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論文
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專業一門理論課,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學科,我們看看下面的設計心理學論文哦!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1
摘要:設計心理學已完全介入到現代設計藝術中。在電影《催眠大師》中,基于設計心理學的歐普藝術圖形和漸變、發射、近似構成圖形被數十次應用,且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對作品中應用的設計心理圖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圖形《催眠大師》
設計心理學研究設計現象背后的各種心理現象,已成為設計專業人士必須掌握的知識之一。在現代設計藝術中,無論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還是影視藝術設計等相關專業,沒有任何一個作品能夠與設計心理學斷然分割開來。而在國產心理學影片《催眠大師》中,設計心理學通過圖形,將心理學原理發揮得淋漓盡致,其作用有著
一、《催眠大師》中應用圖形的分類
在《催眠大師》這部作品中,布景精心、光效細致、情節上的邏輯推理性較強,是一部國產片中難得的佳作。其深入推敲的各個細節中,設計心理學上的成功應用也是將影片打造成功的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影片的平面設計中,圖形恰到好處的應用,成為作品中的一個匠心之處。
1.歐普藝術圖形的應用歐普藝術圖形主要采用黑白或者彩色幾何形體的復雜排列、對比、交錯和重疊等手法造成各種形狀和色彩的騷動,有節奏的或變化不定的活動的感覺,給人以視覺錯亂的印象。其帶來的視知覺上的運動感和閃爍感,可以使人產生眩暈的光效感和視幻效果。在作品中,這種圖形被應用了二十多處。其給人帶來的設計心理感受,既符合作品的整體格調,也配合了情節的發展,是作品中十分重要的道具。
2.發射、漸變與近似圖形的應用發射、漸變與近似的構成形式是現代構成中的幾個基本方式。除了上述的歐普藝術圖形外,這三種構成方式形成的圖形,也在很多場景中起到了暗示作用,幫助劇情進行鋪墊。例如女主角等候男主角時所注視的鐘表,衛生間中進行多次分割的鏡子等等,這些道具的布置和安排使用的都是發射、漸變與近似構成原理所設計的作品。
作品中,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構成方式設計的藝術作品,其形成的設計心理學作用,都是有一定共同之處的。通過巧妙構思、精心設計的具有設計心理意義的作品,都能夠引起視網膜的刺激、震動和對其他視覺的混合、重疊等強烈反應,使人產生一定的進深感、空間感,甚至是錯視。
二、圖形應用的位置
作品中圖形以動態和靜態兩種方式出現,動態形式主要出現在片頭部分,而靜態形式多以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方式出現在片中場景的布置上。
1.片頭中的應用片頭的設計采用了大量的靜態圖形進行漸隱式變幻編輯,其中包括大腦結構圖和腦外科手術圖等。但出現最多的還是上述四種類型的圖形。例如發射狀態的螺旋圖案、發射狀態的鐘表圖案以及發射狀態的環環相扣的齒輪圖案等。還有近似構成的宇宙星空的畫面,由點組成的波動起伏的畫面等,這讓人產生聯想,無論是時間的流動、星空的流動,甚至世界的流動等,近似與漸變同時存在的玻璃彈珠、抽象圖案的畫面等,這些畫面既串聯了故事情節,又暗示了很多發展線索,同時留給觀眾極為豐富的想象空間。
2.場景布置中的應用雖然影片中,光線設置較為昏暗,但這些賦予設計心理學意義的圖形卻依然突出明了,正是在這些昏暗的光線下,圖形顯示出了更多的神秘性和可探索性。場景的布置上多次出現了前文中分析的四種類型的圖形,其中包括男主角授課時課件中的圖案。男主角工作場所辦公室天花板的吊燈,辦公室墻上的兩款不同樣式的鐘表,辦公桌旁放置的壁畫,辦公室沙發后上方的壁畫,壁柜上方的壁畫,墻上的壁畫,辦公桌后方的腦CT圖,以及地板上的圖案(雖然地板圖案為重復構成結構,但幾何形在二維平面上的延展,建立起了炫目而又迷惑的三維空間。加之地板的透視關系,重復構成也演變成了發射構成)。水晶玻璃杯及金屬質感的茶壺茶杯。催眠過程中女主角進入催眠后打開的一扇厚重的門,進入催眠狀態后由樓梯構成的三層以上的發射狀態的天井。等候大廳壁燈發出的光線,等候大廳的鐘表和地板,衛生間內的鏡子等等。其中等候大廳的地板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一是由于其面積最大,對比強烈;二是該地點為多次關鍵情節轉換的地點;三是由于該圖形基本由各種三角形構成,而三角形有指示方向的作用,因此能起到指導人視線流程,起到旋轉律動的視覺效應。
3.文字設計和電影海報設計中的應用文字是平面設計中的重要關鍵要素。掌握了文字的編排設計,平面設計也就成功了一半。在《催眠大師》中,無論開始還是結局,都不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只是相比較而言,男主角的心理較之前更加健康了一些。正如《西游記》中的對白一般:天地本不全,何以要求全?因此,作品中并未勉強出現圓滿結局,故者已去,生者如斯。也許正是這種不完整,才更能體現出人們內心的堅毅和勇敢。在文字設計上,也以一種不完整的殘缺文字來進行設計。有數據統計,如果將文字進行橫向與縱向劃分,只有遮擋文字的右下角,其識別率才最高。在這部作品中,正是采用了這種方法,進行了體現作品精神內涵的文字設計,達到了字情結合的目的。這種設計被應用在電影海報和片頭中,電影的名字,導演、主角及全部工作人員的名字皆采用了這種設計方法,與全部的劇情進行了意會性的呼應。
在海報設計中,漸變和近似構成是主要的構成方式。海報中男女主角的面部仿佛被棱鏡分割映射,將原本完整的臉進行了分離裂變,借用這種方式來達到劇情中雙方亦醫亦患的雙重平等關系。在另一幅海報中,背景中是不斷深遠的發射狀態的螺旋漩渦,這也仿佛將人拖拽到無比遙遠的黑暗中。在文字方面,除中文漢字的設計外,英文部分也進行了幻影式的裝飾變化。圖形與文字的雙重創造,都使人們對這部心理學影片產生了好奇心和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三、圖形對作品《催眠大師》發揮的設計心理學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歐普藝術圖形以及發射、漸變、近似構成方式的圖形,完全是建立在設計心理學上的本片中的尤為重要的視覺要素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設計心理學圖形劃分了整個作品情緒,形成了作品基調在整個畫面色彩的選擇和音樂風格的配合上,設計心理學圖形已經完全控制住《催眠大師》的電影情緒。人們不會將其歸納為喜劇片或愛情片或動作片,而會將其判斷為劇情、推理情緒,心理學探索和少量的驚悚情緒,從而幫助觀眾對這部電影作品有正確的心理期待。
2.設計心理學圖形奠定了撲朔迷離的劇情基礎該片應用的全部設計心理學圖形都在影射著迷一般的劇情。該片在敘事方法上設計為插敘和倒敘。在情節上兩位主角的角色也是進行了最大化翻轉?芍^矛盾突出、結構復雜、線索眾多。因此,圖形中奇幻而律動的氣息,奠定了劇情中非常規感受和平庸情節的基礎。
3.設計心理學圖形渲染了作品中的空間環境片中主要的拍攝場地都在男主角的辦公環境里。這些設計心理學圖形被布置在天花板、地板、墻壁的各個地方,可謂男女主角都處在一個圖形的世界里,被圖形所包圍著。這些圖形雖然由簡單的幾何形構成,但卻似一種精神語言,組織了人們的視覺中心,形成了一個秩序空間,將圖形中的奇妙感覺,與空間和劇情緊緊聯系了起來。
4.設計心理學圖形映射了作品中心理學的學科特殊性心理學建立在很多學科的基礎上,但卻沒有哪一個學科能夠完全將心理學知識解析清楚明白。越是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其復雜性就越高。也正因為如此,對心理學的探索一直有更多學科、更多領域中的力量加入進來,都在試圖對其進行更加正確的研究和解釋。目前,心理學被認為是人類科學研究領域中最難以攻克的難題之一,可見心理學的研究難度和復雜程度。無論是專業人員還是愛好者,都對心理學及其相關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盡管這個學科目前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也依然抵擋不了它帶給人們的無限神秘感和特有的神奇魅力。而片中采用的設計心理學圖形有些甚至讓人產生閃爍不定的視幻覺,那些富有韻律的無限力量,仿佛要把人們拉入一個未知世界。圖形中蘊含的吸引力和無名的危機感,正和人們對心理學特殊性的認知感受一致。
