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鄲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篇1
參加工作以來,始終不敢懈怠,認真教學的過程中,也注意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認真分析,思考,希望能幫助他們……
德育工作的對象是學生。他們有血有肉,有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能力,他們年輕,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定型,可塑性極強。學生一方面在學校和課堂上接受思想品德方面的正面教育,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接觸和參與社會活動。假如他們發現自己接受的思想教育與某些實際情況不相吻合,甚至撞車時,他們就會迷茫、徘徊、懷疑,甚至極力排斥正面教育。
杜威認為:學校德育不應背記某些規則,良訓箴言,關鍵是發展道德判斷力,才能適應變化著的社會。平平庸庸,唯唯諾諾雖不是壞學生,但已不適應現代社會對人的品德要求(開拓、進取、創新素質)。
只有將社會要求的價值觀轉化為自己的價值取向(自化),外在的道德規范經個體分析、判斷、選擇、嘗試,才能形成自己的信念;只有在實踐中切身感受,知行統一,情理交融,才能持之以恒,只有具有主體精神的人,才能自覺行動,而真正的權威也正是來自于人內在的精神力量。隨著主體自身成熟,這種外在權威形式逐漸轉換為青少年內心的某種覺悟和信念,開始有意識地自覺地服從自己,即走向自律。但應該看到,學生在其道德意識建構過程中,情緒性動機、遵從權威和功利性動機占很大比重,效果與動機很難統一,這決定自律的不穩定性。
青少年學生存在的問題表現在自我評價障礙、意志薄弱、人格障礙、挫折心理等自處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盍Γ瑥亩囵B對未來生活的適應性和調節周圍環境的能力。當今時代充滿著競爭、挑戰和風險,青少年需要挫折教育、改革開放需要挫折教育,社會呼喚挫折教育,那么,如何提高學生挫折承受力和適應能力呢?當學生遭遇失意、失敗時,教師要增強其挫折心理免疫力,克服輸不起的心理障礙,從跌跤中學會走路,在水中學會游泳。此外,人不可能在“真空世界”中生活,在學生中開展負面教育(反面教育),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克服保姆式的教育。當代西方德育課大多數都引進美國科爾伯格的道德認識發展理論,采用道德難題討論方法,把培養判斷力作為德育的中心任務。一是不要簡單地告訴學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惡,而要讓學生參與德育實踐,對善惡作出評價;二是德育要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決策能力的培養。
科爾伯格設立不同的道德兩難問題(情境),如海因茨偷藥的故事,供學生討論,或者提供體驗道德疑難問題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正視問題所固有的道德內容,引出學生談出所作的判斷基本理由,并鼓勵他們以不同的道德觀相互交談,目的在于發展學生道德認識能力,選擇能力,判斷能力,更加適應社會生活。應該指出的是,學生在進行道德選擇時,不但要有行為上的自由,而且要有理智上的自由,不但要有外在規定他律性的'保障,而且要有內在需求自律性的支撐
在班級中,讓學生明白是班級的主人,讓學生承擔各種對集體負責的角色,引導他們對班級負責,激發學生履行道德責任的動機,強化因履行道德責任而引起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對責任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比較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培養較強的自主自制能力、是非判斷和交往協作能力等。 自身發展中處于主體地位,品德發展也存在自我構建的問題。主體所具有的獨立、自覺、能動和創造的內在特性,是主體得以確立的內在依據和根本標志。如果我們不能說服學生應該自育,而又想塑造學生品德,那只會是徒勞,因為外在道德觀念必須為道德主體所認同,才發揮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保ā督o教師的建議》1984年版,P348)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抓在實處,要與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起來,要堅持重心下移、虛功實做,提倡和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當前,思政工作要特別做好的幾件主要事情有:一是要堅持“五位一體”工作思路解決好貧困生的生活問題;二是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每一個人都是人才,一個學生心理不健康,思想就會出偏差,行為就會出偏差;三是要切實采取措施解決好學生課外生活問題;四是要加強后勤保障服務;五是要加強與轄區有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治理。
在這所寄宿制的學校里,怎樣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顯得尤為重要。學校還可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如利用“五一”、“十一”等重大節日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藝活動,舉辦征文比賽、演講比賽、書法比賽、召開主題班會、過組織生活、參觀革命紀念館、游覽名勝古跡、名山大川。這些具體活動,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中受到各種教育,不厭其煩地進行思想教育。在每次犯錯誤之后,幫助學生分析自己所犯錯誤,找出各自之間的共性,以促使其努力改正。這并不排斥適當的紀律處分,因為處分也是教育手段的一種。另有一部分學生,明知這樣做不對,可就是這樣做了,究其原因,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對這部分學生,我們一方面要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況會有所好轉;另一方面又要密切注意他們的思想動向,如有異常,隨時提醒,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政治合格離不開學校德育工作,離不開耐心細致的學生思想工作,離不開對學生道德情操的長期培養。
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篇2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斷創新思路,拓展視野。而堅持“以文化人”理念,充分發揮中華傳統文化的正能量,讓大學生在優秀文化氛圍中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完善自我,正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味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新視野,它有利于探索出具有親和力、說服力、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策略,真正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構筑大學生精神世界,開發創新潛能,塑造美好心靈的動力、導向和保證的作用。
