

          案例1:《空氣中有什么》一課教學片斷。師出示兩支蠟燭,點燃,再出示一大一小兩個玻璃瓶,問:如果在這兩支蠟燭上分別罩上這樣兩個玻璃瓶,請大家猜一猜,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生:玻璃瓶中的蠟燭會熄滅,小瓶中的蠟燭先熄滅,大瓶中的蠟燭后熄滅。因為小瓶中的空氣少,大瓶中的空氣多。師:到底會是怎樣呢?讓我們看實驗吧。ń處熥鲅菔緦嶒灒⿴煟簩嶒灲Y果很清楚,罩上小瓶子的那根蠟燭先熄滅,罩上大瓶子的那根蠟燭后熄滅。你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1:小瓶內空氣少,所以先燒完,大瓶內空氣多,所以后燒完。生2:燃燒需要氧氣,小瓶內氧氣少,所以蠟燭先熄滅,大瓶內氧氣多,所以蠟燭熄滅得晚一些。

          師:也就是說,同學們都認為燃燒需要空氣。那么瓶中的空氣是不是全部被燒掉了呢?瓶中到底還有沒有空氣呢?接下來,我們主要來研究這個問題。

          案例1 中,生1 和生2 兩位同學的發言是有差異的,這反映了兩位同學擁有不同的知識背景和思維水平。分析生2 的發言,我們可以判斷,該同學在課前已對空氣的成分這一知識點有所涉獵,在走進課堂時,他不再是一無所知。教師可通過追問該同學“空氣和氧氣有什么不同嗎?”引導學生在第一種猜想“瓶中的空氣用完了,所以蠟燭熄滅了”的基礎上,產生又一種猜想:“燃燒需要空氣中的氧氣,蠟燭熄滅是因為瓶中的氧氣用完了,但瓶中的空氣并沒用全部燒完,里面應該還有空氣!钡處焿焊臀窗l現這一課堂生成資源。

          案例2:一位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紅墨水滴到熱水和冷水中哪種情況擴散得快”這一問題時,先讓學生進行猜測,接著讓學生用實驗來探究。本來絕大部分學生的猜想和教師心中的結論是“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得快”,但是,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小組得出的結論是:紅墨水在冷水中擴散得快。這一結論與學生事先猜想的不相符,也出乎這位教師的意料。于是,這位教師要求學生重做一次實驗,其結果更是大大出乎教師的.意料,有近半數的小組實驗結論為“紅黑水在冷水中擴散得快”。該教師慌了,他給學生下了結論,判定是他們將水杯“晃動了”,紅墨水應是在熱水中擴散得快呀,接著馬上轉入下一個知識點的教學。

          面對課堂生成,這位教師表現得有些手足無措。意外既然發生了,我們應將“壞事”變“好事”,應該抓住機會讓學生討論:為什么同一個實驗,同學們卻得出了完全不一樣的兩種結論呢?原因是什么?這樣,學生就會意識到,影響紅墨水擴散快慢的因素是多樣的,做對比實驗時需要嚴格控制實驗變量。

          二、把握生成:可以這樣做

          課堂教學要重視預設,更要重視生成,以促進課堂的動態發展。那么,我們該如何把握這些動態生成性資源,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呢?

          1 借一雙“慧眼”——重視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是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觀察,其范圍包括認知水平、學習態度、情緒表現、人際交往、實際操作、獨創等。只有重視課堂觀察,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捕捉到更多的稍縱即逝的生成性信息,并冷靜地分析其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靈活地處理教學環節,重組教學方案,使學生真正“動”起來。

          案例3:在進行斜面的實驗教學時,我先用投影向學生講解實驗方法。講解的同時,我不忘觀察每一位同學聽講是否認真,臉上是充滿信心還是茫然無知,因為我知道這樣一些信息對后續的教學意義重大。忽然,我發現兩名學生已用木板搭出了一個斜面,用彈簧秤鉤著“重物”正想爬坡。看到這一現象,我意識到,自己講得太多了。于是,我停止了講解實驗方法,而是讓其他同學也先試著做一做。結果,通過實驗,每個學生都有收獲,結論“五花八門”,有“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的斜面越費力”“在高度一定的情況下,斜面越長越省力”“在斜面長度一定的情況下,斜面越高越費力”等。

          正是重視了課堂觀察,這位教師才能迅速發現有兩位同學不守“規矩”(未等教師發號施令便動起來),并冷靜地分析該現象產生的原因(自己講得太多了),靈活處理教學方案(讓其他同學也先試著做一做),才使學生真正“動”起來。

          2 試一試“太極拳”——將問題返還給學生

          將新生成的問題返還給學生,是處理“生成”性資源的有效策略。原因有兩點:首先教師要在短促的時間里調動大腦中儲存的資料,迅速地形成應對的策略和引導的路徑,需要一個反應思考的時間,同時,需要最大限度地獲取學生對該話題的真實思想。所以,將問題本身返還給學生,無疑會使教師獲得喘息的機會,從容不迫地在內心整合學生的發言,發現問題的癥結,找到巧妙的引導方法。其次,問題從學生中來還回到學生中去,這有意或無意的舉動正契合了新課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

          案例4:在《認識磁鐵》一課的教學中,在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磁鐵有南北兩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結論時,一學生突然插嘴說:“老師,我覺得這個結論不對。這兒就有兩塊磁鐵(其實是一塊摔成兩段的磁鐵,斷的一頭在藍色一段的中間),你看它們怎么同極相吸?”這位同學邊說邊拿同顏色的兩頭相接近,結果是同顏色的兩頭吸在一起了。這一結果也引起了一部分同學的認同。此時,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原因,但也沒有對這一“插嘴”置之不理,而是將問題拋給了學生:“對呀,這兩頭都是藍色標志,應該是同極相斥,但為什么會相吸呢?”將學生引向討論中。最后學生通過討論得出“一塊磁鐵斷掉后,每塊都會有兩個極,那塊都是藍色標志的磁鐵它也有兩個極,剛才同顏色相吸的那頭可能就是北極,所以相吸了”這一假設,然后,用實驗驗證了這一假設。

          3 打一打“預防針”——生成也可以預設

          教學的生成性,是否意味著不需要預設或不需要改進預設?

          課程專家指出,新課程改革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亙古不變的至理。我們完全可以在進行教學預設時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預設學生會提出什么問題、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生活有怎樣的體驗、解讀會有哪些感悟、探究會有哪些答案、練習會出現什么錯誤……一旦我們做到盡可能地把課堂生成納入自己的教學預設中來,才可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案例5:有位教師在教學教科版科學四上教材《我的小磁鐵》一課時,為了解決“自由轉動”這一知識難點,事先在學生探究材料中進行了有意識的預設,準備了一支生銹的頂針。在隨后的探究中,學生果然提出了疑問:我們的磁針為什么不能指示南北方向?于是,教師便把這一組的材料在實物展示臺一一出示,請大家來幫忙解決。不久,有位細心的學生舉起了手,胸有成竹地說:“老師,我知道原因了,是因為頂針上生銹了!苯酉聛韺W生自己想辦法除去了鐵銹。一陣驚訝聲之后,學生終于使磁鐵重新轉動起來。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此時的磁鐵轉動情況,并得出自由轉動的特點。

          最后,筆者以這樣一個觀點作為文章的結尾:過度生成的課堂,將會是沒有效率的課堂。因為,生成畢竟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為師生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空間,富于挑戰的話題,達到解放學生身心,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一堂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課,應該以預先設計和動態生成的辯證統一為最高境界。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2