5.設計心理學圖形更喻示了心理學工作的研究難度與復雜程度盡管心理學科研究的范疇如此龐大,不能輕易取得定論。但人類畢竟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經能夠利用心理學知識,去幫助一些能力范圍內能夠幫助的人。但其難度和復雜程度也是可以想見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進化,神經進化或心理進化都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從很多數據可以得出這一結論。由此,無論是心理學工作者或面對的工作對象,或工作本身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變得更加困難和復雜。而設計心理學圖形中的視幻藝術,產生錯覺的律動感、閃爍不定的眩暈感、眼花繚亂卻又漸進或漸遠的感受,正符合心理學的種種特性,二者相得益彰。
綜上所述,基于設計心理學的現代設計藝術,已融入設計作品中,融入人們的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并且它將會在更廣闊的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2]路希-史密斯.歐普藝術和動力藝術[J].世界美術,1990(4)
[3]祝海珊.論歐普藝術在招貼設計中的形式探究[J].裝飾,2011(1)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2
摘要:本文就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以建筑與人的心理關系為例,探討了心理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指出應在建筑設計中遵循環境心理學手法,以達到預期效果。
關鍵詞:建筑設計;心理學;人
建筑設計,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滿足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心理是人的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情感、意志、性格、意識傾向等心理現象的總稱。本文就以空間、光影、心理中的形象記憶為切入點對大教東4進行分析。
1、空間的糾結體驗——桌椅設計的不合理部分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和高度表現出來。而建筑空間是為了滿足人們生產或生活的需要,運用各種建筑主要要素與形式構成的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的統稱。在感受大教東4的各種感官上,筆者表現出的是一種糾結的體驗。一方面,圓滑木質的課桌在嗅覺和觸覺上給人以舒適、適宜從事思考和伏案的筆頭工作的感覺;另一方面,窄長的桌面視覺體驗,又給筆者一種不利于正常的上課作業活動的感覺。
具體而言,就是桌面的寬度不利于課本、筆記本、文具等上課必備工具的正常擺放,且每人間隔的寬度不利于字跡書寫。為此,筆者對此桌面進行分析后了解到,其一,由于桌面長度較長,視覺對比顯得寬度窄;其二,桌面采用連成一排而非個體的獨立方式,給筆者一種私人領地受到侵占的感覺。故會有空間不利于正常上課作業的感覺。領域性是動物在自然環境中為取得繁衍生息等生存條件而圈定一定范圍的行為習慣,這里主要指在室內環境中學習不被干擾或妨礙的心理范圍。
人類學家赫爾在對動物的環境和行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人際距離的概念,根據人際關系的密切程度,行為特征將人際距離進行區分。而根據實地考察了解到,相鄰座位的人際距離在450mm之內,這樣的人際距離給人領域受到侵占的心理感覺。而工作間正常作業的桌面寬度的尺度標準為400~500mm,大教東4的桌面設計也不符合其基本工作作業尺度。人的空間知覺包括形狀、大小、距離、遠近、方位、方向、知覺,生理器官的信息接收和大腦的生理機制,又常依靠環境的幾種參照取得定性和定量的認識?臻g反映的開放性、封閉性、動感、靜感、險峻、雅秀、曠奧、幽靜,對人即客觀主體具有感染激發的作用。人的心理時空存在冗長、偏重、閉塞、壓抑、荒蕪、輕蔑、靈感等形式心理,可在環境設計中利用視錯覺進行心理調整。落實到具體建議而言,筆者想出的解決方案如下:在主體人的眼中,物理空間是有限的,而視覺空間、心理空間是無限的,形有斷而意相連。在距離遠近上采用在座位安排上兩人之間間隔一個空位,留下足夠的空間便于上課正常的作業活動,達到擴大空間感、減少壓抑感的效果。
與此同時,教學上則減少采用大教東4作為大課的上課場所選擇。根據人流特點以曲線形式的墻面把人流引向某個確定的方向,利用空間的靈活分隔,向人們暗示另一個空間的存在,使人在不經意中沿著一定的方向或路線從一個空間依次走向另一個空間,增強流動感和空間滯留性。
在座位安排上,教室的師生座位安排如果是半弧形則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欲望,但現實中,講臺與學生的座位達到半弧形的效果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根據現實條件,一方面,盡量擯棄后排的座位使用率,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鼓勵講師走下講臺與學生盡可能多的人為互動。
2、光影體驗——玻璃頂蓋設計的不合理部分
光與影的體驗和感受是直接和強烈的。對光影的感知主要是通過視覺獲得的,但是其他知覺可以感受到視覺看不到的光線。為此,筆者查閱光影方面的資料了解到,人們為了能夠清晰地思考,對光影的感知依賴天氣的明暗變化和銳利的視覺。思考通常與空白的心智和非集中的視線結合在一起。沒有變化的明亮光線,如同均質和沒有變化的空間,它削弱了存在的體驗,抹去了場所的感覺,使想象變得遲鈍。
人的眼睛更適合微弱的光線,而非強烈的日光。在如今,光線似乎僅是數量問題,窗戶也失去了中介和調節、關閉與開放、內部與外部、私人與公共、陰影與光線這種二元世界的重要作用。首先,除了眼睛可以感受到的光線,皮膚也是感受陽光的重要器官,大教東4的玻璃頂蓋設計在晴天直射下方座位,會使皮膚產生灼熱的'感覺。而福州的夏季又被冠以“四大火爐之首”,玻璃下方的座位成為教室的高溫區。
就小環境而言,不利于正常的室內作業活動。其次,就利于眼睛的健康和適合思考的光線而言,大教東4教室中偏后方的玻璃頂蓋設計,晴天有強烈的陽光照射,一方面光線不適合思考;另一方面,不利于眼睛的健康。最后,教室的窗戶設計上,采用了大面積的玻璃窗,更是剝奪了建筑的親切和私密性,在沒有窗簾遮擋的情況下,使得教室的環境給人一種“被迫生活在一種公共的環境中,本質上說就是我們被迫地離開了家園”的感覺。此設計忽略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本質,忘記了人們需要暗光的事實,忽略了微光可以給予人安詳的氣氛。
對于光影設計得不合理的部分,建議改造頂蓋的玻璃設計,即將玻璃換成不透光材質,解決陽光照射帶來的不舒適感。另一方面,光源強烈的地方給人的感覺往往是視覺的中心,會提升焦點和注意力。
3、藍色的形象記憶——環境顏色的不合理部分
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是人腦對世界刺激的信息儲存。其分為動作記憶、情緒記憶、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其中,形象記憶是最普遍、通用的一種記憶形式。藍色給人憂郁的感覺,而藍白相間又喚起了筆者對醫院的記憶。藍白相間的病號服,白色的床單,藍色口罩的醫生,治療室玻璃治療室內的藍色窗簾。
人們具有記憶和想象場所的內在能力。感知、記憶和想象不斷地相互作用。而藍色窗簾和醫院相互聯系的想象在筆者的腦海種則不斷地交織,產生強烈的抗拒和不安全感,甚至可以回想起醫院里牙科的味道。教室中的色彩起著多方面的作用,有助于促進教學的活力,使環境更富于人情,避免了白墻黑板的冷漠感。
色彩作為一種環境語言,以一種信號的形態出現,對不同教室、不同場所的特征進行了表述。為了減少學生對陌生教室環境的疏離感,色彩能夠在復雜的教學空間中獨辟蹊徑,給學生提出現代教室的明確結構,從混亂的氛圍中脫穎而出。
對此,筆者調查了大學城的各個高校了解到,教室大部分都是整齊劃一的“工廠式灰色系”,而高等教育需要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工廠式灰色系”不免給人整齊劃一,統一的心理暗示,不利于思維的拓展延伸。木質的黃色與淺綠色的搭配則可以滿足冷靜的思考,避免僵化的思維考量。因此,建議窗簾的顏色選擇淺黃偏白的色系,而教室的墻壁刷成淺綠色。
4、綜合的知覺與整體的體驗
心理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是多方面的,存在于建筑設計的每一個角落。通過調查北區教學樓大教東4這一小環境,筆者感受到的是知覺體驗的綜合性和全面性。這種糾結的體驗將建筑和空間作為一種動態的知覺,令筆者感受到建筑設計需要考慮的心理學細節是微小卻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劉懷敏.人體工程應用與實訓[M].東方出版中心,2011.
