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互動式教學在《勞動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勞動經濟學 互動式教學 教學改革
論文摘 要:《勞動經濟學》是人力資源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引入互動式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引言
勞動經濟是人力資源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經濟理論和分析方法,能正確認識分析和解決勞動力市場中的有關人力資源配置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的學習有一定難度,有的學生甚至因此而放棄。一方面是由于本門課程理論性較強,而經濟學原理比較抽象,主要分析工具如幾何圖形,數學推理等都不容易理解把握。另一方面源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學習流于被動的接受知識和理論的死記硬背。要提高教學效果,必然要求改革原有的教學方法。
一、《勞動經濟學》傳統教學中的問題
《勞動經濟學》在人力資源專業的教學安排中,一般是在第三學年的第一學期開設。此時,學生已經完成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等課程的學習,基本上掌握了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習《勞動經濟學》,要求將已經學過的供求規律、企業生產函數、邊際效用遞減等理論知識應用到勞動力市場諸多問題的分析中,并拓展有關失業、內部勞動力市場、市場分割、勞動力市場歧視等理論。然而學生的這一學習過程并不順利,教學效果也難以達到預期。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ㄒ唬⿲W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盡管《勞動經濟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經濟學科,主要圍繞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工資、勞動時間、失業、歧視、工會等問題進行探討,但是課程教學中所用的勞動經濟學教材基本上是以西方經濟學理論為基礎,其中抽象、深奧的概念、原理以及嚴謹的邏輯推理仍然是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必須具備的,而這些往往又是學生所缺乏的。學生一開始學習這門課程就要在學習生產者行為分析中,接觸到應用公式、圖形,嚴格假設前提下的邏輯推理,多數有畏難情緒的學生對此便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沒有興趣,自然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因此盡管抽象的理論知識無法在課堂上消化,但他們也不愿花時間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對于不能理解的原理、公式他們也不會主動尋求老師或者其他同學的幫助,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效果可想而知。
。ǘ┙處煹慕虒W方式單一
在勞動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受到這門課程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的制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講授,輔之于課堂討論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授課的信息量大,便于教師掌控教學的進度,對于保持完整的知識體系具有有一定作用,然而帶來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為傳統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被動的接受知識,缺乏質疑的精神,缺乏思考、缺乏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體驗,學習成了完成課程學分,應付考試的活動。
(三)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夠
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學的主體“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并不平等,教師常常被視作“權威”,學生只能接受,缺乏與教師的交流、溝通、協商、探討。因而,學生無法在“質疑——探討——思考——再質疑”的過程中,得到思維的鍛煉,也無法更深刻的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教師也難以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據此修改自己的教學方案,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原有的教學計劃執行。
二、互動式教學在《勞動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互動式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價值觀念,更有利于學生對于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深入。這意味著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多種教學平臺,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課堂學習和課后延伸相結合,講授和引導探究相結合,運用案例探討、學術辯論、自由提問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興趣而學,而非為考試而學。做好互動式教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課前案例導入與課后案例分析相結合
每一章都可以應用“案例導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的課程安排。這種教學安排,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帶著興趣和疑問進入課堂,卸下理論學習枯燥的“包袱”。案例可以將枯燥的理論還原于生活,讓學生從案例中對即將學習的理論獲得感性認識。盡管學生在大一的基礎課中已經學過《西方經濟學》,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許多重要的理論知識大都已經遺忘,另外正是由于在大一就接觸非常抽象的經濟學理論,使得許多學生從心理上產生對經濟學理論的畏難情緒,從而抵觸《勞動經濟學》的學習。通過理論學習前的案例導入,引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老師” ,當學生有強烈的愿望去了解現象背后的原因,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更投入,并在學習中保持高度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例如在勞動者生命周期中的勞動參與決策理論的學習前,可以通過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初次婚齡以及初次生子年齡推后的案例引入,引發學生對此勞動力現象的關注,同時激發對此現象解釋的興趣。而課后的案例分析則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理論的掌握程度,提升用經濟學的思維來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從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和分析現實問題。當然必須明確的是案例教學只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而理論教學是開展案例教學的基礎,學生只有掌握好經濟學的基本的理論、概念和方法,才能使案例教學發揮更好的作用。
(二)理論教學與現實探討相結合