1 傳統文化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缺失目前諸多高校忽視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特別是傳統文化教育被弱化,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只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形成以提高就業率為導向的功利式的教育培養模式,大學生除了對本專業課程的學習外,絕大多 數時間用于外語、計算機的學習,忙于考取各種證明自己就業優勢的“證書”,似乎道德的修養、人格的完善、自我缺點的不斷改正等精神追求在他們眼中完全是“無用”的事情。這種學校培養模式直接導致當代大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美德、民族精神的教育不夠,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應有的了解,傳統美德觀念淡薄,思想上出現傳統文化斷層,甚至一些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判斷存在偏差,追求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給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一些大學生在觀念、道德上產生了錯位和傾斜,主要表現為:其一,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滑坡。一些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對祖國,對民族的感情淡薄了,缺乏對集體與社會的整體觀念和社會責任感。其二,理想追求淡化,缺乏遠大目標。以個體自我價值實現為核心,過分注重眼前利益,功利思想嚴重,有的陷入極端個人主義的泥坑。其三,自我意識膨脹,行為失范,不能正確把握高尚與卑劣、榮譽與恥辱的界線,如校園中出現的考試作弊,損害盜竊公物的現象,甚至出現犯罪現象。另外,部分大學生貪圖安逸,缺乏積極進取精神,追求生活享受,早把學業拋至腦后,終因成績不合格或違反校紀而處于退學的邊緣。
2 “以文化人”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視角
2.1 何為“以文化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是塑造合格社會公民的人文環境和文化基礎。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概言之就是“以文化人”!耙晕幕恕眮碜浴兑住べS》的一句話:“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薄耙晕幕恕崩锏摹拔摹迸c“化”,分別指的是“人文”這一實體及其“化成天下”的功能。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用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讓文化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人的思想意識和言行舉止,從而提升人的思想覺悟、道德修養、精神境界和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2 傳統文化是“以文化人”的寶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思想是培養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樹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財富。“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精神是激發大學生積極進取的不懈動力,使他們摒棄安于現狀、追求享樂的意識,在成就事業、奉獻社會的征程中懷揣創新的沖動和開拓的激情,敢于超越自我、善于拼搏進取,為再振中華雄風再作貢獻!昂竦螺d物,仁者愛人”,美德是滋養大學生寬容人格的心靈養分,教育他們增強同學間的親和力與融合力,避免過激和對抗行為,既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也有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耙哉\相待,言而有信”,觀念是培養大學生誠信品質的人生信條,幫助大學生培養良好的誠信行為習慣。“慎獨內省,見賢思齊”,氣度是加強大學生道德修養的人生箴言,引導大學生把道德由外在的約束轉化為內心的自覺,把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實踐,做一名見賢思齊、慎言篤行、知行合一的大學生。
3 傳統文化視野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舉措
3.1 物質情境上的傳統文化滲透物質情境上的傳統文化滲透能夠創造一種文化情境、一種文化氛圍,容易啟迪、陶冶和塑造大學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因此,我們切不可忽視建設富有傳統文化底蘊的校園環境和營造出高尚健康的具有教育力量的人文氛圍。如在校園的一些地方樹立傳統文化中的名人塑像,選擇那些蘊涵著傳統文化教育精華的典籍和經典的文學作品中的格言、名句作為警句融入到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每個場景,使校園中的`建筑、櫥窗、板報、橫幅、標語、路牌,乃至草坪中的警世語,都可以成為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讓學生通過具有欣賞價值、激勵作用和教育感染力的景致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達到促進學生進取,滋潤著大學生的心靈,以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目的。
3.2 校本課程建設上的傳統文化教育學校領導應高度重視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不能把大學生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看作是課外可有可無的,采取必修、選修及系列講座相結合的形式,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真正納入到教學計劃中。首先,處理專業學習和傳統文化學習的辯證關系,以“精”為標準,設置傳統文化必修課程一門,范圍應包括古代哲學、文學、藝術、科技、宗教、道德、教育等領域中的精華,這是對大學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最直接、最迅捷的手段。同時,也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要堅持把對大學生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同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真正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和基本的價值理念,外化為自覺行為模式和行為規范。