。2]沈克寧.建筑現象學[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3]陳喆.建筑倫理學[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4]道格拉斯山德圖奇.哈佛大學人文建筑之旅[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3
題目:設計心理學的發展及應用研究。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類對產品的使用不再局限于滿足生理需求,而是追求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設計理念也從以機器為本轉換為以人為本。在設計活動中,設計師將以人為本作為設計宗旨,因此,設計心理學應運而生,并逐漸成為一門不可或缺的學科。
1、設計心理學的定義和基本特征
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國內外的學者對設計心理學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其研究的對象和內容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在國外,設計師已經從設計的各個角度出發,為設計心理學編寫了一些基本的定義。
心理現象的學者之一赫伯特A西蒙在《關于人為事物的科學》中提出,設計可以作為一門人機科學的心理學,從而使設計領域將設計作為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加以關注。在國內,江南大學教授李彬彬是我國最早進行設計心理學研究的學者之一,在她2001年出版的《設計心理學》中指出,設計心理學研究的是如何在工業設計活動中更好地把握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遵循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行為規律,設計出市場所需要的產品,以此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有很多學者認為,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學所有專業中的一門必修課,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指導設計師如何把握人們的心理狀態,特別是他們的消費心理。同時,研究設計師在設計活動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產品對社會的影響,并使這些分析結果為設計服務,使設計能更好地反映和滿足人們的真實需求。
對于設計心理學的定義,還處于百家爭鳴的階段,尚無定論,但可歸納出設計心理學的4個基本特征:①設計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之一,是設計藝術學與心理學交叉的邊緣學科;②設計心理學研究設計學領域中的每一個心理現象及其相互關系,以及形成這些心理現象的相關因素和規律;③設計心理學的研究目的是指導設計師更好地遵循人們心理活動的規律,開展創造性的設計活動,從而提高產品的真實需求度;④設計心理學通過對思維和創造過程客觀規律的研究,可提升設計師的設計和管理能力。
對設計心理學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理論研究階段,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設計實踐中更好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研究,通過描述、預測和理解等設計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洞察人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使設計更好地服務于人。
2、設計心理學的發展現狀
設計是逐漸進化、逐步發展的。20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設計對市場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企業大力推廣和廣泛應用設計學科的知識,以獲取巨額利潤。設計師從工程學、文學等學科的內容中提煉、形成了一些較為成熟的設計理論,而且這些設計理論還有更廣闊的空間需要探究。隨著人類社會逐漸成熟,設計師開始意識到不能隨心所欲地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必須以人的本質需求為根本,并以此為目的分析消費者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特征,設計適銷對路的產品。
20世紀90年代,設計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但直到二戰結束后,設計心理學才逐漸成型,主要有以下2方面的原因:①二戰后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與設計心理學密切相關的心理學、美學、工業心理學和人機工程學等相關學科理論開始進入設計師的視野,并逐步成熟。這些學科的研究成果很好地促進了設計心理學的發展。②目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商品生產開始從人適應機器轉變到機器適應人,市場已從賣方市場為中心轉變為買方市場主導的時代。設計作為決定商品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迫切需要設計心理學作為支撐;反之,設計的發展也為設計心理學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唐納德A諾曼對設計心理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提出設計師應如何研究產品,即關注產品的.可用性,但不能拋棄產品的藝術美,設計集創造性、實用性、美感于一身的產品。
國內的設計心理學起步較晚,設計學與心理學的結合程度較低,理論體系與實踐環節脫節,設計師的真實想法往往與最終的產品相差甚遠。生產商以制造指導設計,因此,現代市場中存在很多廉價、同質化程度很高的產品。在國內,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工業設計的重要性,設計心理學的地位也較低。
3、設計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精神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對于設計師而言,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必將成為設計師的首要目的。未來,人們會看到更多的為人的設計,為人類的真實需求而展開的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設計心理學也在不斷發展,但很多人對設計心理學的認識僅僅還停留在以往的階段。在大數據時代,人們的某些思想觀念轉變很快,設計心理學的研究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是停留在某一階段。設計心理學應具有相應的時代性,只有把握好設計心理學的發展和變化,才能更好地利用設計心理學指導設計實踐。
4、結束語
設計師難以了解所有用戶的想法,也無法主導所有用戶的意志,但認真為每一位用戶考慮,抓住設計以人為本的本質,這樣即使世界變幻莫測、時代腳步永不停息,設計也將會是永恒的。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4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研究運用技術的力量創設環境來改善學習。以下是“環境設計心理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隨著眾多高校新校區建設,大學校園的景觀規劃工作顯得日益重要。特別是現代大學校園空間較之老校區無論是在校園的教學、交往和生活等具體空間的設計上,還是從校園整體規劃的理念和模式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何能為師生在新的校園環境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成為每一個校園設計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與所處的物質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揭示各種環境條件下人的心理發展變化規律。就校園景觀設計而言,現代大學校園環境呈現出整體性、自然性、人文歷史性和綜合性等多種發展趨勢。
1.相關理論
1.1校園環境的意象與體驗
意象指的是“對于曾經接觸的過事物在記憶中重現的形象”。校園意象則是在校園中不同使用者的行為與具體的校園環境產生相互作用,并在記憶中重現出某種場所的形象。這種具體的場所形象就可以稱為“校園認知地圖”。
1.2領域行為
與個人空間相對,領域是可見的,相對固定的、有明顯的邊界。領域性是指以個人或群體為滿足某種需要,擁有或占有一個場所或一個區域,并對其加以人格化和防衛的行為模式。
1.3場所與參與性
環境最具體的說法是場所。很顯然場所不只是一個抽象的趣味概念而已。我們通常所指的場所一般是由具有物質的本質、形態、質感及色彩等具體的物所組成的一個整體。這些物的總和決定了一種“環境的特性”,從而體現出某種場所的本質。