由于我國的勞動經濟學的學科建設較國外滯后,教材的編寫大都參考國外的教材,引用較多的如伊蘭伯格的《現代勞動經濟學》,這些教材大都以國外的勞動力市場現象作為分析的對象,對我國在轉軌時期的勞動領域的各種問題關注較少。因而在《勞動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關注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勞動市場運行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將勞動市場的發展動態引入到教學中來,無論是使用現成的案例還是自己編撰案例,都應使案例在時間上更貼近現實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理論的學習,能夠對身邊現實世界的諸多現象有所思考。例如“民工荒”、“員工過勞死”、“二元結構下的勞動力市場分割”等,這些學生通過報刊、雜志、電視、網絡非常容易了解的勞動力市場的種種現象,他們更有興趣分析了解造成問題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當學習的內容是以現實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時候,學生便有了探究的興趣,成為知識的主動獲取者和發現者,而不是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理論知識。尤其是對于學生未來進入勞動力市場可能遇到的諸如工作調整與搜尋、工資增長、勞動力市場的歧視問題、人力資本投資、工會維權等,與其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理論學習,更是可以引導學生探討,分析在不同假設條件下的最佳行為選擇。這時候學生往往會表現出比較濃厚的興趣,希望了解如何選擇才能符合效用最大化的目標。
。ㄈ┱n堂學習與課后探究相結合
課堂教學可以讓教師在集中的時間,將有限的信息授予所有的學生,然而,課堂教學的封閉性,以及課時的有限性,使許多相關理論無法在課堂得以拓展,學生難以完全消化,因此還必須利用課外的時間延伸學習。但是讓本來就缺乏經濟學理論興趣的學生,課外再自覺學習有一定難度。這時可以嘗試教師引導加團隊學習的方法,教師在課后給學生布置需要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團隊,讓他們通過討論、論文、調研報告等多種方式展開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引導他們討論。
例如在工資理論學習之后,要求學生收集各國各地區有關最低工資的法案,以及經濟學家對此的不同看法,然后對勞動力市場作一定的調查,了解最低工資是如何制定,是否具有現實意義等。盡管這些學習任務要花較多的時間,對于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難度,但由于是以現實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分析對象,學生大都表現出興趣和熱情,通過課后材料的收集分析和思考討論,加強了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的掌握,增強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自主學習和互動學習相結合
《勞動經濟學》所涉及的理論知識深淺不一,傳統的教學方式下無法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的授課,常會出現基礎好的學生希望加深理論學習,了解理論發展前沿,而基礎差的學生就課本本身都無法跟上進度,對更深的理論學習望而卻步。因此,教學改革必須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自主學習與互動學習相結合。自主學習是實現互動學習的前提,是互動學習順利展開的保障,互動學習使自主學習所獲取的知識得以深化,通過二者的結合,提高學習效果。
學生自主學習,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對課程內容進行預習、溫習、拓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問題,嘗試通過查資料、探討交流等方法解決問題。為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勞動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勞動力市場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利用網絡搜索相關的中外文獻,并歸納總結其理論思想,在質疑中學習,在探索中學習,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當然課程的學習還是一個信息的交流過程,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引導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這種信息交流可以增進學生與教師的感情,增加彼此的了解,形成良性的互動。將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讓位于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將不懂得問題在課堂上提出來,也可以通過郵件或者學校的教學平臺提出來,讓大家共同討論,激發大家學習的熱情。筆者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上開辟了社區討論板塊,討論的主題涉及到每一章節的問題,可以由老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根據學生回帖的情況,即參與討論的情況,了解他們對理論的掌握程度,這也可以作為期末考評的依據。
。ㄎ澹┩七M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迅速便捷地傳遞知識的優勢,搭建網絡教學平臺,可以彌補課堂教學時間不夠,學生不能充分理解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的缺陷,方便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與教師或者其他同學交流,及時解答疑問,同時可以利用教學平臺上隨時添加的資源,了解該領域的發展動態。例如筆者利用學校引進的數字化教學平臺Blackboard,建立了《勞動經濟學》的網絡輔助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課程的教學進程,進行預先課程準備,帶著疑問到課堂學習,更能激發其學習熱情,同時還可以利用上面的各種相關的電子書籍、視頻講座、專業網站鏈接等資源,加深理論學習,拓寬專業知識視野。本課程的專業教師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發布講義,進行測驗和調查,開展在線討論等多種教學活動,隨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修改以后的教學方案,使教學能夠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
參考文獻:
[1]楊春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勞動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實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
[2]嚴飛.西方經濟學.教學方式改革與實踐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
[3]黃陽平.西方經濟學教學與經濟思維培養[J] .集美大學學報,2008.
上一頁 [1] [2]
【淺析互動式教學在《勞動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庫存管理課程中的應用12-11
淺析新課程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11-16
關于“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12-07
淺析情感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03-08
課程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03-29
淺談互動式教學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03-28
淺析英語寫作訓練中的互動式講02-24
淺析多媒體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01-17
淺析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應用12-0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