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論文摘要:我國傳統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創新人才的培養。文章從研究創新人才的內涵出發,探討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及其保障機制,提出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希望能對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論文關鍵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保障機制
在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 “到2020年,我國人才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和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確立國家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為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人才基礎”!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要“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新與服務能力”?梢姡罨瞬排囵B模式改革,大力推進創新人才培養,成為新時期國家推動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新舉措。
我國高等教學事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很快,人才培養取得了顯著成績。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因此作為擔負培養人才重任的高等教育來說,如何適應新的要求,實施創新教育,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是一個重要課題。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
“人才培養模式”是近年來教育實踐領域頻繁使用的詞語,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辦學條件下,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選擇或構思的教育、教學式樣。這是劉明浚等人在《大學教育環境論要》中對人才培養模式的界定,同時他還論及了人才培養模式所應涉及的諸要素,包括:“課程體系、教育途徑、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手段”等。其中“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而其他要素則是為了保證課程體系正確而有效的安排和施教,從而使培養目標得以落到實處。
國內很多學者對于創新人才培養都進行了研究。李虹和韓廣彬在《論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一文中提出了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四要素:培養學生創新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直覺和洞察力以及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劉堯在《創新人才培養需要轉變的教學觀念》一文中指出首先要轉變以知識為本的大學教學觀,其次要轉變以教學為本的大學教師觀,再次轉變被動的學生觀,接著是轉變以本為本的教學內容觀和注入式的教學方法觀,最后是轉變僵化的教學情景觀。
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是21世紀人才培養的重點,并日益成為當今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技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為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近二三十年來,創新人才的培養已為各國教育所重視,成為各國教育改革的基本趨勢。所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建立在素質教育和學生個性發展基礎上,采取各種教育手段,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提高創新能力和水平,最終以培養適應21世紀需求的創新性人才為目標的高等教育模式。高校培養人才應該從市場需求來分析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目標,使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更具有針對性,要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堅持“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理念,加強學生的通識教育。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1.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結構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具體化、實踐化形式,它集中體現了一所高校的育人思想和辦學理念,是一所高校人才培養的總體實施藍圖和根本性的指導文件。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及修訂過程中,必須把握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和總體特點,使人才培養方案符合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必須結合地方和行業經濟、科技發展的特點,形成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的施工藍圖,才能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因此,我們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應把握以下幾點:(1)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綜合提高的原則。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要培養學生既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又有為社會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基本本領,還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2)堅持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原則。科學確立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規格,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知識結構,對課程體系進行科學優化,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更新。(3)堅持加強實踐環節,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對能力的要求,并將其分解落實到各個具體的實踐環節,同時,要做好各實踐環節之間的有機聯系,進行整體結構的優化,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4)落實將第二課堂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的原則。將一部分重要的課外科技、社會實踐等活動列入培養方案內,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激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和設計創作的興趣,加強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5)繼續實施有特色的專業教育。在進一步拓寬專業口徑、增強適應性的基礎上,實施有特色的專業教育。通過相互滲透、交叉融合、拓展外延,滿足經濟發展的多元化需求。
2.改革教學模式,完善教學目標
