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化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路徑
論文摘要:從城鄉居民收入狀況和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狀況簡述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現狀,探討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一是阻礙經濟發展;二是不利于社會建設。分析了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對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一是拓展了提高農業經營效益的制度環境;二是消除了影響農民收入的不確定性因素;三是提升了農民增加收入的能力;四是增進了農民的財富觀念。探討了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存在的問題:一是制度的碎片化更加明顯;二是保障項目不全,覆蓋范圍更窄;三是城鄉保障顯失公平;四是管理體制更不健全;五是立法滯后。提出了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對策建議:一是整合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二是健全保障項目,加大保障力度;三是整合社會保障行政管理;四是加強法制建設。
論文關鍵詞:收入分配;城鄉收入差距:農村社會保障;城鄉居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居民收入大幅增長,但分配失衡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嵯禂狄褟母母镩_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2年不斷上升,實際已超過了0.50”。收入差距是引發社會“斷裂”及矛盾的重要原因,我國必須化解日益加劇的貧富分化,尤其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诖,筆者基于完善農村社會保障的視角,探析了化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徑。
1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現狀及其影響
收入差距是指在~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或同一地區、同一行業內部不同社會成員之間按照同一貨幣單位或實物指標所表示的人均收入的數量差別,包括收入的絕對差距和相對差距2種,是測度一國或地區分配公平的重要指標。人民基本生活是收入反應,一般而言,人民基本生活與收入狀況正相關。
1.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現狀
1.1.1城鄉居民收入狀況隨著改革開放深入,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總體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分配失衡的問題也日益凸顯。1999、2000、2007~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10、6280、13786、15781、17175元;同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686、2253、4140、4761、5153元。經計算,1999、2000、2007~2009年城鄉收入2.201:1、2.787:1、3.329:1、3.315:1、3.333:1。
可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漸加大。如果考慮到供水供電、交通通訊、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配置上的差別,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更大。
1.1.2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狀況。恩格爾系數是食物支出金額在消費性總支出金額中所占的比例,是一國或地區居民富裕程度的測度指標。恩格爾系數規律可表述為: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1999、2000、2007~2008年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54.2%、39.4%、36.3%、37.9%;同期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58.5%、49.1%、43.1%、43.7%[2J。數據顯示,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提升明顯,但城鄉差距較大,1990~2008年城鄉恩格爾系數差距由4.3%上升到5.8%,差距增大。
1.2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無論是從城鄉居民收入還是城鄉居民生活質量來看,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城鄉收入與生活質量差距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城鄉收入差距,城鄉收人差距會引發一系列的負效應。
1.2.1阻礙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質量的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顯然背離這一要義。凱恩斯研究認為,消費和儲蓄是收入的增函數,且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收人越高的階層儲蓄率越高,且收入分配不平等與儲蓄率正相關,即導致消費需求減少,消費需求不足又制約了投資需求的增加,因此會引發有效需求不足,進一步影響經濟增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具體而言,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對經濟的抑制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第一,城鄉收入差距擴大,會降低社會邊際消費傾向,而這必然使投資乘數降低,進一步抑制了投資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的充分發揮;第二,我國中檔消費品在農村出現明顯斷層,導致相關產業投資效率下降,進而引發產業結構失衡。
1.2.2不利于社會建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進入“社會矛盾凸顯期”:云南“孟連事件”、2009年湖北“石首事件”等相繼爆發,引起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造成問題的深層次原因與社會建設不力有關。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加大,并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社會結構失衡嚴重。城鄉差距加大是社會結構失衡的反映,而社會結構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由此,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抑制了社會建設。