2.環境心理學在校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2.1重視校園意象營造
卡普蘭對環境偏好模型組織研究的結果表明,場所中的景觀要有易于辨識性。同時,也要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隨著眾多大學新校區以及大學城的建成,其已經成為城市形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F代大學校園類似城市中的區域,兩者都屬于中等尺度環境。一方面,從功能性要求來看,校園功能區域的劃分應明確,具有良好的方向感,使人能夠清晰地辨識校園中不同場所的方位,便于人們選擇最佳的'路徑。同時,由于校園環境的特殊性,對于人文精神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失的。
2.2校園的中場所精神
景觀設計與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與建筑更加注重內部空間的設計與使用相比,景觀空間的邊界劃分則相對模糊,想準確地表達出對某個空間場所的感受有一定的困難。
現代大學無論是校園面積還是在校生數量都比之前有了很大增加,這就意味著師生在校園不同的場所環境下參與活動的機會大大提高。揚.蓋爾在《交往與空間》一書中將人們常見的活動分為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社會性活動三類。而這三類活動都會受到周邊場所環境或大或小的影響。作為校園活動的場所空間,無論是室內還是戶外,每天都要容納不同的群體在其中進行多種活動,注重校園場所的環境質量,提升人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才能使校園中的場所具有真正的意義。沈陽建筑大學校園中獨特的稻田景觀正是這樣一處具有良好景觀效應的校園戶外空間場所設計。設計師巧妙地運用了原有農業用地的良好種植條件,使用當地鄉土植物作為基本的景觀構成元素,隨著季節交替,景觀也隨之產生豐富的變化。不僅是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景觀效果,也使人與自然的關系恰當的融合到校園的整體環境之中,激發了人們在其中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沈陽建筑大學的師生根據季節變換組織插秧、收割等活動,并邀當地的中小學生參觀稻田景觀,充分體現了參與性在場所空間中的不可或缺。
2.3明確校園的使用人群
在大學校園中人的基本行為大致可分為:學習、研究、活動、生活四種類型,而產生這些行為對環境的需求各不相同,根據馬斯洛的人類需求與心理發展理論,需求層次欲高所涉及的社會環境欲廣。而心理學家列文則指出,人的行為是人的需要和環境兩個變量的函數,行為是人自身動機或需要作出的反映,其受到周圍客觀環境的影響。例如,具體功能性的使用更多是涉及到不同類型建筑的內部空間,而交往、運動則可能更多地使用戶外空間?梢,空間影響著人的種種活動,并對人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3.結語
現代大學校園空間結構組織日益復雜,校園景觀設計也成為了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營造出符合師生需要的校園環境無論是對于設計人員還是以后的使用者都具有著深遠的意義。因此,校園景觀在整體規劃設計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校園環境對師生行為模式的影響,充分了解在不同環境、空間、場所中的行為特征和行為規律。從師生的心理需求出發,營造宜人的校園空間環境。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5
摘要:智能化的手持終端已基本普及,而手勢交互作為近年來新興的交互技術,有著很大的應用領域和發展前景。本文從設計心理學的角度對智能觸屏手機交互手勢的設計進行研究,探究合理的手機交互手勢設計,發現存在的弊端,為今后手機交互手勢的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能觸屏手機;交互手勢;認知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
在人類的生存中,手作為工具,天生是用來進行互動和交互的。人類的意圖以手勢來體現是非常自然的方式。在人類幾千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很多通用的手勢,同時還在不斷創新,大量豐富的信息通過手勢在人與人之間傳達和交流。
手機作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其交互手勢和傳統的造物手勢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手工藝人們造物,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在創造過程中,往往會使用到力。首先,手工藝人在制作產品之前已經設計好它的形態和特性,按照固定的形態和特性,制作出精美的物品,但是在制作過程中需要控制好手上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這是一個通過大腦構思并用大腦控制雙手制作的過程。而手機的交互手勢靠的是人對手機屏幕上符號的認知。在接觸手機時,使用者大腦中并沒有一個預先設定好的目標,而是被手機上的各種符號所指引,做出相應的手勢。例如,使用者看到屏幕上的按鈕,會想起自己在生活中所碰到過的按鈕,記憶中的按鈕是按下才會起作用,使用者根據大腦中相似的記憶,會做出相同的舉動,于是使用者會嘗試點擊屏幕,自然就達到了使用目的。但是,在這中間,使用者不會考慮要用多大力氣去按才會有效。這是一個接收到圖像信息――抽取特征――與記憶中的知識相比較――做出相同動作的循環過程,是不需要做過多思考,僅憑大腦中積累的認識活動就可以簡單完成的事情。
1、手機交互手勢中的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是作為人類行為基礎的心理機制,它將人看做是一個信息加工的系統,認為認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覺輸入的編碼、貯存和提取的全過程。認知心理學的實質在于主張研究認知活動本身的結構和過程,核心是揭示認知的內部心理機制,即信息是如何獲得、貯存、加工和使用的。
觸屏手機的手勢設計大量運用了認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手機設計的根本就在于人性化,它是現代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手機中蘊含了大量暗示性極強的符號。為了使用戶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快捷,設計者將生活中一些物品的特征運用在了圖標的設置當中。例如,將儲存文件的圖標設計成現實文件夾的樣子,將設置功能鍵設置成齒輪的形狀,將關閉鍵設置成“X”的形狀?吹竭@樣與現實生活中的物品相似的圖形,大腦會自動抽取其特征,然后與記憶中存儲的知識相比較,就會自然而然明白它們的用途。并且完全不用擔心用戶也將齒輪圖標的按鈕誤認為是存儲文件的,因為在正常的生活中,齒輪和工廠、修理等詞語是相連的,與文件存儲則完全不沾邊。
用戶在使用手機時。常用的操作手勢主要有點擊、長按、滑動、拖動、旋轉、縮放、搖動這七種手勢。這些手勢使用在手機中的不同地方,需要使用者運用已有的認知來判斷。如果有人打來電話,使用者會看到來電顯示界面,然后點擊接聽鍵,接著舉起放在耳朵旁邊,之后才開始說話。要完成這一系列動作。用戶需要大腦、眼睛、手臂和耳朵嘴巴的相互配合,排出先后順序,然后按照順序作出相應的反應。由此可見,認知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形成了人的認知活動,認知活動都是在與其相聯系的其他認知活動配合下完成的。
2、手機交互手勢中的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理論明確地提出:眼腦作用是一個不斷組織、簡化、統一的過程,正是通過這一過程,才產生易于理解、協調的整體。我們的視覺系統自動對視覺輸入構建結構,并且在神經系統層面上感知形狀、圖形和物體,而不是只看到互不相連的邊、線和區域。
雖然手機樣式千差萬別,屏幕中的圖標各式各樣,但是使用者還是會清楚地明白什么時候該使用什么樣的手勢,因為在使用者的潛意識里,會根據形狀、顏色、大小、亮度等視線內一些相似的元素自動整合成整體。在iPhone的iBooks中,翻書和真實世界中的翻書動作一樣,是通過指頭在屏幕上拖動劃過實現的。在手機屏幕上,翻書這個動作只是將現實世界中的翻書動作用一系列的代碼顯現出來,只是書的載體不同了,一個是在紙上,一個是在電子產品上,但是卻又讓人們一下就意識到是在讀書,使用的是相同的手勢。
著名設計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提出:人在對新鮮事物進行認知模式匹配時,總是在過去的經驗中尋找與目前情況最接近的模式,將過去的經驗映射到當前。例如,在過去我們使用鼠標手勢交互、筆式交互以及不同平臺的手勢交互等,用戶會不由自主地去嘗試之前的交互方式是否在觸屏手機中也存在。
3、手勢交互目前存在的弊端
3.1手指遮擋
因為手指不是透明的,所以我們在用手勢操作時手指會遮擋住界面,當用戶選擇一個比較小尺寸的對象時,其根本不知道是否已經選中目標,手勢遮擋阻止了用戶獲得視覺反饋。
3.2單手操作難以點擊屏幕的邊緣區域
根據人機研究,以4英寸觸屏手機為例,以大拇指為圓心,大拇指長為半徑,在手機屏幕上的約四分之一圓環區域最容易點擊,離此區域越遠,越是難以點擊。
3.3隱蔽性高
