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思考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論 均衡價格論 均衡勞動價值論
論文摘要: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的演變,使勞動形式、勞動主體、價值源泉和分配理論等方面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這就要求時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重新進行思考。
1傳統勞動價值論的主要缺陷及面臨的挑戰
馬克思把勞動和勞動力區別開來,即勞動力是潛藏在人的身體內的勞動能力,而勞動則是勞動力的使用過程,它體現出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勞動是創造價值的源泉,可以創造出超過勞動力商品本身的價值,即創造出剩余價值,而勞動力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來決定。
1. 1勞動價值論存在如下主要缺陷
(1)定量性較差。采用時間形式度量方法無法建立勞動(價值)量與勞動強度、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復雜度等變量的量化關系。
(2)適應性差。采用這種度量方法很難區分勞動時間與非勞動時間,很難區分勞動強度、勞動復雜度和勞動熟練度的大小,在對分散的勞動時間、多變的勞動強度、勞動熟練度和勞動復雜度的勞動進行度量時,則表現出較差的適應性。
(3)不穩定性高。任何一門科學均要求其度量單位所代表的實際內涵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不能因地域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價值理論的基本度量單位所代表的實際內涵也應具有較高的穩定性。然而,單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代表的實際勞動量會隨著社會區域和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極不穩定的值。例如,某種形式的手工勞動條件在不發達國家屬于正常的勞動條件,而在發達國家可能屬于惡劣的勞動條件;某一雜技演員所進行的勞動屬于熟練勞動,但在雜技之鄉可能只算作非熟練勞動;某一腦力勞動在過去屬于復雜勞動,但到今天可能只算作簡單勞動。采用時間度量方法與采用貨幣度量方法一樣,只能求出勞動量的相對值,而不能求出其絕對值。因此不同時空范圍內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價值內涵之間難以進行相互換算,難以進行空間上的橫向比較和時間上的縱向比較,從而表現出極大的時空局限性。
由于馬克思當時所處的社會生產力狀態屬于大機器生產,具有以下兒個特點:①機器是主要的生產資料;②勞動方式和勞動條件都基本相似;③勞動時間與非勞動時間的區分較為明顯;④勞動強度、勞動復雜度和勞動熟練度的定性區分也較為容易;⑤信息勞動無論是在人數上還是在產值上都只占很小的比重。此時,采用時間形式度量勞動量倒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但是,隨著社會向信息時代的發展,這種度量方法越來越暴露其弱點:無法對復雜的社會現象、社會趨勢和社會變量進行定量描述;無法圓滿解釋許多新的社會現象。因此,除了政治經濟學,再沒有其他社會科學采用這種度量方法。
1. 2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創立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石
勞動價值理論是在對工業化初期的資本主義英國進行批判分析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揭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特點和基本矛盾,同時也揭示了社會化商品生產的帶有一般性的規律。因此,對我們今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指導意義。然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面臨的情況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當時面臨的情況有很大不同。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時,西方發達國家還處于工業化初期的蒸汽機時代,生產社會化進程剛剛起步。今天的世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提出了許多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2勞動形式創新與勞動主體創新
2. 1勞動形式創新
關于社會勞動的形式,在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社會勞動有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活勞動與物化勞動、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等。與馬克思所處的歷史時代相比,今天勞動形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們從不同角度對勞動進行細分,如重復勞動和混合勞動,生產勞動、服務勞動、科技勞動和經營管理勞動,創新勞動和常規勞動等等。雖然對勞動的具體形式眾說紛紜,但都承認服務勞動是重要的勞動形式,認為創新勞動和經營管理勞動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已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等,而且在新價值創造中的比重日趨增大。
2.1.1創新勞動
馬克思當年在談到創造商品價值的勞動時,雖然也提到過腦力勞動、復雜勞動等概念,還認為科學技術工作作為復雜勞動,是簡單勞動的倍加和自乘。但他的勞動價值理論中的“勞動”主要是指在生產第一線的產業工人的體力勞動。現在所處的知識經濟時代完全不同于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的那個時代。有些高新技術工作作為復雜勞動,已無法用簡單勞動的倍加和自乘來表達和衡量。在知識經濟時代,勞動形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勞動不僅僅是體力的支出,而主要是腦力的支出。科技人員和知識分子的勞動,不是一般的常規勞動,而是一種創新勞動。創新勞動是指那些能夠創造出從未有過的產品、技術、市場和生產組織形式的勞動。創新勞動具有不可模仿性、不可重復性、極度稀缺性,已成為推動當代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勞動形式。由創新勞動所生產的產品作為從未有過的稀缺性產品,不存在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衡量其價值量的問題。把科技工作作為勞動的一種重要形式,這是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現實需要,也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觀點。
2. 1. 2經營管理勞動
馬克思從工人階級立場出發,沒有把管理勞動和經營勞動納人生產勞動的范疇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妥當。經過股份制和經歷革命后,傳統的資本家已經退出了生產過程,經營者和管理者作為雇傭勞動者,他們的勞動是高級復雜勞動,當然屬于生產勞動。在生產的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管理勞動日益復雜化、企業管理人員對企業發展作用越來越大的今天,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也是腦力勞動者,他們所付 出的勞動也應當給予較高的報酬。現在的國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工資報酬不斷提高,即是其勞動價值的體現,這是基于對社會主義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問題的再認識。不僅如此,企業的經營管理在企業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有時甚至可能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企業的經營管理也是勞動的一種重要形式。