          一、采取各類教學競賽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雖然目前絕絕大多數小學課堂都開設的科學教學科目,并且小學科學教育的地位也有顯著提高,但是相對語文、數學等主科來說,仍屬于邊緣學科,而且學校以及社會并未了解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性。這也在某一程度直接導致了教師在課前備課以及課堂教學中缺乏相關教學熱情,絕大多數課堂教學仍舊停留在完成任務的層面。在這個大環境下,教師普遍缺乏教學熱情,而科學研究卻表明當人在處于競爭環境中,人們通常會渴望更好的完成任務,完成任務的動力也會更加的強烈。

          所以,本地的小學教學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定期舉報校園科學教學競賽或是區域間的科學競賽活動,讓更多的教師能夠直接參與進來,通過這樣的競爭能夠在某方面激勵教師在課前充分備課,在課堂上認真授課,在課后布置相關的課后作業并且批閱,最終教師也會更加關注課堂教學研究,積極思考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最終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提高。為了更好地完成科學競賽活動,教師也需要闡明相關的教學方針和策略并且通過實踐教學,讓更多教師能夠參與并且有所學習,這樣幫助更多的教師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教學方法,最終促進小學科學教學的全面發展與提高。

          二、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探究實踐活動

          科學課程是一個操作性較強的科目,學生的學習能力必須要在自我實踐中才能夠不斷提升。所以教師也要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來進行科學探索,使得學生樹立起相應的科學觀。例如在學習“溫度的測量”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示范如何進行溫度的測量,怎樣認識實驗用具,怎樣操作實驗用具,并且如何進行有效地實驗數據記錄等。

          在教師演示時,教師就要提醒學生仔細觀察老師在每一個步驟所選用的道具,以及操作的動作是怎樣的。當學生自己親自進行演示時,一定會與教師的操作步驟和動作存在偏差,比如把溫度計放到燒杯中時溫度計的置放方式和置放位置都需要保持一個標準的狀態,而學生在操作時可能會忽視這些細節,導致實驗的結果也會和教師的結果有著一定的出入。因此,教師這個時候就要強調學生們的出錯點,更正他們的操作方法。學生在經過教師的指點后就會明白自己實驗的錯誤點,并且形成自己的認識,再次操作實驗,加深印象,從而學習到溫度測量的正確方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進行觀察、操作、糾正,最后學習到正確的方法,對這一課的知識掌握到位。所以,學生獨立自主的實踐探究活動才是科學學習的根本,并且也只有在學生自己的探究過程中才能夠了解到自己的出錯地方,并且能夠根據教師的指點進行及時地更正,到達學習的效果。

          三、讓學生在科學實驗中體驗快樂

          小學階段的學生出于一種好奇心極強和探索心極強的階段,所以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然后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體現到科學的課堂中去。而實驗教學法就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迎合了小學生們的好奇心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們在實驗中的參與度。例如在浙教版小學科學“校園的樹木”這個課題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和搜尋校園內不同樹木的情況。

          比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讓他們負責收集不同樹木種類的樹葉、樹皮,然后把收集到的樹葉和樹皮進行分類和整理,確定好哪些是屬于大樹的',哪些屬于小樹或者小草類的。最后教師教學生用放大鏡等工具來對這些樹葉和樹皮進行觀察,并且記錄好這些樹葉和樹皮的外形特征,比如樹葉的葉子長度、葉子的莖向、葉子的厚度,還比如樹皮的厚度、樹皮的粗糙程度、樹皮的硬度等方面都是可以記錄下來的內容。更可能的是,教師甚至可以讓學生去收集一些水草生物,教會學生如何制作植物標本,作為自己的珍藏品。這個環節也正好迎合了學生們的好奇心,促發著學生們的興趣,因此教師能夠順利帶動學生進行科學課堂的學習,學生們也能夠從中感受到快樂,進一步地愛上這門學科。教師還可以把學生身邊常常見到的動物作為實驗的對象,例如浙教版小學科學中“尋訪小動物”這個課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觀察校園中的動物,比如“金魚”、“螞蟻”、“蚯蚓”、“蝸牛”等都是可以容易見到的動物。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去觀察金魚游泳時嘴巴的運動狀態,螞蟻是如何進行食物搬運的,蚯蚓是如何鉆進土堆里的,蝸牛爬行的痕跡是怎樣的……這些問題也是學生平時會感到好奇的問題,所以這也更加激勵著他們去觀察和探討。學生們自己拿著放大鏡和其他工具進行探索體現了小孩子融入大自然的狀態,學生們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也能夠體會到實驗觀察帶來的快樂,增加了對科學的喜愛之情。

          四、總結

          總體來說,科學這門學科是一門與大自然緊密結合的學科。小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所以學習科學的過程也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與學生一起探索自然,學習科學知識。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3

          摘要: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越來越感受到科學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小學科學教學是科學的基礎教育,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科學意識萌芽和發展的最佳時期,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其教學方法也需要不斷研究和推陳出新。

          關鍵詞:小學科學 觀察 探究方法 情境導入 課外研究

          科學教學的最好的方法是教師悉心指導、學生共同參與,大家在一起無拘無束地認識自然事物的規律,掌握所學,獲得新知,解除疑惑,不斷前進。下面略談一下筆者教學的心得體會。

          一、巧設懸念,增進學習興趣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就缺乏新鮮感和主動求知的意識。一堂課能否成功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前提就是想方設法增進學生學習興趣。興趣來自哪里? 來源于對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來自于對知識的求知欲。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巧設懸念,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激起他們的探究興趣。

          在《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一課中,我先讓學生觀察電池盒小燈座的構造,觀察連接方法,帶著大家一起動手演示,小小的燈泡發出熠熠的光芒,孩子們的臉上寫滿了喜悅。我抓住時機提出問題,能不能讓更多的小燈泡一起點亮呢,能不能讓一個很大的燈泡亮起來? 一連串的提問,激發起孩子們的好奇心,他們躍躍欲試,情緒高漲,這對知識的掌握、為后面的探究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仔細觀察,掌握探究方法

          世界上任何偉大的發現,都和科學家的認真觀察離不開。有了認真觀察的習慣,觀察能力就會提升,就會有動手的興趣,就會有創造,這就是人們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教學的特點。

          我們要根據兒童的年齡,考慮他們的受知識水平以及思維習慣,而教給他們一些觀察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探究的方法。小學生雖然好奇心強,但是情緒容易引起波動,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意識,也不能夠長期地對一件事情進行關注,他們往往只看到表面現象,我們要指導學生進行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提示他們,我們觀察的事物后我們所學的知識有什么聯系? 我們觀察的重點是什么? 觀察這些內容為了獲得什么? 在教學《聲音的產生》一課中,我給學生們準備了一些能發出聲音的物品,讓他們通過敲打、撞擊仔細傾聽這些東西發出的聲音,都有哪些特點,這些特點又有什么不同和聯系,他們的一致點又在哪里。學生們得出以下結論: 它們發出的聲音各異,相同的地方是只有震動才能夠發聲,他們從而能夠理解了“聲音是由物體震動而產生的!

