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析信息時代的網絡道德教育
論文關鍵詞:青少年;網絡倫理;網絡道德教育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yè)論文
論文摘要:網絡道德教育包括網絡涉及的道德教育和利用網絡所進行的道德教育,對傳統(tǒng)道德教育形成了挑戰(zhàn)。我們可以從網絡學習觀念的樹立、網絡交往的正確引導、網絡行為管理與指導機制的建立以及網絡心理健康的調試和維護四個方面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
一、何謂網絡道德教育
從目前來看,關于網絡道德教育含義比較典型的看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網絡道德的教育,通過網絡道德規(guī)范傳授教育以增強網民主體的網絡道德意識,規(guī)范其網絡行為,即目前比較公認流行的說法:網德教育;另一種則是指道德教育網絡化,指以互聯(lián)網絡為載體,充分利用互連網絡的功能優(yōu)勢而展開的一種有特色的道德教育即網絡德育,通過道德教育進駐網絡,改變舊有的德育灌輸模式,創(chuàng)建新型的網上德育陣地。
就筆者而言,無論哪一種對網絡道德教育含義的界定,都有其偏頗之處,前者固然突出了網絡時代主體自律意識的提高和自我行為規(guī)范的這種自我教育功能,但把網絡道德教育內容僅等同于網絡主體的網上行為規(guī)范教育,不僅視野過窄(事實上“虛擬社區(qū)”的網絡用戶也具有作為普通人“社會人”的屬性,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容將不可避免地涵蓋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公民道德與網絡道德的交集部分),而且有人為地拋開傳統(tǒng)一些行之有效的包括道德教育手段、方法,把網絡道德教育從一般道德教育中剝離開來之嫌,而后者把網絡道德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手段網絡化之更新,認為只要道德教育進駐網絡陣地,就是網絡道德教育。事實上,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和網絡社會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網絡已經日益成為人的第二生存空間乃至是一種新的社會形態(tài),它對人的沖擊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更深層次則是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乃至價值觀、倫理道德等的沖擊。如網絡社會的發(fā)展,就使得個體道德日益呈現(xiàn)出自主性、開放性、多元性等趨勢。
對網絡道德教育含義上認識的偏頗,導致人們在開展網絡道德教育時,往往各執(zhí)一點,偏頗一詞,從目前來看,網絡道德教育涉及的問題至少應包括如下兩方面:第一,網絡所涉及的道德問題,如網絡內容涉及的道德問題,BBS的道德,聊天室中的道德,網上廣告道德,網上新聞及各種信息發(fā)布道德等。第二,利用網絡進行道德教育問題。網絡道德教育既不是特定運用網絡手段開展一般意義上的德育工作即“網絡道德的教育”,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道德教育的網絡化,而是指圍繞網絡領域中出現(xiàn)的道德問題,運用包括互連網在內的道德教育手段、方法對主體進行的旨在提高其網絡道德意識,陶冶其道德情感,培養(yǎng)其道德品質,規(guī)范其網上行為而展開的道德教育活動。它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網上行為進行道德規(guī)范;其二,是利用網絡開辟德育陣地,從正面積極利用并占領網絡進行正確的政治思想倫理道德的灌輸,引導教育等實踐操作。
二、傳統(tǒng)道德教育:直面網絡道德教育的挑戰(zhàn)
“就像我們先輩教自己的孩子如何應付馬匹或汽車的世界一樣,我們也必須從現(xiàn)在就幫助我們的孩子躲避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危險,使他們得以成為高效率有成就的電腦化世界的公民”,發(fā)展網絡道德教育不僅是信息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道德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反觀我們今天的道德教育在直面網絡的挑戰(zhàn)時,卻存在諸多不適應和困難:
1.德育時空的拓展,道德教育面臨環(huán)境的不可控性因素增加
