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的論文
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物理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物理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物理的論文 篇1
摘要:電磁運動是物質的又一種基本運動形式,電磁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已知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也是人們認識得較深入的一種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在對物質結構的深入認識過程中,都要涉及電磁運動。因此,理解和掌握電磁運動的基本規律,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都有及其重要的意義,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電磁學。
關鍵詞:電磁學,電磁運動
1、 庫倫定律
17xx年法國物理學家庫倫用扭秤實驗測定了兩個帶電球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電力。庫倫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兩個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規律,即庫侖定律:
在真空中,兩個靜止的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和他們電荷的乘積成正比,與他們之間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的方向沿著亮點電荷的連線,同號電荷相斥,異號電荷相吸。
這是電學以數學描述的第一步。此定律用到了牛頓之力的觀念。這成為了牛頓力學中一種新的力。與駑鈍萬有引力有相同之處。此定律成了電磁學的基礎,如今所有電磁學,第一必須學它。這也是電荷單位的來源。
因此,雖然庫倫定律描述電荷靜止時的狀態十分精準,單獨的庫倫定律卻不容易,以靜電效應為主的復印機,靜電除塵、靜電喇叭等,發明年代也在1960以后,距庫倫定律之發現幾乎近兩百年。我們現在用的電器,絕大部份都靠電流,而沒有電荷(甚至接地以免產生多余電荷)。也就是說,正負電仍是抵消,但相互移動。──河中沒水,不可能有水流;但電線中電荷為零,卻仍然可以有電流!
2、安培定律
法國物理學家安培(Andre Marie Ampere, 1775—1836)提出:所有磁性的來源,或許就是電流。他在18xx年,聽到奧斯特實驗結果之后,兩個星期之內,便開始實驗。五個月內,便證明了兩根通電的導線之間也有吸力或斥力。這就是電磁學中第二個最重要的定理“安培定律”:
兩根平行的長直導線中皆有電流,若電流方向相同,則相吸引。反之,則相斥。力之大小與兩線之間距離成反比,與電流之大小成正比。
以后,安培又證實了通了電流的筒狀線圈之磁性,與磁鐵棒完全一樣。故他提出假說:物質之磁性,皆是由物質內的電流而引起的。這使磁性成為電流的生成物──他后來被譽為“電磁學”的始祖(電與磁從此在物理中是分不開的)。他的名字,也成了電流的單位。
安培這個發現,在應用上極為重要。它提出了用電流而發出動力,使物體動起來的方法,準確而可靠。因此,它是電流計(以及各種電表)、電馬達、電報,電話之原理。特別是電報,在18xx年以后就成了新興事業,大賺其錢。
安培定律之后,電磁學理論與應用之發展可以說是風起云涌。
3、法拉第定律
法拉第早年是達維(18xx年發現金屬鈉和鉀)的助手,他對電解有很周密的研究。他發現了通電量與分解量有一定的關系,并且與被分解的元素之原子量有一定的關系。由此,可以大致導致兩個結論:
(1) 每個原子中有一定的電含量。
。2)原子在化合時,這些電量起了作用,而通電可使化合物分解。因此,牛頓尋求的分子中的化合之力,必與電有關。此想法在18xx年由達維提出,法拉第進一步加以驗證,至今尚是正確的。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提出之初,受到很多質疑。其中之一是:很多人認為,兩個相距遙遠的物體,無所媒介,而相互牽引,是不可置信的。但是由于萬有引力之大獲成功,這種超距力的概念,不久便被普遍接受了。電磁學中的庫倫、安培等力之觀念,起始時亦是這種超距力。
在牛頓前一百年的英國人吉伯特是伊利莎白一世的御醫。他的一本”論磁” 是有系統地研究電磁現象的第一本書(大部份說磁,因其在當時比較有用),其重要性是揚棄了磁性之神秘色彩,以一種客觀的自然現象來描述之。吉伯特的“論磁”中曾提出’力線’的觀念。這就是說:磁性物質發出一種‘力線’,其它磁性物質遇到了這‘力線’便受到力之作用。這樣就避過了‘超距力’的‘反直覺’。
。╝)力線不斷、不裂、不交叉打結,但可以有起頭與終止。例如:電場之力線由正電荷發出,由負電荷接受。力線的數量與電荷之大小成正比。
(b)力線像有彈性的線,在空中互相排斥又盡量緊繃。其密度與施力之大小成正比。
(c)力線有方向性,電力線的.方向是對正電荷的施力方向(負電受力方向相反),在磁力線是對‘磁北極’的施力方向。
法拉第則更進一步,提出了場的概念:空中任意一點,雖然空無一物,但有電場或磁場之存在,這種場可使帶電或帶磁之物質受力。而’力線’則是表現‘場’的一種方式。但是,法拉第的‘場’觀念,當時也受到強烈的質疑與反對。最重要的理由是這觀念不及‘超距力’之精確。把‘場’觀念精確化,數學化的是后來的麥克斯韋。
法拉第發現,一個移動的磁鐵或通了電流的筒狀線圈,也可以使附近的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這就是電磁學中第三個最重要的法拉第定律。
這個定律與庫倫、安培都不同;它是動態的。第一線圈中的電流變化越快,第二線圈中的電流越大;虼盆F、有電流的筒狀線圈,移動得越快,第二線圈中的電流也越大。這就是發電機的原理。
4、麥克斯韋電磁理論
與法拉第之實驗天才對比,麥克斯韋則是長于數學的理論物理學家的典型。他生于蘇格蘭的一個小康之家。自幼便充份顯示了數學之才能。他先在阿伯丁大學任教,以后轉往劍橋。在物理中,今日麥克斯威之重要性,幾可與牛頓、愛因斯坦等量齊觀。但生前,麥克斯威并不受其故鄉蘇格蘭之歡迎。他在劍橋大學則受到重用。
他在18xx年,發表了《法拉第之力線》一文,受到將退休的法拉第的鼓勵。18xx年,他由理論推導出:電場變化時,也會感應出磁場。這與法拉第的電感定律相對而相成,合稱電磁交感。此后他出版了《電磁場的動態理論》,《電磁論》,其重要性可以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相提并論。