          三、節約時間,課下為課堂做準備

          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指導學生多做一些課外準備,從而收到更好地學習效果。學習《油菜花開了》與《各種各樣的花》這一教學內容時,時間正好是春天。陽春三月百花盛開,我安排課外作業: 觀察公園里路邊以及菜園子里各式各樣的花,注意采摘,要愛護植物,切勿踩踏,采集時要完整,妥善保存起來,輕拿輕放,不要損壞。注意觀察鮮花的顏色、香味、現狀,分辨花的萼片、花瓣,辨別雄花和雌花,寫成筆記做詳細的記錄,總結經驗,提升對于花的感性認識,打好學習《各種各樣的花》這一課的基礎。

          四、注重情境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教學要避免千篇一律,打破常規,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在教學實踐中,課前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導入新課,對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反之,毫無新意,平平淡淡,學習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學生們探究活動的動力就會慢慢枯竭。要積極備課,語言幽默詼諧,讓課堂上充滿笑聲,善于向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制造懸念,讓他們激情四射,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這樣的學習輕松愉快,收獲良多。如我們學習磁鐵的時候,我給大家準備了大小不一的磁鐵,提出一些問題“一個小小的磁鐵能吸起一個很大的鐵塊嘛?”學生們親手做實驗,就有了“不同的磁鐵磁力大小不同”的概念。在《巖石會改變模樣嗎?》教學中,從“校園里的巖石七天內有變化嗎?”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巖石會改變模樣嗎?”不斷地提問,不斷地產生新的認識,逐步帶領學生們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

          五、讓學生積極進行課外研究

          自然界是豐富多彩的,知識本身也來自生活的總結。學習如果局限于課堂,不僅舍本逐末,而且也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應該帶領大家積極開展課外教學。比如,教學《觀察綠豆芽的生長》,這個必須要實際操作和研究了。學生們開始制作,持續觀察,有的同學很不成功,一開始就失敗了,原因是他們沒有按照要求讓綠豆用熱水燙,或者用水泡的時間不夠,沒能夠把綠豆皮泡開。有的同學失敗在過程中,因為他們沒有進行很好的排水,豆芽根部腐爛; 有的同學干脆就是澆水不夠,干枯而死。贊美優秀者,鼓勵失敗者,后者再接再厲,從前者那里吸取經驗,結果他們后來都百分之百的成功了。這樣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教好科學,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養他們的觀察、實驗、理解、探究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這一任重道遠的艱巨之路,教師應站在世紀的高度,深入鉆研課標和教材,敢于創新,大膽探索,就能走出一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科學教育之路。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4

          一、以玩促學,讓學生切實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小學生畢竟還是孩子,貪玩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要想讓他們規規矩矩地在課堂上坐四十分鐘,安安靜靜地聽,對很多孩子來說都很難。一些老師對那些在上課時總是好動的孩子會采取批評的方式,責怪他們“不聽話”,其實這樣不對,老師也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心理出發,了解孩子們的特點,并且加以利用。這也就是說,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老師不應該再采用老方法,只是單純地講課,而可以換一種方式,以玩促學,通過一些小游戲、小實驗,讓學生得以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切實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樣一來,孩子們就不會再覺得上課很無聊,因為他們不需要一直紋絲不動地坐在凳子上,而是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動態的學比靜態的聽有意思很多。只要學生有興趣,通過主動參與,在玩樂中學習,就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他們對學習、對知識掌握情況明顯會好很多。以玩促學,讓學生切實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自己總結,讓學生主動發現身邊的科學

          小學科學,不同于語文、數學,它是一門走在時代發展前沿的學科,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做了最科學、最真實的解釋,小學開設這門課,就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我們發現,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是一個勁地告訴孩子們這些知識,學生好像就只是一個接收器,牢牢記住老師所講的東西,這樣很不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實,老師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讓學生自己總結,對這件事、對這種現象,你怎么看?為什么?自己去找答案,老師在旁進行指導,循循善誘,幫助他們。要知道,孩子們自己找到、總結的答案,肯定比老師告訴他們的要印象深刻。這樣總結的過程,其實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如此,學生就可以主動發現身邊的科學,不僅掌握了老師想要告訴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這種能力,在今后遇到類似事情,完全可以憑自己去解決、發現。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再做學習的`接收器,而是主動進攻,積極學習。自己總結,讓學生主動發現身邊的科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總結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老師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只有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他們的思維才不會僅僅局限于老師所講的某一個點,而是可以擴散開來,更有利于他們的學習。通過老師的培養,讓所有學生都擁有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自身的綜合能力,讓這些祖國的花朵在陽光下燦爛綻放。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5

          摘要:本文筆者主要闡述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當前所存在的問題,根據此提出關于小學科學課堂提高學生注意力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科學課堂;學生注意力;策略探討。

          一、當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問題

          在當前小學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極大的影響著科學課堂教學的效率。眾所周知,通常情況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需要先對教材內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之后再根據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在課堂上進行授課。

          然而,在目前的情況下,筆者發現有許多學校和教師對科學課程都缺乏重視,并且很多時候科學課程教師都是由其他課程教師來兼職。而這些教師在身兼兩門課程的教學時,通常會將精力更多的放在自己原本所教課程上,對于科學課程的教學往往就是草草了事。這樣就導致教師對教材內容沒有深入的理解,就更不用說來教授學生,自然而然就不可能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教學問題

          在新課改的要求之下,教師漸漸意識到將課堂的主體位置交還給學生的重要性,并且在課堂上更多的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特別是在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上,由于科學課程本身就是要求學生具備極強的動手能力,以及涉及許多實驗,因此教師在科學課堂上都會留出許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過猶不及的情況。教師給學生留出了大量的'時間進行探究性活動,雖然量多,卻不能保證質量,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往往流于表面難以深入。與此同時,教師又沒有很好的扮演一個引導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吸收教材內容,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在科學課程上的注意力學習。

          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學生注意力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對于小學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來說,科學教師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要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提高科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素質。而要做到這一點,學?梢越M織相關的培訓和講座,并且與其他學校進行交流,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以此來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除此之外,對于科學教師的選擇自然也要經過嚴格的考核,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科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素質。

          當然僅僅是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科學教師擁有強烈的責任心。在授課前要對教材內容進行仔細的研究,并且對自己所教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在科學課堂的授課時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從而引導學生在科學課堂中對科學更加感興趣,使學生的科學課堂學習注意力穩步提升。

          (二)教會學生知識與生活相結合

          科學教師要想在小學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取得更加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那么就必須要將課程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相結合。這是因為在小學科學課程中,每一個科學知識都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而將這些科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對于科學課程的興趣,提高他們對科學學課的注意力,從而讓他們更加主動積極的投入到科學課程的學習當中。

          這是因為由于小學生處于獨特的心理和生理期,在這個時候他們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專注力卻不夠。而采用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授課方式,能夠讓他們從實際的生活當中去接觸每一個科學知識,在利用他們對外界強烈好奇心的同時,還能夠解決專注力不夠的問題,讓學生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更感興趣。

          (三)多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在科學課程的學習當中,科學探究活動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要提高學生在科學課堂的注意力,就必須要注重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這是因為對于學生來說,不僅需要掌握牢固的科學理論知識,同時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而科學探究能力除了包括學生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外,還包括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領導能力。

          因此,教師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時候,除了要注意科學探究活動與科學知識的結合,同時還要注重在活動中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領導能力的培養。當然,在這其中,教師一定要扮演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引,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活動,并且通過科學探究活動提高自身的知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祀泉.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5(4):177

          [2]陳晟明.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10):269

          [3]張小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5(29):57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6

          一、優化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就是一個導火索,可以點燃學生求知的火焰,進而使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否則探究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導入環節,設計新穎而巧妙的導入,以激發學生更大的探究熱情。

          1.實驗導入。

          實驗是科學課程的重要內容與學習方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現象更明顯,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如在學習《食鹽的溶解》時,教師首先為學生做演示實驗,準備好一杯清水與若干食鹽,將食鹽放水杯中輕輕搖晃,學生發現食鹽不見了,這樣學生自然會產生困惑,食鹽去哪兒了?進而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熱情。