手勢操作還沒有像按鈕操作或菜單操作那樣深入使用者的思維中,用戶界面并不能夠告訴用戶可以對某個對象做什么,于是用戶需要記憶和學習可以使用哪些手勢交互。如果用戶對其缺少認知,那么這些手勢操作就不易被發現――隱蔽性高,甚至造成操作障礙。
4、結語
人類用手勢來體現意圖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方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可以通過手勢,F代社會中,手機已經成為人與人溝通以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手勢交互與人是密切相關的,其中蘊含著很多心理學現象。如何恰當地運用好手勢這個基本的天然工具,并做出貼切的設計,已經成為交互設計的重中之重。手勢交互是一種近些年來新興的交互技術,并且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在未來的發展中,手勢交互脫離二維的屏幕,轉而進入三維立體空間,手腕的旋轉、推拉,手掌的揮舞也會加入手勢交互的操作中,甚至多人多個手指可以同時進行操作的技術指日可待。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6
摘要:設計心理學的論文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日趨臨近,承載著獨特知識價值內涵意蘊的手工玩具因其所具備的獨特性、益智性特征,而在品類繁多的玩具市場中日益受到消費者的熱捧。手工玩具設計時必須考慮消費對象和潛在消費對象的心理需求,并以創意設計和獨占設計為設計理念,使手工玩具產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關鍵詞:手工玩具設計心理
一、手工玩具概述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日趨臨近,承載著獨特知識價值內涵意蘊的手工玩具因其所具備的獨特性、益智性特征,而在品類繁多的玩具市場中日益受到消費者的熱捧。手工玩具可做廣義或狹義理解,廣義上的手工玩具既包括制作生產過程不借助機械力完全依賴制作人手工制作完成的玩具,如自己縫制的人偶、自制孔明燈等,也包括玩具消費者需要自己動手組裝的玩具,如航模船模、十字繡等。狹義上的手工玩具僅僅指玩具消費者需要自己動手組裝進而實現其游戲價值或觀賞價值的玩具。本文以狹義的手工玩具的設計心理學為研究對象,探究手工玩具明確消費者定位與心理的情況下,所應在玩具產品的設計過程中秉承的理念與思路。
二、手工玩具消費特征
任何產品的生產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生產者占得或擴大市場份額,獲得收益和利潤。為實現這一目標,產品的生產必須架構在產品適銷對路、消費市場定位準確以及洞悉消費者心理的基礎上。玩具既是人類娛樂的工具,同時也是產品,因此在玩具的設計過程和推向市場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玩具的受眾以及受眾心理,如此方能保證玩具產品的銷路和市場熱度。
(一)消費對象
提及玩具一詞,大眾往往存在認識偏差,即通常將玩具的消費者定位為兒童。此種玩具消費者定位方式的錯誤之處在于忽略了愛玩是人類的天性和共性,與人類的年齡結構并沒有直接聯系。心理學界曾對成年人的心理做出這樣的評價:成年人同未成年人一樣具有游戲心理和游戲需求。他們在現實社會中所遭遇到的壓力可以藉由在游戲世界中的放松,而最終使情緒得到有效的緩釋,壓力得以釋放;借助游戲過程可以使成年人的心理保健因素得以滿足,并幫助其實現心理平衡。前些年曾流行“偷菜”類的網絡游戲,大批成年人是該類游戲的主要擁躉,為之游戲目標達成而不分黑白苦守于電腦之前即是這方面問題的佐證。因此,手工玩具的生產制造廠家應將兒童與成年人均視為消費對象或潛在消費對象對待,在設計產品過程中考慮到產品的不同市場消費群體定位問題,以避免陷入將成年人錯誤的劃分為非消費對象的誤區,而使市場份額被縮減,生產和經營最終徒勞無功。
(二)消費心理
隨著當前健康、綠色、環保理念的日益受到重視,消費者在購買手工玩具時除了要考慮到玩具的價格和性價比之外,基于玩具與皮膚直接接觸的特性,因而還要考慮到玩具的制作材質、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藝等要素。尤其是為兒童購買玩具時要尤為重視,兒童的肌體抵抗力弱于成年人,病菌更易侵入,如“普遍被用于軟化塑膠的鄰苯二甲酸鹽,不會堅附在軟膠上,而是隨意流動,當嬰幼兒咬嚼和吸吮玩具時,便有機會吞進體內,嚴重影響健康。”同樣,父母為嬰幼兒選購手工玩具時,不只著眼于手工玩具的娛樂屬性,更看重該種手工玩具對嬰幼兒的智能開發功效,借助手工玩具的益智功能使嬰幼兒實現“從依從成人的評價發展到開始有自己獨立的評價,從簡單、籠統的評價發展到較為具體的評價,從主觀情緒性評價向初步客觀性評價發展”。
此外,伴隨懷舊情懷的日漸回歸和物質生活條件水平的提高,作為享受資料性質的手工玩具也益發被成年消費者所看重,享受資料即是指能夠使人們生活的適宜條件得以相應提升的消費資料。根據恩格爾系數可知,家庭收入增加時,家庭成員的食品性消費比重降低而非食品性消費(如精神消費)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重相對越高。故而消費者對手工玩具的購買和占有能有效滿足消費者的精神層面的追求和享受。同時成年人對自身的消費行為有準確的計劃性和預見性認知,因而在這個意義層面上,基于手工玩具所具備游戲和觀賞的雙重價值屬性,成年消費者也隨之產生了對手工玩具視覺美感追求意義上的趨美心理需要和對手工玩具情有獨鐘的偏好心理需要。
三、手工玩具設計理念
在現今的信息技術時代,資訊發達,訊息更替速率頻繁,人們的娛樂方式應呈多元化趨勢,手工玩具要謀求在現時代社會的生存與發展,就必須找準產品的市場營銷模式、構建產品的設計思路,對產品的設計理念、市場目標定位做出準確抉擇。只有如此方能讓手工玩具不同于他類玩具的優勢和特質得以凸顯,并最終能在激烈的現代玩具市場競爭中取得應有席位。
(一)創意性設計理念
創意設計,是指突破常規的設計模式,即創新設計或曰技術創新,F代企業的競爭實質上就是技術的競爭,手工玩具的生產制造廠家應有意識的探求手工玩具的創意設計之路。對于玩具產品的生產而言,要考慮到其包裝、原材料材質、娛樂性、賞鑒性、安全性、價格等多種因素。在手工玩具的產品包裝方面,要避免色彩的過分渲染導致消費者產生對玩具產品的.惡俗和流俗之感,應以簡潔明快的色調表現玩具主題;在制作材質方面,秉承綠色設計理念(GreenDesign),以“易于回收、易于替換、節約能源、低公害或無公害、健康安全、使產品來自自然,又回歸自然”為設計主題;在娛樂性方面,要注重產品的愉悅功能開發,以面向兒童的手工玩具為例,家長作為購買者看重玩具的益智功能,而兒童作為玩具消費者看重的確是玩具的自身愉悅功能,因此可以說愉悅功能是玩具的核心功能,同時,手工玩具對愉悅功能的開發也能使手工玩具在消費者間產生同步心理需要,即使消費者之間產生驅同性的消費欲求;在鑒賞性設計方面,設計者在玩具設計時要考慮到消費趨勢引導,將手工玩具以往的單純的把玩引導升級為賞玩結合模式;在安全性方面,設計者除要考慮材質的安全綠色之外,還要對手工玩具需要組合游戲的特質特別把握,要以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為參照,使手工玩具的組合零部件不致對兒童產生安全隱患;在價格方面,手工玩具設計者要考慮到價格是影響消費者消費的首要因素,因而要進行成本控制,保證產品價格能夠為市場所接納。
(二)獨占性設計理念
手工玩具設計時,除了考慮自身的產品性能和定位之外,更要考慮整個外部市場的產品競爭情況,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構建獨占性設計理念,使手工玩具產品在同時期市場中具有新奇性,使產品在具有商業色彩的同時,又個性化鮮明,以滿足消費者渴望被贊美和認同的優越心理需要。
此外,作為手工玩具的生產制造者,任何一個創意均凝結著設計者的智力成果投入,因而當一項新技術或新產品開發出來之后,生產者應以申請專利的方式使知識產權受到法律的保護。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7
摘要:現在社會不斷發展,像取暖袋這樣的小產品也是花樣百出。面對眼花繚亂的取暖產品,人們也都根據自己的需要,始終鐘愛適合自己的那一種。那么,怎樣的取暖袋產品更適合人們?或者說是人們更需要怎樣的取暖袋產品?人們還需要它能做到多少來滿足人們對它的要求?本文就結合現在市場上流行的取暖袋產品進行深入的分類分析。從取暖袋的歷史發展,然后到現在被人們所鐘愛的產品,它是怎么樣產生和發展,而后在已有的產品基礎上,出現新的、更為人接受的、更受人歡迎的新產品,不同的人們在使用這些不同的取暖袋產品時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使用行為,從中發現新的問題和新的切入點,從而對這個長久以來陪伴人們度過一個又一個寒冷冬天的親密伙伴進行新的思考和設計,提出更加詳細的方案和改良辦法。
關鍵詞:取暖袋的發展,取暖袋的設計初衷,人們的使用行為,使用心理,改良方案
冬天來了,這時候我們記起了我們遺忘了三個季節的伙伴——取暖袋。而本次設計心理學課程,我的論文研究的對象也是跟取暖袋有關的一系列產品。