通過了數學中的向量分析,麥克斯韋寫下了著名的麥克斯威方程式,不但完整而精確地描述了所有的已知電磁場之現象,而且有新的預言。其中最重要的是電磁波:
。1)由于電磁交感,故電磁場可以在真空中以波的形式傳遞。
。2)計算之結果,這波之速度與光速一致,故光是一種可見的電磁波。
(3)這種波亦攜帶能量、動量等,并且遵從守恒律。
“光是一種電磁波!”這句話現在是常識,在當年則駭人聽聞。麥克斯韋只靠紙上談兵,就做大膽宣言,也難怪當年根本不信有電磁波的人居多。但他自己卻信心滿滿。有人告訴他有關的實驗結果,不完全成功,他毫不在意。他有信心他的理論一定是對的。──以后的理論物理學家很多人就學了他這種態度。
德國人赫茲是第一個在實驗室中證明電磁波存在的人。他先把麥克斯韋的電磁學改寫成今天常見的形式。然后在1886—18xx年,做了一系列的實驗,不但證明電磁波存在,而且與光有相同波速,并有反射、折射等現象,也對電磁波性質(波長、頻率)定量測定。當然,也同時發展出發射、接收電磁波的方法──這是所有無線通訊的始祖。
5、總結
麥克斯威的電磁理論,成為現在理工科的學生都要修的電磁學。簡單的說來,電磁學核心只有四個部分:庫倫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與麥克斯威方程式。并且順序也一定如此。這可以說與電磁學的歷史發展平行。其原因也不難想見;沒有庫倫定律對電荷的觀念,安培定律中的電流就不容易說清楚。不理解法拉第的磁感生電,也很難了解麥克斯威的電磁交感。
這套電磁理論,在物理學中,是與牛頓力學分庭抗禮的古典理論之一。如果以應用之廣,經濟價值之大而言,猶在牛頓力學之上。但也不能忘記,如果沒有牛頓力學中力之概念,電磁學也發生不了。電磁學中的各定律,也無法理解。因此,普通物理中,也必然先教力學再教電磁。
力學與電磁學被稱為古典理論有兩層意思:(1)它可以自圓其說,沒有內在的矛盾。(2)但是到了廿世紀量子理論確立后,它們被修改了。力學后來被修改為量子力學,電磁學被修改為量子電動力學。然而,在原子之外,這兩個古典理論仍是非常精確,故理工學生仍然不得不學它們。
回顧電磁學的歷史,是很有趣的。一直到十八世紀中,電磁似乎只是一種新奇的玩具──科學與藝術一樣,起步時都有游戲性質──但到了后來,其產生的結果,竟然改造了世界。當然,并不是所有科學工作都有這樣大的威力。也有些科學的成果令人不敢恭維。然而,科學有這樣的可能,卻是我們不得不重視科學研究的終極原因。
參考文獻
1、倪光炯,李洪芳,近代物理,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9),393、
2、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編,高級中學課本,物理(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xx年第二版),266、
大學物理的論文 篇2
構建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也是我們追求教學效益最大化、提高教學成績的最有效策略。因此不少同行都在努力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那么到底什么是高效課堂呢?到底怎樣構建高效課堂呢?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我眼中的高效課堂
提到高效課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個人覺得高效課堂用我們初中物理里學到的“有用功的功率”,即單位時間內所做的有用功來理解比較恰當。只要單位時間內所做的有用功多,我覺得無論采用“洋思模式”還是“杜郎口模式”或其他模式都是高效。
為了準確地把握“高效課堂”的內涵,我查閱了很多資料,找到了高效課堂的多種理解方式。我比較認同江西邱林政教師的理解方式,邱教師是這樣寫到的: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并積極思考。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師生如果能達到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二、高效課堂的構建
透過邱教師對高效課堂內涵的理解,我從五方面來談談自己對高效課堂構建的認識。
1. 仔細鉆研教材,分析學情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教材是提供給教師進行教學的素材,也是學生開展學習的重要資源。它不僅決定了我們課堂教學的內容,還提供了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和方法。因此,仔細鉆研教材是組織好課堂教學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對于教材,首先,我們應該從整體上鉆研初中階段三本教材中各個部分的順序為什么要這樣安排,都安排了哪些內容,各部分教材內容的地位及作用等。其次,我們需要精讀每一節教材,鉆研教材中的語言措辭和講授的概念、規律、定義的物理意義以及所反映的物理過程,認識到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做到分析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確定教學目的,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為準備好教學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講授“杠桿”一節內容時,如果教師沒有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就很難幫學生解決為什么前面在講授“天平的使用”內容時,平衡螺母到底要向哪邊調節的問題。