          2.多媒體導入。

          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將其運用于教學中更能突出科學課程的學科特征,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思維特點。多媒體展現的不再是單一而靜止的內容,而是將難以理解的抽象而深奧的知識寓于直觀的事物與生動的場景之中,這樣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主動性與能動性。

          3.懸念導入。

          小學生好奇心強,運用懸念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究。如在學習磁鐵時,教師可以將磁鐵提前放于衣袖中、口袋中,放于乒乓球中,為學生表演魔術,隨著衣袖的移動,可以將乒乓球吸附于衣服上。學生躍躍欲試,但是學生拿在手里就不靈驗了,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樣自然可以引發學生的關注與思考,更利于學生探究活動開展。

          二、有效提問,誘發學生探究動機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學生探究的內在動力,是發現的基石、智慧的開端。我們要善于運用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進入求知的憤悱狀態,從而使學生展開主動探究以解決心中的困惑。這樣的教學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而是建立在學生主體參與與積極思考基礎上的自主探究與自主構建,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這正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關鍵。

          1.問題要具有探索性。

          過于簡單與過于復雜的問題都不利于學生探究活動開展,會打擊學生學習信心,甚至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與探究熱情。學生的認知是經歷從已知到最近發展區再到未知的循環過程,不斷將未知轉化為已知。在設計問題時要在已知與未知的聯結處最近發展區提問,這樣才能基于學生基礎,又具有一定深度,能夠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將未知轉化為已知。

          2.問題要具有層次性。

          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是客觀存在的教育事實,但也是最寶貴的教學資源,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創造性探究,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化地發展。因此,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不能提出“一刀切”問題,這樣的問題并不能面向全體,只能成為部分學生的探究。要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探究。

          3.問題要具有開放性。

          傳統教學提出的大多是檢測型問題,只限于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并不利于學生思維與探究的開展。不能拘泥于標準答案,而要提出開放性問題,給予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將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突破傳統教學的束縛,擺脫固有思維的枷鎖,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新,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

          三、質疑問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毫無疑義是問號。”有效的科學探究不僅要關注學生探究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探究的過程,要鼓勵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勇于提出問題,這是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標準。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喜愛追根溯源。教師要根據學生好問的特點,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表個人見解,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如在學習《觀察土壤》時,我首先讓學生課下采集土壤,課上我引導學生思考,我們采集土壤是為了研究,那么我們要研究土壤的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學生展開認真而積極的思考,結合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提出要研究土壤的成分、是否含有水分等。學生自主提出的問題,探究熱情更高。當然小學生受各種條件的影響,提出的問題難免膚淺甚至是錯誤的,此時教師不可武斷地否定,首先要肯定學生提問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四、課外活動,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課外有著更寬廣的探究空間,更利于學生探究能力培養。我們要在搞好課堂探究的同時,為學生開展豐富的課外探究活動,這樣更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聞,更利于學生科學學習興趣與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如學完《樹葉落了》,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隨著天氣的變化,植物有何變化?讓學生展開長期而認真的觀察,這樣更利于學生養成觀察的好習慣。學完《鹽在水里溶解了》,讓學生探究如何將溶解在水中的食鹽提取出來?這些課外探究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更能引發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從而使學生展開主動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認識到科學課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水平,更利于學生綜合水平提高。

          五、總結

          總之,我們要發揮科學課程的學科特征,為學生營造探究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放妥學生探究動機,引導學生展開一系列主動而積極的探究,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再現真理發現全過程。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又可以讓學生學會探究這一基本方法,讓學生學會探究,成為科學探究的主人,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全面發展。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7

          一、巧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信息技術把以往的教學模式來了一個顛覆,從視覺、聽覺等方面給學生一定的震撼,實現了知識的完美轉化,把抽象空洞的理論知識轉變成了具體直觀的動態化知識。小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自覺性不是很高,如果他們沒有學習興趣的話,很難在課堂上集中精力。小學生天生好動,對于灌輸性的知識提不起興趣,如果把知識穿插到圖片、視頻等形式上,就能吸引到他們的注意力,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科學本身就是傳播科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學科,在教學方式的應用上應該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CAI課件的使用實現了知識的動態化,知識呈現的方式學生也比較喜歡,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也得到了激發,將被動式的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實現了樂學樂教的目標。比如在學習《在星空中》的章節內容時,首先讓學生進行預習,粗淺的了解相關的知識。但是牽扯的內容都比較抽象,為了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魅力,把遙遠、神秘、美麗的星空呈現給學生,教師就可以巧妙的運用Authorware、PowerPoint和Flash技術創設學習情景,把美麗的星空通過視頻,圖像的方式呈現出來,然后再結合這些信息技術詮釋理論知識。

          二、運用信息技術授課,完勝教學中的重難點

          小學科學講授的內容很多是非常貼近學生生活的,但是對于一些抽象化的理論知識,學生還是很難理解,對于這些學習難度系數較大的知識點如果采取機械式記憶的方法,效果肯定很差,學生聽不懂、學不會的現象就會出現,甚至會出現厭學的情況。對于小學科學而言,知識有簡單和復雜之分,有重點難點之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助于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常規的課堂教學方法,比如板書版畫授課,使用掛圖,純碎的語言描述等,這些途徑小學生一般不是很喜歡,雖然老師講的津津有味,甚至口若懸河,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卻得不到激發。如果運用信息技術的話,就可以通過聲文并茂的方式呈現知識,也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多媒體技術在一線教學中的應用,優化了教學過程,從視覺、聽覺和體驗上給學生很大的沖擊,在輔助教學上發揮出巨大的'促進作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可以把復雜枯燥的知識轉化為鮮活的圖像、動畫等,大大提升了教學質量。

          小學生天性好動、貪耍,如果課堂吸引不到他的注意力和興趣,他就會脫離課堂,甚至思想逃離到課堂之外。而多媒體以聲文圖茂的優勢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刺激著他們,有利于他們參與其中。比如在學習《把種子散播到遠處》的時候,對于課堂中牽扯的知識點,植物種子的散播方式:包括自身傳播、動物傳播、風傳播、水傳播等,小學生生活閱歷膚淺,了解的生活常識也比較少,講授式的授課學生是很難理解的,為此攻破這些重難點,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如果能通過視頻講解或者利用3DMAX制作的三維動畫給學生演示的話,學生就會非常理解了,并且理解的更加透徹。信息技術的運用實現了知識的轉化,把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更加簡單易懂,大大提升了教學和學習的效果。

          三、使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顧名思義是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其實教學質量的高低不是教師講授了多少知識,而是學生接受和了解了多少知識以及學以致用的能力。在小學科學課堂,小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該考慮到學情,應該落腳于學生的發展上。教育的目的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或者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做到學會學習。信息技術的使用顛覆了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給學生留足了思考和探究的時間與空間,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比如在講授《面包發霉了》的時候,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發霉面包的危害以及發霉的原因。但是無論是從化學常識還是醫學常識,學生都很難理解。但是計算機進入課堂后,這一切就變得十分容易了。教師可把這一課制成課件,先在屏幕上顯示一塊發霉的面包,然后再顯示兩組試驗的詳細過程,最后在本課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進行文字性小結。使學生在觀察試驗過程中,直觀地感覺到當時的情景,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從平面走向立體,使其思維性、創造性和嚴密性都得到很好的鍛煉。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8

          一、我校小學科學教學現狀

          經過調查了解,我校小學科學教學實際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科學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我校小學專職固定的科學教師很少(16個科學教學班只有2個科學教學班是專職固定的科學教師),大多數教學班沒有,科學教師所學專業“理、化、生”或相近科學出身的很少。由于農村小學教師缺乏,學;旧鲜前芽茖W課作為“副課”、“搭秤課“來進行教學安排。因此,科學課常存在著擠課、占課現象,甚至有極少數學生一學期連《科學》書都沒見著,談何科學課的教學。