在網絡出現(xiàn)以前的電子游戲機盛行的年代,我們曾耳聞目睹家長到游戲廳“找孩子”、“贖孩子”、“譴責游戲廳老板”的情形,如今,這種現(xiàn)象仍屢屢見于媒體,不同的是,地點轉移到了網吧。
網絡與游戲機、電視機相比更為可怕,它不單單是一種媒介、游戲,網絡創(chuàng)設的虛擬自由的時空,不但打破了實體社會中各種制度、機構、權威對青少年的約束,而且極大地超越了傳統(tǒng)物理空間的種種規(guī)限,在時空上延展了青少年活動的范圍。傳統(tǒng)的教室、學校、家庭形成的有范圍的小空間,逐步被“電子空間”“電子社區(qū)”所取代,在這個網絡時代,世界縮小成“我”的一個視角,而“我”卻通過視窗放大成整個世界。虛擬社會成了實體社會的延伸。教育視野已不再局限在傳統(tǒng)的物理意義上的班級,學校,不能僅受限于學生在校的時間,因為通過網絡學生可以走遍世界各地,所涉獵的卻不一定是書本知識;可能身在教室卻已飛越重洋。這種教育管理因德育對象時空的拓展面臨的不確定性,使網絡道德教育環(huán)境與傳統(tǒng)道德教育環(huán)境相比,對個體道德品質影響具有自發(fā)性、滲透性、感染性等特點。目前,不少青少年學生迷戀網上虛擬生活并由此誘發(fā)青少年犯罪現(xiàn)象,就是這種影響的結果表現(xiàn)。
此外,網絡文明在建設過程中也存在著各種缺陷。如網吧的開設和網絡的設立缺乏嚴格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督。網絡內容得不到有效的監(jiān)控;管理界限不明,益智性游戲和渲染色情、暴力的游戲以及包含各種不良內容的游戲難以甄別;對網上未成年人如何進行保護,既存在制度上的不完善,技術力量的不足,也還存在認識上的不足。
2.網絡技術迅速發(fā)展與網絡道德相關理論的滯后,道德教育面臨“知”的困惑
“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只狗”。網上這個有名的笑話,鮮明地說明,網絡社會人們的社會角色和道德責任與傳統(tǒng)的物理空間有了很大的不同。傳統(tǒng)社會中形成的道德及運行機制在信息社會中并不完全適用,必須加強對網絡道德理論的研究。然而由于網絡技術的速度發(fā)展之快,導致問題數(shù)量劇增,人們幾乎沒有充分的時間對其進行詳細分類、概括、提煉,從“元哲學”“元倫理學”角度進行精密闡釋,導致網絡道德不但在內容上缺乏一貫的價值標準與鮮明的倫理原則,而且由于“虛擬社會”與現(xiàn)實社會的差異,還面臨著現(xiàn)實社會倫理與“虛擬社會”倫理的沖突,如關于通信自由和個人隱私,信息共享和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面對網絡這一新的環(huán)境,傳統(tǒng)層面上的許多行之有效的概念如權利、義務、公平、責任等需在網絡環(huán)境下做新的解釋和進一步地完善,甚至有人據(jù)此認為是倫理上的雙重標準。
另一方面,圍繞網絡倫理提出的各種規(guī)范在現(xiàn)實中也面臨著如缺乏統(tǒng)一要求,倫理意義較弱,實踐操作不易等困難。到目前為止,在現(xiàn)行因特網上,一種全球性的網絡規(guī)范并沒有形成,有的只是各地區(qū)、各個組織為了維護網絡正常運作而制訂的一些協(xié)會性、行業(yè)性計算機網絡規(guī)范,這其中還不排斥由于各國民族、風俗、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帶來的網絡道德規(guī)范制定的不同乃至沖突。
3.傳統(tǒng)社會曾為道德教育的主體及權威在信息技術沖擊下面臨落伍的尷尬
根據(jù)權威形成的規(guī)律,權威之所以為權威的根本條件,是對他人未知領域有了深人的了解。在信息社會之前的農業(yè)社會和工業(yè)社會當中,毫無疑問,在各個領域中存在著各自的權威,這一點儒家經典中的“父為子綱”可以作為絕佳的描述。
而到了信息社會,信息作為無孔不入的存在,將所有人平等地拉到了未知的邊緣。面臨網絡技術的沖擊,以往在青少年眼里似乎是全知全能的權威或至少是某一方面權威的成年人不但其權威在瓦解,其以往的經驗如所謂“老子吃的鹽比兒子吃過的飯多,老子走過的橋要比兒子走過的路多”,對于急劇變化的世界顯得不合適宜,而且面臨著“無論是信息技術的運用還是適應新的價值觀或生活方式都不如青少年逐漸落伍的尷尬”。著名的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曾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帶來的文化傳遞教育模式的不同將人類文化分成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三種類型。傳統(tǒng)教育是后喻文化形態(tài)教育模式,表現(xiàn)為成年人向青少年傳授人類文明成果。網絡化的發(fā)展,不但昭示著同喻文化傳遞教育模式的彰顯更顯示出面向未來的前喻文化特質。由于年輕一代對先進知識、技術特有的直覺和敏銳,使其更容易適應新的網絡文化和生活方式。事實上,今天的中國,父母向子女、老師向學生求教電腦知識已不是新鮮的事。