2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對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化解是個社會系統工程,涉及社會各個主體利益的重新配置,由此會受到各方面的壓力。然而在當前構建和諧社會,以民為本的社會氛圍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保障農民的權益,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同時社會保障制度不僅僅是再分配領域中調節貧富差距的關鍵因素之一,從更加長遠的目標來看,人們更期望通過它來實現公平,切實維護個人自由、平等與尊嚴的福利社會目標。因此,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佳改革切入點。具體而言,健全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對提高農民收人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4點。
2.1非農業收入拓展了提高農業經營效益的制度環境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是新形勢下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有重大舉措,是解決農民最關心、最關注的養老問題的惠民政策,它對于縮小城鄉差距,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社會公平具有深遠意義。通過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一方面可以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擺脫土地的束縛,通過進城務工或自主創業提高非農業收人;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實現勞動力資源的轉移,拓展提高農業經營效益的制度環境,進而增加農民收入。
2.2消除影響農民收入的不確定性因素由于市場經濟的開放性、競爭性、盲目性、滯后性,農民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必然要面臨各種市場風險,而且農業與生俱來的就要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隨時都可能遭受旱雨洪澇、蝗蟲災害等自然風險。所以,建立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化解各種風險,為農民收入增加提供制度保證,農村社會保障的實質就是應用一切制度形式規避各種風險,為農村居民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安定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影響農民收入的不確定性因素。
2.3提升了農民增加收入的能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強壯的體魄,農民是無法從事農業與非農業生產,從而也就無法獲取勞動收人。通過建立醫療保險制度,改善農村的衛生資源,實現小病進村衛生所,大病進鄉鎮、縣級醫院,提高農民的身體素質,從而也就提高了其獲取收入的能力。同時,在實行社會福利時要對農民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其文化素質,也就可以使農民整體就業能力提高,進而使農民獲取更多的農業與非農業收入。
2.4增進農民的財富觀念大多數農民的消費觀念、投資理念都是停留在傳統層面,不敢及時消費或超前消費,主要原因在于他們擔心以后的生活沒有保障,而有了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就可以讓廣大農民沒有后顧之憂選擇更加有利的生產生活和投資方式。如應不僅依靠單純的儲蓄獲取利息,還可以利用手中的資本從事非農投資;可以購買債券、股票等,實現資本增值,獲取更多非勞動力要素收入,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
3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存在的問題
農村社會保障不完善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長期以來我國政府比較重視城市社會保障建設,忽視了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從而導致了城市社會保障制度與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處于嚴重失衡狀態,與城市相比農村社會保障呈現以下問題。
3.1制度的碎片化更加明顯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碎片化現象較為明顯。然而我國農村這種碎片化更加明顯。新農保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其他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辦法、新農保制度與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農村五保供養、社會優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自分割,制度的碎片化進一步拉大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3.2保障項目不全,覆蓋范圍較窄目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主要是由農村社會救濟、社會優撫、農村“五!、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合作醫療等組成。該社會保障體系中殘疾人福利、婦女福利、兒童福利還未真正起步,滯后于農村居民的需求,存在保障項目不全問題。同時,農村救助制度無法滿足農民的基本生活所需,保障水平是極其低的。從覆蓋范圍上來看,農村社會保障對象基本上是最困難的人、退伍軍人等少數人,且僅停留在較低層次的社會保障,大多數農民都無法完全享受社會保障。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保障不力覆蓋范圍較窄,這必然影響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
3.3城鄉保障顯失公平在農村,不僅社保、醫保普及面小、額度低,而且長期在城市從事建設和服務業的農民工同工而得不到同等的社保和醫保。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國農村外出務工者達1.51億人,其中參加養老保險者占15.88%,參加醫療保險者占27.5%,參加失業保險者占10.1%,參加工傷保險者也僅占33.5%。同時,在社會保障實施過程中,城鎮大部分人都享有較充分的醫療保險權、養老保險權,而農村居民卻沒有享受任何一項。此外,國家在進行醫療體制改革中,大量的衛生資源都投向了城市與富裕群體,呈現保障過剩與保障短缺的格局,這些顯失公平的政策取向影響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3.4管理體制不健全目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管理體制,呈現政出多門、各自為政的局面,城鄉分割、條塊分割多頭管理、條塊之間既無統一的管理機構,也沒有統一的管理辦法,這必將影響政府制定具體政策、掌握和執行政策的情況。農村社會保障主要由縣、鄉、村3級經辦,經辦機構力量薄弱(稅費改革,撤鄉并鎮后尤為薄弱),經辦手段落后,業務流程不統一,有失規范,由此嚴重影響農民投保的積極性,這也是我國當前農民對社會保障缺乏信任原因之一。