         。ǘ⿴熧Y力量薄弱。

          受應試教育思想和兼職教師影響,科學課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應有的重視。多數農村小學科學教師是兼職,幾乎沒有專業背景,這樣的非學科專業背景直接影響課程的實施質量。

          (三)教育經費缺乏,教學資源跟不上、教學配套設施缺乏。

          沒有經費投人,無科學實驗室、教育設施奇缺難以適應和進行現代的科學教學。這讓搞科學教學的教師感到非常困難,導致學生演示實驗、分組實驗落實的難度大。學校的學生從來沒有進過實驗室。要上科學課就干脆帶學生讀課本,這樣很多的科學教學就變成了一種“走過場”。

          二、我校小學科學教學實際現狀的策略

         。ㄒ唬┩晟票U现贫取⒓哟蠼涃M投入,改善我?茖W教學條件

          轉變觀念,提升科學課的學科地位。一門課程的學科地位,取決于它的學科性質。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科性質在新課標中有明確的規定:“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以促進未來國民科學素養的全面提升,加強我國在科技競爭中的地位。”因此,加強科學課程改革,首先須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上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下到小學校長及科任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加強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科學教育提高到關系國家興衰、民族命運的高度來認識,不再把科學課當成副科,從而確保科學課的學科地位。

         。ǘ〾汛罂茖W教師的隊伍,增強科學教師的師資力量

          小學科學教學要求教師具有較深的自然科學知識,而目前教師中有科學專業背景的教師不多,科學課教師主要任其他學科的兼職教師組成。兼職教師大多屬于“科學”領域的“新手”,沒經過學科訓練,知識水平上不能達到教學的需要,所以很大部分教師亟待提高自身的學科知識。

          1.實施科學教育的關鍵在教師。

          長期以來的傳統觀念給語文、數學的主科教師在培訓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而給科學教師帶來的'卻是“不平等”待遇。以致科學課沒人愿上,沒人會上。針對目前我,F任科學教師專業水平較低、學歷不高和專業局限的狀況,必須加強我?茖W教師的師資培訓。要把轉變教師觀念貫穿于培訓的全過程,讓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權威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移到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2.提升我校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勢在必行。

          科學課本應是學生最喜歡的課程之一,可是很多小學生表示科學課沒意思,學完也沒什么印象。這與學?茖W課教育資源有限、很多內容無法開展,但我認為影響最大的是科學教師科學素養問題。教育行政部門要重視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小學校長也要重視本校的科學教育教學。這是提升我校小學科學教師素養的前提條件。在這些前提條件下,鎮、縣要常組織一些科學教師培訓,努力轉變科學教師的思想觀念。鎮、縣教育行政部門每學期組織各種形式的競賽,目的在于通過競賽激發教師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比如進行青年教師科學課堂教學比武、案例設計比賽、現場說課比賽、教師操作技能競賽、科學教師基礎知識競賽、論文評比等活動,給我校科學教師提供很多的機會展示自己,不斷地提高科學教師自身的素養。

          三、總結

          綜上所述,針對我校小學科學教學的實際現狀,要提高科學教學質量,從上到下高度重視、加大資金投入是基礎,提升小學科學教師素養、教學能力是關鍵,結合當地實際挖掘地方資源豐富科學課教學內容,這能著實提高我校的科學教學質量。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9

          一、正確理解、處理教材的策略

          教師要本著“固本求變”的原則處理教材。固本,就是依據本課教學目標;求變,就是要從實驗出發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改造或者增刪。就是要鉆研教材,并不斷創新,并從多方面,多角度地理解和挖掘教材編寫者的設計意圖,在能夠熟練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新處理。如《浮與沉》一課研究“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活動,書中只列出了兩種可供研究的物品,這時就可以對教材靈活處理,讓學生再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件物品進行研究,效果會更好一點,學生在總結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時就會更加容易一些。

          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不會發生在被動的吸收之中!苯處熞扇∫恍┍匾姆椒,創設一定的探究氛圍,或采用一些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只要有了興趣,便會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大腦中形成興奮中心,促使全身各種器官處于最佳狀態,這時學生才能真正積極和主動參與到整個探索學習過程中。因此,教師培養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是學好科學課的前提?刹扇〉姆椒ㄓ校

          (一)設疑激趣

          如教《研究磁鐵》一課時可將載著手套的手(內藏磁鐵)接近桌上的曲別針(曲別針被線系好,另一端固定的桌子上)。學生看到曲別針在空中飛舞,這時的思維便活躍起來,勢必會想,老師是怎么辦到的?手中有什么?它能不能吸引別的物體?由于急切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從而會帶著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下一步的探究活動之中。

         。ǘw驗成功,鞏固興趣

          探究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既有成功,又有失敗。如“怎樣改變物體的沉浮”活動中,有的學生為了讓鐵塊浮起來、讓裝入水仍未沉下去的瓶子沉下去,不斷地失敗,不斷地實驗,這時教師應該充分發現學生探究中的積極因素,加以鼓勵,使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也使其體驗到“失敗是成功之母”,體驗到意外。只有這樣,學生的興趣才會更加持久。

          三、創設自主參與探究的條件

         。ㄒ唬I造寬松、愉悅、民主的學習環境

          在一節課之中,教師感情投入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感情投入,學生的思路能否打開,情感能否釋放,全在于教師的引導,所以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民主的學習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就是要使學生有一種安全感,舒適感。使他們毫無拘束地去學習。

         。ǘ┮龑W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探究

          新課標認為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學生的需要。由于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如果還按原來的齊步走、一刀切的方式,就會出現能力強的同學“吃不飽”,進而興趣減弱;稍弱的學生“吃不了”沒興趣的現象。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不同層次、深度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選擇,在研究的過程中都有所發展,并且在此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地扶一扶,在探究方向和方法上進行點撥;對能力稍強的學生,要引導其自行選材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進行深層次的探究。

         。ㄈ╅_放性原則

          傳統的自然教學,學生大多處在封閉的課堂教學狀態之下,獲取知識的途徑過于單一,思維和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不夠。因此,在改革后的實際教學中,要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引導學生利用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等等各種媒體和資源進行學習、學生不必為了學習而共同處在某一時間和地點,學習可以是獨立的,也可以由小組合作完成,地點可以擴展到課外、校外。例如學習《節約用水》教師,可讓學生調查家庭、學校周圍,社區一些地方的用水量和浪費水的現象,爾后引導學生分組研究一些專題,如“水龍頭的漏水情況”,“公廁沖水情況”等等。讓學生通過調查、觀察、統計數據等活動進一步研究,最后可以以板報,手抄報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無疑加強了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和參與,有利于學生實驗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提高。

          四、合作中研究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碰到許多的困難,更需要相互協作,因此,自主學習更要講究合作學習的`策略。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采取相應的方法,在觀察實驗時,引導學生明確目的、分工,積極動手動腦,共同完成觀察實驗內容,填寫記錄單。在搜集資料時,要為其他成員提供具體資料,選取有效的信息。在討論時,在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同時,尊重并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完成共同目標。

          五、堅持科學探究的過程評價

          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并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評價對學生的探究學習做出適當的評價。評價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如何一步步制定計劃和實驗的,也要注意學生在活動中的興趣,責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評價不是為了制造等級,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是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完善自我的一種教育方式,是促使學生順利到達科學彼岸的重要一環。

