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大學生的感恩教育
論文摘要:大學生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務。從大學生感恩教育實施的必要性、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主要表現及增強感恩教育的對策進行研究,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感恩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感恩意識現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實施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構建和諧社會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是所有華夏子孫正在努力為之奮斗的宏偉目標。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表現為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改善、人與人之間的誠信、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都需要倡導感恩教育。
具有感恩意識的人才能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和基礎,而大學生恰恰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更是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只有讓大學生學會奉獻,學會感恩,對國家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周圍的人心存感激才能承擔起國家所賦予的重任。感恩教育有助于喚起大學生的感恩心,培養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品德;有助于增進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大學生只有學會感恩,才能懂得什么是幸福,才能擁有一顆陽光心態。
2.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高尚的道德修養,是每個學生人生中的必修課。中華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因為感恩,偉大的中華民族才能巍然地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才能擁有如此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使華夏文明得以延續。
大學生作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媒介,只有向大學生傳播感恩教育,才能保證中華民族的繼續強大;只有加強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才能確保中國文化的發揚光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千方百計地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使感恩意識真正地植根于每位大學生的心中,力求讓大學生切身感受到“感恩”這一傳統美德在塑造人類美好人生中的重要意義,重實效地抓好感恩教育,讓“感恩”得以傳承和發揚。
3.提升大學生人格魅力的需要
大學生不但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擁有健全的人格品質,F在社會上存在很多心理不健康的大學生,如馬加爵,由于缺少了感恩意識,當他與室友發生沖突時,不懂得去想對方曾經對他的好,而是只顧眼前的矛盾產生歹念,不但斷送了室友的生命,也毀了自己的前程。
因此,大學生要學會感恩,要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只有這樣,才能用所學的知識為社會作貢獻,而不會給他人、給社會、給自己帶來危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先決條件就是感恩,感恩是道德的基礎,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有積極的生活態度、真心誠摯的朋友、奉獻社會的精神?梢,感恩教育是大學生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基石,也是大學生培養自己健全人格。擁有感恩品質的重要保障。
4.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
和諧校園不僅是人與校園的和諧,更是人與人的和諧。大學生是校園里的重要載體,他們的成長成才直接關系著國家的興衰成敗,為此,他們離不開教師的傳道授業,離不開輔導員的教育培養,離不開同學的幫助照料等等。
如果大學生抱怨多于努力,仇恨多于友善,那么他的內心一定是黑暗的,他所在的集體也一定會受到影響。反之,如果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用陽光的心態去與人和諧相處,讓愛灑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必將有利于和諧校園的構建。
二、大學生感恩意識現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正經受著各種不定因素的考驗,他們中的不少人在潛意識里形成了“人人為我”的思維定勢,缺乏感恩之心,給予、付出、回報、奉獻的意識相對淡薄,感恩意識嚴重缺失。
筆者在近期開展了以“感恩”為主題的調查問卷活動,調查對象是哈爾濱電力職業技術學院2010級和2011級千余名學生,調查內容圍繞大學生如何對待父母、如何看待感恩教育兩個版塊展開。調查結果顯示:78%的學生不記得父母的生日,92%的學生從沒有和父母說過“我愛你”或擁抱過父母,63%的學生厭煩父母的說教,56%的學生認為父母為孩子成長付出的辛勞是理所當然的,95%的學生曾不止一次地對父母發過脾氣,父母累時僅有23%的學生給他們打過洗腳水;39%的學生每年都會向曾教育過自己的教師表達感恩之心,43%的學生偶爾會,18%的學生從來不會;47%的大學生認為目前需要接受感恩教育,32%的大學生認為感恩教育太多對此他們已存在逆反心理,21%的大學生覺得無所謂;針對某些貧困大學生受助不感恩的情況,41%的大學生認為是現在的大學生自私、冷漠造成的,36%的大學生認為是教育的失。ㄖ恢爻煽,不管人品)導致的,16%的大學生認為由于他們貧窮但成績好獲得資助是理所當然的,5%的大學生認為貧困生由于心理上極度自尊又極度自卑導致其缺乏一種正確對待他人和社會的陽光心態,2%的大學生認為貧困生受助不感恩應該被取消資格;69%的學生希望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得到回報,48%的學生認為滴水之恩應涌泉相報,51%的學生認為感恩是一種美德。
