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研究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期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時期。本論文就是對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進行研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論文摘要:"發展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 是學前教育機構在語言領域中使幼兒得到發展的總目標。從八十年代初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培養幼兒口頭語言表達的能力"到九十年代初提出的"發展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反映出語言教育觀的轉變。即從原來語言教育的文學化、成人化、裝飾化轉變為工具化、實用化。因為語言不管有多少種功能,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際的工具。人的語言之所以會產生,兒童的語言之所以會獲得、會發展,都離不開交際需要這一原動力。
論文關鍵詞:語言交際、語言能力、發生發展、本質
人的語言之所以會產生,兒童的語言之所以會獲得、會發展,都離不開交際需要這一原動力。《幼兒園工作規程》從宏觀上為我們的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改革指出了方向,但要在具體的實踐中操作,需要我們對幼兒運用語言交往涉及到的語言環境,語言類型以及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進行思考分析,使之具體化,否則改革的實踐就很難進行。
一、關于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提及語言教育,一般人會認為在幼兒階段也就是講講故事,說說詩歌,每當與家長談及這類話題,家長總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來教。
經過長期的實踐,我認為要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發展,應做到家園共育,共同培養。家園以及全社會共同為幼兒創設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良好環境對幼兒一生的語言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期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時期。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應該以言語教育為手段,以一日生活為途徑,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靈活、隨機地引導幼兒的語言活動。使他們樂意地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幫助他們積累運用語言的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聽說能力以及交往技能,進而使幼兒在品德和思維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發展。
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語言領域能力的發展,我認為應從為幼兒創設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著手。
、 應為幼兒創設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因為它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前提。
交往是一種社會活動,語言的交際是一種語言的社會活動。語言的社會活動就需要用社會的交際的觀點來看待分析語言。
用社會的交際的觀點來看待語言,首先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是交際離不開一定的語言環境,任何的語言交際活動都是在一定的交往環境中展開的,離開了語言環境孤立地發展幼兒的語言,就不可能是交際的語言。因此在發展幼兒語言的過程中是否考慮到了語言環境的因素,是發展幼兒運用語言交往能力的首要前提。
由于人們認識到語言受環境的制約,因此社會語言學家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語言環境作了盡可能詳盡的描述,并且解釋和使用也相當靈活隨意。有的專指上下文;有的則是指交際時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交際場合及交際雙方的有關因素;還有的把交際表達時的眼神、表情、手勢、姿態也列入語言環境的范圍。[1]如此詳盡的描述,給我們了解語言環境的種類進而去把握受環境制約的語言類型提供了可能,但也給操作帶來了困難。因為多角度的環境種類必然會產生多角度的語言類型,而多角度的語言類型在教育實踐中是很難操作的。那么在諸多的語言環境種類中,有沒有一個占主導地位的語言環境呢?
我們認為占主導地位的交往環境是有的,它就是"交際場合"。因為在交際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交際場合、交際雙方的有關因素中,交際場合最具概括力,不論是交際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還是交際雙方的有關因素,它們都可以統一在體現在一個個具體的交際場合中。"場合"是指一定的時間、地點、情況。
在交際場合中,社會時間、地點形成了社會環境因素,自然時間與自然地點形成了自然環境因素,交際雙方的有關因素(目的、身份等)形成了交際時的情況,抓住了交際場合,也就帶起了其它三者,因此"交際場合"在語言諸環境中占有主導地位。
現在我們還需要具體分析幼兒的語言交往環境,以進一步了解其語言交往類型。幼兒由于受到身心發展的限制,與成人或同伴的交往基本上是處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中,因此幼兒與人的交往主要為面對面的交際場合,但由于交際雙方的身份、目的不同,這種面對面的交際場合實際上表現為二類。一類是交際雙方以此時此地情景作為交談內容的交往環境,表現為幼兒在家、在園與家長、教師、同伴共同玩玩具,看圖片等此時此地有一具體內容為雙方共同感知的交往環境上;另一類是交際雙方以彼時彼地的事件作為交談內容的交往環境,表現為幼兒在家、在園與成人或同伴談論星期天的游玩、幼兒園的大型活動、鄰家的小伙伴的軼事等發生在彼時彼地的事件,無交際雙方共同感知內容的交往環境上。