3.5立法滯后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雖然頒發了諸如“勞動保險條例”和一系列的“決定”“規定”及“暫行辦法”,其內容包括了現代社會保障的內容如養老、工傷、醫療、失業、撫恤、救濟等,但除極個別項目農民可以享受外,大部分的實施對象都是指向城鎮居民,而農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仍然只能依靠土地這唯一的經濟資源。雖然近年來,國務院也制定過“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等,可是這些相對于國家頒布的“職工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和法令,農村社會保障與城鎮相比還是差距較大,針對農村的專門法規還是太少,沒有與城鎮實施同步的法律,無法充分保障和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使得農村社會保障無法在農村全面推進,從而就不利于提高農民抵御風險的能力,限制了農民收入的增加。
4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對策建議
化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社會保障是有效化解城鄉收入差距的最佳改革切入點。只有健全和完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才能切實地提高農民收入,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4.1整合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本著公平、普惠,切實維護個人自由、平等、尊嚴的福利社會目標理念,整合碎片化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F階段要著力處理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農村五保供養、社會優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銜接與協調,不僅要做到社會保障制度在結構方面的統籌,而且要合理利用其他政策或機制以支持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化解農村居民收入風險的特殊作用,構建農村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
4.2健全保障項目。加大保障力度在加快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方面首先問題是要探索一條社會保障體系城鄉整合之路。目前,在改革大潮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為城市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他們從事的工作是最危險、最苦、最累的,但他們并不能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應該對進城農民逐步實行與城市企業職工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進城農民工的保障項目。因此,首先,應盡快推出并完善進城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這樣既可以為農民工提供保障,也可以提高其收入,從而縮小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其次,建立基本模式一體化、保障水平多層次、保障項目齊全、能覆蓋全體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最后,在農村應積極探索并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科學確定各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并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救濟標準,真正維護廣大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
4.3整合社會保障行政管理堅持政事、事企、分開原則,設立相對獨立的社會保障經辦機構整合精簡現有各類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探討將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5項社會保險合并由一個機構管理的可行性。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是在行政部門主管下,與主管部門相對獨立具有公共事業單位性質的機構,執行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日常財務管理、撥付及發放、信息咨詢等社會化服務功能。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設省、市(地)、縣3級,縣級以下為派出機構,根據需要可以設到村莊一級基層。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其他社會保障項目的經辦也可參照此種模式。
4.4加強法制建設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的基本方略,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其他一切形式的規定或政策無法真正落到實處。因為與其他政策相比,法律的強制性、規范性更強,時間上也更具有穩定性。而農村社會保障管理的對象極其廣泛,過程也極為復雜,因此實現法制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同時還要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執法的法制化保障措施,使法制化環環相扣,形成完整的系統,實現真正的法制化管理。由此,實現從以經濟立法為主向民生立法為主的轉變,從而保證社會保障的正常運行,真正地保障農民的利益,讓廣大農村居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5結語
縮小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實現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全民共享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現階段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關鍵在于提高廣大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健全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則是保障農民利益,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佳改革切入點。為此,須通過建立合理的籌資機制、加強法制建設、健全保障項目和提高參加社會保障意識的途徑來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進而建立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讓農村居民享有社會保障,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淺析化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路徑】相關文章:
高校生存教育實施路徑淺析論文05-25
淺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路徑的作用08-22
財務管理學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淺析論文03-21
高校創業教育路徑探究論文04-25
淺析《簡愛》的愛情主題08-30
淺析朱自清文字之我見05-29
新媒體時代高校廣播的發展路徑08-19
旅游企業資金效益的提高路徑論文04-24
高校行政管理路徑探究06-11
汽修企業客戶管理改善路徑論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