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高中生語文作文寫作分析
【摘 要】:語文這門有著工具性和基礎性的學科中,它與說話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共同成了重要的基本能力訓練的目標,說穿了,語文學科的終端目的,乃是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最基本的表達能力。【關鍵詞】:語言科學 寫作 創造性
“寫作文這件事,對我們來說是件頭痛的事。每次作文題目一出來,害怕之余,硬著頭皮拿起筆,卻又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心中一塌糊涂。在老師嚴厲逼迫下東抄西拼,好不容易完成了,可自己一看,也不知道寫了些什么,啼笑皆非!逼鋵,這位同學說出的這番話,也正是很多初高中同學共同存在的問題,一言蔽之,作文難。
呂叔湘先生說:“寫文章應該基本上是怎么說就怎么寫”。這話聽起來可喜,可是學生照樣去做,卻有點力不從心。中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畢竟不同于成人,他們要表達清楚一件事,除了使用一些生硬的方言土語和大量的代詞外,往往還要伴隨著動作表情。如果怎么說就怎么寫,把粗糙的口頭語言實錄到紙面上,就會產生重復、脫略的毛病。那還成什么作文呢!學生在口語向文學語言轉換的加工環節上卡殼,無法下筆,承受“山窮水盡疑無路”之苦,這就是學生作文“恐懼癥”的重要病因之一。
怎樣才能使他們不害怕作文呢?搞清“難”之所在,自然是關鍵。因為對此有了明確認識,有了思想上的準備,然后,引導他們逐步地寫起來,將語文課中學到的方法用起來,這樣;“害怕”自然就會慢慢地消除了。所以,作文之前,語文教學之中,這個問題就應當首先講明白。
作文,換言之即作文章或做文章,隨著階段的不同,曰寫作、曰創作等等,不管怎么說,它都是一場十分復雜而又艱巨的創造性勞動。它借助于語言文字的外殼或反映現實生活,或表達自己的思想情緒等等,因此,在語文這門有著工具性和基礎性的學科中,它與說話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共同成了重要的基本能力訓練的目標,說穿了,語文學科的終端目的,乃是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最基本的表達能力(口頭的和書面的)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技巧,以適應日后工作,繼續學習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之需要。為什么可以這樣認為呢?
原因在于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作為一門語言科學,它是建立在堅實的語言材料(如字、詞、句等)基礎之上的學問,因此,語文科教學的過程中,一切目標的達到,必須借助于具體而又有著嚴密系統的材料,如文章、基礎知識點等來完成。而本門學科具體的訓練流程:“聽、說、讀、寫、練”五個環節,除“練”這個鞏固印象、加強記憶的環節外,其余的四個環節,實際乃為兩類,即聽和讀,說和寫。前類是學習積累,為后面的說和寫準備必需的材料;后一類則是聽和讀的最終目的,是表達,是運用知識和技巧反映現實生活或反映內在情緒的具體活動。因此,兩類之間的關系呈反向(或逆向)關系,從思維結構看,二者互為反思維過程,即學習積累之目的是為了表達;表達時發現學習積累不夠或欠全面,故反過來又促發新的學習積累,這樣反復的結果,就形成了語文學科如上的特點。
其次,語文學科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問題,毋容置疑地說,不論是何空間和時間,語言使用都在隨時發生,少不了,也不可少。有人以為科學發展,數字化時代是不需要學好語文學科的(作文乃語文學習中的重頭戲)這就大錯了。別的大道理暫且不去論,作為社會生活中的一員;生活在你、我、他的圈子里,平時總得說話吧!好了,一說話,就涉及到了表達的問題,因為任何人也必須考慮說話的效果。如是看來,要表達收到理想效果,就不能不學好語文學科。以上是作文在語文學科中的重要位置問題,下面再看作文“難”之所在及宏觀方面的學習辦法。 凡涉足或感興趣于本學科的人大概都知道,寫作乃是一種很復雜的勞動。緣在于要作文或從事寫作,首先要有一定的(有時甚至是很全面的)生活積累(對中學同學來說,至少要有間接的了解),要有正確的觀點和真實的思想感情,也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其次,在動筆時,還要考慮到文體的要求及構思技巧等方面的許多具體問題,簡言之,寫什么,怎樣寫的問題,在動筆前必須要成竹在胸。而“怎樣寫”的問題,魯迅先生在《不應該那么寫》中曾說:“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該怎樣寫”’。在《致賴少麒》信中又說:“文章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庇纱丝磥恚m說“文無定法”,但“多看”,總還是領略別人創作甘苦,吸取營養的有效途徑。作家徐懷中在談到創作準備時說,要多讀名著和當前重要作品,熏染他們的花香。這樣,在創作時“說不清在什么地方,可能熏染到某種氣息,如同茶葉熏出了一點茉莉的花香!(《創作:準備三題》)這種經驗之談,至少告訴我們,讀多了,看多了,自然會受到啟發和熏染,大有助于我們寫作技能的提高。
寫作又是一項艱巨的創造性勞動!皠撛臁钡囊饬x,“般人的設想,系作出前所未有的新產品。它與“制造”本質的區別在于,“創造”體現出“首創性、新穎性、流暢性和靈活性”(張德秀《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與教學》)等,而“制造”僅是同一模型的復制。因此,寫作艱巨性則顯而易見了。唐詩人杜甫就曾寫下自己為詩的艱難:“三年得兩句,一行清淚流。”顯然,想不費氣力就寫出好文章來,是絕不可能的。那么,怎樣才能既不頭痛,又能寫出好文章呢?“分格寫作教學法”的創始人常青教授給我們指出了一條可走的路徑,即“先人格,再及格,最后達到破格”。意即以別人作品為范本,學習模仿,訓練自己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謂之“人格”;這種思維形成定勢,謂之“及格”;突破這種思維定勢,寫出新東西來,乃是“達到破格”。這種方法是符合人類認識自然之方法的。陸游在回憶自己初學寫詩的情況時說:“我昔學詩未有得,殘余未免從人乞!薄兑棺x詩稿有感走筆作歌》當然,客觀事物是錯綜復雜的,又是千變萬化的,寫作如果僅停留在機械的模仿上,跟人亦步亦趨,是遠不夠的。要寫出好作品來,對初學的中學生來說,應該在學習借鑒前人(他人)的基礎上,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筆寫生活,而且要勤,要多寫,那么,時間一長,我們的表達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最后,重回到聽和讀與說和寫這一問題上,從思維結構方面說它們二者之間是同一的,只不過是思維的不同流程而已。明白此,我們完全可以在聽和讀的過程中
【芻議高中生語文作文寫作分析】相關文章:
大語文教育芻議03-28
學術論文寫作分析11-18
芻議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12-06
芻議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論文03-07
畢業論文寫作要點分析11-29
高考英語圖表類作文分析與寫作指導12-11
芻議創新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培養12-07
畢業論文寫作之致謝分析11-27
財政類論文寫作技巧分析02-2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