寬松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自由地尋覓新的知識,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自主地進行新的創造,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訓練和增強創新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改革現行高校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1)開放式教學;2)操作式教學;3)激發式教學;4)鼓勵式教學;5)引導式教學。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把培養目標中對能力結構的總體要求分解為子目標,落實到各個具體的實踐教學環節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加強實踐教學,豐富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環節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教學環節包括理論教育和實驗教育,理論是實驗的指導,實驗既是對理論的驗證,又是創新的源泉。實踐教學環節主要由實驗、實習、上機、設計、軍訓、公益勞動,社會實踐和學年論文等構成。要把各實踐教學環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慮,做好各實踐環節之間的有機聯系,積極推進實踐教學內容改革;分層次設計實踐教學內容,以實現實踐能力的分層次培養;實驗教學可以按照驗證性實驗、綜合與設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三個層次設計實驗內容,其他實踐環節也應該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分層次設置,并穿插安排在培養的各個階段;鼓勵實踐環節單獨設課,實驗學時較多的一些課程可將實驗單獨設課,對于內容相關度較大、散落于部分課程中的實驗,可以進行整合并單獨設課;鼓勵各專業實行“實踐能力”等級證書制,盡可能為學生創造條件,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充分發揮學校的資源優勢,盡可能地為學生開設實踐項目,充分利用國家級、省部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的優勢資源,注重資源共享。
4.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自主創新發展
在大學本科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立一種新的學習觀——以研究為基礎的學習。應該安排那些既能傳授知識,又能發現、創造、應用知識的教師指導學生的學習;要把將學生視為知識的接受者的教育文化轉變為一種把學生視為知識探究者的學習文化。在美國,讓本科生參與研究與創新活動已經成為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基本導向。很多大學建立了直接負責本科生研究活動的“指導中心”,還有一些大學在院系層次建立了本科生研究指導機構。這些機構為本科生的研究與創新活動提供經費與政策支持,尋找合作研究機構,并對其成就進行獎勵。
按照“以學生為中心”這種辦學理念開設的課程面廣量大,學生選擇的余地很大并不必按某一固定模式塑造自己。給學生以充分學習自由的學分制,集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同時研究性教學方式要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理論課程教學是研究性思維訓練的重要途徑;實踐教學是研究性技能培養的重要途徑。研究性教學深入自主發展和研究創新平臺:科研訓練本科生是自主創新的重要途徑;科技競賽和課外學術活動是自我研究興趣發展的重要途徑。完善研究性學習的激勵與保障機制:設立教改項目,激勵教師更廣泛地開展研究性教學;加大投入,為研究性學習的深入開展提供條件保障。創新能力在本質上體現了人自身的一種主觀心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必將對21世紀的高等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及保障措施
1.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
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通過選拔、教育、激勵等一系列手段來實行,其重要途徑是開辦創新人才實驗班。開辦本科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不僅是創新型國家的需要,也是學!熬C合性、多科性、研究型”發展戰略的要求。
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的目標可概括為:寬厚的科學素養、較強的人文素養、良好的工程(經管)素養、創新型人才。一方面,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一些優秀的學生按照一種能夠使之潛能得到發揮的培養模式進行培養;同時積極進行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為創新人才培養起到推動和示范作用。具體做法是可以在本科階段,將人才分為學術型和應用型兩類,在初始階段實行導師制,對于不同的人才因材施教。
2.創新型人才培養保障系統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雙師型”保障系統。為了促進教師個體素質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工程能力的提高,應該做到:用好人才,調動現有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育好人才,加大培訓力度,培養高層次的學科、學術帶頭人;廣攬社會人才;努力建設有特色的教師隊伍。
。2)建立科學的評價激勵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當建立科學的制度和機制,以保證工程的順利推進。具體做法一是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創新型人才培養涉及高等教育的各個方面,只有建立科學完整的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并用以指導教學實踐,才能確保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二是建立定期的檢查制度。科學周全的創新教學指標,必須認真執行,切實兌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才能實現。三是實行嚴格的獎懲辦法。獎優罰劣,并不斷完善機制,定期進行總結和分析,推廣成功經驗,學習先進典型,使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在高等教育中順利推進,使高等教育能夠更加貼近實踐,貼近社會。
(3)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科學化程度,構建動態指令控制系統。教學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學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高校教學秩序的穩定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高校教學管理是一個營造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學環境的過程,包括學校的教學管理觀念、現實的教學管理活動等。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要轉變觀念,適應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和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逐步從管理型向研究型、教育型、服務型轉變。
。4)樹立以創新人才培養為根本目標的管理理念。高校教學管理包括保證教學運行的教務管理和關于教學過程與質量提升的教學建設。作為高校教學管理者,要根據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思考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目標要奉行的管理理念,并通過組織各項教學活動,將培養創新能力的理念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
。5)提升校園文化建設品位,構建大學人文環境系統。重視校園文化的物態環境建設;重點抓好校園文化的人文環境建設;加強校園文化的制度環境建設。
(6)強化有利于創新實踐的高校創新平臺建設。主要包括科學實驗室、實驗基地、創新團隊和學生自發組織的各種活動舞臺等。
四、結語
本文針對我國傳統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構建和保障實施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聯系實際情況提出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最終達到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
上一頁 [1] [2]
【淺析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相關文章:
對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思考11-19
淺析電子信息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11-29
淺析高校創新型大學生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03-07
淺析關于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11-20
淺析地方高校創新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究03-07
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思考12-10
創新高職人才培養模式11-24
論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11-26
班級管理模式創新的思考與實踐11-22
- 相關推薦