再如,對于“分子熱運動”一節中液體擴散現象的實驗,教材提到了一個關鍵詞“靜放”,如果沒有仔細鉆研教材,忽略了“靜放”,很多學生就會認為水和硫酸銅溶液混合后,用玻璃棒攪動使其顏色變均勻,也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這樣就會使學生產生誤解,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此外,對于學情的把握也至關重要。以“杠桿”這一節內容為例,很多教師會認為力臂的畫法很簡單,常常會一嘴帶過。但事實上,由于很多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他們對于數學上“點到直線的距離”都沒有掌握,那么力臂的畫法就必定會成為這部分學生學習的難點。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力臂的畫法,那么對杠桿的分類,也就只能是茫然。這樣一來,這節課學生就基本沒有學到東西,更談不上高效課堂了。因此,我認為仔細鉆研教材,分析學情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2.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新課標倡導教師要充分保護和利用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科學探究;并能夠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注意強化實驗教學,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因此,我們要善于挖掘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小實驗、小故事,通過這些有趣的小實驗和小故事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趣。
例如,在講授“焦耳定律”內容時,我將一根銅絲和一根電爐絲串聯起來,接入電路中。然后在上面分別裹上紙巾,通電后,學生會發現裹在電爐絲上的紙巾迅速燃燒起來,而裹在銅絲上的紙巾卻安然無恙。此時所有學生都睜大眼睛,覺得很有趣,也很想知道為什么。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大大激發了,有利于對焦耳定律這個重點內容的學習。
再如,在講授“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內容時,可以讓學生都準備兩個紙杯,將兩個紙杯疊放在一起,然后向兩紙杯上方吹氣,會觀察到放在上方的紙杯會飛出去。通過這個小實驗,也一定會大大激發學生求知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們應該在課堂的引入環節上下力氣,爭取一開始上課就能抓住學生的眼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
此外,對于教學重點的強化和教學難點的突破,也可以采用開展豐富多彩的小實驗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克服畏難心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 精心設計作業,抓好作業落實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根本保證
對于作業的設計,應該包括三個部分:預習作業、隨堂作業和課后作業。
對于預習作業,教師除了要把課堂教學內容拆解成一個個知識單元的常規任務外,還應該把這些知識單元設計成“臺階形式”,讓預習內容有難度與梯度。與此同時還應設計一些能夠引發學生思考或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預習內容。讓學生帶著這些思考和興趣去開展預習,這樣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重點和難點的時間就會更加充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對于隨堂作業,既可以設計成獨立思考型的、小組討論型的,又可以設計成訓練和檢測型的。在完成這些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尤其應該注意學法的指導。
例如,在講授“壓強”一節內容時,很多學生會錯誤認為壓力就是重力,教師這時就可以抓住這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討論壓力和重力到底是不是一樣?學生通過討論得到壓力和重力的區別,會比教師講解記憶的更深刻。另外,教師在設計隨堂作業時,還應該注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以及嚴謹縝密的物理素質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還要設計一些記錄型的作業作為補充。當然,訓練和檢測型的作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些作業可以有效檢驗學生課堂的學習效果,并可以為教師后續指導提供診斷信息。
對于課后作業,我們通常以重復的訓練型作業為主,這樣的作業學生往往要投入很多精力,但收獲甚微。適量的訓練型作業可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已學知識。但在布置訓練型作業時應注意分層布置,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布置基礎題目,而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需布置拓展型作業。此外,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還要注意訓練型作業和自主梳理型作業的關系。要給予學生充足時間開展知識梳理活動,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4. 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高效課堂的檢驗標準
對于高效課堂的評價,由于受制于當前的教育體制,所以評價體系往往是片面的。僅僅評價一堂課是否高效,或者是僅僅用成績來衡量高效都是不夠全面的!笆陿淠荆倌陿淙恕,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絕不能只憑一時的學業成績來評價課堂的效果。我覺得我們除了要參考學業成績來評價高效課堂的成果外,還應該通過學生表現出來的物理學科素養以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來評價高效課堂的成果。只有這個評價機制跟上課改步伐,才能讓更多的教師投身于高效課堂的教學改革中來。
大學物理的論文 篇3
一、教師教學應由傳授式變為啟發式
課堂不再是老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對于具體問題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思考,答案由學生給出。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想法,對于正確合理的部分給予贊賞和鼓勵,同時也需指出不合理的或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啟發式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上由被動變主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學會如何進行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態度、習慣與技能。這種素質是現代社會對學習者的要求,這種素質將使學習者終身受益。