4.傳統(tǒng)道德教育中占主導地位的“封閉式”壟斷德育模式遭遇危機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當前我們教育面臨的雙重現(xiàn)實,而傳統(tǒng)的相對封閉的學校德育模式在面臨現(xiàn)代社會開放和價值多元背景下也日益呈現(xiàn)出其相對滯后的一面。
傳統(tǒng)的德育執(zhí)著于德育的外塑過程,而輕視德育的內化過程。局限于學校預先設定的時空范域和價值定位,以群體為對象開展德育實踐,結果往往發(fā)生“一人生病,集體吃藥”的情形,并將學生置于完全被動的地位,“我打你通”不利于信息的雙向互動,德育工作者儼然一個模鑄者。而在網絡時代,德育工作的對象散落在各個網絡終端,自主地營造自己的道德生活,實施道德行為和自主地選擇接受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有時甚至還會發(fā)生“老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講半天,不如學生到網上逛一圈”。這種曾被柯爾伯格所一直批判的“美德袋”似的教育日益需要轉移到讓青少年學生掌握“批判的武器”,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認知力、判斷力、選擇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教育上來,這樣的一種教育正如《教育內容發(fā)展的全球展望》中指出的:“其目的是培養(yǎng)青少年應付文化、政治和家庭生活復雜性的增長所需要的批判精神和各種態(tài)度如面向大眾媒介的教育,關于閑暇與旅游的教育”。這種傳統(tǒng)的大多數(shù)遵循“政府制定目標,學校安排課程,老師在課堂上灌輸現(xiàn)成的結論,通過考試進行主觀評價”的封閉壟斷式德育模式迫切需要更新。
三、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容
1.網絡學習觀的樹立
網絡是知識信息時代知識、信息的資源庫,蘊含著巨大的學習資源。然而網絡信息的過多、過濫,也會引發(fā)青少年資訊洪流中“數(shù)字化”的焦慮。從目前青少年上網來看,其網上活動主要集中在聊天、交友、游戲即發(fā)揮的主要是網絡娛樂、資訊、拓展生活空間的功能而少其學習功用。
如何幫助青少年掌握有關網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從而有效開發(fā)并利用網絡中的學習資源,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需要我們的教育者在幫助學生確立信息的批判意識、選擇意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其“思”的意識,“思”的習慣。首先,心理機構上幫助其建立一個開放的、全方位的信息接受機制,養(yǎng)成并保持一種對新思想、新經驗的開放心態(tài);其次,教會學生利用信息科學理論,對信息中的真與偽、虛與實、良與薯進行判斷、評價和選擇,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信息媒體素養(yǎng)。最后,還必須把培養(yǎng)諸如全球意識、地球村觀念、未來意識等信息觀念納人青少年信息倫理視野。
2.網絡交往的正確引導
人類是傾向于和他人建立關系的動物,特別是青少年學生,由于他們對情感需求日漸強烈,而又面臨著繁重的學習或生活方式的壓力,因此通過網絡交友,在網上聊天成了許多青少年宣泄自己情感的重要途徑。與現(xiàn)實交往的諸種缺陷相比,他們似乎更容易在網絡上獲得為人處世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價值存在和終極關懷。
就網絡道德教育而言,只有幫助青少年把握現(xiàn)實與虛擬空間的層次,把自己的心態(tài)調節(jié)到最合適的狀態(tài),才能盡可能減少互連網對學生的傷害。網上溝通必須通過現(xiàn)實接觸來強化。由于虛擬的網絡只能以文字理解來感受,但文字背后卻存在著許多虛假和幻想,它往往導致網上各種欺騙行為層出不窮。另一方面,由于網絡溝通所需要的技巧比現(xiàn)實生活少很多,過度依賴網絡溝通也會造成面對面實際溝通技巧的弱化,甚至會使人染上“網絡毒癮”。對此,單純要求網吧及家庭對孩子們上網采取限制措施是不夠的。學校網絡道德教育應積極承擔起學生網絡交往和實際溝通的任務,培養(yǎng)和鍛煉他們的實際交往能力,如對于網戀,學校網絡道德教育就應該幫助青少年了解網戀的特點,端正人際關系的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擇友觀。此外,還應該強化學生在網絡交往中的安全防范意識。和網友聊天,開始給些個人特質、興趣的資料無妨,但姓名與聯(lián)系方式則應在覺得對方足夠信任后才給。與網友見面,也應有一些基本的防范措施,如約在公共場所見面,不上對方的車子,找一堆網友出去“網聚”等。
