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習作教學中運用發散思維論文
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比喻發散思維是極為準確形象生動的。發散思維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定向和不同的層次對事物進行觀察和分析解決問題的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它的多樣性特點,決定了人們對事物的解決可以采取多樣的思維方向和思維方法,為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最優的創造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在習作指導中,運用發散思維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把握好發散點
在小學生不能準確地把握某篇習作是如何表達中心的情況下,做到既讓學生有話說,又能圍繞中心去說,就需要在習作指導中把握好命題的意圖,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首先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想問題。任何一個習作題的出現,都要展開想象的翅膀,為能有創造性地思維準備好條件。然后再指導學生變換角度,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可以針對一人一事,調換角度觀察,分出層次發現不同點,新的思路就會出現,靈感自然被激發,思維隨之而活躍起來,腦子里的事物既豐富又清晰。
二、同中求異
發散思維的一個最大特點是求異,生活中的事物往往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如果改變其中某些因素,就有可能出現新的設想,新的創見,使之有新的突破和新的發展。小學生的生活范圍小,閱歷淺,在擬定習作命題時一般不超出他們的生活圈和知識范圍。小學生往往缺乏仔細觀察、分析生活現象的能力,當習作題出現在學生面前時,總感覺都差不多。“千聲一腔”、“千人一面”是學生習作的通病。如何做到同中求異,找新芽發新枝,是發散思維中容易被疏忽的而又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為讓學生從近似事物中辨別細微差異,從相同中找出不同點,我在習作命題上做了以下訓練。
寫老師的:我的語文老師;我的數學老師;我的音樂老師;我的體育老師。
寫同學的:記刻苦學習的同學;記珍惜時間的同學;記認真學習的同學。
寫生活范圍的:我愛我的家;我愛學校;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對于以上每組題,先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共同點,讓學生明白第一組寫的對象是“老師”,第二組寫的對象是“學生”,第三組都要抓住“愛”字。對于相同點,學生很容易達到統一。而對于不同點,學生往往說不準辨不清,因此我采取了三步審題法:先找出各組命題中的不同字詞;然后引導學生從字詞義的不同上,悟出所寫內容的不同和微小差異;最后在相同的情況下,讓學生從詞義上區別輕重,啟發學生明白每個習作題目的側重點。
三、設置創新題意
一般來講,發散思維開始時往往是在常識范圍內進行的,從常規方向進行探索,通過不斷地“發散”產生更多更好的新異性成分。根據發散思維的這一規律,我在習作命題上有意識地設置正反、優劣區分和比較的訓練,加深學生對題意的認識。例如:《我最喜歡的小動物》引出《我最不喜歡的人》《我最害怕的人》等,用這種方式出題能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思維的活躍以及創新的激情,寫出來的文章更具體生動、有特色、有個性。
在習作指導中,教給學生多角度、多方法、多層次地觀察、分析和思考問題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寫作靈感,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讓學生在寫作中養成發散思維的習慣,應著重從兩個方面做起。一是扣住關鍵詞語理解詞意,分析思考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探索適應現時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二是在寫作教學中加強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和個性特點的訓練。即使在寫作中出現“跑調”“越軌”現象,也應該正面鼓勵疏導,以鞏固學生的思維個性和激情。平時多組織些習作訓練上的小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盡情地敞開胸懷,各抒己見,促使各種創造性見解的產生,從中發現他們思維上的閃光點,讓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發展,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如何在習作教學中運用發散思維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創新思維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的論文03-25
淺議數學教學中的思維訓練論文03-03
談論如何在美術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02-21
過程語體模式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3-15
思維導圖中初中英語教學的運用論文05-18
日語泛讀教學中多種教學法的運用的論文03-01
流媒體在網絡教學中的運用思考論文11-15
淺談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6-08
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論文01-1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