二、教學應理論與實踐結合
物理所涉及的知識源于實踐,它重視對于實踐的指導,根據這一特色,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結合物理的基本原理,向科學技術應用延拓,努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例如,講磁介質分類時,可以提及具有完全抗磁體性的超導體,介紹超導體特殊性質,特別是超導體無損耗對于現代工業的意義,同時超導要求的低溫條件又制約了超導的`應用,如何提高超導溫度,實現室溫下超導是科學家目前遇到的難題,需要進一步去探索研究。在講授氣體分子動理論時,可介紹地球溫室效應的形成及危害,從而努力發揮現代科學的潛力,走一條綠色環保的高技術發展道路。
講波動光學時介紹一些三維影像知識,以及全息照相基本原理,可以凸顯物理的實用性,物理的學習不僅可以認識世界,也可以改造世界。實踐證明,這些做法使學生認識到物理課程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使用物理知識解決具體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教學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學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的懷疑和批判精神,鼓勵學生提出標新立異的想法。缺少質疑,人們的認識與思維就報難向前深入發展[3]。從物理發展的歷史來看,無不以懷疑和批判為先導。我們知道:如果沒有懷疑和批判就不會誕生近代物理的兩大基本理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茖W的進步需要不斷超越已有的理論,沒有懷疑和批判,也就失去了創新的生命力。在教學中,也要注重培養學生想象力,讓學生大膽假設,如有一天超光速能夠實現了;我們生活在沒有摩擦的世界;我們生活的地球失去磁場……會出現一些什么樣的情景?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存在多種可能性,能夠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用一些已有的知識,分析、歸納、總結得到自己的結論,這種思維方式將使學習者終身受益。
四、教學應課內與課外結合
教師應多創設學生間交流機會。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物理課外活動和競賽將非常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用集體的智慧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學期開始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分組開展各種活動,每周一個主題,可以是對于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討論分析,也可以是參觀科技館等。每周每組就活動情況書寫書面報告,教師進行指導和評價,鼓勵學生用發現的眼光觀察世界,用科學的方法認識世界。
五、結語
總之,物理教育不僅要重視物理基本概念方法,要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方式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行為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富有競爭力和活力的高素質優秀人才,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大學物理的論文 篇4
一、工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現狀
第一,教學內容聯系不緊密。大學物理由經典物理學和近代物理學組成,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來講,更多地強調經典物理而忽略了近代物理。此外,基本理論知識點未能與具體專業方向相銜接,存在著大學物理理論知識與專業理論教學脫節的現象,導致學生存在著學無所用的思想,厭學情緒嚴重。第二,教學設置不合理。應用型本科高校過分強調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專業課、技能課不斷增加,大學物理學時大大減少,使大學物理這門課程難以發揮它的科學素質教育培養的重要功能。第三,任課教師安排不合理。部分高校物理教師資源欠缺,經常采用外聘、兼職等形式的教師授課。外聘教師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為本校教職工的作用,兼職教師能力和精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發揮,因此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和興趣。第四,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單一。部分院校的物理教學改革“雷聲大,雨點小”,實驗課程安排較少,實驗設備不能很好利用或匱乏,多媒體教學不能充分展開,考核方式也只是局限在理論上,單一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不能達到因材施教,也未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工科院校院校的.大學物理教學思考
1.加強大學物理專職教師隊伍建設
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的學生主要是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的技能型人才,不是學科型、學術型、研究型人才。其目的是縮小畢業生就業與社會需求的差距,實現就業的無縫對接。因此,授課教師需要理論、實踐經驗豐富,才能帶動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實行分層分專業教學