通過調查不難發現,很多大學生缺乏對父母、對教師、對同學、對社會的感恩意識,他們中的一些人覺得他們得到的所有幫助都是別人理所應當給予的,從沒想過要用一顆感恩之心去回報他人。
三、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中缺乏感恩教育
當代中國絕大多數家庭只養育一個孩子,孩子從小就備受家人呵護和嬌慣,形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家長不能夠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教誨,久而久之,容易使孩子產生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的性格,認為得到別人幫助是“理應”的,不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懂得感恩。
2.高校教育中忽視感恩教育
目前,多數高校仍然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一個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這就容易造成學生精神世界空虛,不能懷揣一顆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也“重管理輕教育”,一味地追求學生出工作成績,卻不能把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作為工作的重點,最終導致思想政治工作事倍功半;德育課僅僅局限在課堂上教學,模式單一,內容枯燥,很難達到根植于心的效果。
3.社會現象影響感恩教育
當今社會,道德敗壞、誠信缺失等不良現象屢見不鮮,這就導致學生不能夠正確判斷是與非、對與錯,有時甚至出現“好”的事情被誤導為“不好”,嚴重影響了青年人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這也從某種角度造成了感恩意識的缺失;網絡這一重要傳播媒介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向人們傳播了許多負面新聞,這對于那些思想尚不成熟、道德有待提高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四、增強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對策
1.將感恩教育納入“德育課”教學
德育課是大學生應接受的一門基本課程,高校要給予適當的重視,只注重專業的教育不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恩觀,久而久之會導致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高校要通過德育課使大學生認知“什么是感恩,感恩有何重要意義,如何感恩”等,使大學生在源泉上把握感恩教育的實際效用。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學生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讓學生知道應感謝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個內容。此外,高校還要突破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多在創新形式、豐富內容上下功夫,確保學生能夠真正地學有所用。
2.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感恩意識
感恩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不僅僅只面向大學生這個群體倡導。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味的向學生空談感恩教育,自身卻嚴重缺乏感恩意識,抱怨社會的不公平,抱怨人際關系的不和諧,抱怨工資收入的不平衡等,這樣只能影響學生對感恩教育正確性的判斷,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外,還要教育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學會用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人和事。
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感恩教育也一樣要“以情動人”。近年來,“感恩中國”這個節目贏到了老百姓的喜愛和夸贊,因為每年涌現出的人物的大愛情懷足以深深地打動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母子情、兄弟情、朋友情得到了升華,這種情感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在情感教育上多下功夫。
3.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感恩”也需要“實踐”。世界上沒有誰理應對誰好,如果有幸遇到了對你好的人,一定要加倍償還。滴水之恩,應當涌泉相報。當獲得了別人的幫助時,要抱著一顆感恩之心去幫助別人,如果人人都學會感恩,并付諸行動,那么,我們的人際關系就會更加和諧,心態就會更加和諧,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的活動能夠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在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來臨時,開展感恩親情、感謝師恩等感恩教育主題月活動,在活動中號召學生給父母、親屬、教師、朋友寫一封感謝信、發一條感恩短信、送一件親手做的小禮品等,讓學生在感恩過程中升華思想,激發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原動力;以感恩學校為切入點,組織義務勞動和志愿服務,開展“感恩”主題演講賽、書畫展等活動,把個人的成長與學校的發展聯系起來;以感恩社會為切入點,弘揚“團結、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大力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驗感恩與施恩的快樂。
上一頁 [1] [2]
【試論大學生的感恩教育】相關文章:
試論教育信息化與大學生素質教育模式研究12-04
關于試論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03-04
試論當今家庭教育12-07
大學生感恩教育論文11-13
試論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探討論文11-24
試論藝術素質教育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育12-05
試論家庭教育與社會實踐教育12-08
試論幼兒的養成教育12-0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