          六、總結

          總之,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線,讓學生成為科學探究的主體,運用各種策略,使學生愛學,樂學,學得快,學得好。將科學課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目的落到實處。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10

          一、創新實驗,讓學生自主設計

          當前的小學科學教育,許多教師的課堂教學,都顯得過于程式化,不過就是在簡簡單單地重復著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書上有什么,自己就教什么。尤其是在實驗方面,不看具體環境,不看實驗的合理程度以及與現實情況的滿足程度,一味地簡單照搬,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喜歡根據學生自己的意愿,讓他們對教學實驗進行充分的自主創新設計。例如,在四年級下冊《擺》一課教學中,原教材里,在本節實驗上選擇了單擺來進行。但這其實是存在很多問題的,一是延長了活動時間;二是不利于學生進行精確的科學觀測。而且兩次試驗的設計也略顯不人性化,在操作上具有較高的難度。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課堂上的實際實驗操作過程中,我讓學生自主設計,對過程進行改進,結果很多學生創新性地采用了雙擺形式,一次性完成。相對來說,實驗時間縮短一半,提高了效率,很好地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改進,完成了學生的自主化學習。

          二、巧妙問答,讓學生自主理解

          美國著名科學家加波普爾說:“科學與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問答是教學中經常會用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采取巧妙問答的方式,可以有效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化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提問原則,對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極為有用的,因為這可以讓教師幫助學生充分實現自主化的學習過程。例如,在三年級下冊《植物的一生》課堂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化學習,我在課堂教學伊始,就進行了一系列的提問。

          “我們平時接觸到的植物有哪幾種?”“這些植物由什么部分構成?”“這些植物有哪些特點?”通過這樣一些問題,幫助學生在聯系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充分進行自主思考,并通過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植物與動物的區別以及相同之處。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之間的自主討論,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在我們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及對我們有什么樣的影響,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自然環境各部分之間和生命體的特性、生命周期復雜的相互作用,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課堂上的學習內容,并在課堂基本教學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化自由學習。巧妙問答,是教學中帶動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實現自由化學習過程的有效方式。通過巧妙問答,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強化學習效果,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打開學生的思路,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

          三、互動多樣,讓學生自主思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要更好地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理解,幫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不但需要教師運用提問的方式,還需要運用其它多種多樣的互動方法進行輔助,比如小組討論、游戲互動,等等。經過實際教學證明,這些方式都是極為有用的。例如,在六年級下冊《踏上健康之路》一課的學習,我讓每位學生都模仿殘疾人,進行了實驗互動。我讓每位學生模仿體驗了一只手系紅領巾的費時與不靈活,與一只腳來回走的不方便和保持平衡的難度。通過這些體驗活動,我幫助學生意識到擁有一個完整的身體是很重要的,進而引導、啟發學生思考:“怎么去保持一個完整健康的身體?”“殘疾人是不是等于不健康?”“殘疾人就一定是命運的弱者嗎?”等此類問題。體驗結束后,通過采取小組討論與匯報的形式,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例子、想法以及日后的做法,讓學生知道我們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比我們更困難的人都在堅持運動,保持健康生活,進而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互動多樣,是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習,這樣可以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實現自主化學習的科學途徑。

          四、總結

          前文所述,是筆者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不斷思考并根據科學這門學科的特殊性及其它特殊屬性總結出來的做法,并且在多次嘗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傊,科學是一門需要創新與思維的學科,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他們在科學課堂上展翅高飛。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11

          一、小學科學教學現狀

          1.教學目標不明確

          由于中國傳統教學方法極為單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理論知識。但是,這與開設小學科學這門課程的初衷相背離。這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學生自由學習的權利。因此,這樣的教學策略更加不利于科學課程的開展。

          2.沒有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隨著我國教育方法的不斷改革,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政策需要被落實到教學工作中。但是,我們還是能夠看見許多學校依然沒有將學生擺在教學的首要位置。由于教師硬性要求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使得其產生抵觸心理。由于學生的不配合,所以,就使教學工作不能夠順利地開展。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

          1.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爭取將學生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進而引發其主動學習知識的想法。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神奇的科學現象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用酒精等加熱試管時,教師可以通過酒精燈所發出的藍色火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將其燃燒時所發出的藍色火焰進行講解。因為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而乙醇燃燒時就會發出藍色火焰。這樣一來,首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此,之后再進行生動的講解。這樣學生通過直接的觀察不但能將理論知識牢記于心中,更能記住實驗現象,以便為后續的`科學數學學習做鋪墊。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小學科學學習中,觀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學生從外界得知信息的主要途徑。但是小學生的觀察意識非常薄弱,所以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幫助其有意識地培養觀察能力。但是觀察并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引發思考,這才是真正的觀察力。例如,在教學液體混合前后的體積變化時,教師讓每位學生動手操作。具體步驟則是分別用燒杯稱取100mL的水與酒精。然后讓學生將其同時放入另一個大燒杯中進行混合搖勻,隨即讓每位學生說出有什么現象發生。這時就會發現混合后的體積不是200mL,而是少于200mL。隨后教師告知是因為兩者的密度不同,所以混合后的體積不是200mL。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后續的科學學習。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通過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其善于觀察的能力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落實這兩點工作內容。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12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1.創設直觀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將有時用語言難以完整而準確地表達的一些抽象的理論、復雜的實驗過程等通過多媒體進行呈現,創設出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化抽象為直觀。例如:在《神奇的能量》一章中,由于能量看不見、摸不著,學生理解會有一定的難度,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能量的存在和轉換。

          2.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精心策劃每一節科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在《化石告訴我們什么》一課中,教學重點是了解化石的形成過程以及化石的作用。我通過收集當地特有的樹化石給學生進行實物展示,讓學生親眼看、親手摸,同時播放化石形成的視頻。讓學生親身的感受化石的真實形態并觀看了化石形成所經歷的漫長過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利用多媒體技術,講一些抽象或者不好講的內容,F代信息技術可以更好的表現出傳統教學技術所不能表述的內容,取得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如:在《探索宇宙》這一單元,關于宇宙、星座和銀河等知識內容比較抽象,也很難找到相關的教具幫助學生理解。如果采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動畫視頻給學生播放,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4.充分利用展示臺,為教學活動提供便利。教師應利用多媒體展臺來展示學生作業、圖表、考試卷、一些比較微小不易觀察的物品或標本等,以便于學生觀察。例如:在《饅頭發霉了》一課中,課本中用圖片出示了霉菌的三種形態:絨毛狀、蛛網狀和絮狀。由于霉菌分布的不規則,通過顯微鏡,很難觀察到三種形態的典型樣本。這時通過大屏幕出示圖片,可以給學生一個非常形象的比較,加深記憶。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實驗教學

          實驗是科學教學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手段,現代信息技術對促進實驗教學同樣起著很重要的輔助作用。由于目前實驗室條件有限,實驗教學的科學性、直觀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在教學中很難充分體現。把現代教育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實驗教學,不僅能克服實驗條件的限制,還能提高實驗的演示可見度,加強實驗操作的規范性、正確性,為豐富學生的實驗知識和經驗發揮巨大作用。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自我檢測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很多有趣的練習,可以將機械、重復的練習多樣化。例如,可以設計成學生的通關游戲。將知識點設計為通關障礙,學生答對才可以通關;答錯化學實驗引起爆炸;地震逃生,如果措施不當,引起傷亡等。培養學生關注細節、加強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吸引學生關注教學重點。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課堂教育提供極大的便利。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以及信息技術和科學課程整合的深入,對傳統的課程理念以及教學方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13