大學物理是對初、高中物理內容的升級、擴展和深入,利用更高級的算法對物理本質進行推導和介紹。但針對不同高校、不同專業、不同學生,專業基礎需求和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很大,應制定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大綱和課程體系,實行分層分專業教學模式,充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以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
3.多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
深入學習并與其他本科院校交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學物理不應停留在堆積公式、概念上,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動畫技術軟件,如用Flash、Authorware等軟件編寫的多媒體課件能動態地演示復雜的物理過程。
4.加強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建設
大學物理實驗是真正提高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課程。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物理成績,增強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部分院校已將DIY思想運用到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起到了顯著的效果。大學物理實驗除增進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外,也提高了學生對大學物理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適當增加大學物理實驗課時,對大學物理理論教學反饋和思考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結束語
大學物理是新建本科院校理論基礎課建設的重要課程之一,綜合上述幾點對大學物理教學的思考,讓高校和教師都能意識到,為滿足當前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需求,大學物理教學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
大學物理的論文 篇5
摘要:本文對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和反思,主要從教育觀念、教學體系、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幾個方面提出了自己對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改革的看法。
關鍵詞:物理實驗 課程改革 教學體系 教學方法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是高校理工科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在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長期以來,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在體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上存在著一些弊端,使得大學物理實驗無法達到其應發揮的作用,無法適應新世紀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進入21世紀,科技的發展、知識的飛速擴充,學生的特點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想提高學生實驗技能和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對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進行變化調整勢在必行。
一、 更新教育觀念
物理實驗課程是一門涉及領域廣闊、時代性、社會性十分強的課程,它時刻面對著新時代、新科技的挑戰。我們在對于大學物理實驗的認識不能停留在教材上,物理學本身就是一門實驗科學,他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實驗,所以物理實驗課程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取決于學生能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而物理實驗為此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它有助于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得到發展,有助于教師的提高。我們應在教育改革思路和實踐上有重大突破。傳統的物理實驗教材與物理知識的發展之間的脫節,傳統的課堂授課的局限,實驗儀器的程式化,這樣都很難調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
二、 豐富實驗教學體系
長期以來,大學物理實驗是作為理論課程的一種延伸,學生只能按照理論課的.知道機械的刻板的完成實驗,這樣大大的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原本充滿樂趣的實踐性課程變得很枯燥乏味。大學物理實驗應該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獨立課程,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也不能僅僅限于普通物理的范圍內,當前科技發展中的新方法、新技術、新手段的加入會使得基礎實驗又賦予了新內容,提升了實驗檔次。除了學生必須的基礎性驗證實驗外,我們還要加強綜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開放性實驗,開辟一種分層次實驗教學的模式。其中研究性實驗和開放性實驗要真正的開設起來,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理解實驗原理,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儀器、確定實驗參數、擬訂實驗步驟,在實驗過程中完善實驗結果,然后撰寫實驗報告。另外,研究性實驗和開放性實驗還可以通過教師開設的科研課題小組的形式來完成,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動手搞科研的能力,培養其科學研究的思維和科學創新精神。在學校開設物理實驗課的同時,還可以并行開設一些“物理實驗系列講座”,講述各領域的背景、思想、方法、現代技術和應用,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物理實驗的思想、方法和應用,提高物理實驗課的層次和水平,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三、 改進教學方法