設計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而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專業一門理論課,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學科,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是把人們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于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于設計的一門學問,它同時研究人們在設計創造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社會及對社會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在作用于設計,起到使設計更能夠反映和滿足人們的心理作用。在寒冷的冬天,像取暖袋這樣可以便于攜帶、用來取暖的產品成為了人們在無情的寒冬里親密的伙伴。人們在寒冷時會第一個想起的就是它——如果我手里捧著一個暖水袋就好了——這就是說明人們對暖水袋不僅有在寒冷時需要用它保暖的依賴,而且在心理上也是一種安慰。因為我們常常有這種感覺:手不冷了,身上也不是很冷了。我可以這么認為:暖水袋和人們是有情感聯系的。后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工業水平和化學研究達到了新的高度,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暖水袋家族也不斷壯大起來。出現了很多新的稱呼:暖寶寶,電暖水袋,暖手袋,暖手寶,一貼熱……每一個新家族成員的出現都是有它的原由的。那么接下來就取暖袋的發展、設計緣由和使用行為,來深入研究一下取暖袋家族吧。
一、手爐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叫做手爐的日用品。它就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爐,與今天的暖水袋起到的作用是差不多的。它多為銅制。因為可以捧在手上,籠進袖內,所以又名“捧爐”、“袖爐”。手爐里面裝有炭火,所以也叫做火籠。它是用火取暖的。但是我認為它也是與暖水袋同類的。手爐有八角形、圓形、方形、腰形、花籃形、南瓜形等,大部分是由紫銅、黃銅、白銅制成,也有瓷器做的、最吸引人的當屬花紋紛繁的爐蓋。作為散熱區的爐蓋有梅蘭竹菊、喜鵲繞梅等眾多紋形,跟爐身的花鳥蟲魚、人物山水相得益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傳統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清末以后,手爐工藝衰落,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在江浙一帶仍有少量生產,隨著社會的進步,手爐逐漸失去了使用價值成為了收藏愛好者的工藝品。
但是人們需要保暖的需求沒有變。取而代之的暖水袋出現了。
二、暖水袋
暖水袋的出現是一個重大的改變。它為冬天人們抱著火爐取暖的這個行為減少了一點危險,防止人們燒傷。在這個重大的設計中,橡膠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我有印象的比較古老的暖水袋是一種個頭很大,全身黑色的東西。它似乎使用連片橡膠粘合在一起的,灌水口是用一個形狀奇怪夾子夾起來的,有時候夾不好會漏水。當時作為小孩子的我們是不能隨便碰的,一旦松動了就會是一場“水災”。后來的暖水袋口是擰動的蓋,這樣在往暖水袋里注水以后密封起來容易多了。但是在使用時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人們在使用時容易被熱水燙傷。人們對此也有解決方案——給暖水袋“穿衣服”。于是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暖水袋。后來人們多是被它外表的衣服吸引,很多暖水袋外邊套的是毛茸茸的可愛的動物形狀,這比較招女孩子們喜歡。有些是比較普通的,就是簡單的一個布袋套在外面,比較適合追求簡樸的人們使用。但是不管怎樣,它給所有的人們帶來了溫暖。
取暖袋的家族,人們有很多時候需要使用他們。寒冷的冬天在戶外走動,或者宅在家里的時候,都喜歡把它捧在手里。但是運動起來就不方便了,甚至動起來的時候我們都希望不要離開它。有時在睡覺的時候裝滿100度的'開水,半夜的時候卻發現它冰涼冰涼的躺在自己身邊。有時候一覺醒來卻發現被它燙傷了……人們就會想如果它拿起來方便就好了,如果它能一直是溫熱的就好了,如果它不用總浪費那么多熱水就好了……隨著化學學科的進步和人們需求的增長,近幾年取暖袋的家族壯大起來。不安現狀的人們又設計出了更適用、更便捷的儲水式暖手寶,液體暖手寶,電熱餅,暖寶寶等等。
三、暖寶寶
暖寶寶是在日本,有人基于化學知識發明了的取暖袋。不用火、電、水或其他能源,撕開外袋,填充物遇到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即可發熱,一般來說沒有什么毒性?杀38—18小時左右(平均溫度52℃),因此叫暖身寶又叫便利懷爐,F在,在日本便利懷爐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必需品。冬季在戶外活動時,可防止肌肉過冷而緊張、防止手部凍傷、預防感冒、或者緩解腰痛、腿痛、肩痛和其他生理病痛。暖寶寶使用的時候是貼在衣物上的,將暖寶寶的真空包裝沿切入口打開,揭去后面的襯紙,貼于內衣的外側,用手鋪平即可。可貼于人體的肩部、背部、腰部、胃部及相關關節部位。之后人們不需要做什么,不用擔心它會很快涼了,也不用擔心會突然被劇烈的燙一下,便可以享受長達一天的溫暖。這樣人們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質量好的暖寶寶也不會在衣物上留下粘貼過的痕跡。但是對于那些習慣把一些溫熱的東西捧在手里的人來說,也許是不習慣使用暖寶寶的。這些新產品中儲水式暖手寶,電熱餅,液體暖手寶就比較適合他們。
四、充電式取暖袋和超飽和液體取暖袋
這幾個產品有電極式和電熱元件式兩大類。
1、固體電熱餅,其填充是保溫棉。工作原理是:用雙控溫電熱儲能式結構,逐漸釋放熱能。內設自動過熱保護裝置及自動保溫指示裝置,一個由PTC熱敏電阻控制的小電爐,PTC是正溫度系數的熱敏電阻,當電流通過時自身會發熱,同時電爐的熱量也會傳導給它的,當溫度到達一定值時,它的電阻會急劇增大,可以視為斷開,所以,此時它停止消耗電能,之后靠保溫棉對電爐的保溫來緩慢放熱。
2、軟質液體電熱寶使用新技術儲能發熱劑,加熱升溫迅速。一次性注水,永久使用,獨特防爆免燙裝置,溫控保護;使用壽命長;保溫持久等優勢。工作原理是在固體電熱餅的基礎上改進的,采用電極式加熱方法,優質控溫與熱熔斷器雙重溫控保險。正常情況下袋內液體溫度達到65度時溫控器會自動切斷電路,停止加熱;而一旦溫控器控制失靈,熱熔斷器切斷電源,終止加熱。
電熱餅卻不是很便于攜帶,而且它硬硬的不如液體帶給人們的那種感覺親近,那種儲水式的更為方便使用更受人們歡迎。那種柔軟又溫暖的感覺,人們在捧著它的同時還忍不住捏來捏去。還有一種里面填充超飽和液體的暖手袋更有趣味性——輕輕彎曲袋內金屬片,袋中液體即出現結晶狀(藍色半透明),變硬成固體。發熱溫度50度左右,約1小時的時間。使用后,把其放入沸水煮10分鐘,直至結晶體完全恢復成透明液體,冷卻后,可再次使用。雖然它實際的功能沒有前幾種暖水袋發揮的淋漓盡致,但是它帶給我們的趣味性是很大的。記得我第一次擁有這樣一個取暖帶的時候,感覺掰一下鐵片它會變成固體并且發熱取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結晶的固體給我想要捏碎它的沖動,一直捏著它直到它變成液體,這似乎變成了一種樂趣,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取暖。
結論
這些所有暖水袋家族的新產品有很多共同的優點:可以循環再利用,具有獨特理療功能,最重要的是外形美觀、充電快速、方便使用。但是我們在使用時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說低溫燙傷,比如溫度不能自由控制,比如在你睡意正濃時被它冰醒。
結合在暖水袋使用中人們出現的這一系列反應和發現的問題,對此我提出自己的兩點改良設想。
一、讓取暖袋數字化,可以有不同溫度的設置。根據人們的不同需求,進行不同溫度的設置。這樣暖水袋就變成了被人馴服的綿羊,需要溫溫的熱量時可以調節到自己想要的溫度,適應不同的需求。例如暖腳的時候需要燙一些,就把溫度調節的高一點;如果需要暖一下肚子,這些皮膚比較薄的地方,就把溫度調節的低一點。
二、讓取暖袋的敏感度增強,變得更加容易吸收熱量,但是散熱緩慢。當它已有的熱量用完時,可以吸收皮膚的熱量積攢起來,可以使人體適合的溫度,不至于在熟睡的時候被失去熱量的取暖袋冰到。
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生活中這些取暖袋的家族的要求不斷提高,會出現更多更適宜的產品。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8
摘要:設計心理學作為工業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設計心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相關問題,圍繞教學方法對此門課程的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并提出改進的辦法和途徑。
關鍵詞:計心理學教學方法理論課
1、前言
設計心理學是工業設計與心理學之間的交叉性邊緣學科,屬于應用心理學范疇,是應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研究成果,解決設計藝術領域與人的“行為”和“意識”有關的設計問題。在當前設計領域,隨著“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成為設計界的主流,對于設計學專業的學生,除了要掌握產品設計的相應技能外,還要在對用戶了解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滿足人們需要的產品。因此,設計心理學的教學要能引導學生運用心理學的原理解讀設計中的現象,更好地認識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現象和行為,從而改善和輔助設計,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然而,從以往的教學效果來看,如何讓學生較為形象地掌握設計心理學的.相關概念、理論、并應用于設計過程中還存在各種問題,因此,只有認識到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和數學成果。