          我在執教《螞蟻》這一課時,根據學生大多都見過螞蟻,對螞蟻都比較熟悉,也比較喜愛,但是因為螞蟻的個體不大,學生對它們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不是很清楚的實際。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引導學生體驗探究螞蟻的過程,逐步建構自己對螞蟻的認識,培養并保持學生熱愛小動物的興趣,為后面對其它小動物的觀察等做準備。觀察螞蟻的身體特點有兩條途徑,一是在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另一種是在課堂中的觀察。經過課前精心準備(提前用白糖引誘螞蟻,確定準確的觀察地點。上課前一天,我在校園的花壇、樹木、操場等螞蟻可能出沒的地方放上白糖,經過一天的'觀察,找到了十多個螞蟻比較多的地方,上課的當天早晨在這十多個地方再放點白糖引螞蟻出來,確保上課時學生能觀察到。)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因為這樣的觀察更接近科學觀察。

          (一)視頻課件導入,揭示課題。

          1.問題激趣:你們見過螞蟻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見過的螞蟻的樣子嗎?(通過問題激活學生對已有經驗的回憶,雖然此時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還是錯誤的。)

          2.播放課件,出示課題:螞蟻。激發學生探究欲(通過鮮活的螞蟻活動視頻,引發學生聯想。)

          (二)室外觀察前的準備,讓學生了解怎樣觀察螞蟻。

          1.說說你以前觀察到的螞蟻?(從地點、數量、在干什么、吃什么等方面回答,尊重學生已有經驗。)

          2.引導學生從螞蟻的樣子、身體有哪幾部分、怎樣搬運食物、怎樣交流信息、怎樣排隊行進、遇到食物時的反應等方面進行觀察。

          3.觀察中應注意的問題。(安全、觀察工具的使用、準備、愛護螞蟻等)

         。ㄈ┦彝夥纸M觀察,引導探究。(讓學生帶著問題,運用已有經驗探索新知。)

         。ㄋ模┓纸M回報觀察結果,開展研討。

          通過剛才的研究,你們發現了什么?每組選出一個學生代表小組發言,說說剛才的研究中你們遇到了那些問題,你們是怎么解決的?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我們一起解決。對研討中發現的事實沒有說完整的由另一個學生補充。教師把學生的觀點板書下來,即使錯誤的發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記錄下來。當學生的發言出現矛盾時,當場討論解決。當場討論不能解決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外再觀察再做出結論。(通過實驗、觀察、研討再形成新的經驗。)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希望被別人認可的欲望。因此尊重學生已有經驗,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14

          一、以玩促學,讓學生切實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小學生畢竟還是孩子,貪玩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要想讓他們規規矩矩地在課堂上坐四十分鐘,安安靜靜地聽,對很多孩子來說都很難。一些老師對那些在上課時總是好動的孩子會采取批評的方式,責怪他們“不聽話”,其實這樣不對,老師也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心理出發,了解孩子們的特點,并且加以利用。這也就是說,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老師不應該再采用老方法,只是單純地講課,而可以換一種方式,以玩促學,通過一些小游戲、小實驗,讓學生得以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切實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樣一來,孩子們就不會再覺得上課很無聊,因為他們不需要一直紋絲不動地坐在凳子上,而是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動態的學比靜態的聽有意思很多。只要學生有興趣,通過主動參與,在玩樂中學習,就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他們對學習、對知識掌握情況明顯會好很多。以玩促學,讓學生切實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自己總結,讓學生主動發現身邊的科學

          小學科學,不同于語文、數學,它是一門走在時代發展前沿的學科,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做了最科學、最真實的解釋,小學開設這門課,就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我們發現,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是一個勁地告訴孩子們這些知識,學生好像就只是一個接收器,牢牢記住老師所講的東西,這樣很不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其實,老師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讓學生自己總結,對這件事、對這種現象,你怎么看?為什么?自己去找答案,老師在旁進行指導,循循善誘,幫助他們。要知道,孩子們自己找到、總結的答案,肯定比老師告訴他們的要印象深刻。這樣總結的'過程,其實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如此,學生就可以主動發現身邊的科學,不僅掌握了老師想要告訴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這種能力,在今后遇到類似事情,完全可以憑自己去解決、發現。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再做學習的接收器,而是主動進攻,積極學習。自己總結,讓學生主動發現身邊的科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總結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老師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只有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他們的思維才不會僅僅局限于老師所講的某一個點,而是可以擴散開來,更有利于他們的學習。通過老師的培養,讓所有學生都擁有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自身的綜合能力,讓這些祖國的花朵在陽光下燦爛綻放。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篇15

          一、研究結果與分析

          1.校內硬件資源的擁有情況《科學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強調了科學教學設備和教室配置的問題。鑒于科學課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每所學校必須開設科學專用教室,并配備相應的儀器設備”。學校內的實驗室、科學教室、圖書館、閱覽室及其配備資料等都是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的硬性條件,能有助于豐富教師的課堂,為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提供支持,還有助于拓展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針對校內硬件資源存在的問題,主要通過對教師的問卷進行了調查。從學校設實驗室、上網設備、實驗儀器、飼養條件進行調查。一是從實驗室的擁有情況看,紅河州120所農村小學中,實驗室的擁有情況不容樂觀,其中有實驗室的占20.8%,沒有實驗室的占79.2%。經過訪問大部分的學校都沒有符合國家基本標準的科學實驗室,一部分學校是把以前的自然實驗室當做現在的科學實驗室,所以空間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一部分學校的科學實驗室是有其他房屋改建的。二是從實驗室儀器的擁有情況看,實驗儀器很少的學校占74.2%,有一些的占11.7%,基本能滿足教學的占7.5%,齊全的占6.7%?梢娊虒W實驗儀器是制約著紅河州實驗教學發展的瓶頸。小學科學教學儀器嚴重短缺,很多實驗課和實踐課不能正常開展,只能是紙上談兵。三是從上網設備的擁有情況來看,總體比較樂觀。“十五”期間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工程項目中,86.7%的農村小學配備了上網設備,沒有配備的占13.3%。通過訪談這13.3%的小學也在努力達標,以盡量完善教學資源。四是從科學教學實驗室和教學儀器方面,情況不容樂觀。數據顯示種植條件沒有的占52.5%,可以用花盆種少量植物的占38.3%,有一塊地的占9.2%;飼養條件沒有的占85.0%,可以飼養1—2種小動物的占12.5%,可以飼養3種以上的占2.5%。根據訪問了解到大多數農村小學沒有專門的圖書館,更沒有有關科學教學的圖書供教師和學生閱覽。從上面的問卷和訪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紅河農村小學教學硬件設施資源嚴重缺乏,不利于小學科學課教學的順利進行。

          2..教師對科學教學的態度情況在這樣一些科學教學條件匱乏的農村小學,在職的教師是怎樣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動手制作教具、準備教學材料、制作教學課件的教師分別占34.2%,57.5%,51.7%。偶爾動手的分別占45%,27.5%,29.2%。有時動手的分別占17.5%,10.8%,15.8%。經常動手的分別占3.3%,4.2%,3.3%。從經常動手為科學教學制備條件教師的比例可以反映出教師對科學教育的態度不是那么理想。通過訪問,由于繁重的教學任務,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幾乎沒有科學教師帶領小學生進行野外實踐或考察等活動。

          3.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情況學生的興趣作為素材性課程資源,是能夠進入課程并對課程實施產生積極作用的課程資源。小學生對“你喜歡科學課嗎”的回答,選擇“非常喜歡”的占30%,“喜歡”占40%,“沒感覺”占16.7%,“不喜歡”占13.3%。通過訪問“進行課外觀察活動嗎?”,回答“經!、“偶爾”、“從來沒有”的分別占12.5%、25%、62.5%,這就說明學生缺乏親身體驗自然的機會,也無法體會課外活動的樂趣。而在科學教育中學生進行課外觀察活動占很大比例。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的興趣與學生的課外觀察活動作為兩個變量進行分析后,說明小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二、結果討論