首先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在傳統教學方式中往往是老師把實驗儀器調整好,在學生做實驗前詳細的講解,甚至做出實驗演示。學生只要被動地按照老師演示的步驟機械的重復實驗操作,就能成功的測到數據,完成實驗。學生在思想上對大學物理實驗課程不夠重視,每次實驗操作都是按部就班的應付了事。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是科學認識的基本方法。一個完整的實驗過程,包含提出問題、設計操作、數據分析和理論解釋4個階段。教學也應遵循這種過程,教師應當采用各種手段引導學生按照這種規律進行實驗。
例如:實驗的引入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實驗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有趣的物理史實、物理現象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后適當的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職欲望。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死板的采用教材上的事例引入,對于學生來說,這已早沒有了新鮮感,這就需要教師自身積極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要具有十分豐富的知識面和很強的科學實踐能力,將枯燥的知識聯系實際,形象化。另外,在不同類型的實驗課上,教師應該根據實驗課的特點調整不同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以免使學生產生精神疲勞。在指導學生實驗時,教師應當貫穿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教育,而不是簡單的解決學生當前的困難,而要讓學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靈活應用實驗設計思想和方法,獨立排除故障。
四、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目前,我們學校學生的大學物理實驗成績評定分為三部分:預習成績+操作成績+報告成績。其中預習成績我們一般是針對學生寫的預習報告的情況打分,實際上大多數學生僅是將教材上的內容大抄一番,并沒有對實驗進行必要的預習,僅僅想通過課堂上的提問檢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進一步完善物理實驗的教學評價體系是非常必要的。正確的教學評價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它對教師的教學歷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和導向作用。對于不同的實驗類型,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評價方式,關鍵看學生通過物理實驗課程的學習能否提高動手能力、培養科學創新精神。傳統的實驗報告是千篇一律的格式,學生往往按照教師的要求計算結果并進行一定的分析,實驗結論和小結也僅僅是將教材中的內容重新復述一遍,這樣不利于學生科研論文的寫作能力。對于研究開放性實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撰寫科研論文式的實驗報告,自己收集查閱相關資料,設計實驗步驟,寫出報告。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艱巨長期的工程,需要我們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豐富多層次的教學體系,改進教學方法,能夠客觀公正的進行教學評價,才能使物理實驗課程成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上成為一個較好的平臺,成為更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 許森東.馮元新.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探索[J].大學物理實驗,2006,19(4):77~79.
[2] 張寶林,朱莉.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新途徑[J].長春大學學報,1999,9(5):15~16.
[3] 楊建宋.對大學物理課程教學評價的思考[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5(3):196~197.
[4] 黃曙光.物理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6,90(4):27~28.
【大學物理的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論文11-22
雙創下的大學物理實驗師資培訓論文01-08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現狀調查及改革建議論文02-24
探析雙創背景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論文02-18
與時俱進的大學物理教學研工作11-15
論大學物理多媒體教學的探索11-14
大學物理多媒體教學中的體會11-13
林業院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探索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