2、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從學生方面來看普遍重技能輕理論。設計學被歸為藝術領域,以往設計學院的學生大多來自藝術專業,設計教育一直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要教學目標,使得學生更關注技法知識的學習,注重專業技能的訓練,而對設計理論知識的重視不夠,有的甚至排斥理論的學習。再加上藝術類學生在文字理解能力上相對薄弱,因此從心理上并未意識設計心理學有何作用和意義,導致學生對設計心理學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感覺枯燥無味的現象。大學教育如果沒有扎實的專業理論作為支撐,只能說培養了一批工匠、技術工人,不是培養真正的設計師。
(2)從教師方面來講很多教師自身對心理學研究不夠,不夠深入。以往設計心理學的教師大都來自設計專業背景,沒有專門從事設計心理學的研究,對心理學都是從實際經驗總結而來,從而造成了偏重設計而無法體現心理學在工業設計中的作用。為此對于上設計心理學課的教師應該多涉足心理學,學會用理論解決設計問題。
(3)從教材方面來講適合設計專業的心理學教材比較少。目前國內關于設計心理學的教材并不多見。當前市面上的教材基本上都是較老的版本,沒有及時補充21世紀以來的心理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且針對對象不夠具體細分化,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師傳授教學的工具,教材的好壞也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3、以視知覺在設計中的應用為例對教學改進方案的探索
人類95%的信息是通過視覺進行認知的,大量的設計作品也是通過視覺可視化的方式向用戶展示。因此,視知覺在設計心理學的課程體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以下就以視知覺在設計中的應用為例探討教學方法的改進。
。1)問題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維。
在剛接觸這門課時,大多數學生對于該門課程的了解是模糊的,這時可以通過生活之中的心理學的設問吸引學生的注意,適時而教,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正式開始講視知覺之前,先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眼見一定為真嗎?讓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用PPT顯示一些視錯覺的圖片,如圖1所示的灰白陰影錯覺。盡管A和B看起來顏色不一樣,其實都是一樣的灰色。
。2)復雜理論講授,突出易懂性。
設計藝術類學生更傾向于直覺思維,純粹理論知識的接受能力要弱一些,所以在講授當中盡量采用圖表的形式表現,突出易懂性。學習設計心理學的目的是在學生實際設計中意識到學過的原理知識,會去用,而不是在考試的時候會背某個理論知識。因此,在解釋刺激到感知的過程時,可以通過刺激反應與感官知覺流程圖來表現,如下圖所示:
而后,根據圖解釋說明視知覺加工過程,并告訴學生從感覺到知覺的認知加工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從知覺到感覺的加工過程是自上而下的加工。接著分別說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加工內容。
。3)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一個好的案例是一種真實生活引入課堂,從而可使教師和學生對之進行分析和學習的工具。例如:講到錯覺矯正時,通過圖2用于說明為了避免錯覺的交通標識設計師有意識地拉長標識使標志顯得比例正常、易于識別。
4、結論
總之,針對工業設計專業學習的《設計心理學》課程中,我們應該有效地把握此課程的心理學內容,結合工業設計對該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安排上進行切合實際的調整,以保證其應有的教學效果。以上是作者對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面所提出的膚淺思考。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9
摘要:對室內設計中的視覺心理學體驗方式進行了綜合性的分析,通過優化室內設計中視覺心理的體驗方式,進一步完善室內設計方案滿足人們視覺心理的需求,提升空間生活質量,為室內設計提供設計依據,從而實現視覺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價值。
關鍵詞:室內設計;視覺心理;體現方式;研究整合
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中,室內空間的設計需要全面提升其整體品質,室內設計需要滿足人們對心理學的需求。由于人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視覺,因此設計人員在室內設計中,需要將視覺效果的認知作為基礎,運用視覺心理的整合理念,結合室內設計方式,進行精神性、地域性以及民族性藝術元素的運用,為室內設計提供依據,從而為室內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1、視覺心理學的基本特點
1.1自固體的優越性特點。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美的需求也逐漸提升。通常狀況下,人們的視覺神經系統在捕捉外界事物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賹τ陟o止的事物,人們的視覺系統會受到正在運動事物以及場景因素的影響;
、趯τ陬伾G麗的事物及場景,人們的關注度會提升,也更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因此,在室內設計中,需要注意心理學本身的優勢性,充分展現出視覺心理的自固優越性[1]。
1.2空間設計的局限性。在視覺空間局限性因素分析中,空間設計所呈現出的狀態并不是局限性的,但是人的眼睛在水平方向的視覺范圍為120°時,會將眼睛中線作為基準。通過對垂直方向的分析,設計時,可以將視平線上50°,下70°的距離作為室內設計的重點表現區域,從而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
1.3視覺心理中的錯覺特點。在對外界事物分析中,容易受到光影、眼膜以及自身相關因素的綜合性影響。因此,在室內場景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人的視覺錯位問題。人在觀看有序水平圖像時,往往注重視野的廣闊性。因此在室內設計中可以利用鏡子,使人產生空間擴大的.錯覺,滿足人視覺上的享受[2]。
2、室內設計中視覺心理學的體現原則
2.1格式塔心理學的視覺理念。在對視覺判斷以及閱歷感受分析中,需要在不同方面認識的審美取向,通過對所處環境和接受信息等內容的綜合性分析,從而產生的心理變化。在視覺藝術分析中,需要明確視覺心理的積極作用,通過對服務對象的整合分析,將室內空間的視覺結構進行調整,充分滿足格式塔心理學的概括能力。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原則:
①簡化原則。在格式塔心理學分析中,需要通過對區域的分析,進行簡單化、平衡化以及規則化的組織整合,全面提升室內空間的視覺效果;
、谡w原則。在格式塔分析中,通過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可以充分保證室內設計的科學性[3]。
2.2室內設計中視覺心理學的完形法則。理念主要原則:
①圖與底,在室內空間設計中,通過對視覺中視點不確定性和巧妙性的經營管理,提高對圖與底正負關系的轉換,保證室內空間設計的安全性;
、趯ΨQ性原則。在上下左右圖形分析中,充分保證室內空間設計的對稱性。在空間實質性設計特點確定中,保證視覺設計的核心原則;
、廴夯瓌t,在群化確定中,需要做到以下內容:首先,相似性。在相似性原則分析中,使用室內設計中的多種理念,通過對室內空間設計特征的分析,心理學對大小、形狀以及顏色等綜合性因素的確定,進行空間設計相似性原則的整合,提升室內設計的基本價值;其次,閉合性。在傾向性室內空間設計中,需要將其作為一個完整性的圖形,保證室內設計的視覺心理設計理念;
、芡晷蝺A向性或良好完形原則。通過對相屬問題的分析,可以保證空間設計整合的基本需求,保證室內心理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3、室內設計中的視覺心理學體現方式
