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摘要: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的基本職能就是傳授知識,而學生就是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這是注入式的教學思想,機械的教學方法所導致的結果。這樣一來,就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發展。所以要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要把教師的單純的“教”變為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的“學”。
關鍵詞:數學教學 學生 學習能力
把學生被動的學生知識,變為主動探索知識,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具體采取了以下幾方面的做法。
1 讓學生學會看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學會看書,從教材中獲得知識,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一條主要途徑。
1.1 激發學生看書的興趣
為此,在看書之前,教師要以趣激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看書,尋求答案,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1.2 指導學生掌握看書的方法
在讓學生看書之前,教師都要出示提綱,注意提綱的,有 陛。
1.3 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看書習慣讓學生做到“三看”,即課前看,了解所學知識的大概;課上看,加深理解所學的知識;課后看,鞏固運用所學的知識。
2 讓學生說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和語言有著密切聯系。思維表現于語言,而語言的發展又促進思維的發展。所以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口述訓練,在發展他們語言的同時,培養思維能力。在學習時,要求學生邊看邊說,把看到的,想到的,弄明白的,都有條理地說出來,或者和同桌交流一下,并引導學生對自己說出來的語言進行組織調整,以表達準確的概念。學生的思維也就得到了鍛煉。
看書后,讓學生相互把看書的結果匯報一下,對于不同的看法,可以互相討論,這時候主要是引導學生把話說準確,說明· 43 ·白,在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同時,促進表達能力的發展。
3 讓學生動手。培養學的操作能力手的動作可以促進腦的靈活。為了培養許的操作能力,教師應該經常引導他們勤動手,多動腦,從中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對于某些教學內容,讓學生動手實驗,通過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等形式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比如,在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時,先讓學生準確大小不同幾種長方體,上課時讓學生觀看這些圖形,并動手擺一擺,使他們真正理解物體的表面積是物體的總面積的概念,之后,在讓學生找出這些物體的特征。這樣通過自己動手實踐,觀察比較和獨立思考,使學生深刻理解表面積的概念,并掌握了它們的特征。
4 讓學生批改,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判斷正誤的能力,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教師在課堂練習后,出示答案,讓學生對照答案通過自檢和互檢的方法進行批改,并且自我訂正。對于某些典型題目,組織學生講評,通過講評,不但使他們明辨施肥,同學之間也可以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在講評過程中,由于學生要表白自己的看法,所以表達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03-25
淺談數學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12-02
淺談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音樂能力11-19
淺談服裝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05-09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11-24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12-05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12-05
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論文06-0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