其次,根據學校師資狀況,以“廣”為標準,開設多門傳統文化選修課,如《周易》、《論語》、《詩經》、《唐詩》、《宋詞》、《中國歷史文化》、《中國文化史》、《中西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中華民俗風情》、《唐宋詩詞鑒賞》、《中國傳統道德專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專題》、《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專題》、《中國古代思想史》等課程,全面滿足多數大學生的需求,提升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最后,學校應成立校文化素質教育中心,每年邀請校內外專家,舉辦系列專題講座,以“深”為標準,為大學生深度詮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3.3 課外活動上的傳統文化彰顯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形式有利于大學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入和內化。首先,在校內,可以通過校園網、校園電視臺、校報、學生社團刊物等傳媒手段開辟專欄,在學生中廣泛地宣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校園傳媒的育人功能,使校園的每一處都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氛圍。發動學校各級黨團組織及學生組織,積極舉辦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主題的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專題報告會、研討會、征文、演講、討論、辯論賽、知識競賽、文藝匯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學生廣泛參與。在校外,可依托本地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大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感知傳統文化精華,加深對傳統文化理論的深刻認識。如我校組織學生參觀長江邊的渡江戰役紀念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參觀馬鞍山市采石磯太白樓及當涂縣的太白墓園,感受一代詩人那與天地精神獨來往的宇宙意識,他親近山水的自然觀,他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懷,這些實踐活動能夠在大學生思想觀念、道德認識和行為趨向等方面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真正讓傳統文化滲透大學生的心靈,為他們帶來無窮的啟示和滋養。其次,開展特色性的高校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中國傳統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際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國務院于2007年12月通過《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草案)》中增設清明、端午、中秋為法定假日,旨在弘揚、傳承民族文化和傳統美德。因此,在大學生中積極開展特色性的中國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賦予傳統文化鮮活的生命力和現代精神,建設大學生的精神家園,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強有力的載體?涩F在一些高校忽視這樣有利的教育契機,對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存在思想上認識不夠,宣傳力度不夠,活動內容單調,形式泛化等問題,不能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圣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洋節日到來之際,大學校園卻顯得熱熱鬧鬧。
4.對此我們應及時反思,找出問題的癥結,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視,提高認識,抓住傳統節日有利時機,因勢利導地加強大學生的忠、孝、誠、信、禮、義、廉、恥等核心價值觀念的教育,并形成長效機制,讓大學生在輕松、祥和的節日氛圍中自然流露出愛國情懷、親情情節以及對國泰民安、合家團聚、事業有成的企望與尊崇,當這種情感和行動成為他們自覺自愿的行動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勢如順水推舟了。
二是加大宣傳力度,讓大學生了解每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起源和流變,挖掘節日中民俗的元素,喚起大學生傳統節日的認同感和參與到傳統節日主題活動的積極性。
三是高校有關部門充分發揮各級學生組織優勢,強化專項管理,在資金和政策上積極扶持,科學遴選和設計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方案,組織學生過好節日,豐富和提升精神生活,促進高校學生常規管理。四是用現代的手段、創新的理念,使傳統節日的內容和形式更適應大學生的生活,讓傳統節日所蘊含的美好內涵如和諧自然、呼喚人情、關懷生命和向往美好,以一種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激起大學生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熱情,體察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人倫親情,學會和諧生存的智慧和精神,喚起對真善美的追求。只有這樣,高校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才能成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理想平臺。
【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有關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02-21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2-14
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6-01
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之我見論文02-26
以心理教育加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12-04
試析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一點思考02-23
文學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2-18
企業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論文12-10
思想政治教育論文格式03-0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