2. 1. 3服務勞動
在馬克思那個時代,生產性勞動只限于物質生產領域 的勞動,因此馬克思當時將服務性行業的勞動列人非生產性勞動范圍,盡管馬克思也認為其中許多勞動是社會必須的。經濟發展的實踐已經沖破了這個理論框框,現代社會包括我國在內已經在第三產業的名下將服務業的收人計人 國民生產總值,服務業的勞動也是生產性勞動已得到確認。
2. 2勞動主體創新
馬克思當年講勞動創造價值,主要是指工人的生產勞 動,勞動主體主要是指工人、農民等體力勞動者。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構成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 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許多新的社會階層。這些新的社會階層中的人員也是勞動者。他們通過誠實勞動和工作,通過合法經營,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其他事業做出了貢獻。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和解放軍指戰員團結在一起,他們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3價值源泉與分配理論創新
(1)馬克思認為,只有投人到農業、工業及建筑業的制造有形物質產品的直接勞動才創造價值,活勞動是價值創造的唯一源泉。而在當今,科技勞動、管理勞動與直接生產勞動的分離已經十分普遍,把創造價值的勞動只是局限在直接生產的工人這種認識表現出了明顯的不足。理論上的價值總是與現實中的分配連接在一起,以確定收人或財富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對價值理論的研究應該是與生產價值的具體社會生產方式、企業制度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等聯系在一起的。
(2)在分配理論的研究上,人們不僅需要對參與價值生產的物質資本要素的報酬進行合理定位,而且還要對包括各種人力資本等非物質要素的報酬進行合理定位。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的報酬及其定位就更為重要,它是解決經濟運行的激勵機制的關鍵。馬克思的一元勞動要素價值理論是19世紀中期以前英國經濟現實的理論總結。早期的企業形式是以生產經營為主題的生產管理型企業,而且是出資、創業與經營“三位一體”的業主制企業。這造成了資本家能夠獨占剩余價值,并使資本家處于與工人階級直接對立的兩極。但是經過近代以來先后發生的管理革命、創業革命和資本革命的推動,早期“三位一體”的企業模式向三者分離即分解為股東、董事和高級管理層三個職能承擔者相互結合的現代企業模式轉變。早期對立的兩極也轉變為多元利益主體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由于技術發明、市場營銷、管理等勞動形式的職業化和多樣化,勞動和勞動者的范圍大大地拓展了。
4我國領導人對該問題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和勞動價值的理論,揭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特點和基本矛盾。現在,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當時所面對和研究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我們應該結合新的實際,深化對社會主義社會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和認識”。勞動價值論的一個核心內容,是勞動價值論中的“勞動”二字,即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勞動是人類存在、發展的動力和條件。“勞動”作為一個范疇,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馬克思創立了科學的勞動范疇和勞動價值論,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了剩余價值理論,發現了剩余價值的源泉和秘密,從理論上論證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5我們目前面臨的任務
從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創立到現在,100多年過去了,世界的面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國際、國內環境,我們的任務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經濟發展中出現了許多與上個世紀中葉不同的新情況與新特點。因此,我們需要突破傳統經濟理論的束縛,科學認識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這對于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在認識上要做到以下幾點:
5. 1要拓寬勞動范疇的內涵與外延
按照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觀點,只有物質生產領域的活勞動,也就是生產性勞動,才是價值的唯一源泉,而絕大部分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屬于非生產性勞動,是不創造價值的。但是。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社會生產部門增加了,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商品的外延從有形的物質產品擴大到無形的服務產品,從而使生產商品的勞動從工農業擴大到第三產業,既服務業。不僅物質生產領域的活勞動創造價值。而且絕大部分非物質生產領域的活勞動同樣也創造價值。凡是生產有形和無形物質商品的勞動,都是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
5. 2要加深對科技工作和經營管理活動也是勞動,要形式的認識
當代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技創新能力的強弱,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實踐已經并將繼續證明,科技人員和知識分子的勞動,不但能夠創造價值,而且是能夠創造大量價值的非常復雜的精神勞動。
另外,經營管理作為生產要素,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和企業規模的擴大,特別是在當代社會生產中,其地位和作用也日趨重要。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也是勞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同樣也創造價值。在評價經營管理的業績時,不僅應看他們在組織商品和價值生產中的作用及他們的指揮勞動創造價值的多少,還應該看他們在實現商品及其價值中的作用。
5. 3要客觀認識私營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管理工作
我國目前的私營企業和民營企業,是在黨的政策引導和鼓勵下發展起來的,私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家自己管理企業,作為協作勞動的指揮者,也從事生產勞動,既創造社會財富,也創造商品價值。管理勞動特別是現代化大企業中的管理勞動,比起直接加工勞動對象的一般勞動而言,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要更大。
【試析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思考】相關文章:
試析對職校素描教學的認識與思考02-25
試析兒童鋼琴教學的幾點思考11-16
試析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思考11-14
試析大學英語文本教學的思考12-05
試析馬克思主義交往視域中的德育12-04
試析高校網絡教育路徑優化的思考03-03
試析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思考12-02
試析電力員工安康和諧調查與思考12-04
試析MBA案例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12-0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