不同的語言環境會給幼兒在語言的使用上帶來不同的影響,產生出不同的語言交往類型,將交往環境--交際場合進行了分析思考與區分,也就為交往環境中的語言類型的分析思考與區分提供了前提。
、 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興趣是兒童學習的起點,沒有興趣,閱讀就會成為一件苦不堪言的事。
學齡前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關鍵階段。而相關的閱讀教育研究表明:兒童的閱讀能力與未來的學習成績密切相關。孩子的閱讀經驗越豐富、閱讀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學習。而且閱讀越早越有利。因此,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依據相關研究指出:小學三年級之前必須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這是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
首先應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在早期閱讀活動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有的放矢地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有具體意義的、形象的、生動的閱讀材料,并擺放在幼兒容易拿到的地方,讓幼兒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自主地進行感知、體驗、探索。例如:在每次閱讀活動前,教師在活動區、圖書角擺放相應的新圖書、新圖片,并向幼兒介紹圖書、圖片的名稱和內容,以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除此以外,我們還根據幼兒聽讀識字教材,利用一切機會和場所,將季節的變化、動植物的生長規律、幼兒的日常生活等與閱讀教育相結合,讓幼兒充分感受書面語言,潛移默化地接受有關語言方面的知識,從而提高孩子閱讀的興趣。
其次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父母需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閱讀的互動關系,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引導他們充分感受閱讀的快樂。開始時可以給孩子講些童話故事,讓他們聽懂;同孩子一起看書,并講解其中內容,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給孩子買些符合其年齡的書籍,但并非一定要買許多的書。比較好的做法是利用節假日等休息時間,多帶孩子去商店轉轉,告訴他們書的種類很多,讀書可以使人變得更聰明,從而激發孩子求知的欲望,使其認識到看書與看電視不一樣。此外,還可以多讓孩子看些圖文并茂的書,以此來開闊他們的眼界,提高其閱讀興趣 第三,好的語言教育活動也是促進幼兒語言領域能力的發展的重要環節。虹口區實驗幼兒園的李建君老師從兒童認知和生活經驗出發,開展"廣而淺"的語言教育內容值得借鑒: 1、選擇幼兒自我認識及日常生活經驗為幼兒語言教育內容! ∵@些來自于幼兒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內容是孩子相當熟悉的,通過老師的合理組織和引導,能讓幼兒在回憶相關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綜合處理有關信息,加以整理組織成較規范的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同時又引導兒童對自身及日常司空見慣的現象加以關注、概括和交流。
二、語言是兒童學習的對象,要善于開發兒童的語言能力語言學習是學前兒童語言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它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虛飾物。
學前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兒童的語言交際在1-5歲之間從非語言交際轉換想語言交際,其掌握語言是大量的依靠生活在言語交往環境中自然獲得的。然而由于言語自身存在著許多語音、詞匯、語法及言語交際的規則,兒童必須經過大量的專門學習才能真正掌握。
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都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時機,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善于為孩子創造機會,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很容易被開發的。
、濉∈紫葟呐囵B自信心入手,因為孩子的自信心是直接影響他們學習的態度和學習的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
學前兒童的語言學習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認為除了先天的生理因素外,最重要的莫過于社會因素,而社會因素有引導著兒童的心里因素,所以兒童的心理因素也受社會因素的制約。
大人應主動為兒童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引導幼兒說話的積極性。孩子在語言上的可塑性非常強,他們學習語言最直接的一個途徑就是模仿,模仿成人的交談,模仿故事中的藝術語言。于是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我注意規范自己的語言,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讓他們自信的說出想要表達的東西。
、 注意培養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