3.1室內設計中的錯覺性運用。室內設計需要注意室內設計的基本原則,通過視錯覺特點的分析,可以提升心理學的認知理念,使人們在該種背景下產生一定的錯覺,增強空間的視覺性體驗。同時,對于室內設計人員而言,其作為空間設計的基本內容,可以充分利用視錯覺性理念來表達設計需求。例如,將垂直線運用到墻面設計上,提升空間高度的視錯覺。在室內地面以及墻面的設計中,可以通過顏色、光線的利用,營造良好的空間氛圍,提升空間的整體亮度,從而使人們產生房屋變寬敞的錯覺。3.2室內設計中空間局限性運用。人們的視覺存在著一定的角度特點,因此在室內設計中,利用人們的視覺會受到角度范圍的影響,通過對視覺空間局限性的分析,提高室內空間設計的合理性。在垂直空間設計中,其向上的視覺角度需要向下調整。在對室內地面以及墻面設計整合中,需要關注墻面以及地面區域的效果設計。例如,在電視機尺寸設計中,需要將電視中心位置與人視水平線進行整合,保證室內空間設計的科學性,滿足房屋設計的心理需求,提升室內空間設計的核心理念[4]。3.3室內設計中的優越性運用。通過對室內空間設計原則的分析,需要將心理學特點作為核心,提升固有性的室內空間設計特點及核心原則,且在視覺心理學應用分析中,需將視覺優先感以及選擇性強的特點作為設計核心,認識到空間設計中的差異性因素,滿足室內設計的動態化原則。通過室內設計,選擇固有性的優越性,強化設計效果的整合特點,保證室內設計的基本需求。又如,在餐廳設計中,為突出餐廳設計的生機性,提高人們的注意力,并給人以美的感受。在餐廳設計中,需增強室內光線,對不同設計手法進行整合,實現材料與色彩的合理搭配,保證不同區域光線強弱的合理性,從而保證空間設計的理念,避免空間光線混雜現象的發生,確保室內空間設計的整體效果的和諧,提高人們對的環境的滿意度[5]。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室內設計中,為了實現視覺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價值,需要將心理學的特征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將視覺錯覺、圖形構建以及空間局限性等因素更好的運用到室內空間設計上,從而為人們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同時,在此基礎上,也需要通過對室內視覺體驗的分析,更好的總結視覺心理學的價值及運用手法,從而達到視覺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核心價值。
作者:陳慧單位:廣州紅川林設計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郝婷.視覺心理學在住宅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大舞臺,2015,(5):69-70.
[2]趙榕樹.視覺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7,(9):114+207.
[3]常美娜.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6,(6):242.
[4]胡昆.色彩在住宅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4,(10):53-154.
[5]朱紅麗,李晶源.視覺心理學在住宅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淺談[J].室內設計,2007,(3):11-17.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10
【摘要】設計構思的過程是產品心理學的實踐過程,但是在設計構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過產品的極限,如果突破產品的極限,那么就改變了設計的實質而喪失了設計的意義。設計的過程是知覺的過程。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產品包裝;知覺感知
包裝設計在產品的銷售中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僅僅是包裝的作用,也是營銷的作用。精美的包裝設計無疑會讓產品增色不少,在一定意義上是可以提升產品的價值,同時體現了產品的品質,這是營銷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為人們購買商品時首先看到的是產品的外包裝,這是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在營銷中,尤其重視產品的外包裝。
作為包裝設計專業的教學或者是實踐,都應該從體現產品的質量和品質方面入手,注重設計的高質量。而在設計中,設計者的設計心理學決定了包裝的審美。設計心理學在設計實踐中發揮著無法估量的作用。
一、對設計心理學的認識
設計心理學是研究用戶需要的學科,首先要了解用戶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建立用戶模型。設計心理學還要研究用戶使用流程,研究用戶使用過程中的相關信息。這是設計心理學在包裝設計方面的應用實踐。設計心理學還要研究用戶對設計的評價,這是總結經驗不斷進步的途徑。用戶的反饋和評價是對設計的考核和肯定,因此設計心理學要有用戶反饋的過程。設計心理學還應該研究用戶的心理需求,研究用戶對產品的情感,建立起用戶情感模型。設計心理學是研究用戶對產品的審美學科,需要建立用戶審美模型的學科。設計心理學還應該研究產品使用的環境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包裝設計,符合環境的要求,建立使用的環境模型等等。設計者只有具備了這些品質,那么才能設計出良好的產品,滿足用戶的需要和提升產品的價值。
設計心理學也是心理學的一種,是在特定領域內的用戶心理研究的科學。設計心理學的建立融合了很多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法則。任何設計過程和實踐活動,其主角與核心都是人,人的心理也是設計心理的基礎。設計心理學是圍繞著人的心理和需求而進行的,比如說認知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所以,我??在所涉及的基礎心理學理論來源方面要做好甄別和遴選,將設計知識和設計需求完整結合。
二、設計心理學應用在設計中的探索
。ㄒ唬┰O計中人和物之間的關系研究。所謂設計就是工業生產的一個門類,任何一門設計都是為人服務的,工業設計是工業生產活動的一種,是科學知識應用在生產實踐中的體現。社會是人和物共同組成的,人類的一切生產活動都是為了滿足需求而設計的。設計心理學就是探討人和物之間關系的學科,研究人對物的感受,人和物的關聯,由知覺――認知――動作等系列組成。產品的設計就要滿足人類這樣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對物的需求關系,研究如何規劃人和物之間的關系。
設計就是應用物來影響人的科學,設計人員要通過造型來規劃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也是知覺在設計中的應用?茖W合理的設計可以幫助人們在實踐中更加方便和舒適地使用產品。人們對審美的感受是設計心理學的一個因素。設計心理學是通過對知覺理論的研究和探索,研究產品設計中的基本要素,研究人與知覺之間的關系。
(二)設計構思在設計過程中的應用。設計構思的過程是產品心理學的實踐過程,但是在設計構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過產品的極限,如果突破產品的極限,那么就改變了設計的實質而喪失了設計的意義。設計的過程是知覺的過程。首先我們視網膜上感受到信息是不同亮度的元素。我們在設計上要通過處理邊界處的亮度來突出棱邊,這個過程是形成二維草圖的過程。這個階段可以勾畫出物體之間的邊界線,畫出物體的輪廓和表面積。深度線索的元應用包括單眼線索和雙眼線索以及方位等因素,形成二維半的.草圖。然后再利用物體之間的關系建構三維草圖。
。ㄈ┣榫w反應過程的研究。一個人的情緒反應,包括反應和依賴兩個過程。包裝要把產品的形態表現出來,產品的包裝是吸引消費者的首要因素,精美的包裝可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所以在設計中,包裝圖案醒目是相當重要的,其中文字部分也必須要突出產品的性能和特點,能夠瞬間抓住消費者的視線,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和好感。
消費者是一個綜合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程度、審美品位、消費特點等都不一樣,所以在設計包裝中要盡量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迎合大多數消費者心理需求。包裝的色彩、造型、圖案、材質是包裝設計的關鍵。
設計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產品的工業化生產過程離不開包裝的過程,包裝設計是非常關鍵的一環,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研究設計心理學,是做好設計教學和設計實踐的關鍵,需要我們在日常學習中給予高度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魏力敏,戴珊珊.論設計心理學在快速消費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2(07).
[2]余建榮,韓春霞.淺析設計心理學在產品人性化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07).
【設計心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設計心理學論文3000字01-17
環境設計心理學論文03-21
設計心理學教學探討論文03-21
心理學論文開題12-11
最新心理學的論文03-21
心理學的論文模板03-21
心理學及生活的論文12-07
行為心理學論文12-07
身邊的心理學論文12-07
簡單的心理學論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