          1.資金投入不足

          儀器設備匱乏很多農村小學實驗儀器很少,甚至有的學校一套也沒有。僅有一兩套的學校,只有在老師做演示實驗時才拿出來,學生只有瞪眼睛看老師演把戲的份,沒有機會去自己親自動手實際操作,這樣的教學條件無法實現新課改中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素質要求。

          2.對科學課重視程度不高

          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的影響,科學課一直被稱作“副科”,很多地方僅以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成績來決定一個學生的能力。據調查,小學科學課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擠占用現象。即使是上實驗課,也是教師照本宣科或讓學生自己看書;同時,不執行課時計劃,一節課上幾節課的內容,根本不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另外,在科學教師的安排上,不少學校讓語文、數學等科目上教學成績不好的老師或年齡大的老教師來擔任?梢,在廣大農村小學,科學教育得不到各級教育者的重視,其地位并沒有提升到應有的高度。

          3.評價制度以考試為主

          當前中國的教育弊端,很多地方仍以分數作為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辦學質量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們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下狠抓書面成績,考慮到科學實驗課的實驗做得再精彩,也無法搬到試卷上,于是他們便取消實驗,專攻書本知識,根本就沒有顧及到學生在做實驗時的樂趣,這無疑損害了學生熱愛自然以至熱愛科學的美好情懷。

          4.教師素質偏低

          據訪問調查紅河州建水縣的農村小學只有一所農村小學有專職的科學教師,而且只有一位。農村小學科學教師,多為中老年教師或農村代課教師,且多數教師未經過系統的專門培訓,對科學實驗教學很難勝任。教師編制過緊,工作繁忙,很難有時間進行業務進修,提高自己。他們沒時間也不肯花時間和精力去鉆研教材,更談不上進行小學科學實驗課的科研工作了。隨著時代的進步,他們將無法承擔時代所賦予的素質教育的`重任。

          三、應對建議

          1.政府應加大資金的投資力度

          課程財物資源是科學教學活動的基本支持,缺乏必要的財力、物力支持,科學課程活動就會失去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經費緊張是每一個農村學校的領導和老師感受最深刻的,想搞一個活動,或課題研究,沒有充足的資金是做不到的。在與老師的交流中,一位老師的發言很有代表性,他感慨地說,自己從事科學教育十多年,對這門課十分的鐘愛,而且學校地處山區,各種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所以每年都要組織學生進行各種考察,并制作標本,他所自制的教具曾榮獲過市州級一等獎。但由于經費的原因,許多良好的課外活動都沒法進行或半途而廢,如果要學生承擔,農村家庭的經濟負擔重;教師自己出,一次兩次還可以,多了也承受不起;找學校要,學校領導對資金的利用問題也很無奈,事實上學校并沒有撥出專門的活動經費用于科學教育。因此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經費的投入。

          2.學校應強化

          教學實驗儀器的管理對現有實驗儀器的管理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在所調查的小學,儀器的管理往往被忽略。一些學校沒人管理儀器,有的學校是科學教師監管,這樣一來由于管理不當,許多儀器出現生銹、損毀、流失,霉變、腐蝕等現象,導致大部分的教學儀器和藥品不能使用。所以為提高對現有教學儀器的利用,管理工作不能忽視。管理好儀器設備不是目的,其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用好,通過管理給師生提供良好的儀器設備,隨時給師生的教學研究、教學活動提供方便。支持并歡迎、鼓勵、提倡和幫助師生使用儀器設備?傊,做好服務,使實驗教學儀器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

          3.轉變思想觀念

          選配好任課教師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的影響,科學課是“副科”這一思想仍為嚴重。所以要轉變科學是“副科”這一觀念。據了解,不少學校的科學課是有上不好語文、數學等科目的老師來擔任或有年齡大的老教師來擔任,這類教師沒有扎實的科學專業知識,研究教材的時間相對較少,所教內容不嚴密,很難達到課程標準的培養目標。通過和任課教師的交流,發現能夠完整學習課程新標準的教師寥寥無幾,更嚴重的是有的教師連課程新標準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更談不上理念轉變了。為此,需要學校為這部分教師提供培訓學習和教研的機會,讓每一個小學科學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有所改變、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4.完善評價機制

          激發教師積極性課程評價是課程教學的瓶頸,評價方式引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既制約著教師的教,也制約著學生的學。評價不僅是教師自我評價,更多的來自學校、家長,同時這種評價又往往是決定性的。而廣大農村小學其教學思想比較落后,包括學校領導及其他教師,喊著素質教育的口號,實施的還是應試教育,仍然唯成績是舉,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許多學校領導由于達標要求,仍然以分數來評價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教學水平;一些家長認為只要語、數、英能考高分就行,并不在意孩子除此之外的其它方面的長進,如果教師教不出符合他們要求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當然不高。所以教師為了達標,就不會在科學這樣的科目上大花時間,而是專攻語數英。對此,教學部門和管理部門要摒棄以學生的考試分數考評教師的做法,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評價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

          5.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

          一是充分利用和開發校內教學資源。

          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在學校內進行的,豐富的校內教學資源,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根據以上的數據顯示,很多農村小學目前存在設施設備缺乏現象,主要體現在缺少科學教具、模型甚至科學活動的場所及實驗室場所。因此,學校應該明確科學課的要求和科學課程的特點,根據教學需要加強實驗室建設、購置儀器設備、掛圖、投影片、音像資料,組織科學學習興趣小組等活動,有條件的還可以在校內開發建立小型的植物園、動物園等,豐富學?茖W課程的教學資源,方便學生進行校內科學探究活動。另一方面,有些學校沒有充分利用現有設施設備的功能,造成浪費。因此,發揮現有設施設備的多種功能,提高教學中的實際利用率,是有效利用科學教學資源的主要途徑之一。學校還可以舉辦群眾性的科學教育活動,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科學意識,這些活動由于本身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對兒童很有吸引力,可以寓教于樂,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教師應該注意對教學資源進行適當選擇和整合,利用不同的資源去滿足教學的需要。

          二是善于利用社區科學教學資源。

          社區在教育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其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校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農村社區中可利用來作為科學教學資源的主要有社區的山川、河流、農業用田用地、工廠、養殖場、種植技術園、樹葉、花、果實、蝸牛、蝌蚪等。這些社區資源都是可以利用的,貼近自然,發揮農村小學的地理優勢,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資源,在學校實驗教學儀器短缺的情況下充分利用這些社區已有的資源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社區科學教學資源可以充分實現培養學生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的目標,使學生走出課堂、學校。

          三是合理利用學生家庭中的教學資源。

          家庭中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有的家庭養花、種菜、養家畜,家長平時會提及有關作物栽培、家畜飼養等知識,學生耳濡目染會積累不少感性知識。利用家中的科學教學資源,需要是家長理解科學課程對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意義,理解科學的重要性,清楚家庭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中所起的作用。當然,利用家庭中的教學資源要適度,不能因此給學生及家長造成沉重的負擔。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科學教學方面的研究論文12-07

        小學科學問題式教學的實踐論文02-25

        小學科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論文03-04

        小學科學德育論文03-23

        問題情景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12-22

        物理教學科學研究論文11-06

        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有效教學策略論文12-18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2-05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3-29

        小學科學論文4篇03-2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