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核心問題,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表現方式,人類的思維成果正是靠語言的幫助得以鞏固、發展和傳遞的。幼兒期是學習語言最敏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儲存詞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幼兒期語言的訓練值得重視,幼兒園語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緩。
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應考慮到從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和鼓勵幼兒說完整話這兩方面進行:
(1)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因為詞匯量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幼兒口語表達的能力強弱。然而,幼兒詞匯量的積累,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而是在幼兒在長期的語言學習中,周而復始地學習與運用的過程豐富、積累起來的。它根本就沒有捷徑可言,完全依靠教師在語言教學中,與幼兒一起成長,一點一滴地積累和鞏固。
(2)鼓勵幼兒說完整話。幼兒不僅需要掌握許多詞匯,還要學習運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完整地說一句話到連貫地說一段話,逐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何引導幼兒說完整話呢?這關系到教師本身的語言教學習慣,假如教師本身上課時就不注意對幼兒提出說完整話的要求,幼兒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是運用簡短的詞表達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習慣,就不利于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绨l展幼兒運用語言交往能力的實證研究。
長期以來,由于缺少對"語言"這個籠統的概念的分析,在語言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上存在著好些誤解,例如,名為培養幼兒的口頭語言,而衡量指標卻只有"是否完整連貫"一項,實際上是只注重了口頭語言中的獨述語言;片面注重幼兒語言的完整連貫,注重幼兒能否在課堂上獨自一人講述生活經驗與故事,而對對話語言沒有引起重視。只看到對話語言的形式具有情景性,不完整、不連貫,看不到情景性語言本身還是一種一定交往環境中所必需的語言形式。對幼兒出現的情景性語言只看到連貫性語言水平低的一面,看不到幼兒還有著在適當的場合采用適當的語言進行交際的一面。這對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顯然是不利的。
為了進一步探索發展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的途徑,并使之具有操作性,我們從上述理論思考出發,對幼兒語言交往涉及到的環境,語言類型,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進行了討論,并分析出幼兒期的語言交往環境的兩種類型,及其制約著口語交往的兩種方式(語言類型)。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展了一個實證性的研究。具體做法是:
(1).創設兩種不同的語言環境,一種為交際雙方以此時此地情景作為交談內容的場合。
在研究中,具體表現為讓幼兒看圖片向主試講述圖片內容。我們假設:"看圖講述"是一種以圖片為支持物的講述形式,因此這一交往環境(場合)具有產生情景性語言形式的可能性。圖片能使幼兒把它作為傳遞信息的輔助工具,講述時,由于與主試共同感知著圖片,邊指點邊說,語句不完整,容易使用代詞。
另一種為交際雙方以彼時彼地的事件作為交談內容的場合,在研究中,具體表現為讓幼兒看圖片后離圖向主試講述圖片內容。我們假設,"離圖講述"這一交往環境(場合)具有產生連貫性語言形式的可能性。因為圖片這一情景因素消除后,幼兒無法借它傳遞信息,語言表達在邏輯上必須完整連貫。
(2).將同一水平和同一幼兒(本研究共進行了兩輪,一輪為等組,采用看圖和離圖講述兩種語境,另一輪為輪組。
采用看圖講述和生活經驗講述兩種語境)在兩種場合中的語言形式進行分析比較,比較的結果證實了我們的假設:同一水平和同一幼兒在兩種語境中表現出的語言形式確實不一樣。在有圖講述中,幼兒的語句表現出情景成分高,短句、不完整句子,使用代詞多,表現出情景性語言的形式傾向;而在離圖講述中,幼兒的語句相對完整連貫,情景成分低,表現出連貫性語言的形式傾向。經統計檢驗,兩者間的差異達到顯著程度。
同一水平或同一幼兒在兩種語境中表現出不同的形式傾向,表明幼兒具有情景性語言的形式和連貫性語言形式,表面看來,幼兒在兩種語境中都為獨自一人向聽者講述圖片的內容,都可以看成表現功能,而實際上,在環境的制約下,功能發生了變化,離圖講述仍是表現功能,而看圖講述由于聽者與說者共同感知著圖片這一情景因素,表現功能已經轉變為相互作用的功能了。因此,在看圖講述中產生的語言類型實質上是對話語言,而在離圖講述中產生的語言類型為獨述語言。
同一水平或同一幼兒在兩種語境中表現出兩種語言類型還表明:幼兒能夠知覺語言環境的不同,并能隨著語言環境的變化,調整轉換自己的語言行為,使自己的語言與環境相適合。
整個研究結果表明,我們關于幼兒運用語言交往能力的思考可以實證,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略)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研究】相關文章: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育意義與策略研究08-30
學前教育教育論文11-15
論教育現象學研究和教育敘事研究比較08-22
和諧實踐教育模式研究08-03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02-09
學前教育開題報告范文07-03
2022學前教育論文致謝04-21
學前教育論文15篇11-11
潤物細無聲-我的教育案例研究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