3.網絡行為管理與指導機制的建立
網絡的自由性和虛擬性特點容易將人帶人了一個“反正沒有人認識我”的新天地。青少年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希望擺脫成人約束自由自在活動的需要特別強烈,很容易會忘掉現(xiàn)實社會中的責任和道德要求,做一些平時不可能做的明顯不道德的甚至是違法的事情。網絡道德教育就要在傳授知識和啟迪自覺的同時,增強對學生網絡行為的規(guī)范管理與指導,逐步培養(yǎng)其良好的道德行為方式。為此,需四方面硬件的配合:
(1)校紀校規(guī)相配合。學校要主動把社會對青少年的網絡道德要求轉化為必須遵守的校紀校規(guī),強制學生遵守,對年齡偏低、自控能力差的學生,還應提出上網時間與上網地點的限制,時時加以監(jiān)督檢查,及時查處違規(guī)行為,并與相應的處罰和評獎、評優(yōu)結合起來。
(2)校園網的積極示范與引導。學校要建設好適合青少年學生思想感情特征和學習需要的校園網,將學生的上網需要和網絡行為納人到校園網中進行直接的管理與指導,用精彩的主頁,健康有益的欄目,豐富多樣的網上文化信息和活動形式吸引學生,逐漸培養(yǎng)其良好的網絡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
(3)計算機網絡為主題的班級文化活動的積極創(chuàng)設。班級既是青少年的學習集體,又是他們交流思想、溝通感情、交往互動的活動組織。學校應積極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主體,以班級文化為載體的正確的網絡活動觀念和活動方式的班級文化活動,營造文明理性的使用計算機網絡的班級氛圍。
(4)家庭管教力量的配合。青少年學生的閑暇時間主要是在家庭中度過,上網時間和地點也主要是在校外的家庭或網吧。為此,學校要主動聯(lián)系家長,幫助家長認識網絡的多面性和不良誘惑,指導家長消除家用計算機網絡存在的不良誘因,如上網電腦不放在孩子的寢室中,對家用電腦中青少年不宜的功能或網頁加密等等。同時對孩子上網的時間和地點做出一定的限制和監(jiān)管,指導并監(jiān)督孩子們理智地處理上網娛樂和學習的關系。
4.網絡心理健康的調適與維護
對于那些已經上網成癮的學生來說,還必須適時的進行網絡心理健康調適和維護。對于那些迷戀網上社交與游戲的青少年而言,他們并不僅僅是把網絡當做一個信息溝通或娛樂的工具,而更是把它們當作“一種改善自我感覺和逃避學校青春期以及家庭生活緊張壓力的方式”。換句話說,青少年之所以如此迷戀網絡不僅是由于網絡本身的吸引力,還有其他心理問題也可能會增加因特網的吸引力。其次,在了解青少年網絡成癮誘因后,在與家長、老師采取聯(lián)合行動同時,我們必須積極關注青少年的網上行動:聊天室、MUD游戲、電腦色情,并且親自上網看看聊天室和MUD游戲,到底是個什么樣子,了解青少年的上網習慣,幫助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尤其是校園生活中找到可以替代的相似活動。再次,還必須運用時間安排技巧,幫助其制訂合理的上網計劃。
最后,對于那些已經網癮很深的青少年,還要開展專門的網絡心理健康咨詢與治療。通過各種媒體宣傳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開設未成年人“網絡成癮”的救助網站,幫助患有不同程度“網絡成癮”的青少年盡快走出困境。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yè)論文
【析信息時代的網絡道德教育】相關文章:
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探討06-14
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06-14
對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06-14
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對策06-13
談當代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06-13
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形勢與對策06-14
論高校網絡道德教育與引導初探06-15
談信息時代大學生網絡道德現(xiàn)狀06-14
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